《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资料

时间:2023-04-19 17:37:24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资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资料

  一、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二、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指江西上饶的沙溪古镇。

  ③“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别枝:斜枝。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⑤见:同“现”,出现。

  ⑥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别枝”:另一个树枝。

  三、译文

  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

  七八颗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间两三滴细雨洒落山前,预示着将要下大雨了。过去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走过桥转过溪水的源头,小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四、诗歌赏析

  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蝉鸣、鹊啼、蛙叫、人声。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l 分);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

  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 字内)。

  参考答案:七八颗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间两三滴细雨洒落山前,预示着将要下大雨了。过去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走过桥转过溪水的源头,小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3、词中以( )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参考答案:七八个星天外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那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嗅觉 听觉 点出季节,不是直接描写而是从身边的感受入手,让人感觉审在其中,也使得词作鲜活写出静中之闹。反衬出夜色之静,衬托出了作者的高兴的心情。

  5、该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表大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虽被贬官,但作者仍能体会到乡村之乐,也体现了作者的豁达的心胸。

  6、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句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

  参考答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7、这首词描写的是( )季节,从( ),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把黄沙道写得( )。

  参考答案: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季 )季节,从( 鸣蝉。稻花香,蛙声),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把黄沙道写得(充满生机 )。

  8、其中表明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9、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 ),“夜行黄沙道中”是( )。意思是( )

  参考答案:“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是词名,即题目 “夜”是时间 “黄沙道”是地点 意思是晚上在黄沙道上行走

  10、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

  惊鹊: 鸣蝉: 社: 溪桥: 忽见:

  参考答案: 惊鹊:鹊儿被惊醒。鸣蝉:蝉儿鸣叫。

  社:社庙。溪桥:溪上的小桥。忽见:忽然出现

  11、填空

  (1)词中描写的是__________季节的景象?你是从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出来的.

  参考答案: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天,从“稻花香里说分丰年”一句中的“稻花”一词可以看出是夏天。还有“清风半夜鸣蝉”一句中的蝉字也可以看出是夏天。

  (2)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岭上、岭下清丽喜人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岭上景色,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的是岭下景色,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在这里,词人看到的景物,听到的_______________,闻到____________,想到______________,感受到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词人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跃然纸上

  参考答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意思是: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意思是: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闻到的:稻花香,想到月、鸟、蝉、蛙,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和静谧。词人那种恬静的美,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3)词的下阕描写的是黄沙岭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天气变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愉快感受。

  参考答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见”既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是因为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过去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走过桥转过溪水的源头,小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了。“忽见”既是因为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又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人,听取哇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

  (5)你们知道词牌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常见的词牌有“沁园春”“满江红”“忆江南”“念奴娇”“蝶恋花”等等。

  12、这首词描绘了一幅 的图画,表达了作者 之情。词中上下片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片内容作分析。

  参考答案:夏夜和农村丰收,对农村丰收的喜悦。

  上片写诗人在夏夜看到明月高照,山林明亮,听到鹊声、蝉声、蛙声,闻到稻花芳香,景色清新,在这个时候还听到出来纳凉的人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身处其中,作者感到闲适、快乐。下片写作者夜行遇雨,要找地方避雨,忽然见到了曾经见过的茅店还在老地方,流露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拓展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县西,风景优美,所谓“溪山一片画图开”(辛弃疾《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辛弃疾在其附近建有书堂,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辛弃疾在南宋曾做到封疆大吏,但他那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终于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在任湖南转运副使期间,他曾奏进《论盗贼札子》,为民请命,历数百姓“嗷嗷痛苦之状”,指出“官逼民反”的事实,大声疾呼朝廷要“以惠养元元为意”。他在罢官闲居以前就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遂以稼轩名,自号稼轩居士。

  而长期的农村闲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农村,和农民建立了较深的感情,以至农村的一事一物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因而他对农民的疾苦很关切:“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浣溪沙》) 风调雨顺,老百姓不致饿肚子了,他也感到很高兴。在这些农村词中,辛弃疾是把和平宁静的农村同污浊倾轧的“市朝”对立起来的。“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清平乐·题上卢桥》)他在官场里遭受排挤迫害,而在农村可以得到暂时的慰藉,寻求精神的寄托。正如他的朋友陆游说的那样:“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岳池农家》)。正是在这种复杂感情的促使下,辛弃疾才写出了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样轻快活泼的农村词,也只有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抱负,我们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这类词的妙处。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本词。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我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我们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资料】相关文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11-0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赏析09-0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07-1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02-09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09-0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思08-24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11-0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赏析09-07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内容06-09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改写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