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7 02:16:04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我要投稿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范本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笔调灵活,不假雕琢,不事堆砌,语浅味永,摹写逼真的佳作,是一幅颇有审美价值的淡墨画——充满着农村生活气息的夏夜素描。下面是yjbys小编分享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范本,更多内容请访问(zuowen.c321.cn/wenxue)。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范本

  篇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范本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大意】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 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

  ①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而贯彻全篇的却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作者善于抓住夏夜山乡的特点,又理解农民对丰收的热望,加上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临其境,馀味无穷。

  ②《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③黄沙:黄沙岭,在信州上饶之西,作者闲居带 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

  ④别枝:旁枝。

  ⑤旧时茆店:过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

  ⑥社:土地庙。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林。

  【简析】

  词的上片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 云小雨,天气的突然变化,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轻松和饶有兴趣。上下片都写的情真 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反复诵读,感悟词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借助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感悟词中景、心中情。

  课件设计:pp四张抒情音乐一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背辛弃疾词《清平乐村居》

  2、揭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牌词题

  二、布置初读。

  1、自由诵读:字字正确、句句通顺。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检查。

  1、(出示课件1)指名读,正音;齐读。

  2、质疑,引导解疑。

  四、小组学习。

  1、用心读,边读边想画面。

  2、小组内互说,有感情地朗读。

  五、大组交流。

  1、自由说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

  ①引词句。②说画面。③作补充。④练诵读。

  2、范读。学生闭眼想象完整画面。

  3、(出示课件2)说完整画面。

  ①小组内互说。②独立说或合作说完整画面。

  4、配乐诵读。

  ①指名诵读。②简评。③齐诵,可变换方式。④练背。

  六、补充积累。

  1、(出示课件3、4)补充辛弃疾词《南乡子》《破阵子》,师生齐诵。

  板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景 情

  乡村夏夜 舒适喜悦

 

  篇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范本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说吃每个句子的意思,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2、能借助图画,想像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揭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2、讨论题意。

  (1)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

  (2)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3、简介作者。

  4、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他曾造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杀岭较熟悉。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

  1、默读课文,想一性每句话的意思,可借助字典理解新词,实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1)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

  惊鹊:鹊儿被惊醒。鸣蝉:蝉儿鸣叫。

  社:社庙。溪桥:溪上的小桥。

  (2)指名说已弄懂的句子意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了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七八个星外天,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上下起了两三点阵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熟悉的在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在路转溪桥后才忽然见到。

  4、稻花香里书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指名说:谁“听取蛙声一片”?又是谁“稻花香里说丰年”?

  (2)讨论:这句话该如何解释?

  5、试把意思连起来说一遍。

  四、齐读课文。

  五、作业

  用钢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解释带点的词语,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二、精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指导朗读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1)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2)词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指明说。

  (1)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夏季:鸣蝉、稻花香、蛙声。)

  (2)词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

  3、指导朗读。

  (1)轻声朗读课文,用心体会作者感情,用“/”标出停顿处,用“.”标出重音。

  (2)指名标出停顿及重音处,在不断的朗读、体会中,不断地修改。

  (3)按照停顿与重音的提示,练读课文,指名读,师生评议。

  4、练背、指名背、齐背。

  三、观察图画,想像情景

  1、看图,指名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2、回想课文,把作者听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补充进去。师生评议。

  3、用一段话写成短文。

  四、总结课文

  1、课文描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五、作业

  1、默写这首词。

  2、修改小短文。

 

  篇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范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反复诵读,感悟词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借助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感悟词中景、心中情。

  课件设计:pp四张抒情音乐一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背辛弃疾词《清平乐村居》

  2、揭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牌词题

  二、布置初读。

  1、自由诵读:字字正确、句句通顺。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检查。

  1、(出示课件1)指名读,正音;齐读。

  2、质疑,引导解疑。

  四、小组学习。

  1、用心读,边读边想画面。

  2、小组内互说,有感情地朗读。

  五、大组交流。

  1、自由说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

  ①引词句。②说画面。③作补充。④练诵读。

  2、范读。学生闭眼想象完整画面。

  3、(出示课件2)说完整画面。

  ①小组内互说。②独立说或合作说完整画面。

  4、配乐诵读。

  ①指名诵读。②简评。③齐诵,可变换方式。④练背。

  六、补充积累。

  1、(出示课件3、4)补充辛弃疾词《南乡子》《破阵子》,师生齐诵。

  板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景 情

  乡村夏夜 舒适喜悦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曾两次罢官,隐居在上饶(今属江西省)的带湖,前后将近二十年。这首词是词人在隐居时期里写的,词牌下原有小题:“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就是黄沙岭,在上饶西部。词中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词人在夜行中见到、听到这一切,他内心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这些描写在艺术上也是很动人的。从一方面看,词人正是用农村夏夜里特有的声音蝉鸣、鹊啼、蛙叫、人声来渲染欢乐的气氛;从另一方面看,这些声音又全都是从夜行人的听觉中反映出来的,他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这正是寓静于动的写法,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下片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不用说,词人这时的心情是何等欣慰呀!

  这首词上片写景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不容易体会到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11-0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赏析09-0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07-1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02-09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09-0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思08-24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11-0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赏析09-07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内容06-09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改写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