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的诗词10篇
望岳的诗词1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望岳赏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望岳原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解,晨昏不同。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显得渺小的群山。
望岳的诗词2
酒楼秋望
(宋)华岳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多少恨,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①华岳:南宋爱国诗人,写作此诗时正处于南宋国势跕危之际。
(1)前两联描写了哪些意象,勾勒了怎样的意境?(3分)
(2)颈联中摇软二字用得妙,请结合尾联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
(3).本诗颔联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前两联描写了西风、远天、秋水、暮霞、红日等意象(1分),勾勒出天朗气清、辽阔浩远、水天一碧、生气盎然的意境。(2分)
(2)摇:写花枝随风摇摆,好像人在舞动着帽子;软写枝条如腰肢般格外柔软。(1分)摇软二字融花与舞为一体,写出了婀娜神态和旖旎风光,(1分)以乐景写哀情,(1分)歌舞之软反而更增恨多少的感慨,衬托出诗人感时忧国之心情。(1分)
(3).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2分)②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2分)③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1分)
(4). ①尾联充分表达了诗人报国无路(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情。(2分)②前半句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2分)③后半句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感情更加激越。(2分)
阅读练习二:
1.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分三点简要分析。(6分)
2.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②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③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2、与《过零丁洋》尾联的直抒胸臆有不同。本诗尾联前句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后句间接抒情,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的感情更加激越。
翻译
西风把客人吹到酒楼的栏杆边上,天上没有一片云彩,让人感觉宇宙格外辽阔。
秋水和远天连在一起,颜色也都是碧蓝的,傍晚的霞光,映照着即将落下去的太阳,一片鲜红。
鲜花随风摇摆,好像人在舞动着帽子,枝条显得格外柔软,诗人的肠中,喝下了热酒,吟出来的诗句也不那么寒冷、萧瑟了。
从古到今,留下了多少遗憾的情感,都把它们收拾起来,放到酒杯和菜盘里吧!
赏析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 前两联描写了西风、远天、秋水、暮霞、红日等意象,勾勒出天朗气清、辽阔浩远、水天一碧、生气盎然的`意境。
颔联写景抒情精妙。秋水连天,角度俯视、仰视相结合,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且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再从全诗看,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摇:写花枝随风摇摆,好像人在舞动着帽子;软写枝条如腰肢般格外柔软。摇软二字融花与舞为一体,写出了婀娜神态和旖旎风光,以乐景写哀情,歌舞之软反而更增恨多少的感慨,衬托出诗人感时忧国之心情。
尾联古往今来多少恨,一时收拾付杯盘。充分表达了诗人报国无路(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情。前半句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后半句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感情更加激越。
望岳的诗词3
今天我读了一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望岳》。
《望岳》是一首五言古诗,描写了泰山雄伟的景象,赞美泰山高大的气势和神奇的景色,流露出了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高峰的精神。
诗是这样写的: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雌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感觉这首诗写得非常豪迈,我读了几遍,非常喜欢七、八句。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群山,这种不怕困难,勇于前进的.奋斗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家每年都有登山的旅游活动,我爬过武当山、庐山、天堂寨、木兰天池等。每次我都想爬上山顶,因为山顶的风景最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每一个阶段都想爬山,只有克服重重困难,都上成功的顶峰,尝到胜利的滋味,获得继续前进的力量!
望岳的诗词4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齐鲁青未了”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舜淘铺臁闭饫嘁话慊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
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眼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
山的'热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一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
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靡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望岳的诗词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题记
中国是诗的国度,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如繁星丽天,数不胜数。翻阅千年诗卷,李白的激情澎湃,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萧洒乐天,李清照的凄切哀婉,辛弃疾的痛拍阑干,无不深深地打动我们。今天我便先鉴赏诗圣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全诗紧扣一个“望”字,从诗人的角度远眺,近看泰山的雄辉景象,既有宏观概括,又有细节摘录一、二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写远望泰山之景,烘托泰山的高峻和连绵不断。三、四句写近望泰山之势,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泰山遮天蔽日,巍峨高大的形象,第五句抒盼望之情,不仅是诗人攀登高山顶峰的誓言,也是诗人攀登人生顶誓的誓言。最后两句更加突出泰山的高大和雄伟。
这首五言律诗,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描绘泰山的高峻雄奇,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体现了诗人青年时代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望岳的诗词6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赏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望岳的诗词7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1、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 、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 ,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
2、三 、四句是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 。“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3、五 、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4、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 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这首诗的题目是“ 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望岳的诗词8
一、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望岳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三、望岳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
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望岳的诗词9
《望岳》原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翻译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当人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望岳的诗词10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作者: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也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选自《杜少陵集》
3、词义:
岱宗:指泰山
了:完
造化:大自然。
钟神秀:聚集天地间的一切神奇和秀丽。钟:聚集,汇集。
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
割:划分
荡胸:涤荡心胸。
决:裂开。
眦:眼眶
会当:该当,终当。
绝顶:顶峰。
4、背景:杜甫应举落第后游泰山做所。
5、主题
本诗通过描写了东岳泰山的雄浑景象,赞美了泰山高达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对前途充满信心的雄心和气概。
6、句意: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由于大自然的偏爱,给了这儿神奇秀丽的景色,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层层云升腾,心胸荡然,极力张大眼睛把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俯瞰群山会是多么渺小!
改写成散文
泰山啊,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大地。大自然给你的偏爱,使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挺拔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漾,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余!
7、赏析:
首联: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下句: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字为凝聚的意思,以拟人的笔法突出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是有情的。它格外青睐东岳泰山,故而把神奇与秀丽集于泰山一身。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用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侧面突出泰山巍峨险峻、遮天蔽日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和赞美。
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饱含了生活的哲理:只有不畏艰险地去登攀,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对自己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怀。也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艺术手法:
(1)语言凝练,对仗工整。对偶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2)写景、抒情、哲理融为一体。
(3)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落笔由远及近,笔下之景由朝至暮。由望岳想到将来登岳。意境开阔高远,气势雄伟浑朴。
(4)虚实结合。"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用细节描写,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造化"句写泰山的秀美,是虚写;"阴阳"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望岳的诗词】相关文章:
望岳的诗词12-27
望岳的诗词(10篇)12-28
杜甫《望岳》诗词鉴赏06-20
望岳的诗词(集合10篇)12-29
《望岳》诗词鉴赏及考点分析06-25
望岳(杜甫)译文赏析诗词02-20
《望岳》古诗词鉴赏11-14
望岳古诗词鉴赏11-15
望岳的诗词(集锦10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