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其三》赏析

时间:2023-05-23 15:34:50 偲颖 望岳 我要投稿

杜甫《望岳三首·其三》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望岳三首·其三》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望岳三首·其三》赏析

  古诗: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

  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

  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

  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译文

  传说南岳有朱雀,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就有为岳分上下之礼。

  在大半广阔的南方之地祀岳时,迅速吸取天地灵气。

  朝廷对衡山施以祭祀之典,但治理国家在于德政而不是烧香点蜡。

  巡视地方祭祀南岳,何等寂寥,当年的先人已早离去。

  我身受世俗的法礼教德的阻碍,现在终于越潇湘,来到衡山了。

  我终日或游走于山崖峻岭中,或在泛起清光的河上泛舟。

  祝融山极为高耸,山顶似乎直触低处的昴星。

  但诸峰中唯有紫盖山与华山不相上下,似与华山争高。

  又听说以前的魏夫人成仙后与群仙翱翔于华山之空。

  有时群峰顶上的气候,刮起的风像飞霜一样。

  走长途的时间很紧,没有时间拄着杖爬上高崇的山岭。

  登完山后,希望立即下山,到休玉堂去洗澡。

  多次和郡守对话,问他这怎会有这样雄伟的衡山?这不得不咏赞我皇了。

  祭祀用的玉忍耐世间之俗,而用于祭祀,但神会因此而降福人间的。

  赏析

  咏衡山的《望岳》写于作者晚暮之年,首尾抒发议论,中间写景叙事。“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几句写历代帝王皆设职官崇礼衡山。“在德非馨香”句,寓有讽喻之意,以微婉之词道出,劝勉君主要以德治国。九、十两句,作者叙自己因世乱所驱投奔南国,所以有望岳的机会。接下来自“渴日绝壁出”至“散风如飞霜”写衡山景色,乃全篇中心所在。最后以祀岳之意作结,呼应起笔“秩礼”。而“曷以赞我皇”一句,杜甫爱国之心,强烈地洋溢于字里行间。这首《望岳》通篇皆流露着作者忠君爱国的情怀,即使飘泊江湖,仍是关心朝政,无日或忘。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扩展资料:

  杜甫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3]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祖籍襄阳(今属湖北),曾祖父杜依艺为巩县令,遂居巩县(今属河南)。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于唐睿宗太极元年正月初一(712年2月12日)生于巩县。母亲崔氏,在杜甫年幼时就故去。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生中曾多次和亲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5],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少年时期有机会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这对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他五六岁时在河南郾城看过舞蹈家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舞;后在洛阳尚善坊的岐王李范宅里,遵化里玄宗宠臣崔涤堂前,听过李龟年的歌声;在洛阳北邙山顶玄元皇帝庙里欣赏过画圣吴道子画的五圣尊容、千官行列,这在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中都有所反映。当时社会名流崔尚、魏启心看到他习作的词赋,夸奖他有班固、扬雄之风。还有李邕、王翰这样的长辈也屈尊来访问他。

  开元十九年(731年),十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西临猗)。二十岁时,杜甫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与苏源明等一起,到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大概这时他父亲正在兖州做司马,他在齐赵一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也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几首诗:《登兖州城楼》,是省侍父亲于兖州时的作品;还有《画鹰》《房兵曹胡马》两首,以青年人的热情歌颂了雄鹰和骏马;还有一首《望岳》,更是其中的杰作,结尾的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

  天宝三载(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会见了诗人高适,这是第三次漫游。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天宝四载(745年),他在齐鲁又与李白相见,在饮酒赋诗之外,又讨论了炼丹求仙,而且共同访问了兖州城北的隐士范野人。两人还互赠了诗篇。杜赠李的诗说:“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李赠杜的诗说:“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两人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见面。

【杜甫《望岳·其三》赏析】相关文章:

杜甫《望岳》赏析-杜甫12-23

赏析杜甫《望岳》04-19

杜甫《望岳》的赏析03-17

望岳三首·其三_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杜甫《望岳》诗词赏析08-23

杜甫《望岳》翻译及赏析04-15

杜甫《望岳》译文及赏析10-12

杜甫《望岳》原文及赏析11-01

杜甫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01-19

杜甫《望岳》赏析15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