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和《终南山》比较赏析

时间:2024-06-07 20:12:14 诗琳 望岳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望岳》和《终南山》比较赏析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岳》和《终南山》比较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望岳

  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南山

  唐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望岳》写于公元736年,之前,杜甫到洛阳应进士试,未中。便到赵、齐一带漫游,本诗是他在登临泰山时所作,此时,他仍旧是激情满怀,踌躇满志。《终南山》写于公元741年,是王维归隐终南山时所作,二者同是写山,却都少有对山的具体描绘,而是以诗人的感觉入诗,刻画出山的神韵,让人回味无穷,二者似孪生兄弟,甚至后者有模仿前者之嫌。但若细究起来,因诗人的性格不同,创作时的心境不同,写作手法与所表达的意境也颇有不同,笔者有意将二者放在同一平台上,并逐字逐句进行分析,以显其优劣,明其宗义。

  二者的首联均是远观山景,描画出了山的高远之态。“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用的是设问句,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答句中“齐鲁”范围本就极广,加上“未了”二字,泰山之苍远更是跃然纸上。“青”写出山的蓊蓊郁郁,具有色彩感和质感。“太乙近天都,连山向海隅”写得就更具体夸张一些,上句言其高入云端,几近天庭,下句指其远至海角。如此,终南山的巍峨雄浑便表现得淋漓尽致,与前者相比,此二句更浅近直白一些,形象生动略显不足。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应与“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相比较,二者均是以阴阳变化来表现山的高大。前者更加拟人化,较多的融入了作者的对泰山的喜爱之情,就连“造化”也会钟爱这泰山,让其神奇秀美,且高大得可以分割阴阳昏晓,其间“钟”“割”二字最为传神。后者,较之更多一些客观的描写,写山峰高大,改变了分野,令山谷阴晴不同。句子形式更整齐,内容更丰富,描述也更充分。但似不如前者更具人情味。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与“白云四望合,青霭入看无”都用远观近视的感觉来写山间云雾笼罩,朦朦胧胧,令人神往。前者用云写近景,白云朵朵似在身旁飘动,荡涤心胸。用鸟的远飞写远景,“决眦”二字极言辽远,且一只鸟儿渐渐飞出视野,画面便更具动感。后者对仗工整,远的、高的为云,望之合于天边,近的、低的为霭,入之便荡然无存。

  杜甫号称“诗圣”其诗多能更多地融入个人情感,以情动人是其特长,用现在的话讲,他很会煽情。而王维后半生笃信佛教,号称“诗佛”, “诗中有画”,诗中多有对客观景物的如实描摹,尽力的避免将“我”融入到景物中,常用“无我之境”来表达自己的脱俗遁世的思想。综观二诗,都能很好的代表作者的创作倾向,《望岳》形象生动,气势昂扬,句式灵活。《终南山》则多客观描写,恬静淡远,句式工整。如此说来,即便《终南山》一诗是有模仿痕迹,但细品出的韵味却绝不相同,故读者不必评论孰好孰坏,应是各有千秋。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同时,根据《王右丞集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是说:“维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可见王维确实也佛家姻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望岳》和《终南山》比较赏析

  《望岳》与《终南山》分别是唐代两位大诗人杜甫和王维的名作,它们都是描绘自然山水、表达作者情感的佳作,但两者在风格、意境、手法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艺术追求和情感世界。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特点分析:

  主题与情感:《望岳》是杜甫青年时期的作品,主要描绘的是东岳泰山的雄伟壮丽。诗中透露出作者对自然的崇敬之情以及渴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壮志豪情,体现了青年杜甫的昂扬向上、胸怀天下的气概。

  艺术手法:杜甫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如“齐鲁青未了”展现出泰山的辽阔无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以登高望远的意象,表达了作者超越现实、追求卓越的理想和抱负。

  语言风格:语言雄浑有力,气势磅礴,体现了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之风。

  《终南山》(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特点分析:

  主题与情感:《终南山》描绘的是长安附近的终南山景色,反映了王维晚年归隐山林、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精细刻画,也流露出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情怀。

  艺术手法:王维善用白描,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终南山的广阔与深邃,如“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通过视觉变换展现了山中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景象。“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则细腻地描绘了山中气象万千的景观变化,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语言风格:王维的诗歌以清新淡雅著称,此诗亦然,语言平和自然,画面感强烈,充满了禅意和静谧之美,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

  比较总结:

  两首诗虽然都是山水诗,但《望岳》更侧重于展现山的雄伟和人的壮志,情感激昂,语言豪迈;而《终南山》则更多地表现了山的幽静与深远,以及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脱,语言含蓄,意境悠远。杜甫的《望岳》体现了儒家的积极入世思想,王维的《终南山》则透露出道家的自然和谐与佛家的空灵超脱,两者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代山水诗的丰富内涵和美学价值。

【《望岳》和《终南山》比较赏析】相关文章:

古诗《望岳》的赏析和译文10-10

杜甫望岳翻译和赏析12-16

望岳杜甫翻译和赏析11-28

望岳的赏析03-10

望岳的赏析04-15

望岳全诗的意思和赏析09-19

杜甫《望岳》原文翻译和赏析08-11

杜甫《望岳》的赏析11-22

望岳原文及赏析02-03

杜甫《望岳》赏析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