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诗人王安石

时间:2023-04-17 04:17:21 王安石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元日诗人王安石

  引导语:王安石《元日》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下文是这首诗的原文赏析与教案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元日 王安石篇1:王安石《元日》原文赏析

  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元日 王安石篇2:《元日》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古诗中的三个生字,理解“爆竹、屠苏、曈曈日、桃符”等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元日的喜庆场面

  3、感受诗中辞旧迎新的愿望

  教学难点:明诗意,悟诗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题目是《元日》(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2、能结合预习说说对诗题的理解吗?(板书:解诗题)

  预设一:生1:“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板书:正月初一,春节)

  生2:“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

  师:对!像元始、元旦、元年、纪元这些词语中的“元”都表示开始、第一的意思。

  预设二:生1:“元日”就是过年。师:对!农历正月初一(板书:正月初一,春节)

  生2:元旦师:你说的是公历新年,如2013年的第一天,而元日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

  3、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谁能结合课前预习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一下诗人?(板书:知诗人)、

  4、再读诗题,显然王安石的一首描写春节的诗,说到春节,你会想到什么?

  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5、是的,每到春节我们总会感受到这样的欢乐场面。那么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到底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呢?一起来读读古诗。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读古诗,明诗意。

  任务呈现:1、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自主学习: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展示交流

  (一)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第一个展示你的朗读?(指名读。)

  2、你读得真响亮!音真准确!谁还想读?

  ( 第一次读就读出了诗的节奏和韵味,真了不起!谁还能像他一样读?)

  3、不仅字音准确还读出了诗的韵味,很欣赏你!我们像他们一样一起读。读准,读响,读出节奏。(生齐读)

  这么短的时间就把古诗读正确了,真不错!不过学习古诗仅读正确还不行,还得!(理解诗意)

  你们平时都有哪些理解诗意的好方法呢?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改怎么办呢?

  (二)理解生词,学习生字

  任务呈现:2、再读古诗,用你喜欢的方式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自主学习: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展示交流:通过自学,同学们都有了不少收获,谁来说说你掌握了那些词语的意思呢?

  1、“爆竹”是鞭炮的意思 师:在古代过年有这样一个习俗,在竹筒里装销石,然后把它放到火里烧,这时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现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鞭炮。

  1)生字“爆”怎么记住它?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2)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除”的意思就是过去。“岁”是年的意思,“一岁除”什么意思?(一年过去了)

  3、屠苏:古代一种酒名。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师:谁对喝屠苏酒这一风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喝屠苏酒吃从年少者开始,庆祝年少者一天天长大。

  师:“屠”现在的意思是宰杀牲畜,屠杀。

  4、“曈曈”是太阳刚刚升起时光亮的样子。

  (你说的真好,他是日字旁,跟太阳有关)

  5、桃: 桃符.桃和符指的是同一样东西,我们可以连起来用——桃符。瞧!这就是桃符 (出示课件:门神对联 )古人认为桃木是一种神木,可以避邪。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或像这样画上画,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明代以后演变成现在的春联。都是祈求全家平安、生活幸福。

  师:新桃就是:新春联;旧符:就是旧的春联。“新桃换旧符”就是——?

  6、师:古代的符是用竹子做的,,所以他说是竹字头。看到“符”这个生字,你想到了和它相近的哪个字?相机出示:附 付;引导填空:桃符 符号 附近 付出

  7、理解词语的同时还认识了3个生字。现在我们把这三个生字来描红。注意写字姿势。

  (三)理解诗意

  借助字词的意思我们能很快读好诗句的意思。谁愿意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给大家?

  要求:先读诗句再说诗意。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或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问、补充。

  1、课件出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意思是: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开怀畅饮屠苏酒。

  2)、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举杯畅饮屠苏酒,人们是那么开心、快乐。把你此刻的感受读出来。

  (读出送旧迎新的喜庆!)(读出欣喜、兴奋!)

  2、课件出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是千家万户迎来了初升的太阳。人们用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

  2)、阳关普照着大地,家家户户都换上了崭新的大红春联,沉浸在暖洋洋的喜庆中。多么美好的景象!谁来读?指名读。

  3、、刚才两位同学给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现在我们同桌合作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可以一人一句,也可以你说前两句,我说后两句。

  4、了解了诗意,我想你的感受肯定不一样了。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

  指名读。

  齐读。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涌现出哪些四字词语?指名说。

  出示词语,齐读。

  鞭炮连连 欢天喜地 举杯同庆 欢聚一堂 旭日东升 喜气洋洋 红联祝福 辞旧迎新

  任务二:想画面、悟诗情

  同学们,经过努力我们读懂了词语,理解了诗句。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时候,老师相信我们还会看到诗背后的画,进一步体会到诗背后的情。再来默读古诗。

  {学生默读}

  谁来说说透过每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1:“爆竹声中一岁除”

  1:我仿佛看到了小孩子们在放鞭炮;听到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教师板书:放鞭炮)(课件出示句子:“爆竹声中一岁除。”)师:你心里?高兴什么?

  2、看看插图,联系你们去年过年放鞭炮的情景,说一说那时是什么样的景象?人们的心情怎样?

  (到处都响起了鞭炮声,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

  3、五彩缤纷的烟火升上了天空,向五颜六色的菊花在绽放,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置身在这样的情境中,你的心情如何?

  4、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场景吗?

  生:辞旧迎新 万象更新 欢天喜地 喜气洋洋

  是啊!一年之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

  3、再看“除”字。在清脆的爆竹声中送走的是什么?(生:一年的不如意。一年的烦恼。苦涩的一年。)迎来的是什么?(生:充满希望的新年)

  4、让一切陈旧的东西在爆竹声中逝去!读

  从你们的读中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正在放鞭炮,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四处响起了鞭炮声,一片热闹的景象。

  预设2:春风送暖人屠苏。

  1、1)(爆竹声响起的时候,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一年。在这送暖的春风中,每家每户都有在喝屠苏酒。)

  (教师板书:喝屠苏)

  2)课件出示: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节日的快乐,喝着屠苏酒,心里暖暖的。孩子们会说:()年轻人会说:()老年人会说:()

  师;说的真好!把全家人的理想蕴含在酒中。

  3)这浓浓的屠苏酒中蕴涵着全家人对新得一年的?(希望,祝福,理想,企盼,希冀)

  2、再读这句,有一个字值得我们品味?(暖)说说你体的理解。

  (生1:鞭炮声中辞旧迎新的快乐温暖。 生2:喝了酒心里暖洋洋。生3:小孩子长大了感到快乐,年轻人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心里又责任感,老年人非常幸福,健康长寿,心里高兴。)

  (所有的中国人在春节这个创痛节日里的欢天喜地。)

  真实人暖、心暖、天地暖,神州一片暖洋洋。读出你体会到的暖。

  预设3:“千门万户曈曈日”

  1生1:家万户迎来了初升的太阳。 (教师板书:迎红日)。

  2、师:初升的太阳把他明亮耀眼的光辉洒向千家万户,人们都出门迎接朝阳。你会觉得?(温暖的阳光,生活更有希望)此时此刻你的心情?

  3、对~!有阳光就有温暖,有温暖就有希望。让人觉得前途无限光明美好!读出这种感觉。

  4、让新年的太阳更温暖更明亮一些。

  预设4:“总把新桃换旧符”

  1、从这首古诗中,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再用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教师板书:换春联)你帮家长换过春联吗?当时你有什么想法?人们的这个举动有什么含义呢?(除旧布新)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总把新桃换旧符”与第一句前后照应,这里藏着一对近义词(除换)老师出上联:爆竹除一岁。你能对出下联吗?生:新桃换旧符

  4、同学们,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走家串户,到处洋溢着一片喜庆。同学们,把你们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吧!

  (学生齐读第二句古诗。)

  5、短短的28个字在同学们的细细品读下成了一幅幅热闹的画面。相信同学们读了这段资料后,会对这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联系背景,领悟诗情)

  1、出示:背景资料

  王安石:宋朝政治家、文学家。20岁以前随父亲南北各地游历,了解老百姓的疾苦。21岁中进士;当过十年地方官,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的事情。49岁时被任命为宰相。《元日》这首诗就写于这一年的春节,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在他心中新的国家政策能改变当时社会积贫积弱的现象,使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千门万户曈曈日情景。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思想。

  2、读完资料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为我们描绘春节的喜庆场面吗?你对那个词哪句诗有了新的理解?

  “爆竹声中一岁除” 过去的不仅是旧得一年还有.不合理的制度,陈旧的法规.....

  “千门万户曈曈日” 曈曈日:不仅仅是初升的太阳。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 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总把新桃换旧符”(旧符就是陈旧的制度,不合理的法律,)新桃蕴涵着:新政策,新法规,

  师:理解的真好!把你的理解放进读中。生读。

  师:一个“总”感受到王安石除旧布新的坚定决心,,我们一起向他一样读。

  3、再读题目“元日”。(齐读)仅仅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吗?

  生:美好生活的开始。心得政策的开始.......

  元日仅仅是描写春节欢庆的吗?

  生:抒发自己为民造福的情感。

  4、四年级的孩子能基本读懂几千年前的经典诗句,真了不起!边读边品味文字给你的感受。汇聚成诗中的一个字就是“暖”

  这是经典诗词传递过来的温暖,这是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温暖。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这么多暖洋洋的画面,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也涌动出了另一种暖。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生:当上宰相心里快乐

  师: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喜悦,一个智者内心的温暖。

  此时,王安石刚刚当上宰相,对改革充满了信心。在他眼里,那声声爆竹是那么悦耳,那迎面而来的春风也有了暖意,就连刚哪出的屠苏酒也有阵阵暖意,一切事那么美好。

  让我们带着这份踌躇满志,这份春风得意,带着这美好祝愿再读古诗。

  5、暖洋洋的晨光中,响起阵阵喜庆的鞭炮声,这时王安石看着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崭新的对联,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忍不住大声吟到:“爆竹---”(男生齐读)

  诗人的志向就是在全国上下推行新政策,让老百姓过的更好,当时身为宰相的他对做好这件事充满了自信,口中不由吟到:“爆竹---”(女生齐读)

  6、同学们不仅和诗的内容在一起!与诗人的心融在了一起。这样优美的诗句,这样美好的愿望,我们不记下来怎么能行?

  学生自由背诵。

  师:这热闹的场景已经深深地的扎根在你的心中。 指名背

  师:王安石的志向就在这28个字中。指名背

  6、同学们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一首诗读懂了,记住了。真了不起。老师还想考考大家。

  出示检测题:

  和煦的阳光普照着大地,家家户户忙着张贴大红春联。当我们沉浸在这祥和的气氛中,你想到的诗句是:

  ( ),( )。这句诗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写的《 》。

  王安石的每一首诗都耐人寻味,课后用本课的学习方法学习《梅花》、《泊船瓜洲》、《登飞来峰》

  看能不能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体会到他诗中景,心中情。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这座宝库,再次领略古诗的美妙情境。

【元日诗人王安石】相关文章:

王安石的元日06-05

元日 王安石 原文02-10

王安石《元日》鉴赏11-24

元日王安石古诗01-20

元日·王安石的意思11-04

《元日》王安石古诗12-06

元日王安石参考08-05

王安石《元日》译文06-11

王安石《元日》译文05-14

王安石的诗元日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