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感

时间:2024-09-24 10:22:05 水调歌头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感800字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感8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感 1

  春天的江南多雨,天气时好时坏的,更别提晚上那变幻多测的脸色。 太阳高声喧嚣自己的存在,空气中弥漫着些许夏天的气息。即便到了晚上,春夜的晚风仍是带着和煦。夜色降临,只剩下远处的云端还做着垂死挣扎。“砰——”谁家的喜宴燃尽烟花,一片一片盛放,一丝一丝消亡,艳丽整个夜空。 天上,夜幕,繁星,烟火,却独独少了明月。缥缈的云层间亦是没有它的身影,是寂静的夜。

  楼下的路灯还在亮,妈妈拿着手机拨号,是外婆的号码。“喂,妈,还没睡吗……”妈妈的声音有些嘶哑,是太累的原因。我没有打扰她们,我知道她们要打好一会。恍惚想起去年的暑假,记得很清楚,74岁的外婆她自己到机场来接我们,花白的头发,瘦弱的身躯,像个八九十的耄耋老人。迎面就刮着风,吹起地面的灰尘,外婆小声咳了咳,尽可能地忍住这坏天气,穿着短袖的我颤了颤身子。妈妈为此还抱怨了会儿,说,外婆这门大的年纪还不知道好好休息,这么多灰尘一定要小心生病。语气中带着责怪的意思,外婆却是一话而过,话语间带着孩童般的喜悦。妈妈在家排第六,是外婆的小女儿,最宠爱的也是最少见到的。外公说,外婆知道我们来了,就兴奋地像个小姑娘,高兴地不得了。的确,那一个月里她很迁就我这个外孙女。带着我去找蘑菇,牵着我去爬山,领着我去摘松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读起手中的诗词,只可惜今晚连月亮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也没有苏轼的酒兴作伴。手臂感到丝丝凉意,还是春夜,不是夏晚。

  噩耗是在去年十月传来的,外婆在电话那一头哽咽地说着不标准的普通话,外公查出病来,是老年痴呆。妈妈震了下,立马定了机票,同爸爸一起飞去了云南。我的心也跟着一起着急。据说,外婆哭了很久,妈妈也安慰了很久。寒假里,我跟着妈妈一起去看望了外婆。同样的白发,佝偻的身躯,满布皱纹的面颊,却呈现出同那个暑假不一样的年华。她就只是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头转过来微微看了我们,带着稍稍喜悦地说:“你们来了,快过来坐下吧,陪我这老婆子聊聊天。”语气中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沧桑,手脚也不复往常的利索。那天晚上,她和妈妈聊了很久,自己的苦,自己的.念,一句一句讲给妈妈听。将近天明,而那满天的繁星照亮了外婆的心。

  妈妈还在和外婆通话,默默读完手中的《水调歌头》,早就耳熟能详的“高处不胜寒”,被世人传诵。我却独爱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没有前者的大志,却是诗人的思念和祝愿。那天的晚上,花桥月圆,他独自一人举杯望向明月,苦想着这月圆下的相别之时。

  人有着悲欢离合,月有着阴晴圆缺,在这相思之晚,却没有这婵娟相伴,不知道外婆那边能否看见那皎月?我知道,妈妈繁忙的工作牵连着回家的时间,云南距离杭州又那么遥远,她能够时常打个电话去问候,对外婆来说也是足够了。

  抬头望夜,嵌着几颗残留的星星,“外婆怎么样?”妈妈说,还算硬朗,也不用那么担心她身体。说着,她摸了我的头。那一瞬间,我觉得只是这样简单的生活也不错。一首《水调歌头》寄托了苏轼对胞弟的思念,不知那月下阿弟是否一样?我想:于事,对人都一样。亲人的思念还在,联系也还在,不论身处何地,至少不会孤单。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又读了一遍。外婆,愿千里之外的你也能如此想。

  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感 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其空灵的意境、浪漫的情怀和深刻的人生思考,穿越千年的时光,依然在人们的心中回荡。

  这首词开篇便以一个问句起笔,将人们的思绪瞬间引向那浩瀚的苍穹。明月何时出现?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蕴含着苏轼对宇宙奥秘的思索和对人生的追问。他把酒问青天,仿佛在与上天对话,寻求着答案。这种豪迈的气概和对未知的探索精神,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对天上的宫阙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在他的笔下,那神秘的天宫仿佛是一个理想的世界,没有人间的烦恼和纷争。然而,他也深知这只是一种幻想,现实中的他依然身处尘世,面临着种种困境。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思考,使这首词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在词中表达了自己对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他渴望摆脱尘世的束缚,乘风飞向那遥远的天宫,但又担心那里的寒冷和孤独。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留在人间,与自己的影子为伴,在月光下翩翩起舞。这种对人生的抉择,体现了苏轼的豁达和超脱。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那些无法入眠的人。苏轼在这里将明月拟人化,赋予了它情感。他认为明月不应有恨,为何总是在人们分别的时候才圆呢?这一问问出了多少离人的.心声,也表达了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整首词的高潮部分,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苏轼在这里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有阴晴圆缺一样,这是自古以来都无法改变的事实。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为了一时的离别而悲伤呢?只要我们心中怀着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和祝福,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月光。这种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让人感受到了苏轼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

  读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苏轼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将人生的悲欢离合、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宇宙的思索融为一体,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也会经历离别和思念。但是,只要我们像苏轼一样,保持一颗豁达、乐观的心,珍惜身边的亲情、友情,我们就能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在离别中感受到温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我们在这美好的月光下,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幸福安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时光。

【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感】相关文章: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鉴赏03-29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考题06-06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01-2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听课反思03-2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反思04-17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鉴赏03-2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03-2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解读02-05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说课稿06-06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