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的导学案及赏析

时间:2023-04-17 03:10:58 蜀道难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蜀道难》的导学案及赏析

  引言:《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想要学好《蜀道难》这首诗,必须要制定一份学案。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蜀道难》的导学案及赏析 ,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蜀道难》的导学案及赏析

  【学习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反复诵读,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

  2.探讨《蜀道难》的主旨思想及行文脉络。

  【知识导学】

  一.作者及其作品

  李白(701-762)字 ,号 , 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 之称。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二.文体知识

  乐府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也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三.标题补充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四. 背景介绍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诗中强调的“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的。顾炎武《日知录》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又据孟《本事诗》

  载,贺知章于天宝初年李白入京时即见此作,惊叹之余称李白为“谪仙”。故知其创作时间不迟于天宝三年,为“安史之乱”前的作品。诗中的“君”有人说是李白的一位好友,这以他同时期的作品《剑阁赋》和《送友人入蜀》为证(见附录),有人说仅是一种虚拟方式,即实无其人而是泛指所有“西游”之人。其实“君”指谁并不重要,诗的写作目的就是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锦城”的“乐”,应该“早还家”,因为这里的道路奇险无比,且随时可能发生战乱,足见作者英明的政治预见。

  【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鱼凫( ) 秦塞( ) 石栈( )猿猱( ) 抚膺( ) 巉岩( ) 飞湍( ) 喧豗( ) 砯崖( ) 吮血( )

  扪参( )( )峥嵘( )( ) 咨嗟( )( )

  号古木( )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西挡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B.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①危乎高哉 ( ) ②不与秦塞通人烟 ( )

  ③可以横绝峨嵋巅 ( ) ④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⑤连峰去天不盈尺 ( ) ⑥锦城虽云乐 ( )

  (2)

  ①难于上青天 ( ) ②开国何茫然 ( ) ③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④但见悲鸟号古木( ) 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

  (3)

  ①猿猱欲度愁攀援 ( ) ②使人听此凋朱颜 ( )

  ③砯崖转石万壑雷 ( ) ④侧身西望长咨嗟 ( )

  4.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合作探究】

  1.诗中三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种反复有什么意义?

  2.文章三个自然段作者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来写蜀道之难的?每一个角度又分别是怎样写的?

  3.关于蜀道难的主旨,有人说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有人说是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甚至还有人认为是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你是怎样理解的?请你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巩固提升】

  (一)课内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凫(fú) 咙言(lóng) 巉岩(chán) 飞湍(tuān)

  B.喧豗(huī) 砯崖(pīng) 吮吸(shǔn) 黄鹄(hú)

  C.崔嵬(wéi) 峥嵘(zhēng) 参(shēn) 万壑(hè)

  D.猿猱(náo) 秦塞(sè) 咨嗟(jiē) 趑趄(zī jū)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地崩山摧 天梯石栈 扪参历井 万壑雷

  B.峥嵘崔嵬 冲波递折 横绝峨眉 倚缺壁

  C.飞湍瀑流 猿猱攀援 匪亲弗居 萦岩峦

  D.磨牙吮血 以手抚膺 蚕丛鱼凫 仰胁息

  3.下列各句中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鹤:通“鹄”,一种健飞的大鸟。

  B.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不是。

  C.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通“座”,座位。

  D.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止:通“只”。

  4.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___入__ 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______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______。

  A.秦 蜀 气势磅礴 忧虑与关切

  B.蜀 秦 气势磅礴 忧伤与无赖

  C.秦 蜀 气贯长虹 忧虑与关切

  D.蜀 秦 气贯长虹 忧伤与无赖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5-6题。

  赛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①,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②。

  ①《折柳》:即《折杨柳》,乐府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②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5.《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等曲,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作者天才豪纵,作 (体裁)亦逸气凌云。“五月”在内地届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这里的雪是积雪,“无花”二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边地的苦寒。

  6.分析颔联的表达技巧。

  7.这首诗体现了边境将士怎样的思想情感?

  《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中的名篇,是一首对祖国山河绝美的赞歌,是我国文学史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赏析有一定的难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突破:

  首先是从主题上突破,这就是“知人论事”,了解李白的生平,要通过对李白生平得了解,知道这一篇诗歌就是以山川艰险为比兴手段的挥斥幽愤之作,由此得知,诗中所写之物并非实指而是借喻,这是一说。而名人胡震亨在《李诗通》中却说:“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惑匪亲,化为狼与豺’,风人之义远矣。”联系安史之乱前后蜀地战乱频仍的情形,可以看出诗人的用意很可能正如胡氏所云。

  其次是从写法上来突破,李诗素有“惊天地,泣鬼神”之称,要准备理解浪漫主义的创造方法。它侧重于主观感情的抒发,常常需要借助一些与之相适应的事物来曲尽其意。胸中有激情,笔底有波澜,李白以丰富得想象,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为了突出抒情的主体,诗人充分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上青天”来反衬上蜀道的艰难;以“六龙”“黄鹤”“猿”的不可度越来反衬蜀道的高危难行;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愤,有力的烘托了蜀道之难;“回川”之险衬托山势的高危;“枯松”衬托绝壁之险。

【《蜀道难》的导学案及赏析】相关文章:

《蜀道难》 导学案11-10

《蜀道难》 导学案3篇11-11

李白《蜀道难》导学案(精选7篇)09-17

《雨巷》导学案及赏析04-24

《蜀道难》导学案(人教版)(通用12篇)04-21

《观潮》导学案05-25

乡愁导学案及答案05-28

《背影》导学案及答案05-26

杜甫《登高》导学案11-13

《蜀道难》的赏析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