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有怀诗句赏析

时间:2023-01-11 10:40:26 诗句 我要投稿

除夜有怀诗句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除夜有怀诗句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除夜有怀诗句赏析

  《除夜有怀》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

  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赏析:

  本诗描写了除夜的把烛迎新、宵阑见斗横之通宵不寐的守岁,以及兴尽闻壶覆的射覆游戏等。射覆是古代近乎占卜的游戏,在覆器下放置东西使人猜测。

  作者简介:

  杜审言,字必简,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晋征南将军杜预的远裔。擢进士,为隰城尉,恃才高,以傲世见疾。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人惊问故,答曰:“彼见吾判,且羞死。”又尝语 人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赏析】

  李白的《静夜思》一诗作于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诗的写作地点在当时的扬州旅舍。当时,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乡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2、《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赏析】

  诗的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

  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既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

  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因此,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李白与孟浩然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4、《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赏析】

  理解这首诗应当结合其创作的背景,“诗词库”网在本篇开首处已经介绍了,作此诗时,诗人刚刚遇赦,因此,诗作通篇透露着一种海阔天空的爽朗心情,又夹杂着一丝惊喜。

  得知赦令的诗人又惊又喜,立刻驾舟东还,顺流而下,一日千里,瞬息之间,令读者也涌起一阵爽利的感觉。

  此诗字面的意思并不难懂,而全诗精妙出在于,并无一个“快”字,但时空快速变换的感觉却扑面而来。首句,写的是早晨景色,曙光初灿,诗人在此时怀着兴奋的心情告别白帝城,踏上归途,此情此景显得和诗人的心境如此吻合。次句的妙笔在一个“还”字。“还”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第三句勾勒的是返回江陵途中的一种境界,描写的是顺水行舟,轻快非常之感。由于舟行人速,所以感觉猿啼和山色在耳目之间混为一体。末一句的“轻舟”是此句精华,第四句实是直书船快, 然而用“快”字则完全破坏了三四句营造的`意境,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

  5、《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

  杜甫写作《春夜喜雨》时,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两年。在成都期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并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诗,诗篇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诗的开头描写春雨适时而降,诗人在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思想感情,似乎它很懂得人们盼雨的心情,“知时节”而来。接着点出是春雨,正因为是“当春”之雨,才显出雨之来得可喜可贵。于是“好雨”二字脱口而出,极其感奋自然,诗人当时喜兴的情态仿佛就在眼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两句是全作的神来之笔,不但写出了雨的形态,而且传达出了雨的神态。“潜”、“细”二字,十分精确、形象,传出了春雨悄悄而来、轻轻而动的神态。将一个特定的自然景物描绘到入化之境。

  如果说上两句是诗人在屋内听春雨飘洒声之所感,那么“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两句,则是诗人远望雨夜景色之再现。雨声沙沙,喜而思见。细雨绵绵,乌云笼罩,天下一片漆黑,分不清山,看不出路,只有远处闪耀着一点红光,是江上渔船的灯火。不得不说,这样的春郊夜雨的景色是迷人的,诗人之所以要细致地写出雨夜之景,就是要以这种气象寓托对喜雨的兴致心情。

  最后两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其实是想象中的景象,因为作者在此时是看不到破晓后成都城中的景色的。诗人推想这雨今夜一半时是不会停的,经过一夜的滋润,到明天拂晓时,雨过天晴,锦官城满城含着雨水的百花,会更加鲜艳夺目,一片生机。从这层春意盎然的想象中,足见诗人对好雨的喜悦难尽心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意味。

  6、《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56岁时写下的,此时杜甫身在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生活很困苦,并且患有严重的肺病。诗中所写的内容是诗人在重阳节这天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

  诗的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 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

  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写山为远望,写水为俯瞰。以“无边”修饰“萧萧”落木,以“不尽”领起“滚滚”长江,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

  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诗人多年漂泊不定,如今已进入暮年,但依然身在距离家乡非常遥远的夔州,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时值秋季,诗人对秋冠以“悲”字,结合上文颔联对秋景略显悲凉的描写,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悲伤之重。颈联下句从对离乡的悲转到对孤病的悲,迟暮之年百病缠身,痛苦之情可想而知。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

  尾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连这点欢乐也失去了。

  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而诗意虽悲却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除夜有怀诗句赏析】相关文章:

《除夜有怀》古诗赏析07-04

崔涂唐诗《除夜有怀》赏析09-23

除夕唐诗《除夜有怀》11-01

《除夜有怀》古诗鉴赏12-23

唐诗三百首之《除夜有怀》赏析09-23

描写冬天的古诗:除夜有怀11-04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的诗句鉴赏07-13

唐诗三百首之《除夜有怀》10-25

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古诗赏析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