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劳动歌声

时间:2022-09-22 08:20:28 诗经 我要投稿

《诗经》里的劳动歌声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歌吧,诗歌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经》里的劳动歌声,欢迎大家分享。

《诗经》里的劳动歌声

  翻开《诗经》,读到有关劳动的篇章,会发现全然不是那么回事,诗里描绘的劳动情状不惟不苦,反而轻松愉悦,极具生活情味。

  《魏风·十亩之间》,这是一首采桑的歌:在茂密的桑园里,采桑女辛勤地采摘,桑叶采得满筐满篓,该回家了,于是背起筐篓,结伴同行,一路笑语喧哗,表现了桑园里的和乐气氛和劳动后的欢快心情。《小雅·无羊》写的则是一首牧歌:蓝天白云下,山野里撒满了牛羊,有的吃草,有的走下山坡,有的在池塘饮水,有的调皮地撒欢,悠闲的牧人或许也会亮一嗓子那时的“花儿”或“信天游”?

  《诗经》中的《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这是一首女子采摘车前子草的乐歌。余冠英先生将之译成白话,十分精妙,尽显民歌风味: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采到手中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拣起来。

  这首小诗章节回环复沓,通过反复咏唱,我们仿佛看到三五成群的女子在山坡旷野劳动的身形,听到她们的歌声,感受到她们采摘时的欢乐心情。

  如果说《芣苢》是一首浸染着田野风的抒情小调,《大雅·緜》则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创业者之歌。记载周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进行的一次全国性的大迁徙,开疆辟土,建设家园,是一首带有史诗性质的古歌。共四章,其中第四章直接写他们到了新地,整田筑室的劳动场景。将其译为白话:

  装土运泥响陾陾,投土入板响轰轰。

  捣土打墙登登登,削墙拍打砰砰砰。

  百堵高墙平地起,劳动歌声胜鼓声。

  如此艰辛的劳动却看不到先民们的苦楚,有的只是高扬的劳动热情和创业的自豪感。

  在《诗经》中,有关劳动的诗几乎都写得很“乐呵”,即如《伐檀》《七月》,也是“以劳动为起兴”,表现对不劳而获的贵族老爷的不满、讽刺、甚至反抗,劳动者对劳动本身并无怨尤。

  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人的自身需要,所以劳动起来多不觉苦(但在鞭子和棍棒下的劳动除外,那是苦役)。即使劳动的过程艰辛万分,人们也会从中找乐,使之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这种随口创作的“夯歌”,也许就是所谓的诗了。《诗经》里劳动的歌声,我想也就是这样产生的吧?劳动是诗歌创作的源泉,亦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品格。

  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与《雅》、《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氓》写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哀怨。《静女》写恋爱时的微妙心理。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广泛流传。是中国几千年来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此后,它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人物,都把《诗》当作教本,传授不绝。虽经秦始皇焚书,但《诗》由于学者的口头传诵,得以流传下来。

  《诗经》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诗经》的表现手法:一、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二、《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二:四言为主,章节复沓,反复咏叹。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诗经》编辑成书的年代约在春秋后期,据说孔子曾经删定过《诗经》。到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国辕固所传的《诗》叫《齐诗》,鲁国申培所传的《诗》叫《鲁诗》,燕国韩婴所传的《诗》叫《韩诗》,鲁国毛亨所传的《诗》叫《毛诗》。东汉时,《毛诗》得到了官方和学者们的认同,逐渐盛行,齐、鲁、韩三家《诗》逐渐衰落以至亡佚。现在我们见到的《诗经》,就是毛亨传下来的,我们这里选录的《诗经》,原文主要依据清代阮元校订的《十三经注疏》,并广泛参考了其他研究《诗经》的专着。

  劳动诗歌

  (一)

  [国风·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四十八个字,描绘出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景象。

  诗人通过采、摘、拾、捋、撩、兜这几个动作,简洁明了地刻画出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过程。

  我们仿佛看到: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之中,女人们三五成群地唱着欢乐的歌谣,伸出手,把车前子一棵一棵地摘下来,一把一把地捋下来,收获满满的人,手执衣襟形成一个兜子,把摘到的车前子放在里面,还有一些人,把衣襟掖在腰带上扯出一个更大的兜,将一天忙碌的成果置于其中。

  读着这几句诗,眼前就涌现出的边采摘边说笑的画面,也让我们感受着劳动和生活的乐趣。

  (二)

  《 国风·魏风·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

  桑者闲闲兮,

  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

  桑者泄泄兮,

  行与子逝兮。

  《十亩之间》这首诗,描绘了女子采桑之余结伴归家的愉悦景象。

  全诗共两章六句,三十个字,清丽隽永,读来朗朗上口,情趣横生。

  “十亩之内桑树间,

  采桑姑娘已悠闲。

  走吧,咱们一起回家转。

  十亩之外桑树林,

  采桑姑娘结成群。

  走吧,咱们一起转回村。”

  多么美妙的采桑之乐啊!

  桑树林中,姑娘们采桑过后,带着满满的战果,结伴而行,悠闲喜悦地返回家中。

  这种劳动者单纯简单、质朴纯真的生活状态和心性,真的会撩起我们去采桑的冲动!

  (三)

  [小雅无羊]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

  尔羊来思,其角濈濈。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尔牧来思,

  以薪以蒸,以雌以雄。

  尔羊来思,

  矜矜兢兢,不骞不崩。

  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牧人乃梦,

  众维鱼矣,旐维旟矣。

  大人占之:

  众维鱼矣,实维丰年;

  旐维旟矣,室家溱溱。

  在这首《无羊》之中,虽然开头“自嘲”,但诗人用细腻的笔触介绍了牧人的生活。

  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茫茫草原之上:

  牛羊遍山岗,牧人随其上。在悠扬绵长的牧歌之中,牛羊陆陆续续地从山坡上走下来,有的池边喝水,有的走动有的卧着。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在浩浩荡荡的牛羊之后,它们的主人正跟在它们身后……

  他是什么样的呢?戴着斗笠披着蓑,干粮袋儿也背着,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正勤勤恳恳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自己的生活。

  夜晚时分,牧人做了个稀奇的梦:梦里蝗虫化作鱼,旗画龟蛇变为鹰。请来太卜占此梦,真是吉祥之梦:

  蝗虫化鱼是吉兆,预示来年丰收庆;龟蛇变鹰是佳征,预示家庭添人丁。

  是啊,他多么想拥有自己的牧群:在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持鞭挥舞,一呼百应!

  诗人用“梦境”结尾,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作为我国诗歌的生命起点,其中关于“劳动”的诗篇很多。所以,它不仅仅是文学,更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写照。

【《诗经》里的劳动歌声】相关文章:

歌声里诗歌08-02

《诗经》里的蔬菜08-01

《诗经》里的故乡10-17

《诗经》里的经典画面11-22

《诗经》里的爱情11-28

《诗经》里的植物09-03

《诗经》里的春天11-17

诗经里的植物12-07

诗经里的故乡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