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山水诗产生的原因

时间:2023-02-13 17:56:17 诗词 我要投稿

谢灵运山水诗产生的原因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谢灵运山水诗产生的原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谢灵运山水诗产生的原因

  谢灵运是我国著名的山水诗人,其诗高雅秀丽,自然生动,为后世山水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社会发展来考察,山水真正进入文学是在魏晋六朝时期,并在谢灵运的笔下得以成熟。谢灵运的山水诗清新秀丽,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其诗产生的原因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个人的政治得失、家学传统、会稽优美的自然风光等无不关系。本文拟从以下五方面来阐述谢灵运山水诗产生的原因。

  政治上的失意

  谢灵运出生于富贵家族,从小就继承了父祖丰厚的财产,经济条件很好,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刘裕代晋后对高门大族采取了压制政策,只给了他一个世子左卫的闲官,又将他承袭的康乐公降为康乐侯。而本性桀骜不驯的谢灵运不但不懂得低调处理,反而“构扇异同,非毁时政”,将政治前途倚仗在志大才疏、任性使气的庐陵王刘义真身上。刘义真倒台后,他也随即被贬到偏僻的永嘉任太守。宋文帝即位之后,重新起用谢灵运,但这也不过是他为了搜罗一批文人以点缀升平罢了。宋文帝看中的是谢灵运“诗书独绝”的文学天才,所谓“寻迁侍中,日夕引见,赏遇甚厚”,也还是继承其父“以文义处之”的原有政策,视谢灵运为文学弄臣,根本无心安排他什么重要职务。与宋文帝的期望、要求截然相反,谢灵运私下却以为这次可以施展下政治抱负,然而却是又一次的“唯以文义见接,每逢上宴,谈赏而已”。谢灵运不甘做以词赋为业的御用文人,于是干脆称疾不朝,对政治彻底心灰意冷。仕途的失意让他苦闷不堪,于是他便寄情于山水。

  社会风气的影响

  魏晋时期,社会动乱,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倾轧,使维护大一统的士大夫们痛心疾首,渐渐地与大一统政权疏远了。而作为正统观念的儒学,由于具有排他性和复杂性,其建立的一整套所谓的人伦关系、行为准则、是非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现实生活,于是诸子思想重新活跃起来,特别是老庄哲学和佛教思想对士人的影响巨大。老庄那种“清静无为” 匿迹山林的思想和佛教徒“山栖木食”生活所酿成的“集岩水之娱”的意识,刚好抚慰了他们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对朝政的不满情绪,于是他们纷纷将目光移向山水,归隐山林。如阮籍“登临山水,终日忘归”;羊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砚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谢安“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在这种氛围下,士人们在酒醉饭饱之余,发而为诗,自然容易写下相当数量反映山林生活和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诗。到谢灵运,也是“以文章会友,共为山泽之游”,因此留下了大量的山水作品。

  这个时期玄风之盛对谢灵运山水诗的产生亦有影响。在魏晋士大夫的思想意识上,山水和玄理是相通的,郭象就认为“自然之理,有寄物而通也”。为了表现玄理,诗人们往往借助山水景物的形象,以求收到更好的效果,使山水诗成为言玄悟道的工具,孙绰的《三月三日》就是这种“托怀玄胜,远咏老庄”的写景诗,谢灵运的山水诗中也有不少寄托玄情逸趣的辞句。

  传统家风的影响

  谢氏一门,有纵情山水的传统家风。他的二世祖谢鲲,就有爱好山水的嗜好,曾有纵意山水丘壑,自信高人一等的说法。谢安喜好山水:“尝往临安山中,坐石室,临浚谷,悠然叹曰:‘此去伯夷何远!’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谢玄也爱山水,好渔钓,其《与兄书》曰:“居家大都无所为,正以垂纶为事,足以永日。此固下有鲈鱼,一出钓得四十七枚。”又云:“昨日疏成后出钓,手所获鱼,以为二坩,今奉送。”谢灵运在文中也有提及,其《述祖德》一诗序中写到“王父龛定淮南,负荷世业,尊主隆人。逮贤相徂谢,君子逍遥,拂衣蕃岳,考卜东山”,在诗文里又写到“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遗情舍尘雾,贞观秋壑美”,用浓墨重笔来叙述谢安和谢玄不恋名利而归隐山林的高风亮节。家风如此,谢灵运自然而然会受到影响,他在祖业基础上营建庄园,别具一格:“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还时常出去猎奇,“寻山涉岭,必造幽峻,岩幛千重,莫不备尽”,并且“所至辄为诗咏”。

  满足尊重的需要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都有尊重的需要――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对谢灵运来说,在仕途失意受挫后,对尊重的需求更为凸显,尤其是来自于他人的认同。通过大气势的巡山涉水这一行为,他试图表明自己是上流的名士阶层,以此来获得威望、名誉和赏识。换言之,他是借用这一行为来获取别人对他高层名士资格的认同,从而弥补他内心不能进入权力中心的遗憾。此外,他的诗写得很好,“贵贱莫不竞写,宿夕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极大满足了他的自尊感,这也是鼓励他从事旅游进而大量写山水诗的重要动因。

  丰富的旅游资源

  谢灵运的故乡会稽山水秀丽,美不胜收,《世说新语》注引《会稽郡记》说:“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蒸霞蔚。’”又:“会稽境特多名山水,峰隆峻,吐纳云雾,松栝枫柏,擢干竦条,潭壑镜彻,清流泻注,王子敬见之曰:‘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犹难为怀。’”谢灵运也明确提到:“会稽既丰山水,是以江左嘉遁,并多居之。”试举几例著名的山水风光:

  谢灵运的始宁墅,其周边的景色很漂亮,“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他在《过始宁墅》一诗中写到东山一带秀丽的风光:“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山深水曲,云石相倚,水竹相映,好一幅光彩照人的色彩画!

  富春江,是永嘉一条著名的河流,它水汹浪涌,崖危岸峭,江中有定山、赤亭等景观:“定山缅云雾,赤亭无淹薄。溯流触惊急,临圻阻参错。”吴均在《与宋元思书》中对富春江的秀丽同样有出色的描写:“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谢灵运在嵊县石门建有新居一所,其四周景色绝佳,有《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诗纪其事:“跻险筑幽居,披云卧石门。苔滑谁能步,葛弱岂可扪。……俯濯石下潭,仰看条上猿。早闻夕飙急,晚见朝日暾。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石门新居高踞山巅,上摩苍天,如卧云中;路险苔滑,只有扶援葛藤之飞茎,才能攀临绝顶。俯仰上下,只见潭水清澈见底,猿猴跳跃林间;谷深崖倾,只有中午才能见到太阳。其险、其奇、其幽、其静,可见一斑。

  离永嘉八十几里的白岸亭,其周边风光旖旎,流水潺潺,山色青翠透明:“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空翠难强名,渔钓易为曲。援萝聆青岸,春心自相属。”

  永嘉城北的绿嶂山也秀色可餐,潭水寒光闪闪,竹木青翠光润,溪流曲曲弯弯,丛深林密,山岩重叠,令人东西难辨:“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行源径转远,距陆情未毕。澹潋结寒姿,团润霜质。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眷西谓初月,顾北疑落日。践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永嘉西四十里还有一处著名的风景,那就是石鼓山。谢灵运在《登上戍石鼓山》一诗中就描写了从石鼓山上纵目四望所看到的风景:左边是一片开阔地带,溪水缓缓流过;右边是一段狭窄地带,山岭逶迤;借着夕阳的余照,涧水波光粼粼,由于白云的衬托,峰峦越发显得重重叠叠;白芷、绿,也充满了无限的生机。“极目睐左阔,回顾眺右狭。日没涧增波,云生岭逾叠。白芷竞新苕,绿齐初叶。”

  这些优美的自然风光,给谢灵运带来了大量的素材,引起他的诗兴,是他写作山水诗的又一大原因。

  总之,谢灵运山水诗的产生与以上五大原因不无关系。他的山水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好好借鉴。

  《诗经》《楚辞》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及所反映出的自然审美意识

  《诗经》中涉及到许多高山崇丘、山川草木、大川长河、风霜雨露等自然景物,诗人在感悟人生,抒发社会忧思时,常常会选取某种自然景物来营造氛围,将自然景物作为抒发情怀的媒介。例如《周南.桃天》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绚烂的桃花使人想到美丽女子的容颜;“节彼南山,维石岩岩”(《小雅节南山》,即用南山的高峻雄伟来比喻显赫的权势。

  在楚辞中自然山水景物已逐渐成为诗歌主旨的重要部分,而不仅仅是传递情感的媒介,尽管还没成为独立的审美意象,但具有了审美价值。屈原将一腔忠心爱国及被放逐的苦闷之情借助自然景物表达的淋漓尽致,大大突破《诗经》中人与自然景物简单对应的格式,同时也将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魏晋隐逸之风对山水诗创作的影响

  魏晋隐逸之风盛行,许多文人学士栖身林泉,寄情山水,在山川草木中寻求心灵的快慰,直接推动了山水诗的兴起。汉末儒学衰落,加之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不断,政权更迭频繁,动荡不安士人遭受摧残和压迫,社会地位不稳,故变得消极失意,清淡避世, 逐渐演变为玄学,在魏晋时期大倡,而山水也作为文人学士谈玄悟道的媒介出现在他们的诗作中。陶渊明、谢灵运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山水诗形成的基础,也为唐代山水诗的鼎盛提供了艺术借鉴。

  玄学和玄言诗对山水诗创作的影响

  山水诗的产生,与当时盛行的玄学和玄言诗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的玄学把儒家提倡的“名教”与老庄提倡的“自然”结合在一起,引导士大夫从山水中寻求人生的哲理和趣味。因此在玄学发展的过程中,山水审美的意识也渐增。借山水体玄成为当时一种普遍的风气。在玄言诗里,也常常寓玄理于山水之中,或借山水以抒情,因而出现了不少描写自然山水的佳句,可以说玄言诗本身就孕育了山水诗。

【谢灵运山水诗产生的原因】相关文章:

谢灵运的山水诗词11-22

谢灵运山水诗的审美11-13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情感11-13

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动因11-14

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根源10-25

佛教对谢灵运山水诗的影响11-13

谢灵运山水诗的文学精神11-13

谢灵运山水诗的写作特点04-02

谢灵运山水诗对李白的创作影响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