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代到民国的《三字经》资料

时间:2024-08-18 19:04:08 三字经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宋代到民国的《三字经》资料

  《三字经》的流传历史悠久,从宋代到民国都有发展,《三字经》也在不断发展中慢慢完善。从宋代到民国的《三字经》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从宋代到民国的《三字经》资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从宋代到民国的《三字经》资料

  六岁上私塾时,念的第一本启蒙读本是《三字经》。这是本世事百科,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到古今历史,三字一句,还求押韵,内容丰富,文字简洁。读时倒背如流,尽管不完全理解,却久久怀念,存得一本,时而翻翻。

  另几本启蒙读本,是《百家姓》、《千字文》——常称的“三、百、千”。《千字文》也是世事百科,1280字,无重字,还押韵,文字也漂亮。《日用杂字》,是酌情读。而后便是“四书”、“五经”——《论语》、《学·庸》(《大学》、《中庸》)、《孟子》(上下),《诗经》、书经(《尚书》)、易经(《周易》)、《春秋》、《礼记》。

  六岁时读的书,何以多年还怀念?这本书,实际上是一个久久的积累,非一代、一人所作。它最早的作者,是宋代王应麟;明、清陆续有人补充;1928年,民国时期的章炳麟(浙江人)重新修订。此人活到1936年。多年来,我们似乎不屑提,总觉得旧时代的东西了,像一些旧建筑,拆还拆不迭,不如弄新的。然而,我们先后弄过几次新的《三字经》,却都没有传开与传下来,值得深思。

  凡历史的东西,时代烙印总会有,但这是本传诵知识的文学,准确、客观,还是它的基本特色。里边写到的有的事例,经不起推敲,如“如囊萤,如映雪”,萤火虫夜里在山野间飞,尾部发光,你若捉住,它就不发光了,也不可能放到瓶子里,让它照着读书;在雪的映照下读书,也有些不容易。

  多数事例是好的,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上边的“囊萤”、“映雪”,是“家虽贫,学不辍”,这精神也可嘉。

  似乎最不大好接受的,是开头的“人之初,性本善”。《千字文》开头“天地玄黄”,好接受;《日用杂字》的开头“人生天地间,庄农最为先”,也好接受,联系今天看,农业是基础,有农则稳,觉得那“最为先”的强调,很对。而这个“性本善”,我经久久思考,觉得还是对的。善,包括善良、洁纯、美好、友爱等意,我观察过我的娃娃和娃娃们的娃娃,真善美,与生俱来。还如常说的“一张白纸,可以写最好最美的文字”。

  人的一些毛病,是受到社会影响以后才有的。所以,抓教育,这件事,多么重要。此书讲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之后,入题就是讲教育。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个“贵以专”的教育宗旨,现在看,又是多么对。专心致志,不好高骛远,贪大求多,分数第一,学用脱节,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母亲呢?前面已有“昔孟母”,这里就不再重复。“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都已是千古名言。

  讲自然知识方面,“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讲社会知识方面,“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孙的孙子为玄孙,再往下还有来孙、晜孙、仍孙、云孙、耳孙等,但实际上,从高祖父到玄孙为止,再往下或往上,都可以不论。

  要读的书,列入了从“训诂”到“四书、五经”,“论语者,二十篇”,“孟子者,七篇止”,“作中庸,乃孔伋”,“作大学,乃曾子”,“诗书易,礼春秋”,然后还有其他“子”与“诸史”。对历史方面,“自羲农,至黄帝”,一直讲到民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几句就几个朝代。

  三字经赏析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过错。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璞玉如果不加以雕琢,就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人也是一样,如果不努力学习,就无法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不知道哪些事合乎道义,应当去做;哪些事不合乎道德规范,不应该做。

  故事:《赵括纸上谈兵》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英勇善战,屡战屡胜,建立了显赫的功勋。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官列上卿。其子赵括,博览兵书,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但是赵括在成为统帅之前,并没有实战履历。秦国君臣用反间计使得赵王派赵括换下廉颇。长平大战中,赵括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乱箭射死。若是赵奢能够把赵括放到军伍中实战磨砺一番,打拼几年,让赵括碰碰壁,吃上几次败仗,那么赵括即便在长平吃了败仗,也未必就会输得那么惨,至少不会被秦军诱出营垒,分割包围,以至输到让赵国伤筋动骨的地步,他自家也不会落到身死名裂的下场。赵奢已经知道赵括的毛病所在,就是轻看兵事,但是却没有什么有力之举措让儿子有机会及早改正。如此之不作为,岂不是教子无方之过?

  故事:《幼鹰的训练》

  一只幼鹰出生后,享受不了几天舒服的日子,母亲就要对他进行残酷的训练。训练的第一步是飞翔训练。当幼鹰经过成百上千次的飞翔后,母鹰才把口中的食物喂给他,直到幼鹰能够独自飞翔。第二步是胆识训练。母鹰把幼鹰带到高处,或树边或悬崖上,然后把他们摔下去。有的幼鹰不畏艰险、不怕困苦、勇于飞翔,就不会被摔死而活下来;有的幼鹰因胆怯,拒绝飞翔而被母亲活活摔死。这种训练很残酷,母亲尽管心痛,但绝不会因为有的幼鹰被摔死而停止对其他幼鹰的训练。因为母鹰深知: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就不能飞上高远的蓝天;即使能也会因为很难捕捉到食物而被饿死。第三步是血腥训练。母鹰将幼鹰那正在生长的翅膀残忍地折断大部分骨骼,然后将他们再次从高处推下,有很多的幼鹰无法忍受剧痛而坠落死亡。原来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忍受着剧痛不停地振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充血,不久就能痊愈,而痊愈后的翅膀则似神话中的凤凰死而重生一样,会长得更加强健有力。只有经受住了这种“魔鬼”训练,幼鹰长大后才能适应恶劣的环境。

  故事:《和氏璧》

  楚国有一个名叫卞和的人,在荆山上得到一块璞玉,也就是内部包含着玉的石头。他将这块璞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看它和普通石头没什么两样,便叫玉匠进行鉴别。那玉匠看了之后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欺君,下令砍断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又捧着这块璞玉去献给武王。武王同厉王一样认为卞和欺君,让人砍了他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继位。卞和想去献玉,可是他双足俱废,再也无法行走了,只好把璞玉抱在怀里,爬到荆山脚下哭了整整三天三夜。眼泪流完了,从眼角溢出来的竟是一滴滴鲜血。文王听说后,派人询问他痛苦的原因,对他说:“天下人因犯罪被砍断脚的人很多,你为何哭得这么悲伤啊?”卞和回答说:“我并非因为砍断了双脚而悲伤,我所痛心的是珍贵的玉石被看成是普通的石头,忠贞的人却被当成了骗子!”文王下令让玉匠凿开璞玉。果然,里面是一块精美的玉!玉匠经过精心制作,将其制成了一块圆形玉璧。文王将玉璧命名为“和氏璧”,纪念卞和的忠贞。

  三字经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

  “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学习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2、学习到一些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学习流程:

  一、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一课内容

  二、教师导入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今天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二部分内容。

  三、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四、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

  讲一讲,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重点解释“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师文拜师》《孔融让梨》,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五、再读

  1、接龙读。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六、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七、拓展升华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小结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这段《三字经》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三字经》中说的那样做,做一个文明有礼、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人。

【从宋代到民国的《三字经》资料】相关文章:

民国重订版三字经原文08-25

宋代黄庭坚05-28

宋代秦观08-04

宋代爱国诗词05-17

宋代诗词大全08-28

宋代诗人王安石09-22

丹桂飘,到中秋 黑板报资料09-07

宋代 作者 文天祥10-27

描写夏天的宋代古诗09-13

《宋代家训》阅读答案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