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知识点(合集)
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荀子《劝学》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通假字并释义:
輮 以为轮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 有 通 “又”。暴 通 曝, 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通 “智”, 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性”,天赋,资质。
劝学知识点之活用情况: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輮,使动用法,用煣的工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 足,名词作动词,用脚走。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一词多义
于: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比。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比。
善假于物也:对, 向。
之:锲而舍之:代词。 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
青,取之于蓝:代词。 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使之然也:代词,木。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而:表转折: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
表修饰:顺风而呼 登高而招 吾尝跂而望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螯
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表因果: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锲而不舍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固定句式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成为江海。)
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
介词结构后置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寒冷。
分析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①第一部分(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并加以论述。"学不可以已"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接着具体论述其重要性,即学习可以提高、改变素质,使人智慧明达、言行无过。这一部分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共用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5个比喻。
②第二部分(第二段):论证学习的重要作用。阐述学习的重要作用是:学习可使人增长才干的本领,可以改变人的品性。
这一部分也运用了比喻论述的方法,共用了"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等5个比喻。
③第三部分(第三段):论述学习应持的态度。阐述学习应持的态度是:逐渐积累、坚持不懈、专一不躁。这一部分仍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共用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等10个比喻。
作者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赵国猗氏(今山西运城临猗县)人,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荀子《劝学》知识点】相关文章:
荀子《劝学》知识点09-11
荀子劝学知识点10-05
荀子《劝学》篇知识点归纳04-16
劝学 荀子03-25
《劝学》荀子03-25
荀子劝学11-18
荀子《劝学》经典教案03-25
朗诵荀子的《劝学》10-14
荀子劝学节选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