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游龙井记》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4-08-19 02:06:04 永恒 秦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秦观《游龙井记》原文及翻译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秦观《游龙井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与淮海居士,江苏高邮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词著名。宋哲宗元祐初,由苏轼推荐,除太学博士,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祐党人。绍圣(哲宗年号)间贬处州,徙郴州、雷州。徽宗立,放还,复宣德郎,至藤州卒。其文词得苏轼激赏,王安石亦谓其诗清新似鲍、谢。其词属婉约派,多涉男女之情,抒身世之悲。刘熙载评其词曰:“少游词有小晏之妍,其幽趣则过。得花间、尊前遗韵,却能自出清新。”著有《淮海集》。

  作品简介

  《游龙井记》是苏东坡的得意门生、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秦观写的。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中秋节过后一天,秦观路过杭州,特意到龙井寿圣寺拜会老朋友辩才法师,品茗后,辩才法师请他写下《游龙井记》。

  秦观

  原文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余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译文

  龙井,旧称“龙泓”,离钱塘有十里路。吴国赤乌年间(三国孙权的年号),从事求仙活动的葛洪曾经在这里炼丹,他的事迹在《图记》中有记载。这个地方在西湖的西边,浙江的北部,风篁岭的上面,其实就是深山乱石中的一眼泉水。每逢干旱时节,在别的祠堂祷告求雨没有效果,就到这里来祈求,在这里祷告,就有祷词回应,所以传说认为有龙住在这里。

  泉水,是山的灵气的表现,西湖深邃美丽空阔,拥有阳光、烟雨等景色;菱角芡草荷花等在里面生长,龟鱼鸟虫等在里面生活,漫游悠闲,蜿蜒成片,阴晴天气,各有奇异的景致,话语是形容不了的。所以西湖岸边的山大多被西湖引诱,而不值得产生泉水(全句大意是:西湖吸引了游人的注意力,根本就不管湖岸的山上有没有泉水)。浙江地处吴越之间,一天之间浪涛从海上来多次,猛烈拍击海岸并迅速远去,就像虎兽受惊风雨发怒,所遇到的东西都被摧毁,阻挡它的东西都被冲坏,登高而望,使人毛发全部竖立,情不自禁的害怕。所以海岸的山多被海浪危胁,没有空产生泉水(全句大意是:海边吸引了游人的注意力,也不会注意岸边山上有没有泉水)。只有这个地方曲折幽静远离大海西湖,本身没有绚丽景色的诱惑,来分散(弱化)它的灵气;外部也没有雄壮景色的威胁,来抑制(弱化)它的灵气。所以山岭的左右,大多数都有许多泉水;龙井泉就是最著名的。源头越深,喷发的就越远。它的蓄水不断,所以向外涌出也无穷无尽。龙井泉的美德,就达到了这个程度,所以说它是神灵的嘴巴,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元丰(宋神宗年号)二年,有杰出辩论才能的法师元静,从天竺(今印度)辞退了讲经的工作,在这座山的寿圣院里休养。寿圣院离龙井泉一里路,凡是山里的人要去钱塘办事,或者有游客要去寿圣院的,都从龙井经过。元静法师于是就在这里建了一座亭子,又带领他的徒弟们围着亭子念诵“浮屠法”,希望能够告慰所谓的“龙”。突然有大鱼从泉中跃出,观看的人都感到惊异。然后都明白了井中有龙是真的,而“龙井”的名声因为这在当时大大出名。

  这一年我从淮南到浙江探望父母,经过钱塘,到山中拜访元静法师,元静法师拄着拐杖送我到风篁岭上,指着龙井说:“这眼泉水的品德最美了,像西湖一样美丽,不能迫使它的立场动摇;像钱塘江一样雄壮,不能强迫使它屈服。产生在天地之间,融合阴阳之气,来积蓄它的水源,流出它的泉水,来润泽万物。就算是古代圣贤之人,又怎么能超过它呢,你何不替我记下来?”我说:“好,好。

  拓展阅读:

  创作背景

  《游龙井记》是北宋文学家秦观所创作的一篇游记,创作于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这一年秦观从淮南到浙江探望父母,中秋节过后一天,秦观路过杭州,特意到龙井寿圣寺拜会老朋友辩才法师,品茗后,辩才法师请他写下《游龙井记》。[6]

  作品鉴赏

  该篇文章虽题为《游龙井记》,但用笔的着力点既不在于记游,也不在于写景,而在于赞美龙井之德。

  首段说明龙井的旧名及其地理位置,引述有关的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分析了龙井泉形成的原因,赞颂了龙井不为美色所诱、不为威武所屈和造福于万物的优美品德。龙井距钱塘十里,在西湖之西,浙江之北,凤篁岭上的深山乱石之中。每遇到干旱的年头,在这里求雨都很灵验,所以相传有龙住在里面。这是全文的总纲。下文就分别由西湖、浙江、凤篁岭和龙的传说下笔,逐步展开描写和分析。

  诗人是从泉水是由山的精气发放出来而形成的,这一观点出发,作品承接上文,文章先写西湖景色明媚秀丽,烟波浩渺,花鸟虫鱼众多,水波粼粼,姿态万千,湖边之山的“精气”为其所诱,所以不能成泉。再写浙江潮水惊心动魄,雷奔电驰,所向披靡,江边之山的“精气”为其所胁,因此也不能成泉。最后写凤篁岭,因其深山乱石,幽深险阻,精气不受外界影响,所以多泉,龙井尤为突出。龙井有如此美德,神龙才能住在这里。这一段的西湖,浙江,凤篁岭,神龙,处处扣紧第一段,前呼后应,联系紧密。

  然后写辨才法师率其徒在龙井旁边念经,有大鱼自泉中跃出,知道井中果然有龙。进一步用事实证明龙的传说,强调龙井的“龙”字,增强了龙井的神秘色彩。最后写诗人与辨才法师同游龙井,辨才法师赞美龙井之德,并请作者作文以记之,从而交代了写作本文的目的和缘由。而赞美龙井之德又联系上文所说的不为西湖所诱、不为浙江所胁,前后一气贯串,结构严谨。

  整篇游记,内涵深邃,构思奇特,笔法巧妙,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与一般游记的不同之处是,作品不是按游览顺序描写,而是从其中心思想出发,引出它的美德重在赞颂龙井的内在的美好品质。作品几乎没有直接描写龙井的外观形象,用大量篇帽分析它的成因,歌颂它的不为美色所诱、不为威武所屈、造福于万物的美德。作品把龙井人格化,对龙井美德的赞颂,实际上也就是对人的这种美德的赞颂。这就大大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因此作品的中心思想明确,层次清楚,同时又有曲折变化,不落旧套。作品虽未直接描写龙井本身,但对龙井周围的西湖,浙江的景色却加以形象地描写,从而映衬出龙井的美德。同时,作品又抓住龙的传说加以渲染,读来生动有味。因此作品虽重在分析赞颂,却并不枯燥乏味,而富诗意和美感。

【秦观《游龙井记》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秦观劝学的原文与翻译05-07

秦观《鹊桥仙》原文翻译及赏析09-05

秦观《鹊桥仙》原文翻译赏析06-07

北宋秦观《浣溪沙》原文翻译以及赏析07-28

一丛花秦观原文翻译及赏析05-29

秦观《鹊桥仙》原文赏析及注释翻译10-30

柳宗元《游黄溪记》原文及翻译06-25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07-19

《阮郎归》秦观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07-26

陆游书巢记原文翻译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