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词《调笑令·莺莺》鉴赏
调笑令·莺莺
秦观
春梦,神仙洞。
冉冉拂墙花影动。
西厢待月知谁共?
更觉玉人情重。
红娘深夜行云送,
困亸钗横金凤。
秦观词作鉴赏
《调笑令》,是北宋元祐年间教坊艺人影响下面所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当时也叫《调笑转踏》。
“转踏”当是一种舞蹈的名称。这种《调笑转踏》,是宋词向戏曲过渡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秦观有《调笑令》十首,分咏古代十个美女,每首之前冠以一首七言短诗,一般称之为“致语”。
这首词是秦观十首《调笑令》中的第七首,词前有诗曰:“崔家有女名莺莺,未识春光先有情。河桥兵乱依萧寺,红愁绿惨见张生。张生一见春情重,明月拂墙花影动。夜半红娘拥抱来,脉脉惊魂若春梦。”诗词配合,将唐元稹《会真记》中莺莺张生月下私期的一段故事重新演绎,成为当时教坊曲中的名段。
这首词主要选取《会真记》中最精采的待月西厢一节,约略相当于后世元杂剧《西厢记》的第三本第二折。开头两个短语,一句一韵,表现了张生来到花园外边的.急迫心情。“拂墙花影动”,本是《会真记》《明月三五夜》一诗中的成句,前面著以“冉冉”二字,便加强了花影微风中微微摆动的动态感。这三句写景绘情,是主人公特定情境中特定心态的微妙象征。用“春梦”、“花影动”这样的语言将一个古代书生初次去赴一个女子约会的心情刻画得活灵活现。
“西厢”二句,写张生冷静下来,于是想到他所日夜思念的玉人西厢等待月儿上升,一天清露,花园寂寂,有谁陪伴着呢?词中不写张生对莺莺情深,而偏说玉人对他情重,从对方立意,尤觉爱之深,恋之切。结尾二句,虽也抒情,但叙事成分较多。张生热切期待的时刻,好心的红娘“敛衾拥枕而至”了。
“行云送”一辞,用宋玉《高唐赋》中“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典实,暗喻莺莺前来幽会。下面“困亸钗横金凤”一句,则是以象征手法表现幽会后女子的慵怠情态,此句虽为艳语,但终有品格“(王国维《人间词话》),并没有赤裸裸地描写色情。”钗横金凤“一辞亦有所本,李商隐《偶题二首》之一云:”水文簟上琥珀枕,傍有堕钗双翠翘“,也富于象征性、暗示性。少游化用其意,使艳情蒙上一层纱幕。
这首词既抒情,又叙事,抒情的时候用第一人称,叙述时,则用第三人称。以短短一首小词,讲述一段复杂的爱情故事,且能做到有情有致,证明了少游言情的才华。
赏析
词题“莺莺”,指崔莺莺与张生故事。出自唐元稹《会真记》。即贞元中,有张生游于蒲州,寓普救寺。适有故崔相国遗孀偕女莺莺亦止宿该寺之西厢。张生偷窥莺莺容色惊人。未几便遭兵乱,强索莺莺。崔母言能退兵者,许莺莺为妻。兵退,崔母毁约。张生忧思成病。后经好心侍女红娘周旋,莺莺张生终于在月下幽会。后张生赴京,遂不复见。
秦观有《调笑令》十首,分咏古代十个美女,这里所选是十首中第七首。词前有诗曰:“崔家有女名莺莺。未识春光先有情。河桥兵乱依萧寺,红愁绿惨见张生。张生一见春情重,明月拂墙花影动。夜半红娘拥抱来,脉脉惊魂若春梦。”这样诗词结合,就把莺莺张生月下幽会之事表现出来。词一开始“春梦”三句,就是写张生初赴女子约会,欣喜若狂的激动心情,这种喜悦之情,使他感到像入桃园仙洞一样美好,有如春梦般的迷茫。更似花影在微风中慢慢摆动一样。很细微地刻划出张生与莺莺幽会时欣喜而紧张的心态。“拂墙花影动”是《会真记》、《明月三五夜》诗中的成句,其词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此句即写莺莺写信约张生相会。这里加上“冉冉”二字,就更加强了“拂墙花影动”的动态感。“西厢”二句,诗从对面写起,写他日夜所思念的玉人,她在西厢等待月升月落,寂寞凄冷,有谁陪伴着她呢?接着一句,作者不写张生对莺莺情深似海,偏说莺莺对他情重如山。这样写就加重了爱之深恋之切的分量。歇拍“红娘”二句,写张生迫切的期待时刻,好心的红娘,“敛衾拥枕而至”了。《莺莺传》载:“俄而红娘捧崔氏而至。至,则娇羞融冶,力不能运支体,曩时端庄,不复同矣。”又“张生临轩独寝,忽有人,觉之,惊骇而起,则红娘敛衾拥枕而至。”皆指红娘句所言内涵。“行云送”。是借宋玉《高唐赋》中“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典故,暗喻莺莺来幽会。末了“困亸”句,写幽会后女子困态。“困亸”,疲惫、萎靡。亸,下垂貌。“金凤”,钗上饰物。
【秦观词《调笑令·莺莺》鉴赏】相关文章:
《调笑令 莺莺》秦观11-24
《调笑令莺莺秦观》诗词赏析12-28
秦观《调笑令》五首10-19
《喜迁莺》晏殊词作鉴赏10-30
元稹与崔莺莺的故事11-04
韦应物《调笑令》原文及鉴赏10-27
郭沫若:莺之歌06-08
《调笑令》韦应物10-10
秦观词鉴赏《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10-22
《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诗词鉴赏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