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原文

时间:2022-01-17 11:48:09 木兰诗 我要投稿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原文

  课文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英语,有对话和短文。下面我们为你带来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原文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朗读停顿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赏析

  北方民歌和六朝乐府民歌一样体制大都短小,但这首《木兰诗》却是长篇叙事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它有着重要的地位。诗歌描述了女英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生动形象和高贵品质。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

  《木兰诗》采用的是顺叙手法。作品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出征前。第二部分是从军生活。第三部分是立功归来。作者在这三个部分中没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详有略,重点在第一和第三部分。

  此诗艺术形式上值得注意的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是叙述情节详略得当,如写军中的征战生活就很简括,而写出征前及立功归来则很繁复。这是由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所决定的。作者感兴趣的只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一罕见的事情本身。第一部分写她的焦灼不安与思虑无非是为了说明她是个女子,因为男子出征理所当然,不足为怪,女子出征则不同寻常了。第二部分提到“不闻爷娘唤女声”也同样是为了突出她的女子身份。第三部分写她不想做官、急于回家和回家以后的种种举动,更是强调了她是个女子。整首诗的详略安排都是围绕这一用意的。其次是作者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并善于在矛盾的产生与解决过程中表现人物,因而使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第三是全诗用了不少重复排比的'句式,既渲染了气氛,强调了所叙述的情节,又使语言流畅富有韵味,体现了民歌中常用的手法,最后是全诗的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正如明人胡应麟所说:“此歌中,古质有逼汉魏处。”

  总之,《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的杰作,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对后人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创作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北魏神麚二年(429),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

  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魏时期。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原文】相关文章:

《木兰诗》木兰辞原文赏析07-14

木兰诗/木兰辞原文,翻译,赏析10-18

木兰辞(木兰诗)原文及赏析11-12

木兰诗 / 木兰辞原文及赏析08-18

木兰诗原文15篇06-28

《木兰诗》的原文翻译10-30

《木兰诗》的古诗原文10-15

木兰诗原文及意思10-29

木兰诗/木兰辞原文翻译及赏析10-20

木兰诗木兰辞原文翻译及赏析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