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内涵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内涵
内容摘要:《骆驼祥子》中祥子身上蕴含着浓郁的悲剧性,他为了实现买车的理想努力的奋斗过、抗争过,但以失败而告终。在买车的过程中,祥子的人性发生异化,这一异化过程在多种因素合力的作用下而完成,这些因素也正是祥子人生悲剧性的根源。
关键词:悲剧 抗争 人性异化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老舍成功塑造了人力车夫祥子这一形象。祥子作为一个破产农民进入城市,把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作为生活目标。在围绕买车三起三落的过程中,祥子经历了诸多的磨难与痛苦。祥子一次又一次向命运搏斗,但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最终向命运就范。祥子的人生旅途每经过一站,他都更堕落一次,也越来越接近最黑暗的地狱。把买车作为理想的祥子最终变成了走兽,这一悲剧结局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下面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祥子这一形象所蕴含的悲剧内涵。
一.性格悲剧:自我实现与自我丧失的抗争
祥子的努力以失败而告终,悲剧性结局与祥子自身的性格有内在联系,他的性格悲剧有着深刻的内涵:自我实现与自我丧失的抗争。
在事业上,祥子把买上一辆自己的车作为奋斗目标,他渴望凭着自己的力气过上安定的生活。虽然这一理想很渺小卑微,但是祥子希望能实现这一愿望而完成自我实现。
无论奋斗目标是大还是小,自我实现是不易的。祥子的性格因素内在的渗进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左右着这一进程。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谋生,“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卖力气能吃饭的事儿几乎全做了。”他正直忠厚、勤劳上进、能吃苦,虽然沉默寡言,但是他却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在生活上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即使病了,他也舍不得花钱买药。可以说,当祥子性格中正的一面占优势时,祥子也越来越接近自己的奋斗目标。经过三年的努力,祥子凑足了一百块钱,买了一辆自己的车子。这一次祥子完成了自我实现。
祥子性格中的负面因素也在暗暗左右着祥子的命运,在积极的实现自我过程中,祥子又在丧失自我。祥子具有狭隘保守、自私的一面。他从不与别的车夫接触交流,独自生活在自己的封闭世界中,对世事不问不闻,在兵荒马乱的时节,祥子照常拉车,在中途明明知道事情不妙,但搁不下所谓的面子还继续拉车,结果刚买了半年的属于自己的车被匪兵抢去。
第一次车子丢失后要强的祥子是不甘心的,不拉上属于自己的车,祥子简直是白活。买上自己的车子,这是祥子的“志愿、希望、宗教”。祥子开始面对他的苦难人生,又开始攒钱,准备再买车。祥子性格中要强的一面帮助他继续去实现自我,早出晚归拼命拉车,对自己的的饮食也节约到自虐的地步。祥子藏在瓦罐的三十多块钱被孙侦探抢走,祥子买车的希望再次落空。
在第二次买车阶段,祥子在不断实现自我同时也在不断丧失自我。看到别人喝酒吃烟跑土窑子,受了委屈的祥子很羡慕,觉得他们是对的。他开始觉得烟和酒不会花很多钱但可以安慰他,不过此时,自我实现与自我丧失的抗争中,自我实现还是占了上风,祥子还不敢沾染烟酒。为了买上车,攒够钱,祥子骨子里自私狭隘保守的一面又呈现出来。以前的祥子,是不会和别的车夫抢生意的,现在只管拉上买卖,不管别的。方太太叫祥子把钱存在银行,祥子却固执地认为把钱放在自己手上最好,最终藏在瓦罐的钱被抢走。孙侦探威胁恐吓祥子时,祥子不敢反抗,更不敢呼救。此时的祥子在自身负面性格的作用下逐步丧失自我。
第三次虎妞用自己的私房钱帮祥子买了一辆车,这次祥子虽然局部实现了自我,但最终是彻底丧失了自我。与虎妞的婚姻不是出于祥子自己的本意,祥子迷失了人生追求的方向。祥子本打算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但是虎妞的威胁及小马儿和老者的遭遇使祥子把一切希望都放下,祥子的意志是不坚定的,祥子的抗争是不彻底的,最后他向现实妥协。虽然在所谓的事业上祥子算是暂时实现了自我,但祥子内心极度痛苦,在情感上祥子丧失自我。不久虎妞因难产死去,祥子只得卖掉车子料理丧事。他喜欢小福子,看到小福子的父亲和弟弟,狭隘的祥子就决定离开小福子。之后祥子开始堕落、沦丧。当他自认为自己战胜了刘四爷,战胜了刘四爷就是战胜了一切时,他心里觉得很痛快。此时祥子仿佛是临掉进深渊前抓住最后一根稻草,他想变好,变回从前那个要强、纯洁、努力的祥子,向命运作最后的抗争。随着小福子的自杀,祥子最后的那点希望彻底破灭,最终祥子彻底丧失自我,走向末路。祥子的事业、爱情均以失败而告终。
三次买车失败,三次抗争,最终祥子完全丧失自我。虽然在抗争过程中祥子也取得了局部胜利,局部实现了自我,但祥子在丧失自我之路上越陷越深。祥子思想和性格上的缺陷决定了他的孤独与脆弱以及必然失败的命运。祥子想靠自己一个人的微薄力量在那个世界里奋斗是那样的渺小而无力,最终祥子向命运屈服,堕落到地狱的最底层。
二.社会悲剧:现实环境对个体理想的吞噬
哈代认为“人在现实社会中生存,本身就是极大的悲哀”。祥子努力的奋斗着,有着强烈的生存意识,与严酷的生存环境展开几轮斗争,但他与环境的较量是那样的无能为力,环境最终将他及其卑微的理想一同吞噬。
现实环境主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加速祥子从人到“兽”的异化进程。祥子买车之初是自信的,天真的认为地狱里也是分很多层的,认为只要自己肯吃苦慢慢攒够钱就一定能买上车。抢他车的大兵、诈他钱的孙侦探使祥子回到赤贫的原初状态,祥子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节衣缩食,并不肯放弃自己的追求。欺骗引诱他的虎妞在婚后也掌握着家里的经济大权,祥子此时并没有与现实环境妥协,他不想依靠他人生活,还是坚持自己拉车挣钱养活自己。现实是无情的,虎妞之死使祥子再次卖车回到原点,但此时的祥子不再是当初那位朴实要强的祥子,他开始吃喝嫖赌,使坏。之前祥子洁身自好,在车夫中是异类,当他堕落后,他自己觉得舒服,别人看他也觉得比以前顺眼。祥子融入了周围的环境,“自己也成为那城市丑恶风景的一部分。”
现实环境在精神方面对祥子的异化更加残酷无情。祥子从乡村来到城市,有着自己的理想并一直付诸实践努力去实现它。但现实中一批道德败坏沦丧者始终生活在祥子周围,如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轻看他的刘四、勾引欺骗他的虎妞、愚弄他的陈二奶奶、诱惑他的夏太太……。这些人在精神层面拽着祥子的脚将他往下拉,无形的“手”的摧残更厉害,祥子看不到光明,小福子的死使祥子最后的精神支柱坍塌。老舍在这里“直接剖析构成环境的各式人的心灵,揭示文明失范如何引发‘人心所藏的污浊与兽性’”。
文中曹先生及其所处环境像是一块绿洲,祥子喜欢去曹先生家拉车,祥子决定变好时想到的`也是曹先生,一上曹宅,他就得要强。但是曹先生毕竟是这汪洋浊海中的一支清流,曹先生救不了祥子,祥子也很快被这浊海所吞噬。不仅是祥子,老马、小马还有别的车夫无论他们怎样去要强,始终无法挣脱黑暗社会所织造的大网。在环境的驱促下祥子一步步给自己的灵魂泼上污水,原本健康强壮的祥子最终在环境的熏染下扭曲了人性。“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来,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三.文化悲剧:市民文化对农民文化的侵蚀
祥子的悲剧实质上也为文化悲剧。这是一出市民文化背景下人性异化的悲剧。祥子是来自农村的青年劳动者,带有鲜明的农民气质。最初,祥子在新的环境中还能保持旧的习惯:勤劳、单纯、质朴。因为勤劳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刘四爷家里,因为质朴无心跌断主人的车把主动要求处罚和辞退,甚至还不乏同情心,看到饥饿衰老的车夫买了十个包子给他。在买车的几次起落中,祥子受到相当程度的“市民化”的侵蚀。第二次攒的钱被抢后,祥子开始觉得要强是没有用的,还不如乐乐眼前,虽然烟酒对祥子已经具有了诱惑力,此时祥子尚未褪尽劳动者的本色,还是继续坚持理想攒钱买车。虎妞使祥子的人生道路发生偏斜,使祥子加速“市民化”,“她把他由带来的那点清凉劲儿毁尽了”,和虎妞在一起,他带有严重的精神枷锁,他觉得混身都粘着些不洁净的,使人恶心的什么东西,教他从心里厌烦,他愿永远不再见她的面。祥子逐渐失去了农民的完整性。虎妞之死是祥子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祥子最终接受了“市民化”的消极面,下滑到地狱的深渊。小福子之死摧毁了祥子所有的希望,祥子最终成了一个生命尚存而失去了灵魂的走兽、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祥子最终自我毁灭,可见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如此巨大,它不动声色地改变了一个人,而个人对它却无可奈何。
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祥子的悲剧是性格悲剧、社会悲剧、文化悲剧的合力共同作用形成的,祥子在这些合力的作用下由人异化成“兽”。祥子的悲剧带有历史必然性。老舍透过生活表层来洞察人物的内心,向我们展示了人在生活困境中不断挣扎,努力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却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自我。老舍通过社会描写来探索人性,又通过人性展示来反观社会。“老舍是站在了人性审视的高度,在个体人生悲剧中寄予对整个人类发展的冷静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