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点简述

时间:2023-03-30 03:09:47 柳宗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点简述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点简述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一、对古文运动的贡献与散文创作实绩

  柳宗元在古文运动中的贡献是与韩愈连在一起的,他们在散文创作上有着众多的开拓,这里述最主要的两个方面。

  一是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散文美学规范。韩、柳在文学观念上否定了六朝的“文笔”之分,把散文引入了杂文学的发展路途。从辞采来说,韩、柳既一致反对“绣绘雕琢”、“类乎俳优者之词”的文末流,又在自己的文章中尽量吸收文的优长,用不少整齐有力的四字句夹杂于散体文句之间,造成长短错落、音调铿锵的声情效果,“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和”(韩愈《送权秀才序》)。就柳宗元来说,他力主博采众长而自铸伟词,在写作时“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对遣词造句和文势的营造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并对一些常用助字的性质和作用予以辨,“所谓乎、、耶、哉、夫者,疑辞也;矣、耳、焉、也者,决辞也”(《复杜温夫书》),其主要目的乃在于严格语言文辞的使用标准,避免歧义。

  二是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读韩、柳的散文,会感到一股股迎面扑来情感浪潮,会感到令人神摇魄动的鲜活灵魂和生命力。具体来说,柳宗元文如崇山峻岭,简古峭拔,立意精警。他的书信,充溢着心泣血的身世之悲;他的游记,渗透了人与自然的亲和之情;他的不少论说文则具有“笔笔锋刃,无坚不摧”的特点,令人读来,如亲眼目睹他“隽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厉风发”(韩愈《柳子厚墓志铭》)那慷慨激切的英姿,而又领略到很强的艺术之美。

  总之,唐代散文到了韩、柳这里,可以说是竖起了一道明确的界碑。此前,文多平庸、苍白,较少感染力;至韩、柳而面目为之一变,于浑厚坚实中寓有一气贯注的精神气脉和情感力量,展现出异常鲜明的个性特征。

  柳宗元一生置身偏远贬所,他从别一角度冷静地思考着各类哲学、政治、社会、人生问题,写出了《贞符》、《封建论》、《时令论》、《断刑论》、《天说》等一系列哲学论文。也写出一批闪耀着思想火花而又意味隽永的短篇杂文,他的杂文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正话反说,借问答体抒发自己被贬被弃的一怀幽愤,如《答问》、《起废答》、《愚溪对》等。二是巧借形似之物,挟击政敌和现实,如《骂尸虫文》、《宥蝮蛇文》、《憎王孙文》、《斩曲几文》等。柳宗元的寓言文大都结构短小而极富哲理意味,如《三戒》、《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黔之驴》等。柳宗元的传记文与抒情文也颇有佳者,如《捕蛇者说》、《段太慰逸事状》、《童区寄传》、《祭吕衡州温文》等。

  二、“山水游记”创作实绩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作者被贬永州期间,为排遣忧闷,常寻幽探胜,寄情山水,并形诸笔墨,其中以“永州八记”为著。这八篇是:《始得西山宴游记》、《潭记》、《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以及《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另有《游黄溪记》等。

  阅柳宗元这些主要写于永州贬所的记游之作,会突出地感觉到其中呈现的大都是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自然山水。在描写过程中,作者有时采用直接象征手法,借“弃地来表现自己虽才华卓却不为世用而被远弃遐的悲剧命运”,但多数情况下,则是将表现与再现两种手法结合起来,既重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又将主体情感不露痕迹地融注其中,令人于意会中领略作者的情感指向。

  柳宗元还善于选取深奥幽美型的小景物,经过一丝不苟的精心刻画,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之美。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即通过文学家的发掘、加工和再创造,将那些罕见的胜境传给世人,以免“贻林涧之愧”。他要用自己的全副精力和才情,去“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借以安顿他那悲哀苦闷的灵魂,并从中获得些许凄美的怡悦。

  三、“山水游记”的两大特点

  1、不为写山水而写山水,而把自己的悲愤积郁的情感寄托于其中。

  身世遭遇和环境的压迫,造成心理的变异,长歌当哭,强颜为欢,聊为优游,乐而复悲。郁愤填时,憎山恶水,以山水为“牢”;一人独游时,又与之同病相怜,并借山水之“幽幽”、“”以“处休”、“观妙”。从宣泄悲情到艺术地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括地说,柳宗元游记在写境界,描绘自然山水美的时候,具有独具的审美特征,那就是他喜欢写清幽深之景,遭遗被弃之地,怪异特立之物,除恶去秽之事。

  善于精细形象地写出奇峭幽冷的境界,是柳宗元游记的创造,而他这种独特的审美追求则是由他内在的精神世界所决定的,即为他遭贬后孤寂失意心情的深刻反映,是他被冷落后抑郁忧愤心态的曲折外化。柳宗元本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也有杰出的才能,但由于他参加了永贞革新遭致失败,被远贬州,成了一名“人”,从此有才不得施展,有志不得实现,一种被遗弃的失落感严重地困扰着他,这种心情寄之于他的游记就表现为喜欢写被弃不售的美好事物。《潭西小丘记》“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一段,真可说是血泪之词。

  柳宗元面对巨大的政治挫折,感伤苦闷,也曾乞怜请托过人,但其主流是不动摇、不后退,执着于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不止一次地宣称:“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虽万受弃,不更乎其内”,表现出坚持自己心志和操守的不屈性格。在这种精神状态影响下,他在游记中又特别喜欢描绘大自然的奇特美,刻怪异特立的景致。他在《始得西山宴游记》里从各个侧面对西山的“怪特”作了生动具体的描写后,忽然插入一句:“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显然,这句话别有寓意。柳宗元好写自然山水的“异态”、“怪特”是深有寄托的。

  柳宗元的游记还喜欢写改变自然界的荒芜面貌,开辟奇美景观的过程。几乎每一篇游记都不厌其烦地提到除去秽,露美显奇之事。如《潭西小丘记》写道:“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其对“粪除”的过程每文必谈,似乎是有深意的。

  2、观察细腻,体验深切,文笔精细秀美,语言清丽流畅。

  括地说,柳宗元以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几乎能够捕捉住大自然任何美妙动人之处,他那丰富的想象力,又赋予山水景物以活的生命力,并以清新峻洁的语言,恰切生动的比喻,把自然景色细致入微、形神毕肖地再现出来,达到了“文中有画”的境地。

  柳宗元模山范水,做到了鲜明生动,肖物传神。“柳州集中第一得意之笔”,写生动的特点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近代林说:“一小小题目(《小石潭记》),至于穷形尽相,物无遁情,体物直到精微地步矣。”柳宗元之所以能写山水入神主要是由于他徜徉在永、柳山水之间时,常常精心体察,不仅“能使是物了然于心”,细致地掌握景物的特征,而且“能了然于口与手”,通过文字把景物的精妙之处充分地表现出来。他的游记中,写得最多的是山和水,而各篇所写山和水毫不相同、千姿百态,其间细微差别都表露无遗。柳宗元洞幽烛微地写出自然景观的千差万别,刘熙载说:“柳州记山水”,“无不形容尽致,其自命为‘牢笼百态’固宜。”他笔下怪石、草本等等,无不表现出体物精微的特点。比喻和比拟是天才的标志,也是使描写的事物鲜明生动的有力的艺术手段。富有智慧、想象力极其丰富的柳宗元,在他的游记中就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从而大大增强了描绘自然景观形象化的程度。

  “写情景入化,画家所不到”,这是清人汪基对柳宗元游记的评论。确实,柳宗元的优秀游记作品不仅随物赋形,逼真生动,而且写景出神入化,往往赋予所写的景物以一种神韵,一种活的生命,达到形神兼备、欲活的境地。柳宗元游记的“文中有画”,除上述表现外,还融入作画的某些技法,体现出一定的画理。比如绘画十分讲究经营位置,对所画景物 作出精当的组织安排,也就是构图的问题。柳宗元游记在景物的组织安排、布置构局上颇具匠心。在绘画的经营位置上,还有运用画的空白的技法,即所谓不画之画,柳宗元借鉴这种技巧,在他的游记中表现为在用实笔的同时也用虚笔,即不写之写。再如绘画中色彩十分重要,柳宗元游记对景物色彩的描绘非常重视,他不仅视色彩为景物客体的重要特征,而且当作创造意境、表达作者主体感情的有力手段。其他如应物象、形气韵生动等画理,在柳宗元的游记中也有出色体现。

  四、对“山水游记”的继承发展与影响

  不少人把北魏郦道元看作是我国游记的开创者,但其《水经注》毕竟是地理著作,对自然山水的描写并不是很完整的,同时着重写山川,而不在记游,所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游记。不过它对后来的游记,包括柳宗元的游记散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清代刘熙载说:“郦道元叙山水,峻洁层深……柳柳州游记,此其先导耶!”柳宗元的游记在写法、行文、气韵上,和《水经注》十分相似,也就是说,《水经注》中记叙山水的文字,应该说是我国游记的雏形,是柳宗元游记散文的源头。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的成就,而又有突破性的提高:对山水不是作纯客观的描写,而在描写中贯注了一股浓烈的寂寥意绪,且借对山水的传神写照来表现一种永恒的悲悯情怀。

  柳宗元的游记,为我国古代游记作出划时代的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等人描景物精练细致、生动传神以及富有寓意等特点,和柳宗元的游记有着一脉相承之处。明代袁宏道提倡“独抒性灵”,在游记中融性灵于自然山水之中,移情及景,与柳宗元把自己的主观精神投射到自然景观之中,缘情写景,是有继承关系的,另外,他们在描绘景物的技巧上也有相似之处;徐宏祖的《徐客游记》在描写山水的技艺方面,也表现出对郦道元、柳宗元游记的继承和发展。清代桐城派姚、阳湖派敬等人的创作,都不程度的受到柳宗元游记的影响,在他们的作品中均可以明显地看到柳宗元游记影响的痕迹。

【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点简述】相关文章:

柳宗元山水记浅析05-17

柳宗元传记散文特点浅析05-22

柳宗元永州时期的山水诗10-24

柳宗元山水风光的古诗词10-24

柳宗元《捕蛇者说》写作特点08-16

离骚的艺术特点11-09

《诗经》的艺术特点09-22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08-23

朱自清的散文的艺术特点06-02

鲁迅散文的艺术特点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