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时间:2020-10-06 17:29:34 柳宗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这首柳宗元所写的古诗《江雪》独有的艺术特色是精雕细琢以及极度的夸张概括,综地统一在诗作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大雪纷飞时,想起这首诗。画面简洁干净,万里一色?偌大的世界,独剩那位与江雪为伴的老人。

  老人名叫柳宗元,人称柳永州、柳柳州,生于长安,卒于柳州,历世四十七载。他少年得志,三十三岁参加“永贞革新”,进入权力核心。可惜不到一年革新就失败了,他随即被罢黜,而且从此一黜而黜,再无返京之日。他去世时,韩愈为他写了《祭柳子厚文》,这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祭文。其之所以有名,是因为韩愈在其中做了个假设:倘使柳宗元始终官场得志,免遭贬黜之苦,“为将相于一时”,但文学辞章却无所造诣,两相权衡,“孰得孰失”呢?对于自己提出的这一疑问,韩愈显然倾向于以文章立世,肯定?学成就。当然,韩愈与柳宗元同为知识分子,他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怪。中国古代文人素来看重“立言”,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哪个搞文字的人又愿意否定自己事业的价值呢?

  不管怎样,人生有得必有失。远离是非之都,柳宗元无奈之下开始了半官半隐的生活。他的第一站就是永州。中国很多城市都因了一些被黜的文人大官而扬名。这些精神满是创伤的文人们携家带口来到贬地,虎口余生,一息尚存,仓皇之下,都把这异乡的山水当成了慰藉心灵的疗伤丹药,笔下自然摇曳生姿,景物便也撩人心魄。永州位于湖南境内,柳?元为此地风土撰写了《永州八记》,如同八颗珍珠,深藏于永州绵绵的山林间,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幽幽的光芒。相比之下,《江雪》则一洗《八记》的幽暗抑郁,为这山林染上了一层冷峭洁白的光泽。

  中国古代写雪的诗歌不少,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有“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寂静,“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余雪》)的斑斓,“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的雄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烂漫……而这首《江雪》给人的第一感觉?只是两个字:干净。“千山”,“万径”,何其广阔的世界,却是鸟绝人灭,雪白得耀眼,干净得刺目。不由得让人想起《红楼梦》中的那个一片真干净的“白茫茫世界”,这不能不让人把它与柳宗元的佛教信仰联系起来。

  中唐时期佛教颇为盛行,柳宗元的母亲笃信佛教,他十岁的女儿病重后也削发为尼,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不对佛教产生亲近。特别是被贬黜之后,与柳宗元交往的僧人很多。他刚到永州时无地可居,就寄居在当地的一家寺庙龙兴寺,并与该寺的和尚重撰过从甚密。柳宗元早年曾受禅宗影响较大,到永州后则对净土宗更为偏爱。净土宗强调?格的修道实践,赞同“有相净土”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显然,此时的柳宗元之所以属心净土,是为了给憔悴疲惫的灵魂寻得一方栖息的天地。《江雪》里的世界与其说是柳宗元身外的风景,不如说是他心底的一片净土,那里寂静辽阔冰清玉洁,不管外面如何喧嚣,它始终宁静自若了无尘埃。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

  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相关文章:

独钓寒江雪05-26

独钓寒江雪全文阅读05-27

寒江雪05-26

柳宗元《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译文11-04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柳宗元赏析05-10

柳宗元《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赏析10-29

柳宗元《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译文及鉴赏11-06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_柳宗元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柳宗元名句11-12

浅谈柳宗元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