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读后感(集合4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离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离骚读后感1
苍凉的黄昏下,你独咽断那楚楚南天。千古登临,被玩弄的余晖,散落在历史的深渊,微熏成殷红的一片。
黄昏老去,遗落残阳。沉淀在湘水中的愁怨,被红尘腐蚀的岁月酝酿……
风不懂,雨亦不懂。
长剑在腰,却无法划破红尘锁链,只撩芦苇,惹清风,为你摇晃苍白的头颅……
公元前278年壬月初,在这个九毒之首的毒月,苍天一角的眼泪为你稀释了苟且偷生的痛苦,冰彻透骨的湘水,彻底冻结了令尹子兰和靳尚对你的仇视,漫天的流言被楚顷襄王的昏庸冷到了极点。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你的本色没有被奸臣的谎言摧毁,你毅然抱石投江,你的反抗与无奈被岁月沉甸甸地摇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下下而求索”,你不愿轻易地放弃。楚国的盛强还被你的忠心勾勒着。
你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却在这湘水中得到了永生的寂寞。
风云不再,历史仍流。你那深爱的楚国山河,早已缤飞、销尽……江山换了,你的心也还随江山变吗?你无法再回答。但千古流韵的《离骚》中,飘逸着你的坚毅与顽强,伟大的爱国情怀似一股风,在华夏血脉中穿游!是的,踏过五千年的风霜雨露,你始终都没有变过!
在红尘俗世中,你不愿做任人摆布的棋子。汩罗江畔,你为了坚持自己的本色,宁愿做荒野没有归宿的灵魂……
微雨的黄昏中,为了自己本色的生存,我们义无反顾,在一片雪地上前行,看那灯火摇曳着生命,直至衰老……
离骚读后感2
《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虽已读完了《离骚》,但耳边似乎还回响着屈原对楚怀王的怨恨:“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在那个社会,准则可以随意歪曲,小人们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当作法度。但屈原说到:“宁溘然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说很容易,做到却很难,常人也许会放弃这个国家,也许会屈服于这个歪曲的社会,但他却“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愿”。这是怎样的高尚情操!
我怜屈原虽“修跨以羁羁,但朝谇而夕替”。我更敬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
屈原因自己从善爱美,小人投机追曲;“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而自己“不忍为此态”,不愿同流合污,而遭受贬黜。这让我深深的憎恶楚怀王与众小人,我对屈原感到同情。
但是到后来,我发现了屈原并不需要同情。因为他写到“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所惩?”这让我明白屈原是一个强者,他可以让人民尊敬甚至是责骂,但他不需要同情。因为同情是人们对弱者的专属词,需要同情的是楚怀王与众小人,他们永远也解脱不了罪恶的枷锁。有人认为屈原是懦弱的,因为他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但我永远尊敬他,他的正直、善良让我们感到羞愧。如果现在的大官们都有屈原那高尚的情操和忧国忧民的伟大精神,中国的政治思想、军事、经济等应该发展的更快更好吧。如果百姓们都有屈原的忧国忧民,中国不会出现染色馒头、地沟油等事件。
屈原虽然已死,但他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离骚读后感3
《离骚》,冰冷的文字背后,隐藏的是诗人火热的心。
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经多少次破灭了梦想。他毕竟没有被现实击倒。他不能成为历史上的政治家,就要成为伟大的诗人。
有人曾说过:“初读好书,似遇新友,重读此书,似会旧友。”的确如此,第一眼见到《离骚》二字,就觉得这是一本意味深刻的书籍。果然,大约一看后,无法真正明白作者想要通过书来表达的情感。反复斟酌后才略知一二。
“宁溘死一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这句是我最难忘的一句。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却在字里行间充分的透露出作者希望报效祖国,为国家效力的热衷这情,“我委屈着自己的心智,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暂且认同把谴责和羞辱一起承担。”
是啊,也许屈原那热血沸腾的心我们终生无法亲身体验,可我相信,就如他所说的:“我不能和今人志同道合,但却心甘情愿沐浴彭咸的遗辉。” 好一幅幽美恬静的水墨画卷,好一种看破世俗,红尘的浩荡之气,好一位用生命来铸成宏伟诗篇的屈原。
读好《离骚》,你会发现,自己整个心灵都受到了净化还有对情感的升华,没错,面对生活,人生的道路,我们都要持有自己的原则,屈原有“芳与泽其杂糅兮,唯玿质其犹未兮”一说,哪么我们又何尝不可有自己的看法与坚持!
读好《离骚》虽没有完全理解,但是,我却知道了为何它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上的奇珍瑰宝——它是一部感动人们,激发人们,有强烈艺术魅力的作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读后感4
《离骚》是屈原的文化作品,这首具有浓浓的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是屈原作品中最具代表性、思想性、艺术性的佳作。其所以用离骚为诗名,司马迁说,离骚即离忧。东汉大诗人王逸说,它含有离别忧愁的意思,因此后人常用骚赋代指屈原的作品。
《离骚》大约可分十二章,依次从追求家世、姓名由来,历数上古君主为政得失,申述自己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斗争中遭受到的迫害,以及对社会政治黑暗的揭露和批判,对幻想中美政理念的阐述等等。此文写于何时,司马迁用“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八个字加以说明,即屈原放逐到江北时,他是在内心充满着爱国激情和忧国忧民情况下写成的。
从整个诗体上看,又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诗人对往事的回顾,主要述写了家世出身、政治抱负、忠而被疏后的痛苦和坚持理想的执着追求;第二部分,以女媭之劝和远行为契机,写下了自己先后经历过的重华之证,帝阍之拒,求女之败,描绘了个人一生不懈追求美政理想的艰辛及理想破灭后的残酷现实;第三部分,抒写了诗人在艰苦的环境中没有放弃的精神,他曾问卜求巫,并听二者建议,决计远行时对故国乡土的强烈眷恋,不忍离开的矛盾心理,以对比或对物述说的方式,表述自己对政治改新的要求和追求美政的执着。通过哀君主之昏庸,怒党人之卑劣,而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坚持正义不与奸邪同流合污的坚定立场和九死未诲的斗争精神,故后人评曰:“可与日月争光也”。
【离骚读后感(集合4篇)】相关文章:
2.离骚的读后感
3.屈原离骚读后感
5.离骚优秀读后感
7.离骚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