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课件粤教版

时间:2023-04-18 03:39:03 离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离骚课件粤教版

  《离骚》同时通过诗人战斗的历程和悲剧的结局,反映了楚国政治舞台上进步与反动势力的尖锐斗争,暴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和反动势力的嚣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离骚课件粤教版,一起来看一下吧。

离骚课件粤教版

  一、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三、 教学设想

  1.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2. 媒体设计:放录音或配音朗读。

  3. 教学时数:2课时。

  四、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语设计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节选,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2. 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3. 研习课文

  1) 读课文。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2)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

  3) 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4) 课堂训练。

  A. 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之 帝高阳之苗裔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惟草木之零落兮

  以 又重之以修能

  路幽昧以险隘

  忽奔走以先后兮

  B.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4. 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知识目标:

  1. 准确理解《离骚》的内容

  2. 了解什么是骚体诗

  3. 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二、 教学目标:

  1. 用赋比兴的方法分析《离骚》

  2. 根据《离骚》中的内容分析屈原的形象性格

  三、 教学重难点:

  1. 字词的疏通和理解;

  2. 香花香草作比的写作方法;

  3. 骚体诗的特殊句式

  四、 教学过程:

  1. 集体读《离骚》,校正读音和停顿错误(5分钟)

  2.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结合下面注释,讨论如何翻译本文,并将翻译过程中的疑问记下来(15分钟)

  3. 请一组同学起来翻译,其他同学找错误

  4. 教师翻译难点部分

  5.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分析骚体诗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

  1) 与以前的《诗经》进行比较

  2) 与后世的其他诗歌比较

  6. 教师总结骚体诗的特点:

  1) 字句较多,每句字数六言、七言、八言等都有

  2) 句中有楚声“兮”字

  7. 以组为单位分析赋比兴在《离骚》中的应用,组内代表发言

  8. 以组为单位分析分析屈原的形象,组内代表发言

  9. 布置作业:

  1) 总结“以”的用法

  2) 翻译课文在作业本上

  3) 写对于屈原一生的评价(注意,不要离开屈原本身的社会背景及生活经历盲目评价)

  4) 背诵《离骚》节选部分

  5) 预习《孔雀东南飞》,通过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拓展阅读:《离骚》的语言艺术

  1、《离骚》语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屈原在南方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一一楚辞。它的语言句式上的特点是句子的长短不齐、参差错落以及多用兮字。根据历史记载,一些楚歌,如《越人歌》、《沧浪歌》本都是可以歌唱的。《离骚》在当时虽然未必能唱,但是由于这种体裁本身与民间歌曲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它本身也具有优美的节奏声调,也就是说具有音乐美。据说读楚辞,要用一种特殊的楚声才好听。“楚辞”当然是指楚地的方音。《汉书·朱买臣传》说倒朱买臣“说《春秋》,言《楚苦》,帝甚说之”,所谓“言《楚辞》”就是朗诵楚辞,而且以此受到皇帝信任。但是为什么会读楚辞就能如此获宠于皇帝?难道一般人不会读楚辞?当然不是,这说明朱买臣读楚辞是有一种特殊的声调。买臣是吴人,吴在战国时属楚,所以也可称楚人,因此,他是以“楚声”来读楚辞的,别的人虽然会读楚辞,但不会用“楚声”,买臣因此获宠。这种“楚声”当是一种以楚方音为基础,再加以诗歌的特有的节奏音调,读起来非常悦耳动听。

  2、楚方言入诗:

  楚方言入诗,是《离骚》在语言上的另一个特点。楚方言的运用并不仅是作者为了表示自己对楚国语言的热爱,它是楚辞的地方特色的必然,是楚辞新诗体的重要组成因素,所谓“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词”,就说明“楚语”本是这种新诗体特征之一。但是方言的运用又不是不经选择的搬用,而是诗人根据作品思想感情的需要经过一定的筛选。《离骚》中的方言除了少数动词、名词外,多是一些最能表达喜怒哀乐愁的感情的语气词。屈原是楚人说楚语,《离骚》又是充满感情的抒情诗。对屈原来说,用善于表达感情的楚方言中的语气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最方便,最得心应手。如果我们把《离骚》中的属于楚方言的语气词都去掉或者换上别的语气词,那将是什么样子?

  3、《离骚》的语言华丽和一定程度的对偶:

  《离骚》的语言华丽和一定程度的对偶也是它的语言的一个特点。刘勰说《离骚》“惊采绝艳,难与并能”,“金相玉式,艳溢锱毫”,又说学习屈原的人“中巧者猎奇艳辞”,这都说明《离骚》语言华美。 诗人大量把香花芳草写入诗中,就使语言带上了流光溢彩的华美成分,很好地表达了诗人拨出流俗之外的高洁品质和崇高的理想。《离骚》的语言基本上是参差不齐的,但有的句子也具有整饬工整的特点。例如: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以上几例都是对偶句。对偶句在《诗经》中已有,但多是偶然得之。《离骚》这样比较整饬的对偶已经是出于诗人的有意为之。考察一下《离骚》和屈原其他作品中对偶句之多,就可以明白诗人是在追求一种语言的整齐美。而且我们如果用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篇》中关于所谓“言对”、“事对”的论述来考察,《离骚》中也有“言对”和“事对”。所谓“言对”,他说是“双比空辞者也”,就是两句并列对偶而不用典。据此,上面所引皆可称之为言对。 所谓“事对”,他说是“并举人验者也”,就是不仅句子并列对偶,还同时要用典。《离骚》中也有: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两件事例(典故)说明一个道理,是事对。刘勰说:“言对为美,贵在精巧;事对所先,务在允当。”《离骚》中上述对偶句,基本上符合要求。而且“言对为易,事对为难”,《离骚》中的对偶句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对偶是利用汉字本身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形式的美,是我国后世辞赋、骈文和诗词经常用的一种形式,屈原在这方面是有开辟的功劳的。

【离骚课件粤教版】相关文章:

离骚全文长太息注音版07-19

离骚06-12

《离骚》05-19

离骚的诗句11-08

《离骚》教案11-09

离骚经典片段06-09

《离骚》说课稿11-19

《离骚》的译文07-06

《离骚》札记06-15

离骚注音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