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经典教案
《离骚》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荡荡,不见端绪。但是,细心玩味,无论诗情意境的设想,还是外部结构,都体现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匠心。下面是yjbys小分享的《离骚》经典教案,更多相关资讯请点击(zuowen.c321.cn/wenxue)。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辞体”的特征和《离骚》的历史地位。
2、反复诵读,鉴赏重点句子,理解并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背诵名句,感受屈原洁身自好、坚持正道的高尚节操。
【教学难点】
诗中的生字生词。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题解
1、关于作者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主张选贤授能,修明法度,以实现“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
2、《楚辞》与《离骚》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前部分追忆往事,表明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和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后两部分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3、“离骚”释义
v 离忧也。离,犹罹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
v 离,犹畔也,别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离别之愁也。
v 离骚,为叠韵连绵词,犹言牢骚。离骚者,牢骚之词也。
4、写作背景
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前者的说法更可信。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kuā zhuó chà chì jí guò miǎn
修姱 谣诼 侘 傺 岌岌 攘诟 偭规矩
2、齐诵
3、自由诵读
四、鉴赏第一段
1、两个学生朗诵。
2、重点字词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众女,喻指许多小人。
蛾眉,喻指高尚德行。
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
忳郁邑侘傺兮 忳,忧闷。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侘傺,失意的样子。
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圆”。
3、找出本段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内心苦闷,忧国忧民。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追求美德,至死不改。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愿献身正道。
4、小结:
述怀,揭示“朝谇而夕替”原因(洁身自好,小人诽谤,君王昏庸),表现“九死未悔”的坚定节操。
五、鉴赏第二段
1、齐诵
2、字词
步余马于兰皋兮 步,缓行。使动用法。
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不吾知其亦已兮 宾语前置 “不知吾”
高余冠……长余佩…… 高、长,用作动词。
唯昭质其犹未亏 “ 唯……犹……”,唯独(只有)……还……
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
3、找出本段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修身洁行,不管别人怎么看。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以“好修”为乐,至死不变。
4、小结
反省。检查自己的行为,表现追求美德,体解不悔的高尚品格。
六、问题探究:
1、节选的这部分里第一节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节接着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其未远”,前后是否有矛盾?(讨论)
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而遭小人诬陷,君王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遭多方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不退缩。第二节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远离政坛,并不意味着放弃操守,因此并不矛盾。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段来增强韵律感、音乐性?
①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兮”字是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用在上下句中间,增加了停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②大量使用对偶句。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③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及叠音词。如“郁邑”“ 侘 傺”“陆离”是双声词,“岌岌”“菲菲”是叠音词。
3、比兴手法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本意是神仙,此指君王。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蛾眉”比拟自己的美德。以“众女”肆意造谣中伤比拟朝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比拟诗人,“鸟”比拟周围群小。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以衣服佩饰比拟诗人的美德。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比拟诗人品德高洁。
七、课堂演练:
1、“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句中“悔”字应怎样理解更贴切?它与“虽九死其犹未悔”中的“未悔”是否矛盾?为什么?它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炼字。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其效果。
答案:悔:追悔(反省),前一个“悔”是反悔;不矛盾,因为二者意义有差别,前者是表对自己的选择的坚定,后者是对自己走过的路的反省;它是下文的开启之词。
2、赏析“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1)“芰荷”“芙蓉”喻指什么?
(2)诗人为何还要“高余冠”“长余佩”,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这两个诗句描绘了诗人什么样的自我形象???
解析:此题考查对关键句的理解。其中有修辞、形象、情感的考查,考查点多,注意比较。
答案:(1)高洁的德行。(或:崇高的品德。)(2)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后,诗人没有畏惧邪恶,而是更坚定了走自己路的决心。“高余冠”“长余佩”更是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无悔选择。(3)德行高洁的君子形象。
3、“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中“忽”字在诗中有何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炼字。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其效果。
答案:转折;从反省到进一步坚定意志。?
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中“未变”的是什么?
解析:此题考查指代意义,注意从上下文筛选信息。
答案:追求“美政”及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离骚》经典教案】相关文章:
离骚教案06-03
离骚经典名句12-28
《离骚节选》教案06-08
离骚教案模板11-05
离骚优秀教案06-15
离骚教案免费06-03
离骚经典著名名言12-26
《离骚》著名经典名句06-17
离骚的经典诗句06-29
《离骚》教案8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