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原文以及赏析李清照

时间:2023-03-19 17:58:34 李清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剪梅原文以及赏析李清照

  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一剪梅原文以及赏析李清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剪梅原文以及赏析李清照

  一剪梅原文以及赏析李清照 篇1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④,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用木兰木造的舟,诗词中多只泛用作舟的美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④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

  一剪梅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有一体只须前后阕的一、三、六句用韵。

  这首《一剪梅》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当作于1103年(北宋崇宁二年)的秋天。有道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更何况对于一个新婚不久的温婉少妇而言,正是“红藕香残”的时节,丈夫赵明诚离家远游,李易安的心中肯定不好过,我们已经不知道当初的赵明诚为什么会选择在刚刚成亲就离开妻子远走他乡,不过从词中体会到易安的孤独寂寞不禁为这个小女子心疼,暗暗责怪赵明诚的心狠。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此时荷花全部已经凋谢了,池塘里一派萧条气象,林黛玉曾经说过她特别喜欢李商隐的一句诗“留得残荷听雨声”,李易安当时面对的场景虽然少了秋雨的点缀,不过也可以想象,一个新婚少妇,本来应该和丈夫快快乐乐的在一起赏赏花,喝喝茶的,此时却面对如此悲凉的场面,心里该是何种滋味。

  身下的竹席沁凉如水,恐怕易安的心也同样失去了温度。又或许冰凉的一开始就不是玉簟,而是易安那颗愁闷无法疏解的心灵。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与其孤单单的躺在冰凉的竹席上,面对着凋谢的荷花,倒不如放舟湖上,消解愁闷。易安轻轻解开绫罗裙,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泛游湖上。

  “云中谁寄锦书来?”这时的易安一边划着小舟,一边期待的.望着天边掠过的大雁,幻想着会不会有一只会捎给她丈夫写来的书信。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也不知道就这样过了多久,南归的大雁一行行飞过,并没有等到丈夫的书信,反而等来了皎洁浸人的月光,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花”,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花本来应该依附着流水,水流到哪,花流到哪,可是易安却用了两个“自”字,不难发觉,她把自己比作花,把丈夫比作流水,深深为不能和丈夫相依相随而伤怀。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易安和丈夫彼此深爱着对方,可是相思却又不能相见。唉,人世间最悲惨的事莫过于此,明明相爱,却只能分隔两地。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几句和李煜《乌夜啼》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三句也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一剪梅原文以及赏析李清照 篇2

  《一剪梅》原文: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赏析一: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间烟火气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这和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总之,《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一剪梅》赏析二:

  李清照的《一剪梅》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一剪梅原文以及赏析李清照】相关文章: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赏析09-17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赏析08-01

李清照 一剪梅 原文赏析译文03-24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09-08

一剪梅李清照原文02-02

李清照的《一剪梅》赏析10-28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09-21

《一剪梅》李清照 原文12-05

《一剪梅》 李清照赏析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