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故事[锦集15篇]
李白的故事1
李白,一个有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般深情厚谊的诗人;一个有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般雄壮气魄的诗人;一个有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般宁静致远的诗人;一个更有着“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般胸怀博大的诗人。如此般淡薄名利,气度非凡的君子,竟和我发生了故事,请听我慢慢道来。
记得那是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吧,语文书上凤毛麟角般的提供了几首诗词,其中一首便是李白的《古朗月行》。当品读到“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时,瞬间便有一副画面呈现在脑海中:在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两小童儿躺在草坪上,仰天看,一轮明月挂在天际边。或许是不知该怎么形容眼前飘渺的夜空吧,他们高兴得呼其为“白玉盘”。我被脑海中的画面深深地迷住了……是啊!我没想到竟然还有这么美妙的文字,这么真挚的文字。从此,我便喜爱上了诗词,平日里总是会抽出时间去学习各个历史时期的古诗词,感受中华文字的.独有魅力,正是李白的诗,为我翻开了我人生诗词宝典的第一页。
六年级时,当语文老师讲到李白的诗词时,总会说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几乎没有什么坎坷和劫难,所以说是一个相对乐观的文人,也正是因为此,他的大部分诗词才会蕴意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意境……当听闻于此,我总是有种说不出的对他的敬佩,对他的喜爱。总想刻苦钻研他的诗词和其中的哲理,感受他诗词中蕴含的美好与意境。
诗词,是中国历史的见证,是中国文学的脊梁。李白亦就是诗海中的一叶扁舟。然而,炎黄子孙对茫茫诗海的探寻永远是进无止境的。让我们一起为这片诗的森林涂抹上一层浓厚的绿色吧!
李白的故事2
传说唐代诗人贺知章、王之涣、李白、杜甫四人一日京城相遇,诗朋酒友得以会聚,欢欣之情,自不必说,于是摆下酒宴,畅谈酣饮,不知不觉已经天黑。
此时,天空悬挂着一轮玉盘,皎洁的月光,美好的夜景,激发了诗人们吟诗的兴致。
贺知章率先发话:“今晚月色奇佳,何不共吟一首以助雅兴,接不上者……”
王之涣插言:“接不上者,罚酒三杯。”
贺知章摇摇头,瞅了李白一眼,笑道:“若按此令,今日接不上者,岂不大有人在?不可不可,接不上者,不得饮酒!”这个提议,正中各位诗友下怀,齐声说好。
贺知章岁数最大,当然由他出首句,只见他轻捋胡须,微舒阔袖,不慌不忙地吟出了第一句:“一轮圆月似金樽。”吟完,就给自己斟满一杯酒。
王之涣看着杯中晃动的'圆月,心头一亮,脱口吟道:“金樽斟满月满轮。”吟完,也给自己斟满了一杯酒。
下面本来轮到李白,谁知杜甫诗情洋溢已难自抑,加之年少好强,也不管什么顺序不顺序了,便抢着说:“请君听我吟:‘圆月跌落金樽内。’”吟完,同样给自己斟了一杯酒。
李白不慌不忙,站起身来,把三位诗友的酒,举起一杯干一杯,三杯酒全下了肚,这才吟出一句:“手举金樽带月吞!”
李白的故事3
少年李白的故事
李白的父亲是位商人,做生意赚了不少钱,相当富裕。相传,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有一天逃学下山,经过一条小山涧,见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走上前询问,老奶奶回答说要用铁棒磨针。一根粗铁棒要磨成一根细小的针谈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从此以后李白就打消逃学念头,下功夫读书了。他既学文又习武,专门学习剑术。决心要做一个满腔侠义的“游侠”。
李白幼年时候记忆力特别好。诸子百家,佛经道书,无不过目成诵。据说他五岁就会诵写“六甲”,十岁能读诸子百家的.书,懂得了不少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此外,他还学会了弹琴,唱歌,舞蹈。
一天,李白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风流儒雅,气概不凡,是当时很有名气的文人,这次是到蜀中来做官的。在长安,他早就听说李白的诗名,这次来到蜀中还未上任就前来拜访了。家人带他来到一条河边的柳树荫下,只见一个年幼的书生,头戴纶巾,佩一把宝剑,正在吟诗,同样是风流倜傥,卓越不群,诗人对这少年的喜欢之情油然而生。他又看了看少年李白的诗稿,先是吃惊,后是赞叹,最后竟是击节拊掌了,他说:“小家伙的文辞简直可以和司马相如平分秋色啊!好好写吧,中国第二个屈原就要横空出世了。”
李白自小志趣远大,禀性高洁。当时的读书人要想求取功名,都去参加进士考试。李白想,大丈夫在世,要做就做个国家栋梁,否则就一辈子只当一个平民百姓。他常常自比谢安,相信总有一天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少年时代的诗歌留下来不多,比较早的一篇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说的是有一天李白到深山的道观中去寻访一位道士。时值初春季节,桃花正带露开放,飞瀑流泉,野竹小鹿,山中景色确实美不胜收。然而道士却始终没有回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见不到人影,他只好悻悻而归了。回到家后愈想愈觉得那道士真是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再也按捺不住诗兴。
于是展纸挥笔: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李白续诗的故事
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 717 年)五月,涪江暴涨,淹没了大片良田,冲毁了许多民房。可昏庸的彰明县令不但不设法救灾,反而硬拉着衙门里的人去观赏水景。
他们来到江边,只见黄水滔滔,急流似箭,浊浪中,卷杂着破板烂席、残枝败叶。忽然,有人惊叫起来:“死人!”众人随他手指方向仔细一瞧,果然有一具女尸从上游漂下,猛地一个大浪,尸体被冲到岸边,在芦苇丛中转了几转,一会儿又不见了。
面对被溺死的女子,脑满肠肥的县令却诗兴大发,摇头晃脑地吟唱起来:“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珠。”只作出这几句,他就吭吭吃吃接不下去了。
被迫随行的李白早就心中有气,眼下看到昏庸的县令竟以死尸寻欢作乐,更是火顶脑门,于是满怀疾愤之情,续了四句:“绿发随波改,红颜逐浪无。因何逢伍相?应是怨秋胡。”诗中,李白辛辣地讽刺县令就象春秋时代行为不轨、玩弄妇女的秋胡,应该让被吴王夫差冤杀的伍子胥化作怒潮淹死。
县令一听,脸色顿变,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李白料定县令必将寻机报复,便收拾行装,弃职回家了。
李白非常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他多次漫游长江南北,黄河上下。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上,几乎印满了李白的足迹。那些烂漫的山花发出一阵阵芳香,那些快乐的小鸟啾啾的叫着,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游玩。
李白跳月的故事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李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到了半夜,李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
李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白赏月的地方。
李白泪别汪伦的故事
一天,他收到一个叫汪伦的人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上写着:先生喜欢游玩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请您来我们皖南泾县玩吧。李白看了这封邀请信十分高兴,马上收拾行李就向泾县出发。
可是到了泾县以后,李白朝四周张望了半天也没见到什么十里桃花,更别提万家酒店了。正在纳闷,一个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来说:李白先生,见到你真是太荣幸了。我就是汪伦。汪伦接着便解释说:我信里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个桃花潭,而万家酒店呢,是说有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两个人就这样交上了好朋友。
汪伦邀请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时间,叫妻子做了好多乡喷喷的`饭菜,还拿出了酿造多年的好酒热情地招待李白。他们边吃边聊,真是愉快极了。后来李白又到附近的几个朋友家住了几天。可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李白去办呢。
所以待了几天后,李白决定要离开了。但为了不给汪伦添麻烦,李白并没有专门向汪伦告别,他准备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谁知就在李白已经上了船而船正要开动的时候,汪伦赶到了。
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来不及了。李白听到汪伦和村里的乡亲们手拉着手一边唱着为他送行的歌,一边用脚踏出节奏。李白又惊又喜,他没想到汪伦会和这么多村民一起来河边送他,这些老百姓对他实在太好了。
他只觉得心头一热,眼泪差点掉了下来。就这样,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诗名叫《赠汪伦》。诗的后两句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么深,也比不上汪伦来送我的情谊深呀。
这首送给汪伦的诗为什么会这么美好动人,为什么会流传这么广呢?因为它抒写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与普通人之间纯真质朴的友情。这也是为什么千百年来李白能得到老百姓特殊喜爱的很重要的原因哦。
李白的故事4
桃花潭水深千尺
天宝十一年,李白游历江南,顺游而下来到宣城。
出身望族,时任泾河县令的汪伦听闻李白在宣城,就写信邀请李白。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欣然前往。
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虽然不像信中所写的那样,但李白还是受到汪伦热情地款待,享受着高级的.“农家乐”。
时值李白官场上正不得意,汪伦如此待他,李白深受感动。
两人意气相投,更加重要的是李白第一次感觉到汪伦是懂他,理解他的。
眼前的这个叫汪伦的人让李白感受到无比的放松,惬意。
相聚总是短暂的,临别之际,汪伦在岸边踏歌。
李白写下了《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首真挚感人的诗歌,流传了千古,让我们世人看到了一段才子与寻常人的不凡友谊。
李白的故事5
李白,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隋朝末年,全家迁到西域的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北部),李白就出生在那里。五岁那年,他又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所以他又号青莲居士。
李白少年时便显露才华,“十岁通诗书”,“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三十岁时以诗文知名天下)”。二十五岁那年,李白离开四川,顺长江东下,先到达江陵,拜访了一位八十高龄的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曾受到武则天和睿宗、玄宗三朝皇帝的接见,在当时名气很大。司马承祯见了李白,对他大为赞赏。李白很高兴,回去后就写了篇《大鹏赋》,把自己比作气概抱负不凡的大鹏。《大鹏赋》很快传开,李白的名气也更大了。公元734年,李白到了襄阳,拜见了荆州刺史韩朝宗。韩朝宗因喜欢奖掖提拔人才而闻名,所以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韩朝宗对李白自然是称赏备至,而李白写的自我推荐信《与韩荆州书》也成了一篇著名的散文佳作。
名满四海的李白,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终于奉诏来到京都长安。当时任秘书少监的老诗人贺知章得知李白到了长安,亲自到旅舍去看望李白。他读了李白大约在十年前写的《蜀道难》后,赞叹道:“这是一个从天上贬谪下来的仙人啊!”从此“谪仙”这个称号不胫而走,李白也被人们称作“谪仙”、“诗仙”。
李白进宫后,唐玄宗很高兴,封他为翰林供奉。据说,唐玄宗当时曾亲自走下台阶迎接李白,还亲手为李白调制羹汤。出于信任,他还让李白参加了起草诏书的`工作。
唐玄宗对李白,只是希望他成为一个宫廷诗人,为太平盛世作些诗文点缀。但李白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初进宫廷时,他对政治了解不多,因此奉命写了不少歌颂升平的诗,不久他的思想就起了变化。天宝年间,朝廷政治已由盛转衰,唐玄宗也由一代明君渐渐蜕变为庸主。朝廷中的有识之士都在担忧时政,担心发生变乱。李白对此是有认识的。
作为一个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的个性也是十分狂放的。他又特别喜好饮酒,常喝得酩酊大醉。杜甫曾在一首诗中这样描述他:“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样的个性使他很难被朝中的权贵们所容忍。据说,他先得罪了唐玄宗最信任的太监高力士。高力士又故意歪曲他写的诗《清平调》,使杨贵妃对他也心生忌恨。最后连唐玄宗也疏远他了。
可是李白的个性使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时他最向往的,还是他以前云游天下的自由生活。于是李白向唐玄宗上书请求离京。公元745年,他的请求被批准,他离开长安,又开始了漫游山水间的生活。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洛阳、长安先后沦入乱军之手,唐玄宗仓皇逃向四川,唐肃宗在灵武即位。逃难途中,唐玄宗又任命他的第十六子永王李为江陵大都督,要永王招兵马抵抗叛军南下。
那时李白正避乱隐居在庐山。永王东下经过浔阳(今江西九江),得知李白在此便派人请他参加自己的幕府。出于一片爱国心,李白立刻答应了,并一连写了十一首《永王东巡歌》赞扬永王。
可是唐肃宗并不信任永王,认为他出师东巡是割据江南,便调动兵力准备消灭永王。永王大怒,也发兵进攻。这样他便成了叛逆,将士们纷纷脱离,永王最终兵败自杀。李白也因“附逆”(附靠叛逆之臣)被判死刑。多亏郭子仪等人相救,李白被改判流放夜郎(治所在今贵州正安西北)。还没到夜郎,朝廷宣布大赦,李白得以返回四川。
李白的晚年是在安徽当涂度过的,他的族叔李阳冰在那儿做县令。唐代宗即位后,下诏拜李白为左拾遗。但诏书还没到,李白已离开了人世,那一年他六十二岁。至今当地还留有李白的衣冠冢和纪念堂。李白现存的诗有一千多首,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这些诗经过他的夸张的描绘,想象奇特的渲染,显得大气磅礴,出神入化。他还写了不少反映人民生活、抨击黑暗政治的诗。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经过他的丰富而奇特的想象,使他的作品具有雄奇豪放的风格、瑰丽绚烂的色彩。他被认为是自屈原以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创作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不少作品,如《蜀道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已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李白在诗歌创作上的伟大成就,是很难用几句话来描述的,也许只有杜甫的两句诗最有概括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的故事6
唐代大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一生写诗1000余首,他的诗雄奇豪放,把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推向了高潮,对后世和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被后人尊为“诗仙”。
李白5岁那年,跟着父亲从西域(yù)回到四川青莲地区定居。到10岁的时候,他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mín)山山脚下有个客人前来拜访李白的父亲,恰巧他外出未归。客人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转身就要离去。李白见了,连忙拉住客人说:“伯伯,您远道而来找我父亲,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这样会伤身体和精神的啊。”
客人见李白礼貌热情,能言会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来。
李白开始忙起来,他又是送茶,又是递毛巾,对客人非常尊敬。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到客厅陪着客人说话,他大大方方地说:“请问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转告父亲。”
客人有心要试试李白的才学,便咳了一声,用手指轻捻(niǎn)了一下胡须,大声说:“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鸟落山头不见脚’。”
李白认真思考了一会,便拱手回答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父亲回来,我一定告诉他。”
客人疑惑地问:“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
李白他立刻回答说:“‘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单人旁,那么就是‘俞’字;‘鸟落山头不见脚’,就是‘岛’字。您姓俞,名字叫岛!”
客人听后,十分佩服,连连拍着他的脑袋说:“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贺!”
李白不到10岁时,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家乡。14岁时,李白来到南浦(今四川万州市),当地有个姓胡的乡绅(shēn)自以为有学问,看不起别人,他想考一考李白。有一天,他当着李白的面就出了一副上联:“梁山栽大竹,无须淋(邻)水。”这个上联含有当地三个地名,因此是一个很难对的上联。谁知李白随口答道:“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这个下联前后也是三个地名,对仗非常工整。
胡乡绅很不服气,他又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大家看。那画上有个老神仙,怀抱一个大酒坛,睡在崖边,坛口朝外面流着酒。胡乡绅以画为题又出了副上联:“酉(yǒu)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
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长是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
胡乡绅本想借联讥笑李白,谁知反被李白针锋相对嘲讽了一番,大家一看胡乡绅肥胖如猪的模样,都哈哈大笑起来。胡乡绅羞得满脸通红,还想找个机会再挽回面子。酒席散后,他领众人到花园散步,只见荷花池里有几只小鹅浮在水上,游来游去,便灵动一动,对李白说:“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
李白心里明白胡乡绅的用意,回头向池塘中看了一眼,正好看见一只乌龟伸出头来,便应声答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李白的故事7
唐天宝初年,李白在去长安途经黄河时,被黄河波涛汹涌、咆哮奔流的景象所震撼,酒酣时写下了大气磅礴的《将进酒》。这首诗也打开了李白的仕途之门。通过礼部侍郎贺知章的举荐,唐玄宗在读了《将进酒》后,说:“真没想到还有这样大气派、大手笔的诗人,带他来让朕看看。”于是,贺知章把李白引上了殿。李白在大殿上又当场写下了一篇大唐以来皇帝功绩的赞颂文。文辞华丽,句式工整,文畅意达。唐玄宗连说了三声“好”,并让李白在翰林院里做事。
李白到了翰林院后,别的事都能克服,唯独这喝酒的嗜好改不了。只要翰林院没事,他就跑到外面喝酒,翰林院的主管也管不了他。一天,唐玄宗叫乐工写了新曲子,要李白来填词。太监到翰林院去传李白,翰林院主管说:“李白不在,您到太元酒店找,准在那里喝酒!”果然,李白在那里已经喝醉了。太监到他面前向他传旨进宫,他手一挥,说:“李白喝酒赛神仙,今天我就要在这喝酒,哪里也不去!”太监一看,真醉了,可怎么交差啊!一边赶紧用凉水给他敷脸让他醒酒,一边用轿子把他抬进了宫。李白这时是一半清醒一半醉,但他装成全醉。因为他不喜欢做御用文人,也不愿见了唐玄宗下跪,喝醉了,就可免了。唐玄宗说:“朕这里有一套曲子,没有词,你把这词给填上,填不上不许回去!”坐在地上的李白一听,心想,这好办。正待起来,猛然看到旁边站着的奸臣宦官高力士。李白平时听说过这个人的许多劣行,心想,今天整治整治你。于是他把脚一伸:“把我的靴子脱了!”高力士平时趾高气扬惯了,现在一个小小的翰林官竟敢叫他脱靴子,简直气昏了。
不大一会儿,李白就把歌词《清平调》六首填完了,唐玄宗非常满意。可高力士恨得牙根痒。一天,杨贵妃叫高力士陪着到御花园赏花,玩到高兴处,禁不住唱起了李白写的《清平调》。高力士故作惊讶地说:“哎呀,李白在歌里故意贬低贵妃娘娘,娘娘没听出来吗?”高力士找出其中一句“深夜千帐灯,美人梦不成,屋外海棠红”,说:“李白这意思是您别高兴太早了,外面还有比您漂亮的,让您觉都睡不好,这不‘屋外海棠红’吗?”杨贵妃让高力士这么一解释,禁不住对李白怀恨在心。
几天后,杨贵妃和唐玄宗在一起喝酒,唐玄宗说李白很有才华,朕想提拔他。杨贵妃一听擦起了眼泪,并把高力士的话说了一遍,特别强调李白喝酒时说的“李白喝酒赛神仙”。唐玄宗想:“联是皇帝,他是神仙,他比朕大啊!这样的.人怎么能提拔重用呢?”就这样,李白被唐玄宗渐渐疏远了。李白也觉得他在唐玄宗身边不过是皇帝散心解闷的工具,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是不可能的,于是便辞官回家继续放情山水。
李白的故事8
早在唐朝的时候,中国各地都布满了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
一次,李白独自撑船在江上喝酒吟诗,忽然,一个大浪把他卷进了水底下的一个山洞里,李白如果向上游得话,还有很远的陆,因此他选取了往洞里游。不一会就来到了一个气室,里面有一个通向陆地的通道,那个通道初极狭,才通人。
李白游世外桃源再往前走,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李白看到的是一片和谐的乡村景色,美中不足的是,那里的科技很落后,房子很简陋。李白在村庄里走了走,看了看,发现自己以前很少见到的朋友竟然在那里,李白上前与他交谈。
原来,那里的人都是早期发生战乱的时候逃到那里来避难的,他们在那里住下来繁衍后代,那里原来是片荒地,无遮无挡,那里的人就将边上几座不出名的小山搬到那里来掩护自己。
李白在朋友的邀请下到边上的一个茶馆里坐下,喝喝茶,吃吃小吃,谈一下。李白喝过酒,尝过菜,顿时呆住了,这但是人间美味呀,这种小吃和酒几乎只能在皇宫里见得到,在那里,茶馆里就有。他们到了街道去逛逛,。李白东瞧瞧,西看看,可就是不能买,这地方的钱与唐朝的不一样,那位朋友给他买了一支笔和纸,李白把纸平放在一户人家的台阶上,挥笔写到:在无人知之之地,有乃世外桃源。此地乃有人间美味,此地乃有朴实之民,吾爱此地之也。众人都围过来看。李白就之后写诗,李白在那里写过不少的诗呢。全城上下都知道这位来自于山外的.人,都崇拜他,敬佩他,可李白要走了,不然的话外面的人会惦记着他的。
李白出了小洞撑船到了岸边回家了,可他的心还是在世外桃源中。
李白的故事9
李白先后游历了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地方,结识了不少知名人物,写下很多动人的诗篇。三十岁的时候,他到了京城长安。
长安是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十分繁华。李白在长安拜访了一些大官和名人,希望通过他们的推荐,得到朝廷的重用。但是他受到了冷遇,没有得到任用。李白的才能无法施展,心里很苦闷。
有一天,李白同一位朋友到紫极宫去游玩。刚进门,迎面碰到一位白胡子老人。朋友连忙给李白介绍说,这就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贺知章,当今太子的老师。
“后生李白,久闻大名,景仰得很!”李白兴奋地说。
贺知章也听说过李白的诗名,现在见这位年轻人仪表不凡,也十分欢喜,忙把李白带到一座酒楼上,打算和他饮酒畅谈,可当掏钱买酒的时候,才发现身上一文钱也没带。
于是,贺知章把衣带上的金龟解下来,交给侍者说:“就用它换酒吧。”
“贺老,这是皇家按官级大小给的装饰品,怎么好去换酒呢?”李白劝阻说。
贺知章爽朗地大笑起来,说:“这有何妨!老夫今天忘了带钱,没酒喝,哪能谈个痛快呢?”
李白一摸身上,也没带钱,只好听从。酒过三杯。贺知章问:“太白君,近来不知有何诗作,可以让我看看吗?”
李白从怀里掏出一卷诗稿,说:“这是我最近写的诗,请多指教。”
贺知章打开诗稿,抑扬顿挫地念道:《蜀道难》。他边念,边不住点头称好。等到念完全篇,他激动地竖起大拇指,夸奖说:“这诗气魄雄伟,真能惊天动地了。”
这时候,那位朋友对李白说:“把你的那一首《乌栖曲》也念给贺老听听吧。”“快念给我听听。”贺知章忙催促说。李白站起身,从容地吟诵起来。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等到李白念完了全诗,贺知章老泪纵横地说:“这诗太凄惨了,鬼神听了也会哭啊!”
他仔细端详着李白,突然说道:“你莫不是天上下凡的谪仙人(意思是受到责罚降到人间来的'仙人)吧,不然怎么能写出这么感人的诗呢?”
“谪仙人”是贺知章对李白的极高评价。人们读了李白的诗篇以后,都感到这个称赞非常确切,不少人也就把李白称做“李谪仙”了。
李白的故事10
天宝初年,唐玄宗刚宠杨玉环时,李白结识了贺知章。
贺知章将李白引见给唐玄宗,皇帝见了李白的诗也赞叹不已,就在金銮殿上召见李白,当诗人远远步上台阶时,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谈起当时的政事,李白能当场根据唐玄宗的意思,写下一篇“和番书”,而且一面口若悬河地与玄宗谈话,一面手不停笔地写下来,唐玄宗大为高兴,亲手调制了一碗羹送给李白吃,从此任命他为翰林。一天晚上,唐玄宗带着他的宠妃杨玉环,乘月色观赏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贵牡丹。
兴庆湖畔,他们漫步长堤,身后是空辇和一行最出色的梨园弟子。他们在花香月色之中,摆下歌舞。
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的时候,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叫李龟年拿着金花笺赐给李白,让李白赶紧写词(也就是配合歌唱的七言律诗)。哪想到这时李白正和几个朋友躺在酒楼里呢。
李龟年赶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进兴庆宫,半醉半醒的李白,写下了三首《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唐玄宗见新词不错,当然高兴,但想李白古体诗超凡脱俗,律诗不大多见,眼下已唱了三首七言律诗,不知五言诗写得怎么样,于是让李白以“宫中行乐”为题写十首五言律诗。李白醉意朦胧中,也明白皇帝在试他的.本事,就对唐玄宗奏道:“臣今天不巧已醉,倘若陛下赐给我无畏的胆子,这才能尽情发挥臣的薄技。”
皇帝一笑:“好吧!”就叫两个内侍扶住摇摇晃晃的李白,再让两个内侍按住朱丝为栏的稿纸。李白命令道:“杨国忠,快给我捧墨!高力士,快把我的靴子脱了!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高力士是当时最得宠的宦官,这两位是皇上的心腹宠臣,朝中大臣也没资格这样无礼,李白岂不是狂妄到不想要脑袋了!但唐玄宗当时心情特别畅快,又见到李白的律诗能在醉意中写得那么完美,就让杨国忠和高力士去伺候李白。
高力士给李白脱了靴子,李白在席上坐下。杨国忠捧过研好的墨来。
李白拿过笔略一沉思,便刷刷刷,手不停笔地又写了十首《宫中行乐词》。唐玄宗读了很高兴,马上让乐师谱曲,让乐工演唱。
杨国忠和高力士哪儿能忍下这口气,虽然表面上侍候李白,心里早把李白咒了无数遍,准备伺机收拾李白。?李白写完诗就睡着了。
李龟年配着李白的诗唱着清平调,杨玉环见那些诗写的全是称赞自己的美丽,也与玄宗尽情赏花才回去。过了两天,杨玉环一个人唱那几支清平调玩的时候,高力士乘机说:“我还以为娘娘对李白恨之入骨呢,怎么您会唱他的词?”杨玉环很奇怪地问:“他一个翰林学士,怎么能使我恨他到这个地步呢?”高力士说:“第二首《清平调》里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那不是把您比作秽乱汉宫的赵飞燕了吗?”杨玉环想想也有道理,从此,每当唐玄宗想重用李白时,杨玉环总在一旁阻止。
李白等了很长时间不见皇帝重用,便猜到一定是有人从中作梗,就干脆向唐玄宗辞去那只能逗君王开心的翰林差事。唐玄宗虽然爱惜李白的才能,但什么事也比不上杨玉环重要,既然她讨厌李白,就只好赏给李白许多黄金让他出京游历。
从此,李白骑着毛驴云游四方,到华阴时,醉醺醺地想登山,走过华阴县衙门口却没有下驴。县令不认识李白,见一个小百姓竟敢骑驴闯县衙,大怒,吩咐把李白抓到大堂之上叱问他:“你是什么人?胆敢如此无礼?”李白当时接笔写下一纸奇怪的供状,上面没写姓名籍贯,只写着:“曾经用皇上的手帕抹嘴;皇帝亲自为我调制羹汤;杨国忠为我捧砚;高力士替我脱靴;天子的门前我尚能骑马,华阴县门口却骑不得驴。”
县令又惊讶又羞愧,忙向李白作揖拜谢道:“不知翰林到此,失敬,失敬!”李白高声笑着,骑上他的驴继续浪迹天涯去了。唐肃宗乾元年间,年过花甲的李白仍在骑着毛驴浪迹天涯。
一天,他正行走在至金陵途中,炎热的天气使他渴得七窍生烟,忽见前边一家门前挑着一面小旗,上书“佳醋”二字。李白到了门前,见是一醋店。
他想,没有酒喝,喝点醋解解渴也不错。?李白把毛驴拴在树上,缓步走进店来,一看,店内早已坐着一人,看穿戴象个七品芝麻官。
李白懒得理他,就直奔柜台,对店家说:一人一口加一丁,竹林有寺没有僧,女人怀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时生。店家是个落泊文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一首诗谜,不一会儿,他就琢磨出了谜底是“何等好醋”。
于是忙拱手笑答:“此乃山西陈醋,北国佳品,客官尽可品尝!”李白很高兴,醋店遇知音,就边喝边与店家聊起来。一会儿,李白饮完了醋,把醋壶还给店家后说:鹅山一鸟鸟不在,西下一女人人爱,大口一张吞小口,法去三点水不来。
店家马上就解出了谜底是“我要回去”,便与李白告别“客官,祝你一路平安!”李白颔首笑道“谢谢!”县官见李白从进店到走,都与店家说说笑笑,说的什么他不明白,可是把他冷落在一边,理也不理,他可受不了。见李白转身要出门,就站起来叫。
李白的故事11
李白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一心期望能为国家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唐玄宗李隆基却只让他做了一个翰林供奉,给皇上、后妃们写诗作赋,他很不愿意,常常一人喝闷酒。
蔑视权贵的李白这一天,李白又喝得大醉,突然侍卫来召他去见皇上。原来李隆基和杨贵妃正在花园赏花,想让李白写几首诗助兴。
李白看到如云似锦的`牡丹衬托着美色倾城的贵妃,诗兴大发,提笔写下了著名的《清平调》。李隆基看了十分高兴,便叫宫中乐师李龟年演奏,自己吹笛,宫女们演唱,其中一句“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使杨贵妃听得如醉如痴,高力士和杨国忠更是竭力讨好皇上。
李白看了,觉得十分恶心,便借着酒劲,把脚伸到高力士面前说:“来,给我脱靴!”高力士哪受过这种羞辱?但此刻李白是李隆基面前的“红人”,高力士知道此刻惹不起他,只得忍气把他的两只长靴脱下来。
李白心里十分痛快,用眼斜了一下旁边的杨国忠,向李隆基磕了个头说:“皇上,我听说杨国舅研的墨很好,不如让国舅爷研墨,我把《清平调》重新抄写一遍,好吗?”
李隆基连头都没回,就说:“行!”这可把杨国忠气坏了,他做梦也没想到李白竟敢戏弄自己。但皇上都答应了,他不敢争辩,只好忍着气,强装笑脸,慢慢研起墨来。
高力士、杨国忠受了这种羞辱,向杨贵妃说:“《清平调》里面有一句‘可怜飞燕倚新妆’,分明是把娘娘比作汉朝成性的赵飞燕。赵飞燕最后被汉成帝废黜,由此可见李白用心叵测呀!”杨贵妃听了,气得脸色发白。于是李白逐渐遭到了排挤,而李白早就厌烦了这种无聊的生活,便离开长安,去了洛阳。
李白曾写过一首长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一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力地说出了自己蔑视权贵的心声。
李白的故事12
给李白写了一封信,称这里有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李白看完信后非常高兴。立刻动身乘船去汪伦所指的村庄,可是到了那儿,却发现哪有什么桃花和酒店啊,汪伦笑着说:我所指得是十里以外有一棵桃花树,和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并不是有方圆十里的桃花树林和一万家酒店。李白一楞,马上又笑着说:我堂堂一个大诗人居然被你给骗了。然后便答应汪伦在他那儿小住几日,并答应他一定作一首诗送给汪伦。汪伦十分高兴,于是便带着李白游遍了这个地方的风景名胜。而李白和汪伦也聊得十分投机,常常彻夜长谈。而白天则和李白一起喝美酒、作诗。
几天时间一眨眼就到了,可李白却还没有作出首好诗,李白觉得自己愧对汪伦,于是便匆匆告辞,准备回去。
李白立在船头,久久凝望着汪伦家的方向,这时一个人朝他走了过来,还唱着歌,仔细看时,才发现是汪伦来送他了,李白潸然泪下,诗兴大发,作了一首千古流传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的故事13
李白他说他“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一种对金钱的不屑和人生的旷达,或许更有持才傲物的心理状态。对于物质也许李白不在意,但是对于失去出仕为官的机会,李白就是一生不能释怀了。
如果他不孤独,就不会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他人到老年了仍然还对政治追求抱有幻想,永王谋反,招募李白去做幕僚,李白当时不知他是要造反,还以为自己有出头之日,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所以写诗说“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后来永王谋反失败,李白也被朝廷以谋反罪发配夜郎,他在充军路上,何止是孤独,还有绝望吧?一个当年冠盖满京华、名动天下,李隆基身边御用的大诗人,沦落至此。你说他孤不孤独?
尽管李白崇尚道教老庄思想,一生以大鹏自诩,喜欢访名山追求自由洒脱的飘逸人生。但是他同时又兼有儒家出仕为政,救济天下苍生的宏愿,虽然无法确定李白,究竟是迷恋宫廷生活还是真心想匡扶社稷,但他被赐金放还是他一生的'失意和疼痛。
那些说李白不孤独的,一是不了解人性。二是不了解李白的诗,三是不了解李白的人。
孤独难道是很丢脸的事?试问哪个大才子不孤独?若不孤独,何以在船上喝醉酒掉进江里淹死?
酒和孤独从来都是良伴。你看到的只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的洒脱,却没看到李白内心的孤寂,花、月、酒,这样的良辰美景之下,只有影子作陪,所谓对影成三人不过是掩饰内心的落寞。也许那一刻他有过宁静的从容,然而深处依然是孤寂的。
梵高不孤独吗?海子不孤独吗?辛弃疾不孤独吗?中国古代文人有哪几个能够超越俗世,舍弃功名利禄呢?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这是明面上无数文人君子的追求。
李白的故事14
一个名叫魏万的年轻人,为一睹诗仙李白的风采,从河南济源的王屋山下开始,锲而不舍地追踪偶像的踪迹。历时半年,跋涉3000里,终于在扬州风尘仆仆地追上了李白。
重量级诗人相当相信“吃什么补什么”,他将杜甫的诗集焚烧成灰烬,像喝补药一样每顿必饮,并发下誓言:“喝下杜甫的诗啊,让我的肝肠从此改换!”
以七绝闻名的王昌龄曾贬到龙标,日子过得相当艰难,跟随的老仆人需沿路拾落叶当柴烧。但经常有人在路边跪拜,向他求诗。
晚唐诗人李洞“酷慕贾岛”,尽管贾岛是一个苦命之人;他的头上佩戴刻有贾岛头像的铜片,手中持有一串为贾岛祈福的'念珠,每听说有人喜欢贾岛,他必亲手抄录贾岛的诗赠上。
最疯狂的当数一名叫葛清的粉丝,“自颈以下遍剌白居易舍人诗,凡三十余处”,连背后也刻上了白居易的诗句并配上了画图。当时,连唐宣宗都写诗赞白居易:“童之解吟长恨歌,胡儿能唱琵琶行。”据说,《长恨歌》传到了日本后,受到上至天T皇下到平民的普遍喜爱。但,白居易并没有自恃“老子天下第一”,相反他还是李商隐的粉丝。
白居易晚年退休在家,很喜欢李商隐的诗文,并常说:“我来世能做李商隐的儿子就知足了!”
在宋代,苏东坡无疑是人们心中最大的偶像。他的诗文影响大,以至于其生活情趣也被视为经典加以模仿。例如与他相关的美食“东坡肉”、“东坡饼”、“东坡鱼”等,一直流传至今;他曾在具有制壶传统的江苏宜兴小住,随即出现了“东坡壶”;甚至他所戴的那种高简短瞻帽,都被士大夫争相效仿,称为“子瞻帽”。
李白的故事15
我国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流传下来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就被人称为“酒星魂”、“酒圣”、“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历来被认为是传神之笔。大概没有别的哪个文人与酒的关系之密切和嗜酒的名气之大,能和李白相提并论的。只要翻翻李白的诗集,就不难发现他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有酒。正如郭沫若说的:“李白真可以说是生于酒而死于酒。”关于他的死,还有种种不同的传说,大概都与饮酒有关。其中最富于浪漫主义情调的是说他醉后到采石矾的江中捉月亮落水而死。
关于李白醉酒的故事,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相当充分的反映。如昆剧中有《太白醉写》,京剧、川剧、秦腔等十几个剧种都有类似的剧目。又如李白佯醉痛骂杨贵妃的义儿安禄山的`故事,在京剧中叫《金马门》,也叫《骂安》;川、湘、汉、滇、桂剧及同州梆子、河北梆子都有此剧目。在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中,也有“李白脱靴图”、“李白捉月图”、“太白醉酒图”等等。陶塑、瓷塑、泥塑、木雕、牙雕中这样的题材也相当多。至于后人在诗文中歌颂李白醉酒傲世、藐视权贵的作品,就更多得举不胜举了。旧时在一些酒店的牌匾上写着“太白世家”、“太白遗风”等,无疑也含有对李白的崇敬之意。当然,人们尊祟李白,热爱李白,决不是因为他好喝酒,而是取他傲视权贵的反抗精神,和爱慕他的诗才。历史上因醉酒而死的人,并没有人去尊祟。
【李白的故事】相关文章:
李白的故事05-18
李白的故事02-02
李白故事07-14
李白的小故事05-20
诗仙李白的故事05-28
李白的故事大全03-24
李白与王昌龄的故事09-08
李白的小故事(荐)05-21
关于李白的小故事12-17
李白的故事15篇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