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匡山》李白的诗词

时间:2022-12-31 11:10:01 李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别匡山》李白的诗词

《别匡山》李白的诗词1

  别匡山

《别匡山》李白的诗词

  [唐]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别匡山》李白的诗词2

  李白《别匡山》赏析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摇风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赏析】

  这首《别匡山》,是李白早期的重要作品。此诗历代李白诗文集均未收录,仅见于四川彰明、江油二县县志。县志录自匡山宋碑《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石原在匡山大明寺遗址,今已移至江油县李白纪念馆。大明寺,兴建于唐初,葺修于北宋。匡山在旧彰明县北,今江油县西,李白故里青莲乡在匡山之南五十余里。这是青年时期的李白读书的地方。

  李白青少年时代正是“开元之治”前期。当时唐玄宗励精图治,使国家欣欣向荣,给人们带来无限希望。因此,李白从小就胸怀大志,一心要把他的才能献给大唐王朝,甚至梦想辅佐皇帝济苍生,安社稷,建立不朽的功勋。也就是说,他希望当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李白为这一理想奋斗了一生,虽然历尽坎坷,屡遭失败,但他的雄心总不销歇。正是在对伟大理想的热烈追求过程中,李白写下了许多充满豪情逸兴的和悲歌慷慨的诗篇,而成为伟大的诗人。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自我介绍早年事迹时,写道:“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这首《别匡山》就是李白二十四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作,也就是他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决心离开他亲爱的故乡时的抒情言志之作。

  “晓峰如画参差碧”,这是写匡山的远景。在晨光中的匡山,高高低低的峰峦,呈现出碧绿的颜色,好象画图一般。

  “藤影摇风拂槛垂”,这是写匡山的近景。藤萝的影子在微风中摇曳,时时拂着大明寺的栏杆垂下来。

  “野径来多将犬伴”,这是写李白自己在匡山上的行踪。他常常带着家犬作伴,沿着小路爬上山来。

  “人间归晚带樵随”,这是写山头所见。他常常看见打柴的人背着柴草在暮色中下山回家。

  “看云客倚啼猿树”,这是写李白自己在大明寺中的佳趣。他常常靠着寺前的大树,观看天上的云霞。那树上不时有猿猴叫唤,声音好象小孩啼哭。

  “洗钵僧临失鹤池”,这是写寺中所见。和尚们常常在寺后的池中洗他们吃饭用的钵盂。那池上曾有白鹤飞来,后来却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以上都是写匡山的景色,这景色是多么的.清幽!同时从景色描写中透露出作者对匡山的感情,他对匡山是多么喜爱!

  诗的最后写道:“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意思是说,匡山虽美,我却无心留恋它,因为我已经决心把自己的文才武艺奉献给大好时代了。

  全诗八句,虽然前六句都是写匡山景色,但全诗的重点却在最后两句。前六句实际上是后两句的铺衬。正是由于前六句的铺衬,使得后两句特别有力,表现了李白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献身热忱,从而使整个诗不同凡响。

  李白一生都酷爱大自然,同时一生又都充满了政治热情。《别匡山》一诗很好地表现了李白这科性格。因此这首诗不仅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可供欣赏,而且对帮助我们认识李白的生平和创作,也大有裨益。

【《别匡山》李白的诗词】相关文章:

李白《别匡山》赏析08-04

别匡山李白阅读答案12-24

李白《别匡山》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11-25

李白《别山僧》全诗翻译鉴赏11-05

李白诗词赏析《夜宿山寺》11-04

李白《望天门山》励志诗词11-23

李白诗词赏析《望天门山》11-04

李白诗词《望天门山》的诗意赏析11-09

李白诗词《独坐敬亭山》的诗意赏析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