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时间:2023-04-09 03:13:04 湖心亭看雪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的复习教案是怎样的呢?湖心亭看雪的复习教案讲述哪些复习的难点呢?湖心亭看雪的复习教案阐述的复习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湖心亭看雪的复习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现象。

  2、会背诵、默写、翻译课文。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及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4、体味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复习重点:

  1、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现象。

  2、会背诵、默写、翻译课文。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及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复习难点:

  1、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及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2、体味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复习方法:

  1、 个人识记,过好整理关

  2、强化背诵,过好名句默写关

  3、小组合作,过好语句翻译关

  4、教师点拨,过好赏析评价关

  5、适当延伸,过好课外拓展关

  复习过程:

  一、 过背诵及名句默写关。

  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

  2、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

  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

  二、过字词句识记、翻译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更( )定 拥毳( )衣 崇祯( ) 雾凇( )

  沆砀( )( ) 一芥( ) 余强( )饮 余拏( )一小舟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

  (3)余拏一小舟

  (4)拥毳衣炉火

  (5)雾凇沆砀

  (6)焉得更有此人

  (7) 上下一白

  (8)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9)更有痴似相公者

  3.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三、分析内容写法,过赏析评价关

  1、凌晨时分,正是寒气倍增之时,作者却“独往湖心亭看雪”,由此可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

  2、文章题目是《湖心亭看雪》,为何要写遇人喝酒的情景呢?作者写此内容有何作用?

  3、作者以舟子的话作结,舟子的话含义是什么?

  4、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四、过好课外拓展关。

  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给加点字注音。

  夕岚( ) 夕舂( ) 苏堤( ) 罗纨( )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歌吹为风( ) ②始极其浓媚( )

  ③艳冶极矣( ) ④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 )

  3.能够作为全文总纲的句子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最后一句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练习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文章描写西湖 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自己及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志趣,寄寓了对 的怀念。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更定(gēng) 毳衣(cuì) B.雾凇(sōng) 沆砀(hàng dàng)

  C.长堤(tí) 一芥(jiè) D.铺毡(zhān) 强饮(qiǎng)

  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意思

  一:上下一白( ) 长堤一痕 ( )

  更:是日更定矣( ) 更有痴似相公者( )

  是:是日更定( )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

  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六、中考链接

  (一)(2007年)达州市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文后练习。

  【甲】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

  【乙】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是日更定 莫衷一是

  B、更有痴似相公者 更深夜色半人家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且焉置土石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

  3、【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答:

  4、(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2分)

  答:

  (2)《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2分)

  答:

  5、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

  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

  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二)(2008年)常德市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是日,更定矣

  (3)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4)而此地适与余近

  2、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   的特点。(2分)

  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附:答案

  一、略

  二、略

  三、1、能表现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2、(1)这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在作者心中,湖中的雪景固然令人陶醉,令人回忆,但画面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和巧遇知音的思想情怀更令人难忘。

  (2)这样写既突出了雪景,又突出了情真,令人栩栩如生。

  3、(1)作者用舟子的话作结,包含了作者对“痴”字的赞赏,他认为这是对自己的评价,自己痴迷于世俗之外的山水之乐,这种闲情雅致不是舟子所能理解的。

  (2)同时也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心中的愁苦。

  4、略

  四、答案 :1.lán chōng dī wán 2.①管乐器的演奏 ②到达极点 ③美丽,妖艳 ④享受 3.第①段 4.这种乐趣给山里的和尚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

  五、1、2、略

  3、全 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大写是“ 壹 ”

  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还

  这 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释

  消失 与世隔绝

  六、(一)1、D;2、译文: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必须直译);3、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4、(1)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2)、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D

  (二)1.(1)客居 (2)这(3)起,兴起 (4)刚好,恰巧  2.A  3.(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2)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  4.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   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5.答案 要点:甲文 (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 (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乙文(1)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2)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3)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4)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

  知识扩展:湖心亭看雪全文赏析

  开头二句点明时间、地点。张岱文集中凡纪昔年游踪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这里标“祟侦五年”,也是如此。“十二月”,正当隆冬多雪之时;“余住西湖”,则点明所居邻西湖。这开头的闲闲二句,却从时、地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下文“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紧承开头。只此二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逼人。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嗦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出了大雪的威严。它使我们联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江雪中独有一位垂钓的渔翁。而张岱笔下则是“人鸟无声”,但这无声却正是人的听觉感受,因而无声中仍有人在。如果说,《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为了渲染和衬托寒江独钓的渔翁,那么这里“湖中人鸟声俱绝”,则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是日,更定矣,余挚一小舟,拥龚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是日”者,“大雪三日”后,严寒之日也;“更定”者,夜深人静,寒气倍增之时也。“拥磊衣炉火”一句,则以御寒之物反衬寒气贬骨。在“人鸟声俱绝”的冰天雪地里,竟有人夜深出门,“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作者迥绝流俗的孤怀雅兴。“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正不妨与“独钓寒江雪”的“独”字互参。作者那种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已经溢于言外了。其所以要夜深独往,大约是既不欲人见,也不欲见人;那么,这种孤寂的情怀中,正蕴含着避世的幽愤。

  请看作者以的空灵之笔来写描绘湖中雪景:“雾淞沉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雾淞坑场”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混檬不分。“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叠用三个“与少’字,似觉天、云、山、水一齐活动起来,较之单纯写“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多了一点意趣。天、云,上也;山、水,下也。这两句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群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作者先总写一句,犹如摄取了一个“上下皆白”的全景,从看雪来说,很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接着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这是朦胧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不得不使我们惊叹。你看,“上下一白”之“一”字,是形容混茫难辨,使人唯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则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此真可谓着一“一”字而境界全出矣。同时,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其镜头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这“痕”、“点”、“芥”、“粒”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小船的荡漾,景物的变化,着笔空灵,使人浑然不觉。这一段是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我们从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梯米”的深沉感慨。

  下面移步换形,又开出一个境界。“独往湖心亭看雪”,却不意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这意外之笔,写忠了作者意外的惊喜产也引起读者意外的惊异。但作者并不说自己惊喜,反写二客“见余大喜”,背面敷粉,反客为主,足见其用笔之夭矫善变。“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发之于二客,实为作者心声,作者妙在不发一语,而“尽得风流”。二客“拉余同饮”,鼎足而三,颇有幸逢知己之乐。这似乎给冷寂的湖山增添了一分暖色,然而骨子里依然不改其凄清的基调。这有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过是一种虚幻的慰藉罢了。“焉得更有”者,正言其人之不可多得。“强饮三大白”,是为了酬谢知己,也为了不负此湖山胜景。“强饮”者,本不能饮,但对此景,当此时,逢此人夕却不可不饮。饮罢相别,始“问其姓氏”,却又妙在语焉不详,只说:“是金陵人,客此。”可见这二位湖上知己,原是他乡游子,萍水相逢,后约难期。这一补叙之笔,透露出作者的无限怅惘:茫茫六合,知己难逢,人生如雪泥鸿爪,转眼各复西东。言念及此,岂不沧神。

  文章做到这里,也算得神完意足、毫发无憾了。但作者意犹未尽:“及下,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前人论词,有点、染之说。这个尾声,可谓融点、染于一体。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又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相浸染,把一个“痴”字写透。所谓“痴似相公”,并非减损相公之“痴”,而是以同调来映衬相公之“痴”。“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之状,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种地方,也正是作者的得意处和感慨处。文情荡漾,余味无穷。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湖心亭看雪》教案11-07

湖心亭看雪教案11-18

【精】《湖心亭看雪》教案01-10

《湖心亭看雪》教案【热门】01-11

【热门】湖心亭看雪教案12-29

【推荐】湖心亭看雪教案12-30

《湖心亭看雪》教案【荐】01-19

《湖心亭看雪》教案【热】01-20

【热门】《湖心亭看雪》教案01-22

《湖心亭看雪》教案(热门)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