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5 12:46:1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我要投稿

两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包含哪些设计理念呢?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有着什么教学目标呢?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的代表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中国诗坛上占据重要位置。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两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篇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中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通过理解诗句,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验作者情感。

  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古诗方法的传授、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古诗,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

  4.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播放名曲《送别》,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

  在这样的一种音乐声中,你能不能激起情感的浪花,想起送别的诗来。

  (李白《赠汪伦》、高适《别董大》、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揭题导入

  同学们为什么古代有这么多送别的诗呢,古代交通不便,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所以写送别诗就成了当时送别的一种习俗,有无数文人写下了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句。我们今天的课文《古诗两首》就安排了这样两首送别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

  3.回忆学习古诗方法。

  学习新课之前,请大家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

  (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悟诗情)

  4.揭题释题。(知诗人)

  (1)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诗题,注意“孟”、“浩”、“陵”的写法)

  看老师写课题,写字要一笔一划,做人也要认认真真,如果同学愿意可以举起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孟”第一笔注意是横撇。“浩”三点水三点位置要摆好,右边“一口咬掉牛尾巴”。“陵”要特别注意右边“土八下面是折文”。陵:古代多用作地名。

  跟老师把“陵”右边再写一遍,下课了还能记住这个字么?

  (是的,课堂学得好,课后不用学)

  (2)简介作者。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李白大家都不陌生,谁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生自由交流。教师可适当补充。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3)释题

  自己读一读课题,看看从课题中能看出哪些内容。

  ①师生互动,了解黄鹤楼课件展现黄鹤楼雄姿;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竣工于1985年。

  ②出示长江示意图,明确黄鹤楼、广陵的地理位置;

  ③孟浩然(资料)

  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达。广陵:即扬州。

  ④交流资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挚友谊的故事。

  师讲述李、孟真挚友谊的故事,为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深情作好铺垫。

  ⑤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设计意图:讲解李、孟之间交往的生动故事,为学生理解诗句埋下伏笔)

  (4)读题。

  诗题的意思我们都了解了,谁再来读一读诗题。

  (设计意图:在师生交流中,通过画面──黄鹤楼雄姿、简笔画──黄鹤楼及广陵位置、故事──李、孟交往的生动内容,使学生如见其形、如临其境,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达到了解题入境的效果。)

  二、读通读顺。(读诗文)

  弄明白诗题,下面我们进行第二步——读诗文。

  1.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预设:如学生充分预习了,可直接进入第二环节。

  昨天预习了吗?都读了几遍?谁愿意来试一试。

  2.指读正音。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读通、读顺、读熟)

  三、理解诗意。(明诗意)

  1.读准字音读通字句,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诗句中每一句话的意思都读明白了呢,下面请大家默读诗句,出示自学要求:

  A、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B、有不懂之处作上标记。(求助热线——1多读看图,用心思考;2看注释或查工具书;3向他人求助)

  2.集体交流。

  (1)结合板画弄懂“西辞”的含义。理解“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碧空”、“尽”、“唯”的意思。

  (2)质疑解疑。有没有不懂之处了?

  (3)练习完整地讲述诗意。

  四、赏析佳句,入境悟情。(悟诗情)

  1. 赏析“烟花三月”的.含义。

  (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意蕴,想象美景。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如:江边水气缭绕,笼罩在淡蓝色的薄雾中,雾气时聚时散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3)拓展理解:“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沿途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美好春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境。

  (4)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播放画面欣赏,感受“烟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

  (5)指导朗读前两句。

  (设计意图:抓住“烟花三月”的“烟”,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想象,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再欣赏图片加深感受,最后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理解、表达融为一体。)

  2.品析“碧空尽”、“唯”的含义。

  (1)品第三句,各抒己见,谈谈对“碧空尽”的理解,体会诗人仁立凝望远帆的情景,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朋友感情之深。

  为什么是“孤帆”?“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又是什么?

  (2)从最后一句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对挚友的一片深情。

  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3)指导朗读后两句。师引读——

  师:这句话内涵这么丰富,怎么能读好呢,看看插图,李白站在江边,假如想象一下我们现在站在江边,船已经开了好一会儿,李白还在望啊,不禁想起两首诗——生读。

  师:船已经越来越远了,真是——

  师:这船已经消失在碧水蓝天了,李白想起了他们在一起的情景,于是他脱口而出这样两句,读——

  从这两句诗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情深意长。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读到这里,同学们你们对故人有更深的了解了吗?他们只是一般的朋友吗?

  (忘年交、生死之交、非常好的朋友、情深意重……)

  我们怎么把这种情深意重读出来,站起来读可以,坐着读也可以,看怎么把这种意境读出来。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3.师生互动背诵读。

  (设计意图:自由组合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教师引读,可点拨学生如何读出抑扬顿挫,触发学生深入体会;展示个性读,可引发学生展示自身独特体会,多样化的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必由之路。)

  五、回顾全诗,拓展延伸,归纳升华。

  1.归纳总结全诗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2.苏教版《黄鹤楼送别》拓展阅读。

  3.激发学生体会第二首诗及其他送别诗的兴趣。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

  碧空

  烟花三月 远影 扬州(江苏)

  孤帆

  黄鹤楼(武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读正确本诗中的“鹤、孟、唯”等生字的读音,正确书写“孟、浩”等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送别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

  3、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通过想象和移情体验,感受诗的情绪和意象。

  4、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小朋友们,我们学了很多古诗,《赠汪伦》还记得吗?咱们一起来背一背。

  2、这首诗是谁写的?介绍李白。关于大诗人李白的故事,老师还知道一段小插曲,你们想听吗?

  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你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他们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行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苏扬州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行,特地在黄鹤楼前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诗诞生了……这就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板书课题。题目很长,一起写课题。板书“黄鹤楼”读准“鹤”,除“黄鹤”外,还见过什么鹤? “孟(mèng)”“浩”是生字,和老师一起写,组词。“陵”也是生字,范写。陵一般表示大的土山。组词有陵墓、陵园、丘陵等。

  4、读题,从题目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⑴简介黄鹤楼,出示黄鹤楼图片。

  ⑵“之”的意思。(去、到)

  ⑶广陵,即扬州。

  4、连起来说说题意。

  二、初读感知,明确任务。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呢?出示古诗:谁来读一读?

  朗读古诗。学习生字“辞”“唯”组词。

  再读古诗。

  2、这首诗已经会读,甚至会背了,不用学了吗?我们应该学什么?

  出示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第一步,我们刚刚解决,这节课我们的任务:还要抓住字眼,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的意境,读出诗的节奏、韵味,感悟诗的情感。

  四、再读诗文,读出画面,读出意境。

  1、再读古诗,看看你读懂了吗?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

  2、故人 西 辞 黄 鹤 楼,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1)点拨理解“西辞”“烟花”“下”。

  西辞:课件标出湖北和扬州的位置。湖北在扬州西面。

  烟花三月:课件 ()的三月

  (2)板书“黄鹤楼”。看到诗人写的“黄鹤楼”,你的`脑海里出现什么画面?想想两个朋友即将离别,在黄鹤楼可能会干些什么,说些什么?

  (3)板书“烟花”。看到诗人写的“烟花”,你又仿佛看到什么? 课件显示春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

  (4)诗人与好友在春意盎然、繁华似锦的阳春三月,在这天下名胜黄鹤楼分别,心情怎样?指导朗读前二行。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板书“孤帆”“长江”。“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孤帆”是什么意思?咦,再伟大的诗人也有出错的时候呀!大家知道:当时正值大唐“开元盛世”,从湖北武汉东去江苏扬州,沿江皆是繁华之地,江面上百舸争流,千帆竞渡,怎么会只有一条船呢?看来李白一定写错了。对此,你有什么意见?

  透过一个“孤”字,还让你看到、联想到什么,(李白只看到孟浩然的船,他的目光只注视着孟浩然的船。只看着那只船,看到那只船渐行渐远,渐行渐远,然后消失在天的尽头,可见他们的感情非常深厚。)

  (2)指导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是啊!这个孤字,充分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佩和感情的深厚。这真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啊!

  (3)孤帆远去,江水滔滔,看着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李白会在心里默默地说些什么呢?

  孤帆远去,李白伫立江边,叹道:“滚滚的长江水啊,请( )”

  10、配乐朗读。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这首诗借景抒情,表达了浓浓的友情。有感情地朗读。(比赛读、指名读,背诵)

  11、李白对孟浩然情深意重,后来还写了一首诗《江下行》。出示古诗,朗读,说说诗所表达的感情。

  四、课外延伸:

  1、表演诗中描绘的场景。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板书:           黄————————————扬

  鹤————————————

  楼————————————州

  依依惜别

  知识扩展:黄鹤楼简介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唐代著名诗人崔颢在此题下《登黄鹤楼》一诗,使它闻名遐迩。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主楼高49米,共五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底层外檐柱对径为30米,中部大厅正面墙上设大片浮雕,表现出了历代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传说;三层设夹层回廊,陈列有关诗词书画;二、三、四层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远眺;五层为瞭望厅,可在此观赏大江景色;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远远望去整座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

  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以及节日。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06-2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1-2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02-2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04-10

【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1-1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热门】11-1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推荐】11-1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荐】11-1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精】11-21

【推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