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韩愈文风之变
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领导了中唐时期的古文运动,他的文风为何会发生变化呢?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千古文士对文字的礼敬、对文章的膜拜,近乎宗教信仰,文化了这个民族,也似乎——贻害了这个民族。方块字成了先辈们长期不肯褪去的冠冕,也成了这个国度日渐堆积的精神负担。多少能诗善赋的才子诞生又死去,多少华美艳丽的文字问世之后又匆忙沉寂。一部《文选》,为风雅而且悠闲的士人们挣足了身后美名,似乎也为我们论证了这样的道理:家国的陨灭,有时竟然肇始于一场文字游戏。
在文章繁缛了数百年之后,一个伟人终于出现了,他就是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是中国文学史上了不起的事情,说到头,不过是重证了孔夫子在更早年代里一句简约的格言:“辞,达而已。”言辞,能够充分地将意思表达出来就够了。这位圣人对文质彬彬君子们的要求,是被我们遗忘了吗?重拾记忆也许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至少中国的文人以浮泛的文风标榜了这么多年之后,才蓦然发现:洗尽铅华、尽去雕饰,原来是这么美。
韩愈是可敬的,他以一己之力,扭转了颓靡的文风,他以短小的篇幅,重现了文章所应有的千钧力道。大文豪苏东坡对他敬仰有加,在评价这位师者的时候,他居然也词穷力拙,搔首捻须多少天后,才写出了这么一句话:“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这就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韩愈,他在垂老之年,居然还能临危受命。只身前往乱军营中,面对死亡的恫吓与酷刑的威胁,正襟危坐、岿然不动。他凭着道德文章所充养的浩然正气,凭着凛然大义所赋予的强大感召力,击溃了元戎的心理防线,不费一兵一卒、免去了干戈的惨祸。无声无息平定了一场叛乱。这位名标千古的文学家用他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文章是用来载道的,不是用来粉饰的;文士是可以使于四方不辱使命的,而不应该只是偏安一隅淆乱视听的。
文章载道。载的不是生造出来的连篇累牍,而是仁者的本心;文章传情,传的不是刻意为之的扭捏作态,而是自然坦荡的真实。遗憾的是,文风为什么衰靡了“八代”之久,才唤醒了一个韩愈?韩愈之前的八代之间,掌握知识的人们如此昏乱地钻营在词藻的夹缝中,堆叠出那么多读也读不懂、用也用不着的形容词,浪费的则是多么值得珍惜的生命和智慧!
那虚浮的文风,是精神的麻醉药,它束缚了生命之光的从容绽放,它甚至腐蚀着历史的车轮。所幸,还有一个叫做韩愈的人,用一支如椽巨笔,斥退了那些头戴儒巾的投机者们。
文章关乎思想,文风关乎品格,所以舞文弄墨毕竟不是一件小事。人们也似乎更加明白:文风不实、文理不明,文章又怎能流传千古?
拓展阅读:韩愈“名字”的来历
韩愈,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文学造诣及教育思想让古人对其推崇备至,更让今人望尘莫及。就是这样一位“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他的名字与他日后的成就有何关系,其由来又是什么呢?
韩文公名愈字退之,说起这名和字,倒有一段佳话。
韩愈父母早亡,从小就由哥嫂抚养。转眼到了入学的年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又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字书来,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
韩愈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名作难,便问:“嫂嫂,你要给我起个什么名呢?”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他们都要做人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须找个人字作头,含义更要讲究的才好,韩愈听后,立即说道:“嫂嫂,你不必再翻字书了,这人字作头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韩愈好了。”郑氏一听,忙将字书合上,问弟弟:“愈字有何佳意?”韩愈道:“愈,超越也。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决不当平庸之辈。”嫂嫂听后,拍手叫绝:“好!好!好一个‘愈’字!”
韩愈自幼聪慧,饱读经书,从三岁起就开始识文,每日可记数千言,不到七岁,就读完了诸子之著。那超凡的天赋和文化素养,使他早早就抱定了远大志向,这个“愈”字,正是他少年胸怀的表露。韩愈十九岁时,已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勃勃少年。这年恰逢皇科开选,郑氏为他打点行装,送他进京去应试。到京城后,他自恃才高,以为入场便可得中,从未把同伴放在眼里。结果别人考中了,他却名落孙山。
后来,他在京中一连住了几年,连续考了四次,最后才考中了第十三名。之后,一连经过三次殿试,也没得到一官半职。由于银钱早已花尽,他由京都移居洛阳去找友人求助。在洛阳,友人穿针引线,他与才貌双全的卢氏小姐订了婚。
卢小姐的父亲是河南府法曹参军,甚有尊望,韩愈就住在他家,准备择定吉日与卢小姐结婚。卢小姐天性活泼,为人坦率,一方面敬慕韩郎的才华,一方面又对韩郎那自傲之情有所担忧。她曾多次思忖,要使郎君日后有所作为,现在就应当规劝他一下,可是如何规劝他呢?
这天晚饭后,花前月下,二人闲聊诗文。畅谈中,韩愈提起这几年在求官途中的失意之事,卢小姐和颜悦色地说道:“相公不必再为此事叹忧,科场失意乃常有之事。家父总是夸你学识渊博,为人诚挚。我想你将来一定会有作为的,只是这科场屡挫,必有自己的不足之处,眼下当找出这个缘由才是。”
韩愈听后,频频点头,心中暗道:卢小姐果有见地,接着说道:“小姐讲得甚是有理,俗话说自己瞧不见自己脸上的黑,请小姐赐教。”卢小姐一听,“扑哧”一声笑出声来,说道:“你真是个聪明人啊!”随即展纸挥笔,写道: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器,必先退之。韩愈捧赠言,一阵沉思:此乃小姐肺腑之语啊!自古道骄兵必败,自己身上缺少的正是谦虚之情,这个“愈”字便是证据。
于是,他立即选用卢小姐赠言中的最后两个字:退之,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
【韩愈文风之变】相关文章:
韩愈的诗词08-12
韩愈的名言11-03
韩愈的古诗11-09
韩愈经典名言12-27
韩愈的经典名言09-29
韩愈的经典名句03-22
韩愈的文章10-05
《春雪》韩愈06-26
韩愈简介06-07
韩愈的名诗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