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教育思想

时间:2022-12-15 11:01:03 振濠 韩愈 我要投稿

韩愈的教育思想

  韩愈,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写过《师说》这一篇文言文,那么你知道韩愈有怎样的教育思想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韩愈的教育思想,欢迎阅读!

韩愈的教育思想

  韩愈的教育思想1

  【诗人简介】

  韩愈(768~824) 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朝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韩愈的教育思想】

  韩愈提出的"业精于勤”,"提要钩去”,"含英咀华”,"由统要中”,"师素不师辞"以及"闳中肆外"等教学与学习方法,是一些符合教学与学习规律的正确见解,但是他的"崇儒卫道"则是封建糟粕。

  (一)对教师问题的见解

  1、教师的任务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谓"传道"是指传儒家道统;所谓受业,是指使学生受到文化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所谓解惑,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解答学生们的疑惑。以传道为首,以授业为次。韩愈强调教师的基本任务 是为恢复儒道的传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而且还包含了寓德育于智育的思想。

  2、教师的标准

  无论社会地位是高或是低,无论年龄是长或是少,谁掌握了道,谁就是教师。衡量教师的标准:凡是具备了"道"与"业"的,就可以做教师。

  3、师生关系

  他认为谁先值得道,谁有学问,谁就是教师。"由于对"道”:的某方面的造诣不同,由于对"业"的某方面的专攻不同,也许学生不一定不如教师,教师也不一定处处比学生高明。这破除了对教师的盲目迷信;而且还反映了闻“道"在先,以"先觉觉后觉",攻有专 "业",以"知"教 "不知。这一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师与生之间的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

  提倡人们要向德行高尚、学有专长的人学习,提倡互相为师,"教学相长"的含义。他的这一思想有利于扩大师资的来源,有利于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教师的.职责,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德育与智育、教书与育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启发意义。

  (二)关于识别和培养人才的思想

  1.只有善于鉴别而又培养得当,人才才会大量涌现出来。

  韩愈这种识别人才与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思想,是孔子"举贤"、里子"尚贤"思想的新发展,也是对封建贵族那种选人唯贵、用人为亲的腐朽思想进行的有力批判。

  (三)关干教学与学习的思想

  1、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

  2、在博的基础上求精

  韩愈在教学实践中领悟到了博与精的辩证关系。博与精是对立的统一,没有博,就不可能有精;没有精,博也只不过是一种大杂烩。教学时,老师要提出纲要,让学生把握住要点,引导学生探索其精微之处,融会贯通,领会其精神实质。

  韩愈还提出教学要注意系统性,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以古人为师,不必拘泥于章句文辞,而是要学习古人文章中的思想、方法。他赞成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又反对沿袭剽窃,主张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学习过程】

  韩愈三岁丧父,其兄韩会及嫂抚养之。韩会能文章,对韩愈有影响。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贞元二年(786年),19岁的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三试不第,直到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应考,才考中进士。此后又连续三次应吏部博学鸿词科考试,皆不中。直到29岁才在汴州董晋幕府中谋得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岁时,任监察御史,不久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而被贬为阳山县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此后直到50岁,官职一直浮沉不定。

  元和十二年,韩愈50岁时,因参与平定淮西吴元济之役表现出处理军国大事的才能,迁为吏部侍郎,进入朝廷上层统治集团。但两年后,他却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险些被宪宗处死,幸得裴度等大臣挽救,才免于一死,被贬为潮州(在今广东)刺史。在潮州八个月,宦官杀宪宗,立穆宗,韩愈被召回朝,后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长庆四年(824)病逝于长安,终年57岁。

  韩愈的教育思想2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01、论人性与教育的作用

  韩愈的《原性》从天命论出发,论述人性三品,借以说明教育的作用和规定教育权利。他认为人由天命而生,人性也由天命而成,人性三个等级和人性五项道德内容,都本于天命。这种人性三品的理论,把封建的仁、礼、信、义、智等道德原则,说成是人天生的本性,作为区分善恶的标准,使各阶级各阶层的人,都遵从道德原则的制约,从而达到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目的。韩愈的性三品的人性论,成为其教育学说的理论基础,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人性决定教育所起的作用;人性存在等级差别,教育对不同的人性发挥不同的作用。还有主张主要的教育对象为中品的人。

  第二、由人性而规定教育的权利;人性等级不同,教育作用不同,教育的实施只限在一定范围内,没有必要遍及每一个人。

  第三、由人性决定教育的主要内容。人性以仁礼信义智为内容,教育要发挥人内在的善性,应以五常道德教育为主,最好的教本是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

  02、论学校教育与措施

  韩愈认为,治国人才依靠教育培养,他主张发展学校教育并采取一些措施:

  第一、用德礼而重学校。韩愈继承儒家德治的思想,把教育作为首要的政治工具。要实行德治,必先德礼而后刑法,强调德礼,也必然重视以学校教育为重要政治工具。

  第二、学校的任务在训练官吏。学校是宣扬封建道德的中心,也是训练封建官吏的机构。这些是忠心为封建统治效劳的臣僚,他们的职责是把君主的政令推行到民众中去。

  第三、整顿国学,韩愈上任后,作为优先的任务,是对国子监实行整顿。

  ①在招生制度方面,韩愈建议考虑现实,调整招生制度,稍微放宽入学的等级限制;

  ②在学官选任方面,韩愈主张以实际才学为标准选任学官;

  ③在转变学风方面,以恢复教学秩序为首要。

  (4)第四恢复发展地方学校,主张重视地方学校。

  03、论教学

  学生有德的修养,还要有艺的训练,需要教师的教学,教学的目的在于“修先王之道,而其途径则是“读六艺之文”。对于文与道的关系,他认为文是手段,道是目的;文是形式,道是内容,文道合一,而道为主。

  (1)对于学习问题,韩愈既吸收前人的经验,更着重总结自己的经验,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见解:

  第一、要努力勤学;

  第二、要多读博学;

  第三、要积极思考。

  (2)韩愈对教学方法也有自己的主张和特点:

  第一、重视因材施教;韩愈认为每个时代都有人才,关键的问题在于教育者善于识别和培养;

  第二、注意生动活泼。韩愈在讲课中力求运用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教学。他认为教学要生动有趣,有严肃的时候,也有活泼的时候,要有张有弛,灵活运用,教学的生动性并不影响内容的思想性,这种教学主张,既有历史根据,也有实际经验。

  04】论师道

  韩愈在教育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他关于师道的论述。唐德宗贞元年间,社会上存在着严重的“耻学于师”的风气,这种社会风气存在,不利于振兴儒学,韩愈以儒家道统自居,以复兴儒学为己任,面对这种不良风气,为恢复师道,不仅自己抗颜为师,而且创作《师说》宣扬儒家的师道观,提倡尊师重道。

  (1)《师说》:

  韩愈的《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著作。他从复兴和维护儒家道统的立场出发,提倡尊师重道,以“道”为中心提出了系统的教师思想。从教师的地位、作用、任务、择师标准和师生关系等方面全面论述了教师问题,“尊师重道”是《师说》全文的中心论点,也是韩愈写作《师说》的根本目的。《师说》精湛的思想一直影响着历代教育工作者,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中弥足珍贵的一篇教育文献,是一份宝贵的教育思想遗产。

  (2)从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来看,《师说》在理论上是具有新意的,具体表现为:

  ①由“人非生而知之者”出发,肯定“学者必有师”;

  韩愈受王符等人的思想影响,结合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得出了“人非生而知之者”的'观点,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者必有师”这个观点有了充分牢靠的理论依据。学习一定要有教师指导,教师是社会必需。

  ②“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任务;

  还有总结了以往教师工作的经验,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规定教师工作的三项任务,都有它特定的时代内容。所谓“传道”是儒家的仁义之道,以达到治国平天下为目的。所谓“授业”,是儒家的“六艺经传”与古文。所谓“解惑”是解决学“道”与“业”过程中的疑问。三项最主要的是“传道”,“授业”和“解惑”都要贯串“传道”,为“传道”服务。

  ③韩愈认为,求师的目的是为学“道”,办法是“学无常师”。

  韩愈提出以道为师、学无常师的主张,在当时对打破士大夫们妄自尊大的心理,促进思想和文学上的交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④提倡“相师”,确立民主性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年龄有差别,而闻道则不以年龄大小定先后,学术业务也可能各有专长。“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如果有专长,也可以为教师,教师也可以向有专长的弟子学习,教师与弟子相互学习,教学相长,是理所当然的事。他把师生的关系看为是相对的、可以转化的,这种具有辩证法因素的民主性的教育思想,确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韩愈的教育思想】相关文章:

韩愈《师说》中的教育思想07-29

韩愈的教育思想之《进学解》10-24

详解韩愈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09-29

韩愈《闲游》中心思想及赏析11-09

韩愈的古诗11-09

韩愈的名言11-03

韩愈的诗词08-12

韩愈经典名言12-27

韩愈的文章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