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时间:2024-10-11 11:17:23 诗琳 古诗 我要投稿

古诗词鉴赏范例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词鉴赏范例

  古诗词鉴赏 1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2】白水:清澈的水。

  【3】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

  【4】别:告别。

  【5】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6】征:远行。

  【7】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飘动的云。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8】兹:声音词。此。

  【9】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10】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作品赏析:

  【注释】:

  萧萧:马鸣声。班马:临别的马。

  【简析】:

  这首五律,描述送别情景,历历如在目前,语言流畅,好像毫不受格律的束缚。

  [注释](1)北郭:北城门外。

  (2)孤蓬:蓬是一种草,枯后断根,遇风吹散,飞转无定。此处孤蓬喻孤独远行的友人。

  (3)故人:诗人自称。

  (4)萧萧:马的'嘶叫声。班马:离群之马,喻人之分别。

  [译文]北城门外青山横亘,东城之外白水环绕。在此地一分别,你就要像孤蓬一样万里飘泊了。白云飘浮不定如游子心意,太阳缓缓落山像我依依不舍的感情。彼此挥手,从此别离;萧萧马鸣,不忍分别。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出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这两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确是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中间两联切题,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可谓鬼斧神工。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古诗词鉴赏 2

  朝代:两汉

  作者:佚名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

  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

  千万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

  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

  人也一样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老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了。

  注释

  ①长歌行:汉乐府曲牌名。

  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本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另有一种菊科草本植物也叫“葵”。向日葵即其中之一。此外,蒲葵也可简称.“葵”,用蒲葵叶做成的扇子称“葵扇”。

  ③朝露:清晨的露水。

  ④阳春:温暖的.春天。布:给予。德泽:恩惠。

  ⑤秋节:秋季。

  ⑥?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华:同“花”读音同“花”。衰:读"cuī",古时候没有"shuaī"这个音。(但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所以我们认为,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所以读shuaī)

  ⑦百川:大河流。少:年轻。老:老年。

  ⑧徒:白白地。

  ⑨?: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⑩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老大:年老。(指年老了,中年时,人老了,过了青年时期。此句话指到指年老了,中年时,人老了,过了青年时期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了。)

  题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4]《新乐府诗集》其中包括《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又被称为乐府双壁。)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古诗词鉴赏 3

  小池

  作者:杨万里

  原文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1、泉眼:泉水的出口。

  2、惜:珍惜,爱惜。

  3、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4、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5、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6、头:上方。

  诗意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

  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

  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赏析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古诗词鉴赏 4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赏析】

  这是陆游为教育儿子子聿而写的一首短诗。它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却是读书学习的经验总结,因而富有一定的哲理性。

  诗的前两句讲古人做学问总是不遗余力的,他们不偷懒,不懈怠,用上了全副心血与精力,从少壮年轻的时候开始就刻苦研读,下足了工夫,所以到老年时在学业上才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离开了踏踏实实的潜心追求,离开了青年时代的日积月累的努力,要想得到成功是不可能的。在这里,诗人指出了“少壮工夫”的重要。正如俗语所说:“补漏趁天晴,学习趁年轻。”珍惜青春年华,打好学业基础,以求老来有成,这是古人做学问的一条宝贵经验,它对人们有着普遍的教育意义。

  诗的后两句是讲学习的另一种重要规律,就是学习和实践的关系。虽然书本的知识是重要的.,必需认真学习掌握。但是光从书本学习还是远远不够的。“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是诗人切身感受之后对晚辈提出的谆谆告诫。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只能得到一些肤浅和皮毛的东西;要求“深”求“实”,获取全面的有用的知识,还要亲身去做,只有得到的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深化,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绝知此事要躬行”,诗的结句果断有力,不容含糊。诗人以决绝的语气强调了“躬行”的重要,这无疑是指导青年读书的正确途径。

  陆游的这首教子诗富有高度哲理性,他以丰富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的这两条读书的重要规律,给予我们很有意义的启发。

  古诗词鉴赏 5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东皋薄暮望”有什么作用?

  点明时间、地点、事件。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本诗写景有特色?

  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古诗词鉴赏 6

  《游园不值

  作者:叶绍翁

  原文:

  应怜屐齿印苍苔,

  轻敲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不安于室来。

  注释:

  1、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入门儿。值,碰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2、应怜: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预测;怜,顾恤。屐(jī)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鸣屐齿。

  3、轻敲:轻轻地敲门。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诗意: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究竟是关不住的,你望,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赏析:

  此诗所写的大致是江南仲春,正值云淡风轻、阳光明媚的时节。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望望园里的花木。他轻小扣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仍是没人应声。诗人猜想,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青苔被人辚轹,所以闭门谢客的。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他在无可奈何、正预备离往时,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不安于室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暖闹的春色,感触感染到满天绚丽的春景春色,总算是不虚此行了。

  从诗意望,门前长有青苔,足见这座花园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门良久,无人允许,更是寒清,可是不安于室,仍旧把满园春色透露了出来。从寒寂中写出繁华,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良多好处。其一是写春景而捉住了特点,凸起了重点”。陆游《马上作》云:“平明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中断,一枝不安于室头。”用“杨柳”的金黄、嫩绿来衬托“红杏”的艳丽,可谓善于凸起重点。叶绍翁这首诗应是从陆游诗中脱胎而来,用一“出”字把红杏拟人化,更是捉住了春景特点,凸起了重点。

  其二是“以少总多”,蕴藉含蓄。好比“一枝红杏”就是“满园春色”详细而集中的表现,一枝红杏就代表了墙内百花

  其三是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柔美的情、高洁的人。门虽设而常关,“轻敲柴扉”又“久不开”,其人懒于社交,无心利禄,已不言可知。门虽常关,而满园春色却溢于墙外,其人怡情天然,丰神俊朗,更动人遐思。

  其四是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够引起许多联想,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精神的鼓舞。“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不安于室来。”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后人更赋予这两句诗以糊口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难题,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铺起来。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尽。

  古诗词鉴赏 7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椉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解释

  离骚是一首“屈原的政治生涯传记”诗。以浪漫抒情的形式来叙事是其主要的风格。赋、比、兴三种修辞手法灵活穿插转换是其语言运用上的最大特点。

  表达了要使楚国强大就必须推行美政的治国思想。表达了推行美政失败被贬后的不满不悔情绪及继续推行美政的坚定信念。表达了无机会再行美政则宁死不叛楚王的忠诚。

  全诗中心:推行美政。

  叙述文路:努力准备、失败悲愤、反思不悔;再试遇挫、徘徊无望、他投不忍、以死明志。

  全诗结构:分五章共14个完整意段。前两章共包含7个完整意段为上半部;后三章也共包含7个完整意段为下半部。

  为了便于记忆把握,也可把全诗分为十个相连贯的独立故事:

  上半部五个,《屈原引路》、《屈原被屈》、《屈原不屈》、《屈原被怨》、《屈原说理》;

  下半部五个,《屈原叩天》、《屈原求女》、《屈原问卜》、《屈原请神》、《屈原他投》。

  第一章《被贬》53行;

  《屈原引路》

  (1)出身、志向、努力。1至8共8行;

  (2)推行美政的必要性。9至18共10行;

  《屈原被屈》

  (3)改法失败经过及原因。19至35共17行;

  (4)评价改法情况和表达对失败的看法与对改法的态度。36至53共18行。

  第二章《反思》38行:

  《屈原不屈》

  (5)失败后自我反思。54至65共12行;

  《屈原被怨》

  (6)对屈原被贬一事,亲人埋怨(引出后面的借史反思)。66至71共6行;

  《屈原说理》

  (7)评理及激奋抒情。72至91共20行。

  第三章《再试》38行:

  《屈原叩天》

  (8)上叩天门(直接找楚王)。92至107共16行;

  《屈原求女》

  (9)下求美女(走后宫路线)。108至129共22行。

  第四章《徘徊》38行;

  《屈原问卜》

  (10)问卜及考虑。130至140共11行;

  《屈原请神》

  (11)求神。141至151共11行;

  (12)认真考虑神灵的指引及下决心他投。152至167共16行。

  第五章《他投》21行:

  《屈原他投》

  (13)远去西方投西皇。168至185共18行;

  (14)全诗总结,是全诗的'中心所在。186至188共3行。

  创作缘由

  屈原学识丰富,“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具有远大的理想,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任用贤才,对外主张联齐抗秦。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绵缠悱恻的情绪。

  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时,还是作于屈原被流放时。《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靳尚的谗害,被楚怀王疏远。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离骚》本身找证据是个好办法。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被放逐之后所作,但这并不足信。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诗人想像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

  总之,《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即《离骚》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时,是屈原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创作出的一首政治抒情诗;而《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太忠实于史实,也是有可能的

  古诗词鉴赏 8

  古诗原文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译文翻译

  有一个大人先生,他把天地开辟以来的漫长时间看做是一朝,他把一万年当做一眨眼工夫,他把天上的日月当做是自己屋子的门窗,他把辽阔的远方当做是自己的庭院。他放旷不羁,以天为帐幕,以大地为卧席,他自由自在。停歇时,他便捧着卮子,端着酒杯;走动时,他也提着酒壶,他只以喝酒为要事,又怎肯理会酒以外的事!

  有尊贵的王孙公子和大带的隐士,他俩听到我这样之后,便议论起我来。两个人揎起袖子,撩起衣襟要动手,瞪大两眼,咬牙切齿,陈说着世俗礼法,陈说是非,讲个没完。当他们讲得正起劲时,大人先生却捧起了酒器,把杯中美酒倾入口中,悠闲地摆动胡子,大为不敬地伸着两脚坐地上,他枕着酒母,垫着酒糟,不思不想,陶陶然进入快乐乡。他无知无觉地大醉,很久才醒酒,静心听时,他听不到雷霆的巨声;用心看时,他连泰山那么大也不看清;寒暑冷热的变化,他感觉不到;利害欲望这些俗情,也不能让他动心。他俯下身子看世间万事万物,见它们像江汉上的浮萍一般乱七八糟,不值得一顾;公子处士在他身边,他认为自己与他们更像蜾蠃和螟蛉一样。

  注释解释

  酒德:饮酒的德性。颂:文体的一种。

  大人:古时用以指称圣人或有道德的人。

  先生:对有德业者的尊称。大人先生,此处作者用以自代。

  朝(zhāo):平旦至食时为朝。

  万期(jī):万年。期:周年。

  扃牖(jiōngyǒu):门窗。扃:门;牖:窗。

  八荒:四方与八隅合称八方,八方极远的地方为八荒。

  幕、席:都是意动用法,以……为幕,以……为席。

  如:往。

  卮(zhī):古时一种圆形盛酒器。

  觚(gū):古时一种饮酒器,长身,细腰,阔底,大口。

  挈(qiè):提。

  榼(kē):古时一种盛酒器。

  务:勉力从事。

  贵介:尊贵。

  搢 (jìn)绅:插芴于带间。搢:插。绅,大带。古时仕宦者垂绅插芴,故称士大夫为搢绅。搢一作为缙。

  处士: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风声:名声。

  所以:所为之得失。

  奋袂(mèi)攘(rǎng)襟:挥动衣袖,捋起衣襟,形容激动的神态。奋:猛然用力。袂:衣袖。攘:揎,捋。襟:衣的交领,后指衣的前幅。

  切齿:咬牙。

  锋起:齐起,谓来势凶猛。锋一作为蜂。

  于是:在这时。

  甖(yīng):大肚小口的陶制容器。甖一作为罂。

  槽:酿酒或注酒器。

  漱醪(láo):口中含着浊酒。漱:含着。醪:浊酒。

  奋髯:撩起胡子。髯:颊毛。

  箕踞(jījū):伸两足,手据膝,若箕状。箕踞为对人不敬的坐姿。

  枕麴(qū)藉(jiè)糟:枕着酒麴,垫着酒糟。麴:酒母。藉:草垫。

  陶陶:和乐貌。

  兀然:无知觉的样子。

  豁尔:此处指酒醒时深邃、空虚的样子。

  切:接触。

  感情,感于情,因所感而情动。

  扰扰焉:纷乱的样子。

  二豪:指公子与处士。

  蜾蠃:青黑色细腰蜂。

  螟蛉:蛾的幼虫。蜾赢捕捉螟蛉,存在窝里,留作它幼虫的食物,然后产卵并封闭洞口。古人误认为蜾赢养螟蛉为己子,螟蛉即变为蜾赢。此处以二虫比处士与公子。

  诗文赏析

  这篇诗文可分为三层,起首至“惟酒是务,焉知其余”为第一层。作者以如椽之笔,勾勒了一位顶天立地、超时超空的“大人先生”形象。他,“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缩长为短,缩久远为一瞬,比庄子笔下的“以久特闻”的彭祖和“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越出几万倍。作者展开想像的翅膀,站在宇宙、天体的高度,俯视地球、人世的变幻,自然感觉渺小微末,那何必斤斤于一旦之交,汲汲于一夕之化。他,以“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缩大为小,缩旷远为门庭,其胸怀之广阔,其眼界之高远,超尘拔俗,连庄子笔下的“绝云气,负青天”“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之大鹏,亦不能望其项背。以上四句,既突出“大人先生”之高大无比,横空出世,又为后文展示其“德”铺设一幅特大的背景。接着叙写“大人先生”的衣食住行,茕茕独立,不同凡响:“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既然日月、八方只像扃牖、庭衢那么可以自由出入,普通车马何能载乘,普通室庐何能盖蔽,他——大人先生,豪放、脱羁,天当幕被,地当茵席,纵意所如,随心所欲,这可以说已达到庄子所论说、描叙的“逍遥游”境界了。至此,作者的笔触由虚而实,由前四句的空灵,到此四句的概述,再具体延伸到大人先生的“动止”,从而引出“酒”字,切入正题。他已不是一般的痛饮,而是狂饮。无论是静止时分还是行动时刻,不是“操卮执觚”,就是“挈榼提壶”,始终与酒为徒,“惟酒是务”。史载刘伶出门挂酒榼于车,令人荷锄随之,曰“死便掘地埋我”。这可以作为上面几句话的注脚。可见这个“大人先生”既是刘伶所向往的傲然世俗、卓然迥立之理想人物,也蕴含着刘伶本人的性格和影子。而“惟酒是务,焉知其余”,看似超然物上,不屑与营营碌碌、争名夺利之世人为伍,但是举杯浇愁愁更愁,这里面却也或多或少发泄了不满现实的牢骚,包藏着嫉世愤俗的.情愫。

  第二层从“贵介公子”到“是非蜂起”,提出“大人先生”之对立面对其狂饮所作出的反响。围绕“酒”字,展开了饮与反饮的矛盾冲突,使文章波折起伏,激荡回转。“贵介公子”是既得利益者,无疑要维系其富贵利禄的名教礼法;而插笏系绅的官宦,作者称其为隐居的“处士”,这里不无讽刺之意,他们自然也要捍卫其赖以进阶的礼教法规。这些人不能容忍有近似疯狂的酒徒在一旁破坏、藐视礼俗大法。因而,“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一“闻”即“议”,显示了这些人狭隘的心胸和饶舌的伎俩;“议”之不过瘾,乃至于“奋袂攘襟,怒目切齿”,作者连下“奋”、“攘”、“怒”、“切”四个动词,活画出这批入围而攻之、气势汹汹的狰狞面貌。他们“陈说”的核心,自然是“礼法”,一时间,唾沫横飞,“是非”之说,蜂拥而起。根本没有直率之人的立足之地,没有耿介之士的容身之处。以上的描述,绝不是作者的随意想像,而是对当时黑暗腐败政治的一种概括和反映,真切而动人。

  第三层,写“大人先生”对公子、处士攻击的回答。如果据理力驳,对这批沉湎礼法之徒,无可理喻,反而有损“大人先生”之旷达本性,倒不如反其道而行之,以率真的行为来冲破他们的名教礼法,大人先生于是索性变本加厉,不是一杯接着一杯、文文雅雅地喝,而是“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多么的粗鲁狷狂,简直是满口满脸、满头满身都浸淫于酒了。不仅如此,饮酒的姿态也随之而变,坐则“奋髯箕踞”,越礼犯分;卧则“枕曲藉糟”,无法无天。大人先生心安理得,“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这一系列倨傲不恭的行为,无疑是对那所谓的礼教的最大挑战,也是对“公子”、“处士”的最大棒喝。别看这些正人君子似乎春风得意,日日奔走于利禄,汲汲钻营于宦途,但神伤虑竭,尔虞吾诈,哪有先生那么陶然自乐。笔触至此,已切入“德”字。接下去,作者借醉态进一步扩展、申发“酒德”。醉是醉得那么“兀然”,毫无知觉;醒是醒得那么“恍尔”,心朗胸清。这里虽醉犹有三分醒,已醒还带三分醉。他的感官因此异于常人:听觉是“静听不闻雷霆之声”;视觉是“熟视无睹泰山之形”;触觉是“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写听觉、视觉只是描绘醉态,是一种陪衬,目的是烘托出大人先生不为利欲撼情,甘居淡泊的高尚品德。《评注昭明文选》说:“酒中忘思虑,绝是非,不知寒暑利欲,此便是德。”评得非常确切。作者笔下的“大人先生”于已是“不闻”“不睹”“不觉”,而对人却看得异常透彻:“俯视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世上万物是那么地乱七八糟漂泊无定,有什么可留恋一顾的。尔等公子、处士犹如蜾赢、螟蛉这样渺小的东西,何能长久。既称公子、处士为“二豪”,却又比喻为虫子,是极妙的讽刺,极度的蔑视。这一层的词意似乎多为自我解嘲,不辨是非,而通观全文,却是嘻笑怒骂,痛快淋漓,泾渭分明,是非自辨。那位“大人先生”虽沉湎于酒,却不沉湎其心,酒德由是而兴;而那公子、处士虽不沉湎于酒,却沉湎于札法,满口的说教越显示出他们的无德。所谓的“有德者”最无德,所谓的“无德者”最有德,正是这篇文章的题旨所在。

  这篇骈文全篇以一个虚拟的“大人先生”为主体,借饮酒表明了一种随心所欲,纵意所如的生活态度,并对封建礼法和士大夫们作了辛辣的讽刺。语言形象生动,清逸超拔,音韵铿锵,主客对峙,铺叙有致,文气浩荡,笔酣墨饱,有飘然出尘,凌云傲世之感。作者把那些“贵介公子”,“缙绅处士"们的丑态和“大人先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的悠然自在相对比,达到了鲜明的讽刺效果。作者极力渲染了酒醉后的怡然陶醉之感,视缙绅公子们如虫豕一般,于不动声色之中作了尽情的嘲讽。

  古诗词鉴赏 9

  《断肠迷》

  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

  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种相思一撇销。

  《断肠迷》赏析

  全词十句话,句句分道扬镳,悲切与愤懑交织在一起,既抒有了自己怨恨决绝之情,又对薄情寡义的丈夫进行谴责。有趣的'是将每句话作为“拆字格”修辞的谜面,谜底正好顺次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

  下楼来,钱卜落;“下”字“卜落”为一

  问苍天,人在何方;“天”字“人”去为二

  恨王孙,一直去了;“王”字去“一直”为三

  詈冤家,言去难留;“詈”字“言”去为四

  悔当初,吾错失口;“吾”字失“口”为五

  有上交,无下交;“交”字“有上”“无下”为六

  皂白何须问;“皂”字去“白”为七

  分开不用刀;“分”字“不用刀”为八

  从今莫把仇人靠;“仇”字“莫”“人靠”为九

  千里相思一撇消。“千”字“一撇消”为十

  《断肠迷》创作背景

  词人丈夫是个小官僚,经常吃喝嫖赌,权钱至上。朱淑贞气不过,写下这首词,与丈夫分开了,不知所终,令人叹息。

  古诗词鉴赏 10

  池上

  唐白居易

  xiao wa cheng xiao ting,

  小娃撑小艇,

  tou cai bai lian hui。

  偷采白莲回。

  bu jie cang zong ji,

  不解藏踪迹,

  fu pin yi dao kai。

  浮pin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铺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古诗词鉴赏 11

  嫦娥

  唐代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韵译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释

  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江苏人。《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

  2、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3、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4、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古诗词鉴赏 12

  作品介绍

  《过始兴江口感怀》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44卷。

  原文

  过始兴江口感怀

  作者:唐·韩愈

  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

  目前百口还相逐,旧事无人可共论。

  注释

  ①始兴:郡名,即韶州。江口:渡口。韶州地处武水与浈水交汇之处。

  ②伯氏:兄长。指韩会。

  ③百口:指家室。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繁体对照

  卷34443過始興江口感懷韓愈

  憶作兒童隨伯氏,南來今只壹身存。

  目前百口還相逐,舊事無人可共論。

  古诗词鉴赏 13

  《天末怀李白》

  作者: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解】:

  1、天末:犹天边;

  2、君子:指李白。

  3、文章句:意谓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4、魑魅句:意谓山精水鬼在等着你经过,以便出而吞食,犹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一憎一喜,遂令诗人无置身地。

  5、应共句:因屈原被谗含冤,投江而死,与李白之受枉窜身,有共通处,往夜郎又须经过汨罗,故也应有可以共语处。

  6、汨罗:汨罗江,屈原自沉处,在今湖南湘阴县。

  【韵译】:

  凉风习习来自天边的夜郎,老朋友啊你心情可还舒畅。

  鸿雁何时能捎来你的音信?江湖水深总有不平的风浪!

  有文才的人往往薄命遭忌,鬼怪正喜人经过可作食粮。

  你与屈原有共冤共语之处,请别忘了投诗祭奠汨罗江!

  【评析】:

  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永王 之罪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他当路经汨罗,因而以屈原喻之。其实,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因凉风而念故友,望秋雁而怀思。文人相重,末路相亲,跃然纸上。

  古诗词鉴赏 14

  虞美人·送陈真州子华

  刘克庄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

  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

  今把作握蛇骑虎。

  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

  谈笑里,定齐鲁。

  两淮萧瑟惟狐兔。

  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

  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

  算事业须由人做。

  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

  空目送,塞鸿去。

  刘克庄词作鉴赏

  这首送陈子华的词,写法特别。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突如其来地提出一个因北望中原而产生的问题,起势突兀,引人注目。

  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接着才指出问题的`具体内容:即是该怎样对待沦陷区的义军。问题从南、北宋之际说起,当时的爱国将领宗泽为抗击金军,招抚了义军首领王善、杨进等人,他敢于招抚被人视为寇盗的义军,有能力驾驭他们,依靠他们壮大抗金的力量,所以宗泽声威大震,军民都敬重他,喊他为宗爷爷。宗泽在政治上、军事上采取正确的立场和措施,在抗敌方面收到了巨大的效果。

  古诗词鉴赏 15

  《绝句》翻译

  作者:杜甫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名师翻译:

  一个如以往一样平常的早晨,诗人披衣而起,不经意地推开了临水而居的窗:

  一对黄莺儿——也许一生都栖息在窗外柳树上的黄莺儿,又开始了幸福的'吟唱。小巧而漂亮的身影在翠绿中时隐时现,歌唱生活,歌唱爱情,歌唱春天里每一束暖暖的阳光和柔柔拂动的轻风。

  抬头望去,天还是那么的蓝,一尘不染地透着,就像一湖静静的水泊在空中。一行白鹭不知从哪个方向闯进了视线,而后又淡淡地消失在远方。

  远处,高山在晨光中露出了清新的面庞。峰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目睹了多少世间的沧桑,又将记住未来多少有风有雨的日子?细细想一想,人的一生真如一朵雪花,一眨眼就没了。

  冰消水满。许多江浙的船夫,开始驶船逆江而上,在妻儿老少的期盼中寻找一年的希望。门前,来来往往的船只又挤满了曾经清冷的码头。

  又一个春天来了。诗人感到了一丝温暖和安慰。

  古诗词鉴赏 16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可以吹落金黄的叶,可以催开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竹倾斜。

  注释:

  ①解落:吹落,散落。

  ②三秋:指秋天。

  ③能:能够。

  ④二月:指春天。

  ⑤过:经过。

  ⑥斜:倾斜。读xi,现在读xi。

  赏析:

  这是一首单纯写风的诗,前两句写,吹落秋叶,吹开春花,风成了季节的使者,时间的代言,好像赋予了风神奇的。后两句写,可掀千尺浪,可斜万竿竹,进一步突显风的气魄。然而,由于未融入人的情致,相较于北宋著名词人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就少了诸多韵味了。

  李峤是武后、中宗时期的`文坛领袖,与唐代政治、文学家苏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李峤共作有咏物诗120篇,诗词自风云月露,飞动植矿,至服务器用,一应俱全、包罗万象。这首《风》便是其中一首。但所作之诗,虽刻意描绘,却略无兴寄。明清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评价李峤的诗: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他的诗和他的处世之道一样,过于规矩,过于保守,以至少了人情景致。

  古诗词鉴赏 17

  归雁

  陆龟蒙 〔唐代〕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云行未高。

  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

  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

  译文

  北来南往的大雁像极了我们这些人,奔波于天涯海角翅膀一定会很累吧。

  好像还伤悲于边塞的大雪连叫声听来都有些凄苦,应该也是头一次来到雁回峰(南岳衡山)不然雁阵怎么没那么高呢!

  聚在月光照耀的孤岛上休息还得提防暗中的`箭,在大风吹过的沙滩上斜飞而起只为躲避扑来的惊涛骇浪。

  现在的人不问你们随太阳运行而迁徙的原因,只知道捡拾栏杆边如翡翠般的羽毛。

  注释

  迢递:遥远的样子。

  缴:弓箭上的细绳。

  意:意向、心里的想法。

  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古诗词鉴赏 18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宫女怨情的诗。在封建社会里,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该有多少无辜的少女,长年被幽闭在深宫之中,度着那凄凉的岁月,遭受那难以忍受的折磨和摧残啊。李白在这首诗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她们的不幸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诗的开头两句,写这位宫女久久伫立阶前,以致夜露浸湿了她的罗袜,冰凉冰凉的,这才把她惊醒。一个“侵”字,把宫女凝思忘情的痴呆形象,生动地烘托了出来。在这寂静的深夜里,这位宫女在凝思什么?一个孤独的少女,她该凝思什么,又能凝思什么啊。无限忧伤、抑郁和苦闷的心情,通过这十个字所描绘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当她意识到夜露侵肌,转身返回室内的时候,室内也同样是冰凉冰凉的。“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放下帘子,是为了挡住寒气的.侵袭,可是透过疏帘,那明晃晃的秋月又正照射着,又该增添多少愁绪啊。她在那里呆呆地望着和她相伴的孤月,通宵不眠。这里没有正面着一怨字,而是通过形象本身的细节描写,抒发了宫女的深深怨情,正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古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古诗词鉴赏11-20

古诗词鉴赏05-15

古诗词《鹿柴》鉴赏02-20

古诗词《咏柳》鉴赏06-13

秋雨的古诗词鉴赏05-08

小学古诗词鉴赏11-04

登高的古诗词鉴赏11-09

古诗词鉴赏江南11-27

《寒食》古诗词鉴赏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