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观沧海》课堂教案
引言:《观沧海》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在《观沧海》的教学上老师应制定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观沧海》的教学实录,希望可以给老师提供一些参考。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其写作意旨;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本诗的写作意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1、导入。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评价曹操……引出并揭示课题:《观沧海》(投影)
2、了解作者。出示作者介绍(投影)
先让学生轻声读读,然后教师点拨需要记忆的要点,导入第二个环节。
二、听课文录音。
1、听录音。要求:听准字音,注意节奏。
2、检测(投影):碣、澹澹、竦峙、瑟
指名读后,投出正确读音,齐读两遍。
3、先让学生自由读,而后可采用指名读、小组对抗赛、男女对抗赛等方式练读。接下来导入下一个环节。
三、合作探究
㈠ 引入并出示第一个问题(投影)
一、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1、让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讨论交流,而后指名回答并归纳(投影)
2、看图引导学生齐读观海的具体地点。
3、引导学生说出第⑶句表现的是风平浪静时大海的波澜壮阔,而第⑻句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4、让学生齐读第三层,要求读出大海吞吐日月的气概。
5、让学生思考第二层与第三层所写内容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分别是什么?(投影)
㈡ 引入并出示第二个问题(投影)
二、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1、引导齐答。(投影)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让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观到的内容。再次练读。
㈢ 引入并出示第三个问题(投影)
三、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1、引导齐答。
2、让学生比一比看谁能读出作者的博大的胸怀。
四、背诵积累。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练背。
2、两分钟后指名背诵,师及时鼓励。
3、学生齐背诗句。
点拨:背诵应努力做到“声情并茂”
4、指名有感情的'背诵,然后学生点评。
鼓励学生“声情并茂”地齐背。
五、小结:
先分别让不同的学生回答。(投影)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这首乐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六、总结本节课学生的出色表现。
七、布置作业:背默《观沧海》。
教学总结:
在我讲完了这一节课之后,感觉也不是很好。总体上讲,也许是自己把学生的能力估计得太低了。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去读,去理解。但是,我选择这样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基础知识确实很差。所以,在讲解基础知识部分时耗时过多。还有,我也没有对这首诗歌进行翻译,只是在提示学生哪些词语值得我们去掌握,即需要知道它在这句中的意义是什么。我分析完第一句,明确了这句交代了观察的主体、地点、方位和观察的对象后,就说“接下来的三句写到了哪些景物?那么同学们齐读一遍找出这些景物” 。之后,又提问“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随之就只将里面的字的意义讲解了而没有翻译。接着又提问“这些景物是不是真实的看得见的?也就是说是实景吗?”。最后,再讲写虚景的那两句及附文。另外,我这课的教学目标有:
1.能读会写“碣、澹、竦峙”等词语。
2.理解、积累“澹澹、若、次、以”等文言词汇。
当然,在讲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时间安排上不合理,如太重基础,学生没预习等,所以,就使课文显得支离破碎,感受不到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更多的还是应该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分组读、抽读、男女分读等)去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在以后的诗歌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朗读的重要性以及对诗歌的整体把握。
【古诗《观沧海》课堂教案】相关文章:
古诗《观沧海》教案03-15
古诗《观沧海》课堂教学实录03-08
古诗《观沧海》的优秀教案03-12
语文古诗《观沧海》优秀教案设计12-29
《观沧海》古诗鉴赏02-05
《观沧海》古诗赏析12-20
观沧海古诗赏析12-18
观沧海古诗翻译12-12
古诗《观沧海》教案设计(通用9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