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与解析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与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古代诗词中不同题材的诗词为了表达不同的情感会用到不同的意象。请说说上文所属题材类别并写出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意象。
(2)下列哪一项与词人的心情最接近?请加以判断并简要分析。
A.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答案:
(1)边塞诗;“羌管”和“霜”。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词中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词人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是一首边塞诗。“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选择典型意象“羌管”和“霜”,渲染出萧瑟肃杀的气氛,蕴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2)C
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的把握。这首《渔家傲》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
A.“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比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D.“挥手”这一动作体现了诗人在离别之际的乐观豁达;“班马鸣”(或“萧萧“)化用典故,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故选:C。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与解析】相关文章: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11-19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11-22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题及答案12-13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及鉴赏11-27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8-09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11-22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主旨09-15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全文10-17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拼音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