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渔家傲的意境

时间:2022-12-09 12:24:48 范仲淹 我要投稿

范仲淹渔家傲的意境

  《淹渔家傲》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范仲淹渔家傲的意境,欢迎参考阅读!

  《渔家傲· 秋思》

  (宋)范仲淹(yan)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héng)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qiāng)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mèi)将军白发征夫泪。

  意境解析

  范仲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彩夺目的行星。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绝唱。他的《渔家傲·秋思》成为“宋词中第一首边塞词”,意境宏阔,气象雄奇,气势豪迈,沉雄悲慨,清新刚劲,被称为“北宋奇葩,词坛异帜”,在北宋柔靡词风统治词坛的形势下,它标志着北宋词风转变的开端,他藉此走进中国文学史,成为不朽的绝唱。今人唐圭璋称其词“有境界,有气魄,豪迈沉雄”,誉之为苏辛两家的先驱,开启了苏辛豪放派的先声,它以独特的风格成为北宋词坛最灿烂的篇章。

  一、豪放雄浑,风景壮阔之大气势

  “塞下秋来风景异”,总起全诗,边境上秋天风景全异,是南北季节变换的不同的异样,也是边疆秋景令人惊异。千嶂、孤城、长烟、落日,从视觉上突出背景的大气,塞上朔风劲吹,群山重重,落木萧萧,烟气渺渺,千山耸立,孤城紧闭,描摹出旷远雄浑、苍凉悲壮的边塞风光,塞上粗犷峥嵘的环境形成空间上的大气,边塞特异的风景成为人物活动壮阔的大背景。四面的边声,是风吼、马嘶.号角声,以动态声响写听觉,从听觉写出边疆的肃杀和紧张的气氛,这是边塞声音的异,这种“边声”是中原所没有的。紧张肃杀的战地风光,雄浑壮阔的背景,奇异的塞上风光,使作品呈现出景象苍茫,意境深远,豪放大气.雄伟壮阔的境界,为作者英雄气概的展示提供了抒情的背景,作者的这种气象开阔的大境界具有强烈边塞雄风的作品,成为是北宋豪放诗词派的先锋,引导宋词走向壮美豪迈的风格。

  二、忧国忧民.壮志难酬之大悲壮

  范仲淹“先天下之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忧后乐思想和志士节操,成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一个的标杆,成为历代知识分子为民兴利除弊的不竭精神动力和追求。《渔家傲》是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是将军渴望建功立业抱负的情怀,是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体现的是一种英雄壮志难酬的悲壮美。

  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爱国情怀构成这首词的基本情感基调,情调苍凉悲壮,感慨深沉苍凉。“孤城闭”,孤独、渺小、萧索的景,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沉重、悲凉写照,孤城的险境是敌我形势的呈现,景语透露出的是对不利的军事形势的忧患 ;“浊酒一杯家万里”,是忧国思家的苦闷,一杯”与“万里”一大一小形成了悬殊的对比,家的万里之遥和内心深重忧愁形成强烈对比,思家的痛苦,浓缩在小小的一杯浊酒中,据魏泰《东轩笔录》记载”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苦是思家之苦,因此他被戏称为“穷塞主。“燕然未勒”是抗击西夏的功业尚未完成,边患不平,战争旷日持久地进行,将军和征夫的泪,同是思念家乡的泪,是功业未成、壮志未酬的英雄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怀抱使他更能关心士兵的痛苦。将军和征夫面对清幽的的月光,共同流下忧国思乡的热泪,他既同情久不能与家人团聚的士卒,唱出他们戍边思乡的哀愁,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歌,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穷塞主”其实更应该是他词中所反映的那种功业未建、壮志难酬的苦闷,边患不除忧国的情怀。把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放到词里,忧国忧民的题材,这种写法在当时不可不谓是大手笔,它的出现一改晚唐以来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文风。《宋史·范仲淹传》说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这种家国情怀忧患意识形成对当时空泛柔糜的文风的巨大的改革,他不仅以历史责任为己任的使命感推动庆历新政,而且在文坛上倡导革新,在词坛上率先垂范,以自身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开创苏辛豪放词先河,对北宋豪放派影响深远。

  三、浩然正气.英雄情结之大气概

  范仲淹作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朱熹誉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名臣,元好问更是称他“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在朝廷则又孔子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见”,从各个领域对他的成就进行肯定。这首词更是从名将这一身份来抒爱国之浩然正气,发英雄抱负之情怀。1040年,因为守边官员贪生怕死,范仲淹主动要求调到军事要地延州,挑起了抗击西夏保民卫国的重担,担负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在任四年,渐收失地威震西夏,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还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被西夏尊称为“小范老子”,以示敬畏。这首词作就是此时的历史产物。他的作为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及赞扬,因此范仲淹在守边卫国方面非但不是悲苦的“穷塞主”,更是抗敌的“真元帅”。 “羌管悠悠霜满地”,不是他沉缅于思家的悲叹,异乡异族的羌笛声中,月光明亮,霜华洁白,使人想起“受降城下沙似雪”的豪迈,“燕然未勒,”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情壮志,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执著,保卫国家是将军的责任,英雄气遮盖了不能还家的悲伤。作者是白发将军,却仍然要坚守在遥远的边陲,保卫国家是将军的责任,英雄气遮盖了不能还家的悲伤。戍边战士的职责,责任感也使他们坚守,因为他们热爱家乡,所以他们才更热爱祖国,他们深明大义:为了保卫边防,保卫国家,甘愿驻守这荒凉的孤城,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这种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形成诗歌的浩然正气,抵御外患、报国立功壮烈的英雄情怀,勇于牺牲、忘却小我的崇高精神,追求功业,建立功勋的壮志豪情,在宋代诗词中,即使是边塞题材,也少有的情怀。“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基调,展示拳拳爱国之心,抗敌保家的英雄气概。

  浓浓思乡之愁,悲壮的英雄情怀,慷慨惆怅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使这首词具有宏伟的悲壮美和慷慨悲凉的英雄大气。在这首词产生之前,还没有一个文人以这样豪放的风格去写边塞生活来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首词使他被称为爱国词人的标志之一,使范仲淹在词史上有特殊地位成为不朽的作品和篇章。

  拓展:《渔家傲· 秋思》翻译

  译文一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声音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孤单单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之日无法预料。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出征的人不能入睡,将军连头发都白了,战士们流下眼泪。

  译文二

  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

  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崇山峻岭之间,落日将烟雾飘动孤独的城紧闭着。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哪里能安然入睡,将军士卒白了头发泪流不尽。

  译文三

  秋季到来,西北边塞的风景多么奇异,大雁南飞避寒,没有半点恋意。

  号角连连,马嘶风号,万千层峦叠峰里,云雾弥漫,夕阳西下,天际一片橘黄,孤城紧闭。

  斟上一杯浊酒,遥寄远在万里的思乡之情,功名尚未立,又怎么敢盘算回乡的日期呢。

  听惯了幽怨的羌笛声,见惯了秋霜满地,远在边塞守边的战士在夜深人静时久久不能睡,辗转反侧,将军和战士们又长了些许白发,热泪满眶,唔呼。

  译文四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睡,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范仲淹渔家傲的意境】相关文章:

《渔家傲 》范仲淹10-29

渔家傲的范仲淹10-27

范仲淹《渔家傲》08-24

范仲淹渔家傲10-31

渔家傲范仲淹09-23

渔家傲 范仲淹09-23

范仲淹《渔家傲》赏析11-19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11-20

渔家傲范仲淹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