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唐杜牧古诗解读

时间:2023-04-06 15:25:29 蔼媚 杜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清明唐杜牧古诗解读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唐杜牧古诗解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唐杜牧古诗解读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创作背景

  此诗最早见于宋人谢枋得编《千家诗》,杜牧的《樊川文集》(杜牧外甥延翰编,北宋人续编)、清人冯集梧《樊川诗集注》(版本依据为《樊川文集》)及《全唐诗》均未收录。谢枋得为南宋人,然从《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所载宋祁《锦缠道》词“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数句可知,此诗在北宋已流传人口。尤以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句流传最广,江南一带可谓家喻户晓。此诗当作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时杜牧为池州刺史。关于杏花村到底在何处,历来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或说在山西汾阳,或说在湖北黄州,或说在江苏南京(金陵),亦有以为诗人虚拟者。然而,诸说之中,以池州说最为可信。池州贵池西郊,有杏花村。据方志记载,唐会昌间,有黄公名广润者,在此酿酒出售。店内有井,水似甘泉,人称“黄公广润玉泉”。而杜牧会昌年间,恰有出守池州的经历,借本地风光,组织成诗,为水到渠成之事。《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作者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作者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作者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作者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作者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作者,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作者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作者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很多的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因此,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清明唐杜牧古诗解读】相关文章:

清明唐杜牧古诗11-17

杜牧的古诗11-08

杜牧的古诗11-10

杜牧《秋夕》解读11-29

清明古诗杜牧11-21

杜牧的古诗绝句11-28

杜牧古诗清明03-18

清明杜牧古诗04-01

杜牧的古诗欣赏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