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有感

时间:2022-11-26 15:41:12 弟子规 我要投稿

读《弟子规》有感(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弟子规》有感(15篇)

读《弟子规》有感1

  如果我是小精灵,我会为人类做好多好多的事情,为人类造福。这时,有一个戴着礼帽的小男孩拍着手叫好,我随手摘下他的帽子,放在雪人头上。有一次我用纸盒作了一把小椅子,然后把她放在上面,看她那神气的样子,真像一个活生生的公主?

  《弟子规》这本书,是我在博克图上幼儿园时学的。当时只会背,却不知道背的到底是什么。到海拉尔上了小学后,学校还让背,老师也讲,妈妈也说,渐渐的我有点懂了。以前,我对爸爸妈妈的批评总是学习大熊猫,左耳朵听,右耳朵冒。在明白了“父母呼

  须顺承”后,我有了很大转变。记得有一次,我做数学作业,把“7*8=56”,误写成“7*8=54”,妈妈发现后,狠狠地批评了我,说我做作业心不在焉,太马虎了,并罚我再做十道数学题。看妈妈发那么大的火,我有点委屈,可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了上面那句话的意思,该听妈妈的话,按妈妈要求的去做。于是我没有象以前一样,跟妈妈顶嘴,而是很快地完成了加罚的十道题。当我捧着题给妈妈看时,妈妈流着泪笑了。今后,我要像《弟子规》里说的那样,听长辈和老师的话,更加爱他们,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

读《弟子规》有感2

  从去年开始,学习《弟子规》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得到丹溪小学全体教师认同,于是大家捧起《弟子规》,与圣贤为友,深入探讨其思想,体会其精神。老师们认识到,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对经典文本,如果仅仅止于言传,自己不深入体会、感悟、实践,就很难引起学生共鸣,更无法进一步落实到行动中。因此,老师们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做到身体力行,承担起了经典导读和行为示范的双重任务。

  学校把“《弟子规》教法”作为教师的校本培训课程之一,校长周末常带老师去校外切磋教学方法,交流学习体会。全校老师人手一本《弟子规》教材。为了使学习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们将其作为校本教材,在周前会上指导老师逐字逐句诵读、理解、背诵,学校不定期进行检查、评比、演讲。

  《弟子规》的确是一本家庭教育的好教材,同时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它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的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航针”。在《弟子规》的熏陶和滋养下,学生的自律和行为规范能力有了较大的变化,家长老师们最大的感触就是孩子们“变得懂事了”,爱学习了,对长辈彬彬有礼,独立性也增强了,亲子关系更融洽了。学生在学校举止文雅,课堂纪律良好,课间活动井然有序,在活动中,孩子们增进友谊,锻炼身体,彰显了健康、活泼的天性。

  《弟子规》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这24个字清楚明晰地告诉我们每个人出尘入世做人的基本准绳。

  一是孝。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千百年来,中国人都讲究一个“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都很认同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那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像“孟子哭竹求笋”、“王祥卧冰求鲤”、“黄庭坚车衣顺母”、“张良为母埋儿”等二十四个典故,寓意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孝顺父母、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这些典故里的人和事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长久不衰。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国人越来越重视和发扬传统文化,不少单位、个人都把《弟子规》作为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一个人做到了“爱父母”“爱兄长”,有这样一颗孝心、善心,那么他一定很能做到“爱祖国”“爱人民”。 读书笔记

  二是信。为人处世,除了孝道,就是诚信。诚信为本,诚信也是国人所追求和倡导的一个基本素质。《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一个人假如没有信用,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这在当今的诚信社会尤其重要。《论语》中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友谅,可以解释为“谅,信也。”信就是诚实,做朋友,交朋友,要为人诚恳,不虚伪,朋友之间诚实交往,才能感到内心的妥帖,安稳。友便妄,是指言过其实,夸夸其谈,与《弟子规》中的匆佞巧相对,只会耍嘴皮子,没有真功夫,也是很有危害的。人与人之间相处,都是希望自己与对方能够真诚地交流,合作,坦诚相对,谁愿意对方对自己隐瞒什么,甚至欺骗?诚实是金,诚实可以为自己打开一个友善的环境,可以让自己有一个光彩的人生。

  三是仁。对于身边的人要有颗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坏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尊贵、贫贱,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这就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也毫无虚假。“泛爱众”,是大爱,就是爱一切人,要全心全意为全人类服务。只要心里装着一颗大爱之心,就一定能够千方百计去解决社会种种问题,一定会为政清廉,两袖清风。“而亲仁”就是说,我们时时亲近仁德之人,就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你每天接触的都是品德高尚的人,无形当中德行也得到了提升;但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假如身旁都是品德低下的人,久而久之自己的言语、行为就会受到影响。所以亲近仁德之人是重要的非做不可的事。 读后感

  总之,《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经常广泛运用,逐步孕育出重德、崇德、立德、尚德、明德、修德,厚德品行。今后,还要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并把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和行为的指南。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读后感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读《弟子规》有感3

  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是少年言语行动、道德修养、待人处世的行为指南,对于我们特别有教育和指导意义。

  《弟子规》第四部分着重就学习作了阐述,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读懂弄通这个部分特别重要。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李嘉诚说:“知识改变命运。”由此可见学习的重要性。

  就学习的方法,《弟子规》告诉我们:“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意思是: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心到是用心思考,眼到是仔细阅读,口到是多读几遍。学习中,只有心到、眼到、口到,才能准确理解其中的意义,学到真正的知识。

  “紧要功”这三个字对我特别有教育意义,它让我明白: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要想学到书山、学海里的知识,必须抓紧点滴时间,用心学习、细心探究、全心拼搏,这样才能增长智慧。

  常说一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不好的书则会蒙蔽人的思想,破坏人的心志,让人永远迷失在黑暗当中。“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只有认真、细致、反复阅读经典著作,才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品德修养。《弟子规》还告诉我们,“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我的理解是:少年不光要学习好经典著作,还要在生活中努力实践,这样才能不负所学。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生力军,是学习知识的最佳阶段。作为少年的我们,只有勤奋读书、刻苦钻研,才能学有所获,才能实现个人理想,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读《弟子规》有感4

  《弟子规》出自清朝的李毓秀。读此文,是一个提升个人修养、思想品德的过程。读好胜于读坏,背好胜于读好,而真正理解,胜于一切,实际做到,更是上一个等次。每三字为一段话,两字为一组,不免有些枯燥乏味。但这些非华丽的语言,却蕴含着一片极为广阔的空间。当我认真品完后,反复回想,深有感触。

  中国有一句俗语,“百事孝为先”。因此,《弟子规》首先讲的是“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看了第一个篇章——出则孝,回想之前的所作所为,太多太多对不起父母的事……我们的一切是父母给的,不要再强求了。趁他们健在的光阴,及时行孝,岁月不待人。

  第二篇章讲的是兄弟之间的原则,我很是看重这一篇章。兄弟之间,要合为一心,相互帮助,团结相处,不要因为利益,而抛弃友情。金钱买不来友谊,切记!

  ”谨“这一章,讲的是生活习惯。这点我认为我是做的很好的。

  ”信“极其重要,此章节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在现实社会中,失信往往会令朋友十分厌恶,我可是深有体会。一次,我经过长途跋走到朋友家。我和他约好一块玩,却迟迟不见他下来,过了一会儿,他打电话来说,他有事。就这样,我被”放鸽子了,只好走回去,心里很不爽。

  “泛爱众”讲的是儒家学派的“仁”。这章里有两段话我非常重视:人所重,非貌高。相貌不能判断一个人,而生活中,许多却恰恰相反。流浪者的品质可能会胜于某位官员。

  “亲仁”告诉我们要向有仁德的人学习。

  “余力学文”是对学习方法的一种总结。

  上千字,讲的就是这几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却不是做上千件事就证明你能做好的。必须牢记于心!

  《弟子规》引导我们树立各种优秀观念、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带给我们的启示无穷……

读《弟子规》有感5

  记得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学校的老师要求我们必须熟背弟子规,当时的自己学习成绩也很好,背书对于我来说是件小事。至今弟子规还能朗朗上口。但是当时的自己根本就不知道里面的真谛。最近给两岁的儿子买了个点读机,想着让他从小熏陶一下我们的国学,然后我也就跟着一起跟读了,现在的我才真正感受到里面的`精华。现在的我才体会到我们的国学是有多么的经典。为人父母的我现在才能更加透彻的理解里面的好多东西。“首孝悌”百善孝为先,在没有结婚特别是没有小孩之前。自己真的有点幼稚和任性,对于父母的唠叨觉得烦,觉得爸妈管得太多了,妈妈的话太多了,有些时候甚至还会发火。慢慢的自己成家了,并且有了小孩,才发现父母把我们养大是多么的不容易,特别是自己一个人带小孩的第一年里,爱人不在身边,什么事情都要自己面对,把自己所有的爱和耐心都给了孩子。也才明白了我爸妈当时把我们姐弟三带大是多么的不容易。不仅如此,孩子成长的这两年里爸妈给了我巨大的帮助,自己不仅要带孩子还要上班,都是妈妈帮着我伴着我。孩子有什么事情,妈妈都会说:没事,有我尼,去休息吧,明天还要上班的。‘’每一次回家爸爸都要把家里好吃的、我爱吃的统统带给我。每一次车的后备箱都是装得满满的,带着他们的关心和爱启程。他们一辈子都在为我操心。我怎么能不孝敬他们啊。

  父亲是位农民,一辈子都在为我们奔波。但是在教育我们的过程中父亲能把弟子规的精华诠释得那么好。“首孝悌,次谨信”,父亲从小就教导我们要尊重长辈,关爱兄弟姐妹,家里的姐弟三人长大都特别的听话,从来都不会因为争抢什么东西而打架,只会是吃在最后的一个人吃的最多,因为前面的孩子都会想着给后面的多留点,所以父亲这辈子是成功的,虽然苦了累了一辈子,但是把我们都培养得很好。现在的自己工作第七个年头了,和同事都相处得很融洽,因为要做一个诚信友善的人。别人也才会与你亲近。这是做人的真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做到弟子规里的各项规则的话那我们的社会就将是一个和谐文明诚信友善的社会!

读《弟子规》有感6

  《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家里的这本是五年级时爸爸送我的。

  里面的《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等我都可以背的滚瓜烂熟,它也给我日后的生活、学习都带来不少帮助。它用最简单的话阐述了最重要的道理:它教育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行为谨慎,言语诚信,相处平等,亲近有德。

  《在家》

  在家要善事父母,心中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在生活中不与父母顶嘴、吵架,体谅父母、热爱父母、尊敬父母,最重要孝敬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对父母最好的礼物。

  《在社会》

  在社会上要顺从长上,能够事兄长行为谨慎,不可放逸,谨乃护神符。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与朋友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在社会上如果人人都这样,何愁没有文明社会?何愁没有和谐家庭?人人让一步,社会就会变得与众不同。

  《在学校》

  亲近老师,尊重老师,以师事之,要跟她学习道德学问,仁者无敌!好好学习有益的学问,文以载道。读书时,如果心中有疑问,就要随时请教,以免越积越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能亲人,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亲近品德高尚的人们,你会发现,原来社会不是冷酷的,还有阳光,只是以前没有发现。用心感受,用爱奉献,得到的会是整个世界的关心和爱护!

  这些道理让我受益终生。道德,让社会更美好!文明,让城市更清洁!在生活中彬彬有礼,别人会对你刮目相看,文明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这是社会中人人都该重视的,是每个人文明行为的标准。生活不是缺少真理,只是缺少发现。

读《弟子规》有感7

  今年暑假,我每天都认真拜读半小时的电子版《弟子规》,从中懂得了很多很多。我从《弟子规》,渐渐地发现了自己在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缺点。

  《弟子规》中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意思是:当自己的道德品质与才学不如别人的时候,就要不断地进步,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提高自己的技能,要勉励自己,已期能够有所收获。而我却不是这样,美术课的时候,我看了看别人的画,哇!真是惟妙惟肖!再看看我的黄瓜都变成丝瓜了,唉,真是天壤之别啊!看到这一幕,我心里充满了不满甚至嫉妒,也不想再画那么好了,因为当时我想,即使画那么好,还是无济于事,我在画画本子上就随手画了几个萝卜。结果是“良”。真是惭愧呀!

  书上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我们在家里面,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能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可我呢?奶奶去商店买糖,边往外走边说:“檬啊,我出去点事,等会你帮我把煤气灶关一下,汤炔烧好了”。我听了,心里顿时冒出“凭什么要我关,你自己不会关”的信念。

  我无动于衷。过了一会儿,奶奶回来了,走进厨房,闻到了一股烤焦的味道,一看煤气灶还没关,就飞奔过去,把煤气灶给关了,并端来一大盆水,浇在煤气灶上。不一会儿,厨房终于清理完了,奶奶大步流量地朝我走来,我知道事情不妙,就回到房间里,可是终究逃不过奶奶的一顿骂,唉!真倒霉啊!我现在终于明白什么事必须得做,什么事千万不能做,哪件事该放弃,哪件事不该不放弃。

读《弟子规》有感8

  这些天,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这本书。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学习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在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谨慎,要讲信用;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先从孝敬父母来说吧,哪些事才算是孝敬父母呢?如:纵然是小事,也不要擅自做主,而不向

  父母禀告。如果任着自己的性子去做,就容易出错,这是一种不孝的行为。还有,孝敬父母:当父母生病的时候,当儿女的应尽心尽力地照顾,煎好的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一尝,看看药是否太凉或太热。 还有友爱兄弟姐妹,孔融让梨的意思就是说要友爱兄弟姐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学会尊敬哥哥姐姐,这样兄弟姐妹才能和睦相处,这样家长们也会喜欢。 学了《弟子规》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读《弟子规》有感9

  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

  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

读《弟子规》有感10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弟子规》。虽然表面上很枯燥,但读起来还是挺有学问的。里面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意思就是——借用别人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行为,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

  又一次,我看到一位同学,没有经过主人同意,就用了他的钢笔,谁知道那支钢笔现在已经绝版了,连主人都很少用,而那位同学还把那支钢笔弄坏了,害的主人伤心得要命。后来我们发现,那位同学有急事向别人借东西的时候,别人都不借给他。

  我们以后使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经过同意才能使用,这样才能安安心心做人。

读《弟子规》有感11

  我觉得《弟子规》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我以前都不知道;有余力,则学文的意思,上了《弟子规》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它的意思就是品行要好,才能学知识。

  所以我要乖乖的,不要让老师生气,不然就没有做好为人子弟的本份了。

读《弟子规》有感12

  今天,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非常难的数学题,我不管怎么想,就是想不出来,当老师问我们会还是不会时,我原本想不懂装懂,蒙混过关,可是,我忽然想到《弟子规》中讲到的:“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便把那道数学题记在了本子上,下课后,我就跑到老师办公室去问老师,最后,老师教会了我那道题。第二天,数学老师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奖了我勤学好问呢!!!!!!!

读《弟子规》有感13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发现许多追崇西洋文化的华人常以不屑的态度去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这些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相反,中国传统文化不但不过时,还能使我们变成更加完美的人。《弟子规》就是这么一本好书。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孩子,还是儿童,少年,甚至壮年,老年都耳熟能详,熟读成诵。《弟子规》早已成为历史的篇章,成为华夏儿女成长的脚印。

  “弟子规,圣人训……”一遍遍诵读着朗朗上口的《弟子规》,一次次聆听着《弟子规》给我们带来的谆谆教诲,一遍遍体会《弟子规》中的每一个字蕴藏着的哲理,我认真的实践着书中的任何一个字。领悟到了文中许多的深刻道理。

  孔子用简简单单的1080个字描绘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个人生哲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整天为我们早出晚归,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们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务活,是应该的。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的去为父母“服务”,因为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这辈子必定还不完!

  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还不够,每天放学回到家,爸爸劳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浑身酸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却因为作业儿发着牢骚。“来,好儿子,给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惫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萦绕,“没时间,没看见我这正写作业呢吗?”我不耐烦的应对着。现在再回想一下,我真的意识到我错了,爸爸累还不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我就算是毫不犹豫的去给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对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于埋怨。可是在读完《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正如大人们整天总唠叨的,我们就像一个小树,不为它修枝剪叶,总也长不成一棵正直的参天大树。

  今后,我一定要管好自己,自己心里所想,就要用心去做,弟子规所讲述的每一个道理,都给我带来了启示。“孝、悌、谨、信、爱、仁”就是一个人最应该拥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孔圣人对我们的教育与引导!做一名优秀的学生。

  让《弟子规》点燃我们心灵的火把,点燃心中那盏不灭的灯。让《弟子规》永恒,让经典永恒,让爱永恒!

读《弟子规》有感14

  《弟子规》这本书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如果认真阅读《弟子规》,了解《弟子规》的真正含义,那么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弟子规》的几点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必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之后,它又告诉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多实践,这样才能学习好,成为有用之才。读完《弟子规》之后,我衡量了一下自己的品行,自己与《弟子规》中所要求的,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想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不起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是他们对我千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他们想方设法地满足我,而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多说了几句,我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妹妹,或许是因为年龄太小,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与父母争执,父母该多么难过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中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起辛辛苦苦拉扯自己长大的父母。

  另外,书中提到的“宽为限,谨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心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令我深有感触。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方面做得最不足的地方。比如老师布置的任务,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就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总是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在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可以按照《弟子规》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学习成绩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些品位,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最基本的伦理常识,仔细品读《弟子规》从中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培养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以打造健康、和谐的社会,又可以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读《弟子规》有感15

  以前我从来不太注重母亲节,可是自从读了《弟子规》,我明白了要回报父母。记得母亲节时,我想送妈妈一个礼物,可不知送什么。项链……太贵,花……老土。突然,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主意:干脆帮妈妈做家务吧。说干就干,先拖地吧,我把拖把弄湿,然后把水分挤一挤,把客厅拖了一遍。刚要完工,却发现后面还有一排脚印让我很郁闷。这次我穿上鞋套继续奋战,汗珠已从头上流下,但我不放弃,终于拖干净了。然后我又把家里的桌子、茶几仔细地擦了一遍,并把自己的书桌收拾地整整齐齐。最后,我把抹布和拖把认真地冲洗干净晾在那儿,今天的劳动算是大功告成了。此时,豆大的汗珠从我头上流到衣领上。真累!但是看着我的劳动成果,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这时,妈妈下班了,看到整洁的家,先是吃惊,然后高兴地问:“这是谁干的好事?”我得意洋洋地说:“当然是我喽!”“今天怎么想起帮妈妈做家务了?”妈妈不解地问。“因为今天是母亲节呀!这是我送给您的礼物!”妈妈感动地说:“这是我收到最好的礼物!”

  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暗暗在想:多亏了我的好老师《弟子规》啊!

【读《弟子规》有感】相关文章:

读《弟子规》有感 09-20

弟子规的读有感11-10

读弟子规有感精选11-14

读弟子规的有感11-12

《弟子规》读有感09-29

读《弟子规》有感10-28

读弟子规有感08-31

读《弟子规》有感09-22

读《弟子规》有感11-25

读弟子规有感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