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1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读后感 1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勿谄富,勿骄贫”,就是告诉我们,当我们生活好时,我们不要笑贫,不要轻视这些贫穷没落之人;我们如果贫穷,处于贫穷,我们也不要去巴结有权势之人,没有必要,人生活在世间应当坦荡荡。这里也告诉我们,要有志气,要有气节。“勿厌故,勿喜新”,这一条就更重要了。有一句话说,“喜新厌旧”,这可以说自古以来,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习性。对物品来讲,如果不能珍惜,总是喜新厌旧,追求物欲就会愈来愈深,这样对我们人生也是没有丝毫好处的。所以从小我们也要告诫孩子,要爱惜一切物品,防止喜新厌旧,在这里我们父母就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作用。
对物如此,人亦亦然。人与人相处更要注意不能喜新厌旧。比如,有些离异的`家庭,就是在于自己一时的贪欲和喜新厌旧,才造成了家庭的破碎,甚至妻离子散。所以,当我们读到‘勿厌故,勿喜新’的时候,也要反躬自省,在物质上面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毛病?在与人的感情方面,我们是不是也有喜新厌故的这种心态?若有,这是非常危险的,我们一定要及时回头,悬崖勒马,把一切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弟子规》读后感 2
感恩亲情我感激世界上一切事物,但我更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给了我生命以及无限的亲情,这都尖于《弟子规》它使我明白,要对自己的父母心存感因。
随年龄的增长,我的脾气越来越大,性格越来越急躁,面对父母唠唠叨叨的教育,话语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有时面对父母的斥责,还会摔门而去,根本顺父母的感受,当那天在房读《弟子规》以后,我真正地知道自己错了,并且错得很过分。当自己摔而去时,并不曾顾及时父母的感受,没有看到父母心碎的样子。
感谢《弟子规》,它使我明白,为人于子,最应感激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因为父母比我光明,赋予了世界的生机。父母亦是如此,是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又是他们为了我们自己背后还有我们支持”;当你受冷落时,总会有两个人出现在前面,伸出双手给温暖;当你受挫折香,还是这双将你从困难中拉出,让你冲破挫折走向成功。
我们应该对父母感因,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尽力孝顺他们,不要在父母永远离开的时候,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因重如山,才知道自己该尽的孝心没有尽到。这是我读《弟子规》悟出来的:感恩父母,不能等;回报父母,不能等;教顺父母,不能等。我会用我最真实的,最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弟子规》读后感 3
在我们拥有《弟子规》以来,我们学到了无数的知识和道理,里面包含着圣人教导我们做人要有孝心和该怎样做人的道理。从此之后,《弟子规》便成了我们的好“老师”。
为此,我们的老师每天利用下午的课余时间要求我们读半个多钟头的《弟子规》,虽然只是短短的半个多钟头,但是在我的记忆里是永远都抹不掉的,仿佛一条淙淙的小溪在我耳边清亮亮地流淌着。这样一来,让我们成了习惯,只要不读就觉得不舒服,所以我们对这本书产生了很浓的兴趣。
比如在《弟子规》里面有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这是最基本的.,也就是说:爸爸妈妈叫我们的时候,应该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应。爸爸妈妈有事要我们去做,应该马上行动,不要故意地拖延时间甚至不想做,父母在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不可随便,把话记在心里……
现在,如果我们能用心地去体会《弟子规简说》里的道理,那将对我们的人生大有裨益。
《弟子规》读后感 4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启蒙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古代圣人教育学生的'一些方法,当学生的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我在五岁中班的时候托儿所老师就教我们,我很喜欢这本书。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和这句话有关的故事是黄香。他从小九岁时就失去了妈妈,从此他就更孝顺爸爸了。夏天热了,爸爸没办法上床睡觉,黄香就用扇子把枕席扇凉,才让父亲上床睡觉。冬天天气冷了,父亲没办法睡觉,黄香就用自已身上的温度给父亲热被褥,才让父亲上床睡觉。我看了想:黄香那么小就知道孝敬人,我要向他学习,我的爸爸妈妈天天都上班,他们也很辛苦,回家还要做饭洗衣服,我应该更孝顺他们。“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有这样一个故事。汉文帝他非常孝顺。一次,他母亲得了一场大病。他更是日夜精心服侍,母亲每天吃药时,他都尝一尝,然后再让母亲吃。就这样陪母亲过了三年。我看了,太感动了!想:一个皇帝都那么孝顺,我们是普通人,更应该对父母好了。我们病时,父母给我们拿水拿药,我们应回敬他们。“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大家都知道孔融四岁就会让梨。
这件事虽小,却让我们知道了一个道理:对待长辈应该懂得礼让,无论是吃饭还是坐立行走,都应该年长的在先,年幼的在后。《弟子规》中还有好多好多好故事,它能启迪我们,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 5
上小学以后,老师教我们读《弟子规》,还一边教我们读一边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学完了《弟子规》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和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爱护。有一天,我在学校看到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因为有一个小朋友骂她伤心了,我就去哄她。我觉得她这个时候很需要别人的关心,后来,她就开心了,我也觉得很高兴。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去读书学习,才能明白真正的道理,如果不去读书学习,就永远不会明白道理。学了这句话以后,我明白了读书、学习很重要。我现在很喜欢学习,也很喜欢看书,每天晚上洗脚的时候,我都拿一本书看,而且我决心要努力做个好学生。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待长辈要有礼貌,有好吃的东西先让长辈吃,然后自己再吃。我生日那天,爸爸妈妈给我买了生日蛋糕,吃蛋糕的时候,我先给爷爷、奶奶切了蛋糕。奶奶让我先吃,我闭上眼睛,摇头晃脑地说道:“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奶奶高兴地笑了,夸我真懂事。
学完了《弟子规》以后,我会在平时的生活中更加注意我的行为和语言了,而且更加爱护同学;爱学习,爱读书;对长辈也更有礼貌。我要争取努力做一个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 6
《弟子规》这本书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告诉我们:父母给我们讲道理的时候,一定要静下心来仔细听,父母责骂我们的时候,心一定要顺着父母走。
记得有一次,妈妈正给我讲题,而我心里却想着今天中午吃什么饭,结果妈妈的`话我一句话也没听进去,而且一道题也不会做。结果妈妈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我心里很不服气,学了《弟子规》后,我静下心来仔细想了想妈妈说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事虽小,勿擅为。”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觉得这件事很小,就自作主张。有件事我想告诉你们,就拿我们学校旁边商店里的小食品来说,有些小食品是垃圾食品,但同学们都很爱吃,我也一样。妈妈不让我买上吃,说:“这些东西不卫生,对你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万一吃坏了,这就是一件大事情了。”妈妈说的话有道理呀!小孩不听大人话,必定受灾难。
《弟子规》是一本让我们懂得很多道理的书,对我们以后的成长有一定的帮助和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吸取里面的道理来约束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好孩子、好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 7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同学们,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我们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弟子规》读后感 8
在这个寒假中,我读完了《弟子规》,这本书对我很受益。因为这本书告诉我们怎样去做一个孝顺的子女,同时还告诉我们怎样学习。从这本书我了解到,做一个孝顺的儿女,需要顺应父母,父母说错了,不应该对他们大喊大闹,应与他们心平气和的与他们讲道理。如果长辈非常喜欢你,做到孝顺,不难,但如果某位长辈不喜欢你,而你还对他一如既往的孝顺,那才是真正的贤人呀!
曾听过一个故事。一位妇人总是和她的婆婆搞不好关系。她便去问医生,怎样才能与婆婆搞好关系。医生告诉她一种需要她自己熬制的药,还告诉她,100天内会不治身亡。妇人很高兴,每天去做,过了几天,婆婆的态度突然对她好了起来。由过了几天。婆婆的态度越来越好。这位妇人又不愿意毒死这慈祥的婆婆。可已经吃了很长时间。妇人马上去找了医生,医生笑了笑,说她不会死掉,而会继续好好活着。原来,那药,其实是一种点心,婆婆看她每天这么勤勤恳恳的为她做,婆婆觉得应该改变对儿媳的态度。于是她们的关系就此越来越好。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长辈不喜欢你,你却仍非常孝顺,这是最难得的,也许会改变长辈对你的态度。这是我明白的.最重要的一点。
另外,还有一点对我印象深刻,就是父母批评你,不管你有没有这个错误都要认真的听着,不能反驳,有这个错误,就改正,如果没有这个错误,那就警示自己,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就是我读《弟子规》中得到的最重要的两个道理。
《弟子规》读后感 9
四年级的我吃完饭总把碗筷一推,就去找小伙伴们玩开了;巴不得一天换三套衣服,殊不知我是潇洒了,可爸妈跟在我身后要在百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一把一把地清洗我玩耍时留下的污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脾气越来越大,偶尔还会耍个小性子,却从没考虑过父母的感受,我想这正所谓“德有伤、亲心伤”吧。
每当我作业遇到难题时,爸爸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题思路,教给我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我养成静心思考的习惯;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困惑时,妈妈总是静悄悄地出现在我的身边,聆听我的烦恼,给我出谋划策,帮助我克服成长路途中的'一个个小麻烦,而我却时常觉得妈妈是天下无敌最唠叨的妈妈,想来真是惭愧;我在爸妈的一次又一次地鼓励中从失败走向成功,或者根本算不上成功,但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天下无敌最棒女儿更加无敌了。我知道他们疼爱我,但并不娇惯我,我之前怎么可以想不到呢?爸妈一直说我是个懂事的孩子,我很自责,连父母我都不能好好地孝顺,我怎么能算是懂事的孩子呢?
爸爸、妈妈,书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今后还要多读书,不仅是《弟子规》。我会从孝顺你们开始,善待奶奶,善待同学,以良好的德行作为目标,养成勤劳的好习惯,分担压在你们身上的生活重担,作为你们的女儿,我很幸福,但你们笑了,我会觉得更加幸福!
《弟子规》读后感 10
暑假的最后15天,我读完了由钱文忠解读的《弟子规》,读完了这本书,我心生愧疚。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中的总叙。其中,“首孝悌”对我感触很大。
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谁都知道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指的是父母叫你,你的回答不能迟缓,父母叫你做的事情,你得立刻去做。生活中,父母叫我去拖地,我嘴上说“马上马上”,人却呆在原地,若无其事地看看书,时不时写几个字,非要妈妈大动肝火,才去干。《弟子规》还要求我们,就是亲人不喜欢我们,也要恪守孝道,孝顺父母。父母有错,要提出让他们更改,说的`时候要和颜悦色,不可以漫骂长辈。
之后是“出则悌”。“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意思很明确,吃饭、落座、走路时,长辈要在前面,小辈要在后面,这样才是对长辈起码的尊重,生活中,我总爱逞能,跑得快,把长辈甩在后面,穿衣、吃饭也抢先,总以自己为中心,这样做是不对的。“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指你拿一个容器,空的也要把它视为满的;进入一个房间,没人也要视为有人。这样才能时时刻刻鞭策、警醒自己,使自己不容易犯错。
《弟子规》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道理,让我受益终生,我会让它时刻鞭策我,使我言行一致。
《弟子规》读后感 11
《弟子规》不在狭义四书五经之列,但在经典书籍之内,是经典书籍中的一颗珍珠。我被这颗珍珠深深地吸引了,家庭的教育,孩子该这样教育?该怎么样对待父母,坐立行走该怎么样?我们的祖先早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弟子规》。古人谓之曰:童蒙养正,是古人在小儿读书之前的'必修课。用现在的话说,要做事,先做人,需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后才读书,现在很多儿童教育家所提倡的立“家规”应该就是《弟子规》在现代社会的延续吧。
我们没有具体地去讲解《弟子规》,我们背《弟子规》,女儿在背的过程中理解着其中的道理,《弟子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我对母亲有了另一个层面的东西。我对独居的母亲更多了一份关心,看望母亲的次数较往常多了,母亲来我们家的次数也多了。女儿对我的要求也较以前高了,对母亲帮我做部分家务提出强烈抗议,我无条件地接受。女儿对爸爸、妈妈也有了以前没有的关爱,告诉我们要象刚结婚时一样亲密,在家里主动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读着《弟子规》,我们也在力行着《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 12
最近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主要讲了作为一名儿童应怎样孝顺父母,帮助父母。读完这本书,使我想到了许多小故事。孔融让梨是我印象最深的。
孔融是我国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和学者。孔家有七人,孔融排行第六。孔融四岁那次,全家人围着吃梨,哥哥们让弟弟先拿,而孔融不拿好的,不拿大的,偏偏拣了一只最小的'梨子。他的父亲问他:“这么多的梨子,你为什么拿一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我年纪小,应该拿一个最小的梨,大的应该给哥哥吃。”父亲又问:“弟弟不是比你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该把大的让给弟弟吃。”亲朋好友知道这件事以后,纷纷赞扬孔融说,四岁的孩子就知道让梨,长大后一定是个不平凡的人。果不其然,孔融长大后的确成了的文学家,学者。
这个故事和弟子规一样,都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孝敬父母。儿童孝敬父母是很重要的,父母很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们也应该爱他们自己的父母。令我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父母呼,行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意思就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行动不要慢吞吞的,父母命令我们的时候,不要懒惰这不行动。父母经常呵护着我们,而我们如果不去孝顺父母,那么他们的苦心不就白费了吗?父母教育了我们,难道我们还要反过来忘恩负义,亏待他们吗?
好学习,尊敬老师,做一个懂得感恩、知道回报的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 13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名叫《弟子规》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李毓秀.李毓秀(1647的介-1729),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这本书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它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我对弟子规中的一句话印象最深:“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的意思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欺骗和胡言乱语不可以做。我们应该做一个讲信用的人,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说到这个我记得在我的'一本书上一个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小朋友叫小芳,她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本来她又在折纸,小珍看见了想让小芳教她折纸小芳答应了。第二天,小芳一回家准备一起去外婆加的,但小芳想起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去。然而小珍而没来。但小芳不后悔,因为她守信了。从小就有优良品质的小芳,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别人的爱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弟子规》读后感 14
弟子规是国学启蒙经典,也是对小学生启蒙教育中养成良好习惯的熏陶,学习最重要的事情不光是刻苦勤奋的付出,还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阅读弟子规,从中获取国学素养和思想,大有裨益。
一直想阅读弟子规,但总是不得空闲,今天我阅读了《弟子规》中的“谨而信,泛爱众”这一句,特别有感触,谨而信告诉我们不仅在做事的时候要谨慎一些,不能麻痹大意,让我们学会从细节着手,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而且还要懂得诚信,诚信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做一个诚信的人,这是优秀的传统美德。
平时,我们也常说中国人缺乏信仰,也成为了一个社会话题,的确,我们对国学和传统文化的不重视导致了这个结果,因此复兴国学是多么重要。而“泛爱众”就是告诉我们要有博爱之心,可见,缺失信仰只是我们没有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罢了,并不是自古至今就如此。因此,我们要学会关爱同学,推己及人,让自己具有博爱之心,爱自己,也爱他人,做一个有爱心的.学生。
读弟子规,就是要传承和学习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汲取精华,剔除糟粕,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富强,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因为:少年强,则国强。可见,阅读弟子规不仅是为了学习,更是对国家的复兴有积极的意义。
在这里,我推荐每个人都阅读弟子规,尤其是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领悟国学的奥义,为复兴国学文化做出一份贡献!
《弟子规》读后感 15
《弟子规》读后感以前我就学过《草》这首古诗。通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句,我知道草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当我读了《弟子规》后,我对这首古诗有了新的看法。它告诉我们春天的.小草生命力顽强,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被人们践踏,它都会顽强的生长,而秋天的草是那么脆弱,稍微大一点的风就能把它吹折。其实,父母就像秋天的小草更加需要呵护。长这么大我一直以为父母是最坚强的,从来没有关心过父母。从来没有为父母做过什么,我不停的向父母要求这、要求那,偶尔还会朝他们发点小脾气。读了《弟子规》后,我感觉自己突然间长大了,我比父母坚强,我要关心父母,保护父母。从今往后我要改掉以前的坏毛病,虽然我不能保证全部学会,但是我要努力做一个乖巧懂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弟子规》教导我们一个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一个人要有好品德,要有一颗为别人着想的心,胸怀越宽广,里面能装的东西就越多,越美好。它教育我们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团结友爱。总之,我们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要改变自己,让生命充满色彩,更有意义。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读后感作文-弟子规读后感范文10-22
《弟子规》09-22
对《弟子规》的理解08-13
《弟子规》的启示03-25
传统弟子规09-05
《弟子规》心得07-24
弟子规心得07-30
《弟子规》教案07-15
弟子规说课稿06-02
《弟子规》赏析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