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习题及答案

时间:2024-07-15 13:10:00 泽彪 赤壁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前赤壁赋》习题及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最离不开的就是练习题了,只有多做题,学习成绩才能提上来。学习就是一个反复反复再反复的过程,多做题。那么一般好的习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前赤壁赋》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前赤壁赋》习题及答案 1

  一、语段阅读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

  B.举匏樽以相属举:全,都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端坐

  D.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萧声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

  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

  D.寄蜉蝣与天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顺流而东也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舞幽壑之潜蛟D.侣鱼虾而友糜鹿

  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孟德的啊一首诗?

  A.《长歌行》B.《短歌行》C.《蒿里行》D.《步出夏门行》

  6.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答案:

  1.B.(举:举起)

  2.C.(C项中的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A,介词,被/介词,给。B,转折连词,可是/并列连词,可不译。D,介词,在/连词,和)

  3.A.(A和例句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渔樵:打鱼砍柴;东: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流;南:名词作状语,向南;舞:动词使动用法,使……舞动;侣: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侣)

  4.D.(D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安在”即“在安”,“何羡”即“羡何”)

  5.B.

  6.C.(C项的内容是文章第四段所阐述的,这一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遥想当年曹操、周瑜,再联想自身,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重在抒情)

  二、句子练习

  1.下面对“盖”和“曾”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盖二客不能从焉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③曾日月之几何 ④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2.下面是关于《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

  A.前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B.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前赋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D.前后二赋都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3.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两小题,共8分)

  (1)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5分)

  (2)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3分)

  答案:

  1.D ①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②表假设“如果” ③表示从前经历过④连……都

  2. D.后赋非情、理、景交融,也不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更没有写出矛盾解决过程。

  3.(1)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对他的清贫刻苦感到奇异,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陪送(给女儿)的嫁妆非常丰厚。(“尝”1分,“奇”意动用法1分,妻作动词1分,盛1分,语意连贯1分)

  (2)有客人却没有美酒,(即使)有美酒也没有菜肴,月光明亮,晚风清爽,怎么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采分点:“如……何”,意为“对……怎么办”,这里可以根据上下语境做上述翻译,但译为本意也对,此点只要正确即给1 分。“白“在这里是”明亮“的意思,1分。前后通顺1分)

  《前赤壁赋》习题及答案 2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②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选段①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2.选段②里作者阐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悟?(6分)

  3.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省略号处不译)(5分)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参考答案:

  1.作者“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风飞行,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划线处各1分,若答“自由自在”“超然独立”“洒脱自在”等亦可给分。)

  2.作者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1分)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静止;(1分)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能永久存在。(1分)人用不着羡慕无尽的江水,不必哀叹人生短促,(1分)应该尽情地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好的一切,(1分)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1分)

  3.正当他攻破荆州,打下江陵,顺流向东进发时,……本来就是一代英雄啊,但他现在在哪里呢?(“方”,“下”,“东”,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各1分)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作者面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江景,从“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些动作上,已经表现出愉快的心情,接着作者以轻快的笔触,写出“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这样欢快的语调,“白露“点明是秋天,”横江“点明地点是在江上。表现出了在清风明月之间,架舟行驶江面所引发的快感:“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此时的泛舟感受,也就是东坡词里的“我欲乘风归去”的心情。

  2.试题分析: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我们若从不变的观点来观察,那么万物包括你我,都是无穷无尽的,你何必“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呢?苏轼的回答,反驳了客人的虚无看法,阐明自己从宇宙的变化中看到人类和万物同样永久地存在着,给予人生以积极意义。“

  3.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 “方”:正当;“下”名词活用作动词,攻下;“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各1分。

【《前赤壁赋》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赤壁赋》练习题及答案02-22

《前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01-16

苏轼《赤壁赋》习题训练以及答案12-08

《前赤壁赋》原文01-25

《前赤壁赋》赏析06-27

《前赤壁赋》鉴赏02-23

前赤壁赋原文03-20

前赤壁赋译文01-11

苏轼的《前赤壁赋》03-25

《前赤壁赋》经典赏析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