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时间:2024-06-10 23:09:36 好文 我要投稿

[优选]文学评论范例13篇

  文学评论范例 篇1

  我手头有两本书,一本是昆德拉的《被背叛的遗嘱》,另一本是卡尔维诺的《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作为对文学本身的叙事,作为个体的文学史抒写,这两本书给予我们的关于文学本身的知识是如此之少,以至于我们随便从手头拿起一本拙劣的文学史教材或文学理论教材都可以获取更多。那么,这两位大师写这两本书究竟想要说什么呢?我们的知识视野、阅读期待与思维方式早已被那种意识形态化与技术主义至上的文学教材钳制。我们很少思考文学的伦理目的是什么,而这两本书所做的就是对文学本体论任务的阐释与清理——一种对文学本质精神的热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有一句话很古老了,作为一种常识,它游离于我们的生活之外,使文学成为了一种与生活无关的疏离之物。充其量也就是对器官伦理或社会价值的事件演绎。这句话是:文学是人学,文学必当是为人生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昆德拉和卡尔维诺就是通过这两本书在阐明文学作为一种人学的本体论任务,文学是如何为人生的。

  关于文学的本体论任务与文学为人生的路径之廓清基于两位大师对人本身的判断。昆德拉认为,人总是热衷于道德判断。对任何事情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不加任何思索的进行信口雌黄的道德判断。糟糕的是,这种判断不是无意义的,而是极其有影响的,这使人类社会为一种审判精神所控制,审判的精神全面社会化,导致人们产生自我认同的危机,生活变成了一种对自我的有罪推定。换一句话说,就是人在这种道德审判的热情中,将自己的生活变成了一场寻找罪行迎合道德判断权威的残酷过程。人的无罪的正常的生活彻底消失了!很显然,人类的判断热情使人的现在迅速消失了。生活变成了一场寻找有罪记忆的自我审判。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文学承担起了寻找失落生活的重任。在昆德拉看来,文学对这种重任的承担不是勉为其难,为某一个精神病天才或伟大导师强加的,而是文学本身的功能。当然,只有真正的文学,伟大的文学才能如此。因为真正的文学,伟大的文学中始终贯通着一种幽默的精神,这种精神使道德判断延期,使一切事情都变得模棱两可,无法轻易下结论,于是,人类的道德热情在幽默面前遇到了无可置疑的溃败。那么,是不是文学不需要道德呢?昆德拉从未这样说过,这也是昆德拉最为遭人诟病的地方。有许多人就认为昆德拉所说的幽默精神实际上就是相对主义,其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一切价值的失落,最终世界会为虚无所笼罩。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昆德拉的意思是,文学对道德判断的搁置是最大最好的道德,是一种道德的不讲道德。人类的道德热情从古至今都秉持着一种普遍的神性的形而上的道德观,有时以上帝的名义,有时又冠以理性或非理性等等诸如此类的价值范畴。这种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判断在将生活与道德规条的逐一对应中形成了一种对人性对生活的不容任何置疑的审判。而昆德拉则提倡一种不讲道德的道德,实际上是推崇道德价值的多元化。当然,那些多元化的道德价值始终都要遵守一个基本底线:守卫人格与生活本身的尊严!的确,只有在道德价值多元化的情况下,人类才不至于自以为真理在握,对他人横加指责,生活才能在一种不被意识到的无罪的安全感中自在的流淌。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昆德拉认为,文学的本体论任务是寻找生活的散文,所谓生活的散文显然不是与诗歌戏剧并列的文体,而是一种与神圣性、普遍性、确定性相对的`面孔,意味着一般性,特殊性,偶然性,微观性等等。散文成为文学的最高美学追求,其目的是寻找并守卫在道德判断的热情笼罩下一度失去了的隐匿的生活。是的,所谓生活的散文,正是生活的隐匿性。生命总是在向死亡流动,没有一个固定的现在使生命永存,那些转瞬即逝的思想、情绪、行为不能不是隐匿的,但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也正是含蕴在这些隐匿的东西里面,而我们的道德热情却从不关心这些隐匿的生命存在,恰恰相反,总是有意无意的忽视甚至压制她们。

  所以,应当说,昆德拉所说的被背叛的遗嘱实际上就是指人类道德热情所背叛了的文学的精神:完成文学的本体论使命,寻找生活的散文。当然,与其说昆德拉阐明的是一种文学的美学伦理,不如说他阐明的是一种合理的生活伦理,因为真实生活或者说生活的散文在文学中的失落首先是因其在现实人生中已先行失落。所谓真实生活或生活的散文已在现实人生中失落,是指那种幽默的精神为专制独断的精神所取代,并以此去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当然,这里有一个疑问,那就是究竟是先有幽默的现实生活精神才有了伟大的文学艺术历史,还是伟大的文学艺术滋养了这种精神并进而改造了生活。我的看法是,这二者不可能存在一个先后关系,而应当是相互促进互为生存的。然而,昆德拉显然不作此想,在他看来,幽默首先是一种文学的精神,而后才施惠于现实生活。为什么他如此理解呢?因为昆德拉认为自笛卡尔以来,由于科学理性主义独大导致了欧洲全面的精神危机与文化危机,人类的生活已全面失落,唯有在真正的文学艺术中还保留着那种不为一种道德理性所支配的多元丰富的生活。话说到这里,昆氏写作《被背叛的遗嘱》的苦心就很明显了:他企图通过对欧洲伟大文学艺术中的美学伦理的提纯,为人类危机四伏的生活提供一种正常合理的生存伦理。也正是基于此,昆德拉才说,欧洲是小说的产儿,但这个小说的产儿现在正在背叛小说的精神。这个结论是殊为惊人的,他的意思是说欧洲作为小说的产儿,一度产生了人类最辉煌最伟大的文明成果:民主自由社会的产生;人类在欧洲,享受着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甘甜,人类的生活一度是其所是的任情蝶舞。可见,民主与自由就其本质意义而言,是对隐匿性的生命存在,转瞬即逝的思想、情绪、行为的民主与自由。只有在她们民主自由的根基上,一种制度化的民主自由和生活方式化的民主与自由才是可能的。

  但,昆德拉说,现在,欧洲正在背离小说的精神,欧洲人的生活百年来一直遭受着无止境的审判与删刈。昆德拉不厌其烦的描述了自卡夫卡以来,一系列伟大的艺术十字路口和其他伟大人物,如斯特拉文斯基、雅纳切克、高尔基、萧伯纳、布菜希特……等所遭受的审判。而且,这些人遭受的还总是双重审判。在因价值观念不同而被区分开来的每一个时代,他们都被无情的批判。很明显,这些人被时代所批判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难以为时代所接受的美学实践,更为重要的是因为这些美学实践中所内含的生活伦理。不能不说,昆德拉的确说得有道理。我想指出的是,我们不是伟大小说的产儿,但我们为人类的道德所苦更甚于欧洲。我们甚至于热衷于将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一切大而无当的狂热言语作为判断一切的最高。

  文学评论范例 篇2

  摘要: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文化,文化程度的深浅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历史悠久。但也因为每个国家创造出的不同文化,形成了现在这个多变的世界,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国际间交流的方式、表达的语言以及生活方式等都有了质的改变。就现如今的英美两国来说,它们是不同的国度,拥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说着不同的语言,这些都是因为历史发展轨道的不同所造成的,不同时期经历的改革与运动都可以改变这个国家前行的道路。

  关键词:

  英美文化;文学评论;文化差异

  所谓的英美文学评论,就是指通过有关的文学理论和历史背景对文学名著进行研究,研究它的写作背景、人物介绍、语言表达水平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文学的内容主要是以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为背景进行的文学创作,也是这个国家这段时期最有效的证明。但由于每个国家文化形成的不同,导致不同国家对文学的评价也就各不相同。本文主要分析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和有关问题。

  一、英美文学特点分析及其发展历史

  英国文化在英国的发展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从开始的时期到文艺复兴,在经历过历史改革后发展到了现如今的现代化主义。[1]在这其中最重要的转折就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文化由最初的写实渐渐地变成了充满憧憬的现代化风格,并带有英国的历史特点。所以,英国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都是根据英国的历史发展轨迹来进行描写与刻画的。美国文化一共出现过三次改革:第一次是在19世纪前期出现的民族文化;第二次是美国经由第一次世纪大战和第二次世纪大战后为国际带来的影响;第三次是美国文化的`文字发生了结构上的改变,女权思想的建立与新历史主义的发展。并且在开发美国这片富饶土地的过程中,国民在理念上逐渐形成了一种“有效、有用,并且有利就是真理”的相关思想。这些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也是美国发展历史最有力的证明。英国文学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在每段时期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国文学出现了多样化的改变,美国文学就是建立在英国文学的基础之上的,但外来文学对它产生了影响发生了改变。一开始美国只是在模仿外来的文化,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到了19世纪以后,才摆脱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文学理念,走向自由、平等、独立的道路。而英美文化评论就是一种应用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理解,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历史发展轨迹的研究,更好地分析与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和作者表达的思想内容。

  二、国内外对英美文化研究的状况

  在世界文学作品当中,英美文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于英美文化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并且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创作者。现阶段国外对于英美文学的研究主要针对于单一作品的历史背景、人物刻画特点、理论研究以及文字风格研究,对文学作品评论的相关研究直到20世纪开始才出现,并且文学评论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英美文学研究的重要环节。而我国在英美文学评论方面的分析研究还仅仅只是起始阶段,20世纪以前我国几乎很少出现英美文学评论展开的研究,20世纪以后才逐渐出现对英美文学评论的深入研究。

  三、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对英美文学方面的评论研究加快了英美两国在文学作品上的发展,为英美文化评论的存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由此可见,英美文学和英美文学评论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也是评论体系的重要组成。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反映文学作品的故事背景、表达形式、文字风格以及中心思想等,相关的评论可以有效地提升人们在阅读以及欣赏方面的实际水平,同时也极大地推进了整个英美文学的进步发展。对于英美文学评论方面的研究与一般的作品分析和研究有着较大的区别,英美文学评论的对象就是英语作品,而英美文学评论又是建立在文学作品研究基础之上的。英美文学评论与一般的文学作品评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英美文学评论更注重作品所具有的文学艺术以及延伸思考上的相关问题。

  (一)英美语言文化所具有的差异对相关英美文学评论方面的影响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在发音、语法、词汇运用以及表达方式上都有很多的不同。像在发音上,英式英语讲究是的字正腔圆,发音要准确,很少有连续的现象,而美式英语的连续现象很多,美国人讲究的是能省则省、能连则连的原则;还有就是在用词表达上,有时同一事物用的词语是不同的,有时要表达的同一意思用的句子却是不同的,比如在日常的打招呼上,英国人会用“Howareyou”,而美国人就会用简单的“Hi”来代替。[3]而有关的英国文学评论中,一部分学者出于对传统语言的尊敬,评论中的语言大都很传统。而美式英语由于受到来自后期历史发展上的影响,其语言相较于英式英语来说更具创新、更加叛逆、具有独特的思想,自然在文学评论方面也会比英国更加自由,更加大胆。

  (二)文化历史上的差异对相关英美文学评论所产生的影响英国文化历史相较于美国来说更加悠久一些,并且带有非常强烈的人道主义,在相关的英国文学作品评论中就有体现,像莎士比亚是英国著名的演员和剧作家,一生共写了37部剧本,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都带有明显的人道主义。但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英国一部分有关评论方面的学者开始质疑人道主义。而对美国来讲,其是一个非常年轻并富有活力的国家,没有沉重的传统来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相较于英国来说,其文学评论显得更加自由活跃,更具创造能力和个性化。主要表现为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学评价是宽松的、自由的,拥有自己的个性。例如马克吐温的代表作《费恩历险记》,这部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历史,但却没有当时社会背景下有关黑人奴隶制的描写,有的研究学者认为这种文学表达方式是对黑人奴隶制的一种讽刺,还有的学者认为只是一种欺骗。由此不难看出,美国的研究学者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空间和个性。[1]

  (三)民族文化上的差异对相关英美文化评价方面的影响在历史中,英国曾被法国侵占,所以英国文化以及思考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法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且逐渐形成了英国人特有的绅士风度,在言谈举止间都非常的礼貌,这种特质延伸到文学评论当中就显得中规中矩。而美国是一个发展历史较短的国家,拥有很大的创新空间。由于美国在发展的过程不断地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传统,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风格。美国人民性格最大的特点就是提倡民主与平等,这是因为美国人民在处于殖民地期间,为了想要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建立起合作关系以保障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也就解释了美国人为何不仅一直以世界警察自居,还去干涉其他国家的社会发展问题,这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还有美国人的性格特点。所以美国文学评论大都是提倡自由和民族的观念,还具有一定独特性和创造力,不拘于常理。

  (四)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对相关英美文学评论方面的影响在发展之中,英国文化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相交叉状态,而在进行文学评论时,始终摆脱不掉传统文化的影响。现在的文学评论,尽管也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但在这其中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的。就现在的情形来看,需要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上进行改良,扬长避短,创造出新的评论道路。而美国方面的文学评论虽然在前期深受英国文化的影响,但在后期随着时间的改变,美国文学评论摆脱了传统的束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体系,拥有自己的文学特点。美国文化的发展成了多元化格局,同时具备多种文学写作形式和文化特点,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四、研究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化评论影响的目的和意义英语是目前世界流通最广泛的一门语言,使用的国家和人们都占有一定的数量,自从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文化就逐渐走到了现实主义阶段,这个时期就更好地反映了社会环境、文化发展、历史等问题。[4]美国文化和英国文化有着很多的共同点,在19世纪末期美国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风格。英美文学的发展也伴随着英美文学评论的发展,并且英美文学评论在发展中深受英美文化的影响,研究英美文学评论对了解英美文化差异和英美文化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四、结语

  英美文学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历史发展轨迹的不同,致使文学产生不同的变化,导致两国学者对文学的相关理解和评论也有所不同。英美两国在各自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在文学载体、历史发展和文化理解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不同的历史发展导致英美文学评论也不相同,而英美两国的文化也有相同的地方,需要两国文学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相辅相成,这样有利于英美文化的蓬勃发展,更正确、合理地得出英美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有关问题。

  [参考文献]

  [1]樊雅桢.浅析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剑南文学(下半月),

  [2]王姝,李昕.论述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中国外资,

  [3]高雨菲.浅析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鸭绿江(下半月),

  [4]张瑶.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文学评论范例 篇3

  曹雪芹的《红楼梦》中人物众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多达四百八十人,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毋庸置疑占据文章的重要位置。但是书中也塑造了很多其他出色的人物,其中刘姥姥和贾母这两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同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她们气质上的差异,但是相似的年纪,丰富的人生阅历又使她们具有某些相似点。总之这两位老太太的形象是鲜活、生动的,没有单纯的好也没有单纯的坏,她们是不同环境下人性最真的写照。

  刘姥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老妪,一个上了年纪的寡妇,不仅贫寒,而且卑微,膝下无儿,孤苦伶仃,在小农社会里,香火不继,这是很危险的信号。因为女儿女婿的孩子无人照看,才被接来一起生活,可叹的是女儿女婿家也是一贫如洗,吃饭都是大问题,看书写字对刘姥姥而言更是不可能的事。当刘姥姥第二次来到大观园时,她的几句行酒令让大家都笑开了花“大火少了毛毛虫”,“一个萝卜一头蒜”,“花儿落了结了个大倭瓜”。乡村的风情养育了她,泥土赐予了她农民最淳朴的气息。相比而言贾母在气质修养上都与刘姥姥呈现出很大的差别,贾母出生在名门——生在“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世勋史候”家里,一出娘胎就是锦衣玉食,等到了长大又嫁给“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荣国公之子贾代善为妻,钟鸣鼎食,且又儿孙满堂,可谓人人生大赢家,高贵的出身,富有的家庭造就了贾母与众不同的气质修养。贾母是一个很有审美品位的老太太,在贾母带刘姥姥游大观园时,经过黛玉的潇湘馆,看到窗上纱的颜色久了,便和王夫人说:“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会就不翠了,这个园子里他又没有桃杏树,着竹子已是绿的,再拿绿纱糊上,反倒不配了。我记得咱们现有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呐。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上。”凤姐说库里有好几匹银红蝉翼纱,贾母笑凤姐不识货,说“那不是蝉翼纱,叫“软烟罗”,看贾母如何描述这软烟罗的颜色“那软烟罗只有四种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要是做了帐子迷糊了窗屉,远远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软烟罗。”从贾母的这段讲解描述中,我们就能看出贾母的眼光不俗,就连一个小小的纱窗都有这么大的学问,对于色彩的搭配,贾母也精通此道,正所谓“桃红配柳绿”才是绝搭。

  贾母与刘姥姥都有七八十岁的高龄,可以说人世间的风风雨雨她们已经有有了深刻的体会,当人以上了年纪她们对生命的体会比年轻人要深刻得多,她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更加深入。在她们身上表现出了宽容,善良,乐观豁达,她们对自己都能与较为深刻的认识,都充满了人生智慧。她们都是心底善良的老太太,刘姥姥为了全家人的生机,能鼓起勇气来到贾府谋出路,打秋风。有人会说刘姥姥脸皮厚、没自尊,但是我们试想一下封建社会下的贫民百姓在吃饱穿暖都是问题的情况下谈自尊是不是有点不符合实际哪!生存对于她而言才是最重要的是,刘姥姥能鼓起勇气来到贾府谋出路,她的勇气就值得我们敬佩,她是自信的老太太。,她第二次进贾府,完全抱着感恩的心而来,她从大老远带着新鲜的瓜果蔬菜感激贾家的救命之恩,在贾府败亡的时候,人们唯恐避之不及,连累到自己,可是只有刘姥姥在危难时刻再次来到贾府,就出了巧姐,可以说刘姥姥是个非常善良、知恩图报的人;”贾母虽说长在大富大贵之中,却如平儿说的“我们老太太最是怜老惜贫的。”例如在刘姥姥二进贾府时,她闻知变请倒身边说话,领着刘姥姥游玩大观园,不让凤姐捉弄刘姥姥,还几次把自己的饭菜送与姥姥吃,对刘姥姥非常挂心。

  尽管两位老太太的身份地位不同,一个为贵族大家长,一个是农村老妇人,二者无论是身份地位,气质性格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从人性的观点出发她扪都是平凡的老人家,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都疼爱自己的儿孙,都有属于自己不同的人生智慧,贾母贵为一家之主,懂世故而不弄世故,能经得住富贵,也能在危机的时候力缆狂澜;刘姥姥生在泥土乡野之中,大自然养育了她,她有着庄稼人的勤劳勇敢,有着底层百姓的忍辱负重,知足常乐,但她身上也不免有着小老百姓在社会生活中历练出的狡黠。总之,这两位老太太的形象是立体的、多面的,我们很难分析出谁优谁略,谁是单纯的好人谁是单纯的坏人。曹雪芹把真实作为他创作的准绳,他笔下的贾母和刘姥姥是忠于生活,忠于实际的,她们身上有着人性的复杂和真实,都有可喜处和不可喜处,应当说两位老太太各有各的美。

  文学评论范例 篇4

  《苏中文学评论选》的出版,在安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部选集不仅充分展示了作者从事文学评论工作60余年来个人的思想探索、理论进取和审美追求,让读者尽情领尝八旬老人的学养才情、文学智慧与人格魅力,使其成为一部个人文学评论集的范本。这部选集同时也集中折射了作者对安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作家、重点作品的梳理、甄别与评判。时空内涵的真实而丰富,理 性辨析的自觉而深刻,又使其具有回首过去,正视现实与瞻望未来的文学史的价值。我相信安徽文学界同仁从中读到苏中先生的时候,也同时读到自己,读到自己所熟悉的。

  倡导时代精神、坚守审美尺度,是苏中文学评论的核心价值。新时期伊始,他相继发表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对十六年提法的异议》《从“真实的辩证法”走到真实的禁区》以及《百家》杂志创刊词等文章,在国内文学界均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评论文章,或驳斥某种荒谬理念,或质疑某种错误倾向,或提出自我新的见解,评论格调也严峻、幽默,平常风采各殊,但都本着求知、求解的出发点。正如他本人所说的:“这些评论是否深刻或是准确得当,我不敢说,但所说全是真话实话,没有刻意为谁造势捧场之意,更无对谁挑刺之心,有些批评性或否定性意见,也是当时的认知,只是个人的读后观感引发的质疑,并无存心伤人之念。”无论是提出真言批评,还是辨证认同时文价值,或是倡导“兼容的文学评论观”,苏中先生都终得其归之为“美学的眼光”和“历史的眼光”。可见苏中先生的文艺评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观的基本价值体系,并且与时俱进,在具体的评论实践中,注重拓展经典原理的学理框架与价值内涵,注重结合中国民族文学的气派与风格,使自己的评论文本既不失科学的理论基础,又富有时代精神的先锋。

  理论联系实际,面对文本说话,是苏中文学评论的基本特色。他将评论之道概括为“求真、求实、求异”,并且具体解释为:“求真就是说实话,求实就是尊重文本和评论对象的实际,求异就是说出自己的真知独见。”可见苏中先生是深谙文艺评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规律和特征的。在苏中的评论文章中,最值得称道的是评论家尊重文本对象的实际。他的《第一个十年——鲁彦周创作论之一》与《陈登科的小说世界》,无疑是鲁彦周、陈登科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因而苏中先生熟悉他们,其人其文尽收眼底。评贾梦雷的诗歌,他写道:“他常常把诗的意境融入到散文的叙述里,在诗境中倾泻真情。”评白榕的散文则是:“于散文则如恋人般的沉醉其中,把他在人生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所悟、所思、所忧、所喜、所兴、所悲,统统都化作了散文……”对韩瀚的作品,苏中先生的评价很高,称之为“正直文人的正直声音”,特别是杂文,“既有直面人生深沉思索与评议,又有情真意切的感慨浩叹”。文学评论只有面对文本说话,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理直气壮,才能折服读者。苏中先生为后学树立了榜样。

  苏中文学评论的价值,还在于他以文学评论作为引领,自觉分析整理本省文学实践的历史及文学发展的态势与走向,他的《安徽当代文学的走势与进程》《新的希望与新的契机》《多一些关注》《与当代同步的安徽当代诗词》等等,既有理论建树,又有文献的价值,成为安徽当代文学研究的不可多得的参照依据,安徽文学界老中青三代评论家队伍的建设,也与苏中先生的辛劳与魅力息息相关。值得一提的是,苏中先生在诸多文学研讨会上的即席脱稿演讲比书面文字表述更精彩,那种激情与雄辩让人叹服不已。

  文学评论范例 篇5

  “人和人,和宇宙,和万物的聚合,都不过如同戏剧一般:上了台是父子母女,亲密的了不得;下了台,摘下面具,便各自散了。······与其相互牵连,不如相互遗弃;······”这是冰心笔下主人公,何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这个冷心肠的青年对待身边的一切事情总是抱着一种漠然的态度,然而一个叫禄儿的小孩儿却触动了他的心弦,唤醒了他心中的爱。冰心通过她细腻的笔描绘了这个冷心肠的人儿的内心的纠结和感触,让我们体会到了爱的'神奇。

  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尤为细致。这是一天晚上,何彬被对面楼下凄惨的呻吟声吵醒了,“这痛苦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在这沉寂的黑夜里只管颤动。他虽毫不动心,却也搅得他一夜睡不着。”其后的好几个夜晚,何彬都都在呻吟的夜中无法入眠,他无法控制地想起他那慈爱的母亲,,“他的脑子累极了,极力的想摒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直到天明,才微微的合一合眼。”那呻吟声是厨房跑街的孩子禄儿,他摔断了腿却无钱医治。“为了拒绝他的呻吟,拒绝我的母亲,拒绝宇宙的和人生,拒绝爱和怜悯”,他给钱让房东程姥姥给禄儿看病。“呻吟的声音,渐渐的轻了,月儿也渐渐缺了。何彬还是朦朦胧胧的——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呻吟声没了,但他止似水的感情早已被重新荡漾起来了,无法摒绝。他的感情终于被激荡起来了,在梦中,“十几年来隐藏起来的爱的神情,又呈现在何彬的脸上;十几年来不见点滴的泪儿,也珍珠般散落下来。”

  在何彬即将离开前,禄儿不知如何报道恩人,他采了一篮花送给先生,并留下一封信,孩子在信里天真的几句话让何彬泪流满面,这冷漠的人儿,心中沉睡的爱终于被唤醒了。在他离开留给禄儿的信中,他忏悔自己是“冒罪丛过”的,“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

  是爱,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文学评论范例 篇6

  1、美国文学的历史和特点

  英美文学有着相似的地方。美国文学的特点的形成过程中受到英国文学的影响较深。最初的美国文学一直是以模仿英国文学为主的,随着美国的独立和美国人的意识的转变,美国文学已经脱离出英国文学成为独立的文学分支。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初期,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的出现,美国的文学也越来越繁荣,甚至可以和英国分庭抗礼,成为真正独立的'文学。受到英国文化的影响,美国文学也具有类似的忒单,但是美国文学更加注重对自由的表达,同时更加具有浪漫主义思想。

  2、文化差异对评论英美文学的影响

  正如莎士比亚所讲的那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接受到的教育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在评论文学作品时的感想也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讲,不同文化内涵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评论英国文学概括的来讲就是在反叛和继承中挣扎;第二方面,美国文学和文学评论的产生时间相差不多,因而,评论美国文学时要先探讨有关的文学起源问题;第三方面,英美文化评论之间的差距。

  英国文学评论的特点和莎士比亚描写的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类似,英国的文学评论自十七八实际开始就具有神秘的色彩。无论是神秘的宗教色彩还是现代化个性的文学评论概念等都表明了英国文学不断在突破和继承传统的文学评论理念。客观来讲,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英国文学的评论没能实现其应有的作用。但是,无论从结构主义还是新历史主义的文学理论中都能看到英国文学思想的痕迹。因而,从英国文学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英国文学评论是从荒诞与绝望中反思,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来理解英国文化。由于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学评论的出现时期是相同的,因而,我们无法从美国的文学进程中来把握文化差异对评论文学作品的影响。然而,随着美国的崛起,美国文学这颗陌生的种子在不断成长,虽然美国文学中有英国文学的影子,但是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文学体系。

  我们通常把英美文学放在一起评价。在不断的发展历程中,英国文学的评论模式和理念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尤其是和美国文学比较之后,英国文学显得更加纯正。但是,英国文学评论中犹豫不决的性格特点使得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被美国迎头赶上甚至远远超过。对于读者来说,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我们的精神源泉,然而,很多情况下,却使我们在求新追变的层面上陷入困境。和英国相比,美国是开放的,是没有历史负担的,这种文化历史背景的差异使得美国可以充分的将各个不同文化的优秀成果收为己用。

  3、结语

  总而言之,在评价英美文学的过程中,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是评论者不可忽视的内容。评论者的个人喜好、知识结构和阅历等因素都会影响英美文化的评论。虽然评论者的评论角度千变万化,理论也是不尽相同,然而文化差异在评论英美文学中一直都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文学评论范例 篇7

  前言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社会进步的大潮下,我们中国受到了很多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英国和美国文学,人们通过书籍、通过媒体和网络,来欣赏美国和英国的文学,因此美国和英国文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英国和美国文化的差异日益明显,影响的因素也有很多很多。民族的因素也是比较重要的,影响着人们日常的工作甚至是生活,我认为文学是人们精神的一种寄托,必然要受到文化的影响。因而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也存在着极其突出的影响。

  1 英国与美国文学与文学评论的关系

  文学在历史的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人们精神和智慧的结合,在没有网络和媒体的年代,人们了解美国和英国主要是通过书籍的,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更加喜欢英国和美国的文化。越来越多的人自学英语,有的人学的是美国英语,有的是英国英语,但是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研究英美文学。当然,英美文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通道。

  英国文学的发展是分各个阶段的,有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色。但是在每个阶段都熠熠生辉,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英国文学也受到了其他方面的影响,尽管它最初的起源依然是英国文学。它真正走向自主和独立还是在19世纪末,在20世纪初才达到繁荣状态,逐步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万丈高楼平地起,所以基础很重要,那么文学评论的基础则是在分析基础之上的,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要建立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作品进行分析和剖析,中国有句古话叫作“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多研究多探索多分析才会有更好的文学理论出现,更要注重对作品本身的属性。

  2 英美文化差异对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和美国的差异在多个方面也存在影响:

  2.1文化发展载体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所以从这个方面就能看出英国和美国的语言是英美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重要的表现之一。所以从语言这一载体之上就可以看出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艺术作品大都是作者语言加以提炼的过程,要精雕细琢,对文学作品的影响更加重要,让文学更具有代表性。

  我们从小就在接触英语,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都在学习英语,所以英语也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当然英国的文学作品在语言上也会更加精炼更加讲究,因此英语也比较正宗,但是这当中也不乏个性的张扬和语言的应用。在语言上就更加注意,归根结底也是为了奉献出更好的文学作品。

  我们接触过英式英语,也接触过美式英语,英式英语可以说是美式英语的一个雏形,所以它们在本质上也没有什么差异,语言的发展是必然的,但是不能顺着自己的性子来,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和作用,美式英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所以我们针对美式文学作品的评价应更加小心谨慎,更好地为文学作品服务。

  2.2 文化内涵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的文学评论有时候在某些世俗的牵绊下显得犹豫不决,无从下手,但是在十七到十八世纪之间呢,他们冲出了传统的束缚,打破了固有的形式,与文化之间进行了抗争。英国人是智慧的,他们不但打破了传统的束缚,更重要的是他们总结了经验,总结了以往的教训,对未来也进行了展望,继往开来,这样久而久之,使英国的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一种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这样人们也更加容易接受这样的形式,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所以英国人无疑是特别智慧的,懂得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文化做到更好,文化之间的差异其实不仅仅是传统的影响,民族自身的固有属性也会影响到文化,文学只是文化的一个小部分,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正是因为作品本身有差异,所以我们必须允许评论文学的人也存在差异,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甚至是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受教育情况的不同,都会引起文学评论的差异,所以,我觉得影响英美文学评论最重要的还是文化上的不同。也正是因为文化的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视角就是不同的,当然了,我觉得文化差异也是影响英美文学评论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美国的文学没受到其他形式的影响,它是独立的自由的,但是也不能说它完全不受其他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但就算是受到了其他方面的影响,也没有让美国文学受到影响,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创新,美国文学也自有它本身的味道,也有自己的个性,也正是因为这样,美国文学才更加引人注目,也更加引人入胜,也有各自的特色。刚刚我们说到,美式英语起源于英式英语,美国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英式文学的影响了。但是美国人在当中也增加了自己的特色,我们不得不说美国人的文学也展现了一个国家的独立。

  2.3 文化历史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人本主义一直是文人墨客所倡导的,都在喊着这样那样的口号,其实这些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在英国文化的历史上很早就体现了人本主义。英国的文化历史有着人本主义的传统特色,但是该人本主义是相对于神权主义和禁欲主义而言的。由于英国在文化历史方面的革命具有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因此英国文学评论对人本主义趋于保守。随着世界的发展,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英国的文学评论家也在发展,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他们业余创新和进步的,因此重视人本主义的英国人,把人本主义推向了高潮。

  美国人一般都是比较独立的,有自己的特性和自己的想法,并且很容易把这种想法趋于实践,他们敢于尝试,尝试各种新鲜的东西,因此他们在历史方面也是很激进的,正是因为美国人的激进所以今天的美国文学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独特的魅力,在文学的长河中闪现着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彩,让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感到分外的轻松。

  3 结语

  其实,文化差异一直在各种场合各个方面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影响着很多东西的发展,当然也影响着文学评论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对英国和美国文学方面的影响,我们没办法评价或者妄言怎样的文学评论是正确的是值得传诵的,是值得歌颂的抑或是可以真真切切表现出作者的写作初衷,我们不奢求这些,我们只希望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感受,这样英美文学才能够姹紫嫣红,百花齐放,才会拥有一派繁荣之境。所以,如果你是一个英国文学或者是美国文学的一个爱好者,在阅读英国或者美国的文学作品的同时也要考虑文化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

  综合、提炼,你也可以针对该作品的文学评论来看,也许你就会和哪位作者擦出一样的思想火花。总而言之,英美文学是值得我们欣赏和借鉴的,就让文学作品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服务,更好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与视野,让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吧,当然,这样做也会对文学作品有更好的赏析。

  文学评论范例 篇8

  一、文学评论的写作角度与内容

  1.分析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2.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资料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比较、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进取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述、议论、抒情、说明;

  (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比较、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4)描述方式,如肖像描述、心理描述、语言描述、动作描述、环境描述等;

  (5)描述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微信公众号:汉语言文学考研大本营

  4.谈谈作品的构思技巧

  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

  (4)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

  (5)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

  (6)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5.鉴赏作品的语言

  鉴赏作品的语言,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三是要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比较、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二、写作方法与过程

  1.读懂作品

  写作之前,要仔细阅读全文,精读作品,找出作品中画龙点睛的句子,认真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明确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力争有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阅读作品时可回忆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知识,以助探知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目的,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

  阅读作品一般采取“①总体—②部分—③总体”的步骤。

  ①“总体”,就是从头至尾通读作品,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

  ②“部分”,就是对重要部分仔细地阅读,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经过分析研究,加深印象,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资料,抓住主要的特色,初步构成观点。

  ③“总体”,就是再次浏览全文,获得对作品完整的认识,最终对作品的思想资料和艺术特色作出自我准确的确定。

  2.选准角度

  阅读了作品,把握了作品的主要资料、抓住了作品的主要特色之后,那么,考生到底从哪个角度、选择哪个题目来写呢?这就牵涉到一个写作角度的选择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写好文学短评,在考试中获得一个比较梦想的分数,必须要认真阅读题干,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然后再根据考生自我的兴趣、爱好、特长、经验来定。也就是说,要选择自我有所研究的、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准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尤其是初学文学短评写作的同学,必须要扬长避短,要把自我的优势展现出来。

  3.安排好结构

  文学短评虽然篇幅短小,但它也是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所以,写作时必须要注意文学短评结构的完整,短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常情景下,一般采用“①总—②分—③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

  ①“总”,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评总的资料概述出来。

  ②“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然后采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

  ③“总”,就是结尾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三、文学评论的几个要求

  1.要注意评论的科学性。

  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不要那么任性!

  哈哈哈(虽然每次看到老郭沫若的题目,我也会莫名其妙的不开心哈哈哈可是我还是忍住了并且坚持夸他的《天狗》是一部优秀的自由诗。)

  2.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

  有点自我的特点,要能够比较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我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

  我说独创性,也不是让你泛泛而谈,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如果书本有类似的观点,能够采纳,这是求稳,可是复制粘贴不是教师想要的。

  教师当然喜欢把书本的知识都背下来的学生,可是教师更喜欢标新立异的你!

  3.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

  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资料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

  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资料、艺术特色等进行评价,也就是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

  4.要注意评论语言的生动性。

  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一样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文学评论与读后感有着明显的区别。文学评论是对作品作客观的评价,对象仅限于文学作品;读后感是写读了作品之后的主观感受,对象包括所有体裁的作品。

  四、文学评论一些提醒

  关于写文学评论,我还有一些小小的提议能够分享给大家,期望大家稳扎稳打~

  好文章一看眼界,二看逻辑。

  不要急于做价值评判。

  文章要文从字顺,简洁明了,自我搞不清楚的不要说,千万别说废话!

  标新立异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的。

  切记吹毛求疵!

  第三推荐书籍如下:

  《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刘俐俐教师主编。本书适合写作入门。

  《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邱运华教师主编。这本书好处是前半部分理论部分十分丰富,如果时间相对充裕,想要苦练内功,这本书是必备的。

  总结

  文学评论与一般的思想评论是不一样的。思想评论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和人们在其生活,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思想问题,目的是帮忙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分清是非;它能够经过各种各样,各方面的材料予以论证,只要紧扣你所要阐明的观点就行。

  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经过对其思想资料,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能够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

  另外文学评论与一般的作品分析也不一样。当然从某一角度讲,文学评论首先要基于对作品的分析,没有分析何来评论;而分析本身也自然包含对作品的评价。但之间仍是有区别的,分析作品侧重是谈作品“是这样”;而评论侧重是谈作品“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好不好”。

  文学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并且对你这个评价有必须论证过程,但作品分析就未必对作品要有总评价。

  另外在写文学评论时,不必大段引述原材料,那样会用原材料挤掉你的论述;评论点要集中,鲜明。评论角度不要过大,比如你写“评《红楼梦》”如此宏大的古典巨著,你从何处下手评?很难写,如果你把它缩为“评《红楼梦》中人物的对话”,进而再缩小角度为“评《红楼梦》凤辣子的语言特征”就容易下笔了。

  观点要鲜明,要用确凿的材料的阐析去支持观点,引证的材料首先要来自作品本身,当然还可旁征博引,材料分析和观点要始终坚持一致。对读者不太了解的作品,评论前要对其有关方面作必须的交代。

  此刻新的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不少各类文学作品,并且选的基本都是文情并茂的古今中外名篇;另外影视节目也相当丰富。同学们应拿起笔来选择自我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写写文学评论。不但能够提高阅读,鉴赏本事,还能提高你的书面表达本事。

  文学评论范例 篇9

  我们不能不看到,报纸文学副刊几乎没有文艺评论或者没有让文艺评论发挥真正的评论作用。或者说,偶尔出现一两篇的文学评论作品,也不是真正地文学艺术评论,而是弥漫着铜臭的味道。无底线的吹捧,无原则的叫好,为金钱弯腰,依旧是文学艺术评论一道深深的裂痕。一些文学评论作者不懂规矩,迷失立场、放弃原则、随波逐流,失去起码的辨识能力和批评意识。放弃揭示问题和把真诚批评为天职,把个人毁誉荣辱和一己私利放在首位,离弃职业良知和底线。可以说,做人不实,作文也不实。

  党报的文艺副刊缺失了文学艺术评论,就如同大海上失去了航标灯,看不见那点点光亮。即使有一些评论文章,我们的评论作者也很大一部分缺失了一个评论作者的尊严,缺失了对文字的敬畏。没有鲜明的批评观点,更没有好坏的原则。如果仅仅是一个人的低俗,只能叫嗜好,可是如果是众多的评论作者的低俗,就叫堕落。

  我们说任何一个社会,每个社会分子都有自己的职责,农民把地种好,工人把工做好,而文学艺术评论作者作为一个文学艺术创作理性的守望者,天性的注定要以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守护创作的方向,推动文学艺术的繁荣。文学艺术评论作者应该是文学艺术创作队伍中的特种部队,他们的理性审视与坚守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风景和堤坝。无论价值观如何变化,评论作者应该永远是一个文学艺术良知的守护者,在漫漫长夜,在别人的梦中,敲响灵魂,提醒人们,小心火烛。

  可是我们翻看报纸文艺副刊上的评论作者和作品,很多缺失真诚和厚重,缺失一种高度和深度。我们的评论作品,散、空、甜,空话、套话、好话太多。在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作品,沉浸在如烟的往事、山川、溪流之间,沉浸在童年的小路上,一些作品,只是写作者个人的一段情感和生活的记录,一如夜空里的点点流萤,光亮却不温暖,是一个小夜曲,一个小风景。有的作品依旧在诗化苦难,诗化落后,诗化历史,用浪漫的文字去粉饰苍白的内容,作品的'质量不高,格调不高。但是,这一切没有得到评论的正面阻击。我们纸媒副刊的文学艺术评论依旧习惯于小圈子里惺惺相惜,在互相吹捧。

  这些年,可以说我们看不到真诚的、有思想的、有深度的评论文章。甚至连专题的研讨会的报道也成为一个庆功宴,一杯小酒,几句好话。一些文学艺术评论家把评论作品作为了一个交际的手段,一个交换的手段。

  我们忘记了一个评论作者注定是要沉重的,评论作者要成长,就要放下一些小的目标、利益。我们常常说宁静致远,就是说一个评论作者要离文坛远一些,离文学近一些,离艺坛远一些,离艺术近一些,做一个评论家而不是评论活动家。说到底,目前评论作品的无力是我们的能力问题,也是我们的态度问题。评论写作只是一种职业,我们用作品擦亮的应该是作品的灵魂而不是作者的名字。一个评论的写作者也要淡泊和甘于寂寞,其实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们与街头修鞋的老人,工地上砌墙的民工一样,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不能冷静的审视自己,而把会摆弄一点文字作为一种谋取利益的手段,就会使我们的评论没有力量,使我们的评论作者迷失在成功之外,使我们的作品成为人生和生活的水面上的浮萍。这是评论这种文体的悲哀,也是评论作者的悲哀。为此,我们报纸要在加强新闻评论的同时,别忘了副刊的文学艺术评论,也不能忽视副刊文学艺术评论的力量。

  文学评论范例 篇10

  摘 要:李白诗歌中所选用的意象丰富多彩,“金”即是其中重要的意象之一,通过对这一意象的探究可以挖掘出李白诗歌的许多特点,也能窥探出李白情志的倾向所在。通过列举李白诗歌中出现的“金”这一意象,挖掘李白诗歌的诸多特点,窥探李白其人其性其情,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李白诗歌喜用“金”的缘由所在。

  关键词:李白;诗歌;意象;金

  李白,中国文人骚客中最独具风格的诗人;李白的诗歌,中国诗歌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李白诗歌中的意象,中国古诗意象中最能体现诗人其人其性其情的载体。

  提到李白及其诗歌中的意象,多数人会立刻想到“酒”“剑”“月”等。其实,在李白的诗歌中,还有一个常常被忽略的意象——金。通过“金”这一意象同样可以挖掘出李白诗歌的许多特点,也能窥探出李白情志的倾向所在。

  在李白诗中所选用的色彩字眼中,毫无疑问“白”字独占鳌头,位居榜眼的则是“金”字。《李白诗全集》里所收录的25卷李白诗歌中,出现了371个“金”字,而在所有这371个“金”字中,作为独立意象出现的又占了大多数。

  从“黄金”“千金”到“金棺”“金殿”“金壶”“金樽”“金鞭”“金甲”“金缸”“金窗”“金丹”“金丸”,再到“黄金药”“金剪刀”“金雀镜”“金光草”等等,使得李白的诗歌可谓是金光灿烂、富丽堂皇,“金”无处不在。

  明丽爽朗是李白诗歌词语的基本色调,如此李白之诗,又怎少得了“金”这一绚丽夺目的色彩?单就一“金”于此,就足以看到李白诗的瑰丽雄奇、流光溢彩。如:“遗我金光草,服之四体轻。将随赤松去,对博坐蓬瀛。”(古风五十九首中第七首)又如:“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双燕离》)再如:“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前有一樽酒行二首》其一)如此“金”句,不胜枚举,使得李白本就瑰丽的诗歌更加绚烂。

  李白生性潇洒豪迈、挥金如土,而金本就象征着财富、高贵,用金来彰显华贵的生活,用一掷千金来挥洒李白的豪迈狂放,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李白的诗歌中充斥着大量挥金如土的场景,例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襄阳歌》)“千金散义士。四坐无凡宾。”(《赠崔司户文昆季》)他饮“斗十千”的“金樽清酒”,食“值万钱”的“玉盘珍馐”,不时还“黄金白璧买歌笑”.这把把的一掷千金恰将李白狂放不羁、豪爽潇洒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将李白锦衣玉食的生活展露无疑。

  李白天性孤高自傲、志高意远,立下的志愿是“解世纷”“济沧海”“安黎元”,他心目中崇敬的.英雄是诸葛亮、荆轲那样以自己的才智和勇武排难解纷、大济苍生的人物,而又不屑于与那些庸俗权贵同流合污,他傲骨嶙峋、蔑视权贵,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他固有的清高和志气,在他的诗歌中,他的傲骨大气重过千金,如:“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留别王司马嵩》)“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古风五十九首其十)

  “诗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李白一生游历四方,交友甚广,其诗歌之中即有大量“金”言来表现他对亲情、友谊和爱情的执着。“黄金久已罄,为报故交恩。”(《赠别从甥高五》)“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李白诗歌中运用了如此之多的“金”意象,绝非偶然,细细探来,自有一番道理可循。

  李白笃信道教这是众人皆知,在他的诗歌中有大量赞美崇尚庄子思想的诗句,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然后便“过此无一事,静谈《秋水篇》”了。李白是诗人,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道教徒,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即成为其人生信仰的终极目标。吞金服丹是道教修炼的独特方式之一,李白作为一名虔诚的道教徒,当然也会追随这样的脚步进行他的修炼之道,故而在他的诗歌中出现大量的“金丹”“金药”之语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当餐黄金药。去为紫阳宾。”(《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前文也已提到,李白生性狂放不羁,潇洒豪爽,在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掷千金的豪言,挥金如土的姿态也是常理所在,这也恰好与他倜傥不羁好大言的性格相符合。他在《赠王判官时余隐居庐山屏风叠》诗中也说:“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夸诞”,即浮夸虚妄,言语不实在,也就是说大话。李白见人们嘲笑自己虚夸大言,就感叹知音何在。李白好大言的美学思想与庄子的美学思想有着鲜明的渊源关系。庄周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而他认为“道”是永恒的、绝对大的。李白作为庄子的忠实崇拜者,在诗歌中自然会表现出这样好大言的特点。如此好大言的李白,无论在行动上还是在诗歌中,一掷千金、挥金如土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古代的金银器,发展至唐代才兴盛起来。唐代兼收并蓄,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的精髓,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代表了当时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富足,贵族官僚们锦衣玉食也就更理所当然。身为翰林供奉的李白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自然也有这样的资本,生活中的华贵到了诗歌之中最直接的反映自然非“金银”莫属。什么“金壶”“金樽”“千金裘”“黄金盘”满目琳琅,金光灿灿。所以,李白诗歌中拥有如此之多的“金”意象,是以气吞山河的大唐盛世为依托的。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金”这一意象在李白诗歌中是有着独特地位的,是研究李白诗歌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意象。

  参考文献:

  王琦。李太白全集[M].中华书局,1977.

  文学评论范例 篇11

  摘要:古今中外,文学界对于文学批评的重视程度都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高,而且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我们渐渐的发现,对于同样的作品,不同的国家对其的评价是不同的,也可以说文学批评受到各国文化差异的影响。每个国家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而这些文化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该国家的文学评论产生一定的影响。也正是存在差异的文化评论造成了文学评论的多样性。英美文化也是如此,存在着差异,对英美两国的文学评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下面是我对这一问题的简单认识。

  关键词:英美文化;文化差异;文学评论

  一、文学评论的内涵

  文学评论,顾名思义,评论文学。用专业的术语来讲,是应用文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对特定的文学内容,比如说文学作品,文学思想等进行探讨、研究等一系列文学性质的活动,以解释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从而帮助相关的文学家进行文学创造,推动整个文学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英美文学的相关内容

  英美文学是对英、美两国民间文化艺术的总称。同样的是两个现实生活的生动反应。我认为文学具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和表述功能,而且英美两国的文化比较多元化,决定了其文学风格的多元化,戏剧、小说、诗歌等类型多样,各具特点:

  (1)英国文学的特点英国是一个临海国家,不仅气候极具海洋性,其文学也是如此,包容性十足,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气息,再加上英国的经济、历史发展传统,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英国的文学由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开始转向写实主义,这是英国文学发展的一般趋势。

  (2)美国文学的特点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建国的时间比较短,在xx世纪之前,美国文学可以说是依附于英国文学,具有英国文学的一些特征,但是在xx世纪末期之后,美国文学开始脱离英国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多方面、平民化、自由化等。就像美国的社会一样充满着自由、民主的气息。

  三、英美文学评论的内容

  各国的文学评论各具特点,但是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需要注意三个问题,首先是文学伦理问题,这是要放在首位进行考虑的问题;其次是道德评论,这是进行文学评论的关键所在;最后是审美评论问题。具体到英美两国来说,文学评论与该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女权主义、殖民主义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文学评论研究文学和社会的关系,开创了文学研究的新方向。

  四、英美文化差异对于英美文学的影响

  (1)英美两国的语言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1.英国的语言英国文化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发展时间较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拿英国的官方语言:英文来讲,许多的文学评论家在对英国文学进行评论时,使用语言十分的谨慎,这既能说明文学评论家谨慎的态度,同时也更能说明英文的地位和重要性,可以说英文便是英国的象征,因此出于这样的态度,英国文学评论是相对拘谨的、缺乏新时期的创新与个性;

  2.美国的语言美国官方使用的语言也是英文,但是却是美式英文,虽然说在本质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就是美式英语的称谓便能很好的说明问题,美式英语是美国的创造,是美国争取独立的体现,众所周知美国发展历史比较短,而且是移民国家,文化发展多元化特征十分显着,在独立之后,美国在政治、历史等方面都没有历史遗留问题,可以说美国的民主革命是十分成功的,相应的在文学评论方面美国的文学评论就彰显个性和创新性。

  (2)文化历史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人本主义是英美两国共同宣扬与崇拜的,但是英美两国的人本主义又存在着具体的差别:

  1.人本主义是英国发展历史上很早便出现的,但是在文学评论领域人本主义是十分保守的,神权和禁欲主义依然处于主导地位,我认为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生动体现,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在文学领域的再现,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为伟大的文学家,我认为没有之一,莎士比亚不仅影响了英国一代人,更影响了整个世界。他的作品可以说是英国文学创作的典型代表,对其作品进行研究之后发现,人文主义在其作品中有很多的体现。

  2.相比英国的人本主义,美国就十分创新、独特。当然这和美国发展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美国的独立是十分果断的,没有历史遗留问题,争取独立自由的观念理论深入人心,美国的人本主义十分的激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对人本主义的创新理解。在这基础上美国的文学评论就显得更加激进、创新。

  五、小结:

  影响文学评论的因素是多样的,其中影响因素最大的便是历史文化因素,不同的历史传统造就了不同的历史文化发展方向,同时也影响到了之后出现的文学评论,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文学评论必须建立在自身的文化之上,不可用自身的标准去衡量他国文化,这样对于理解他国的文化是不利的。

  文学评论范例 篇12

  一、东西文化差异与东西方世界的英美文学鉴赏视角

  1文化精神核心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东西文化在内容与结构上的差异,也使得两者在看待问题时的切入点各异。东西文化的差异作用于东西世界社会生活及文化的方方面面,故而同样也能体现在它们对各自文学及文学评论的影响上。

  其次,语言也是研究东西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工具与评判指标,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使用特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语言使用者的思维特点。以汉语为例,中国人在包括语言艺术在内的主要文化艺术系统里,最讲求的是“意境”二字。故而汉语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擅长于制造空间,营造意境。但是,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越精妙的汉语也越有一丝飘忽不定之意味,这既是它值得玩味之处,但也是它相对于以英语典型代表的西方语言来说略显得欠缺严谨性的地方。对比英语与汉语不难发现,语言对于其所处文化的文化精神内核的表现力是强大的。东方人讲求意境,西方人追求理性与科学的不同文化姿态一览无余。最后,具体到中西艺术差异来说,我国的艺术文化中主张“写意”,而西方国家的艺术作品则将“写实”之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前者在艺术创作中讲求的是一种心境,而后者发展艺术的默认前提则是一种视听上的求实理念;前者讲求的是与自己内心的沟通,而后者则关注自身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与刻画能力,一个内敛,一个外向。再具体到文学艺术,不难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学中,抒情内容笔墨浓重,像传统文化经典的唐诗,对于事件的叙述其篇幅往往非常少,而西方文学中,哪怕是最古老的诗歌,也有着丰富的叙事内容,像最著名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等,均属此列。

  2东西文学评论视角下的英美文学不同的东西文化特质使得两种文化在看待相同的作家或者文学作品时,其观察的立足点也不尽相同。我们以卡夫卡的名作《城堡》为例。纵观西方文学评论界,历来对于《城堡》的评价,牵涉其主题内涵的评论占主要篇幅,并且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类:一,《城堡》旨在于表现犹太人渴望在长期的漂泊中找到精神寄托;二,《城堡》旨在于表现人类对于上帝的追寻;三,《城堡》旨在于表现人类对真理及生命意义的追问。而在中国的文学评论界,人们对于《城堡》的评价情况却大为不同,不但对《城堡》的主题的探讨涉及得很少,大多数评论内容所关注的都是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艺术特点以及表达手法。可见,西方文化习惯于抛开艺术本身而去关注文学作品的内容以及内容中所牵涉的诸如社会、宗教、心理等科学讨论,以务实的精神去研究这种东西的客观规律;而东方文化则习惯于重点去研究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个体情况和它们的艺术性,故而两者所形成的评论作品不论是立足点、表达方式还是细节上的措辞都各不相同,有着鲜明的对比性。再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为例。在美国本土的文学评论界,关于《老人与海》中主人公所体现出的“硬汉精神”,很多声音认为,它是一种象征性隐喻。通过这种隐喻,作者得以宣泄对资本主义商业社会的不满,而在这种宣泄里《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表现出的硬汉品质实际上只是作者个人意愿的戏剧化与扩大化。从这样的评价里不难发现,西方文学评论界对于文学的评论是求实而谨慎的、不轻易升华的,文学作品由哪个单独的个人而来,便常常首先围绕着这一个人进行分析。再同时对比中国文学评论家们对《老人与海》的看法,他们当中的很多都曾经提及,小说主人公所表现出的刚强、勇敢的品质和敢于抗争、敢于面对失败的精神映射出的是当时美国社会和广大民众对于强悍人性的渴望与追求,故而它是民族性的。东西文学评论视角下的英美文学又再一次地印证与体现了各自的文化精神内核。

  3东西文化差异对各自文学评价理念的导向作用在文学评论上,东西文化在对各自文学评论的引导上,其最大的差异影响在于二者对于评论体系的态度。纵观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学评论,绝大多数都只注重单个作品本身的研究,除了注重对作品的艺术欣赏与和思想探讨,还习惯于以小见大,从文学中捕捉人的态度和人与社会的联系,将其中的精神文化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来进行评价,并且这一点同样受用于形容中国文学评论界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评论态度。而反观西方文学鉴赏与评论,西方人理性、务实的精神使得他们得以以一种更加客观与现实的态度去看待与比较不同文化作品文之间的异同并针对这一点展开分析与分类,并最终形成自已独有的文学评论体系。这也是西方文学作品流派众多并且各流派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并形成了各自有代表性的.理论。同时,不得不承认的是,与东方相较,西方社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产生了一个分析手法多样、分类细致而思辨性较强的文学评论体系。这既是西方社会对于世界文明作出的一大贡献,但同时也意味着东方文学评论体系建立的急迫性与必要性。

  二、英美文化内部差异及其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1英美文学的主要特点英美文学,顾名思义,其主要组成成分是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由于有着共同的语言基础,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在很大意义上属于同源文化。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变革,英语在英国与美国各自都经历了一定的流变过程被并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也有了各自的土壤,但文化的同根性在英美文学中仍然许许多多体现之处。文学常常有着非常显著的时代特点,英国丰富的时代历程与社会变革过程在英国文学中有着深深的烙印。故而英国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两大特点就是帝国叙事和乌托邦情结。英国文学的帝国叙事特点来源于英国的帝国主义及殖民主义文化,它随着英国历史的殖民历程发展壮大,也随着它的没落而逐渐消退。这一时期的英国文学常常体现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统治愿望,故而战争文学、探险文学大行其道,甚至一度达到了铺天盖地的地步。而乌托邦文学则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文学,它起源和发展于数个世纪以前英国的特定时期的政治猜想热潮,并且包含“乌托邦文学”与“反乌文学”两大方面。尽管乌托邦文学最后也平息于历史的浪潮中,但它的出现与发展对于人们对极权统治的戒备与反省还是有着相当的正面推动作用。与英国文学相比,美国文学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没有太过厚重的历史沉积感,它如同世界文学的一道新鲜血液,自产生之日起便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关注与讨论中。尽管起源于乡土主义,但发展到今天,美国文学的最大特点依然是现实主义。阶级矛盾与这种大矛盾背景下的世间百度一直是美国文学的主线。现实主义的美国文学擅长于对社会现实的冷静揭露与真实刻画,并通过这种揭露与刻画还原社会的本质。但同时,受特殊的历史发展因素影响,起源于英国文学的美国文学在创造性上较前者更加青出于蓝,部分范畴内的文学,像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2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的影响就像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最大的相类之处来源于英语语言一样,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的巨大差异也源自于英语本身的发展与流变。但从本质上来看,英美差异其实是英语语言使用人群所选择的历史发展道路的差异。从英语本身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经历了早期、形成期与现代期的三大典型发展阶段。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在前两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相同,但近代以后,美式英语在与北美印地安语的接触碰撞中发生变化,英语的英美分化也正是于此时正式脱胎形成。与英国悠久的历史与辗转复杂的社会变革历经不同,美国由从奴隶社会走到资本主义的过程几乎是跳跃的。这使得美国成了一个没有历史负担、敢于创造、敢于打破规律的国度,在如此文化背景的影响下,美式英语也尽显其张扬活泼之个性,而这种个性同样也深深地扎根在了美国文学作品之中。

  3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对文化差异的讲解其实是对历史的讲解,所以文化差异对文学评论的影响也离不开参照对历史的分析,英美文化与文学也是如此。以英国文学为例,英国文学及评论学古老而厚重,这既是它的优点与长处,但也导致它负重前行举步为艰,不得不在对历史的继承及时代的顺应中反复挣扎、犹豫不决。尽管近一百余年,新的思维已经在英国文学与评论范畴内产生且古老的英国文学及评论的踪影也在近代文学史上随处可见,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文学评论理念就已经一改过往呼风唤雨的形象,进入了相对的蛰伏期。与英国文学作品及评论理论之间的关系所不同的是,从时间上来说,美国文学与文学评论的产生几乎是同时的。尽管学界对于美国文学与文学评论是起源于印第安土著文学还是英国文学这一问题争执不下,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文学与评论体系可以理解成源于美国本身。它内涵的种子成形于欧洲大陆,但无疑北美的土壤养育了它,并促使其发展了一个新鲜独立而具有一定创新性的体系。

  从上文的评述不难发现,英国的文学评论在缓慢的自我革新中取得发展,新旧文学评论视角在文学鉴赏中交互出现,形成了横向与纵向的交织的文学评论轨迹。而就美国文学评论发展的视角来看,虽然当下利落与创新的现代主义风格与生命力洋溢在美国文学评论的视野中,但相对于英国文学而言,它仍然存在着文化底蕴欠缺所带来的不足的一面。英国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深远而广泛的文化影响力使得它仍然是文学作品解读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文学评论的发展与影响也有其偶然的一面,造成英美文化及文学评论差异的因素也有着其不确定的一面。像评论家的个人阅历、视角喜好、知识专长等,也都属于此列。但总的来说,不管怎么样,英美的区域性文化差异对于英美文学评论的最终形成的影响与作用是显著而积极的,多元化文化视角的对接与碰撞更加有利于文学火花的迸发,这对于推动英美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来说都具有长远而积极的意义。

  文学评论范例 篇13

  我爱。因为有你的存在,我的情感得以释放,我的心声得以倾诉,似在外漂泊的游子,回到家中的感觉。您宽阔的胸怀充满了,温暖和柔情。

  我爱文友们!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切磋共勉,共同的爱好,彼此心灵相通,惺惺相惜已亲如姐妹,胜似弟兄!

  喜爱读书由来已久。读书让我忘却忧愁和烦恼,启迪智慧、滋润心田、远离尘嚣、淡泊明志,胸襟恬静而旷达。热爱文学之人,必尊敬文字、尊重文章的作者,是我的一贯思想和作风!

  我才疏学浅,喜欢不同风格的文章。我喜欢:豪放激越、潇洒旷达;严谨工整、华丽典雅;清新明快、细腻隽永;更欣赏:急骤猛烈、活泼幽默;阴柔婉约、舒缓和平。我喜欢朱自清的自然淡雅,周作人的平和冲淡,鲁迅的苍劲雄健。我也欣赏:茅盾的形象含蓄,冰心的清婉隽永,徐志摩的绚丽浓艳。

  我也是外国文学的拥趸。我特喜欢巴尔扎克的深刻厚重;莫泊桑的幽默风趣;更喜欢契可夫尖刻犀利。犹记得巴尔扎克的名言:真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决不矜持;他们的讥讽只是一种精神游戏,并不针对别人的自尊心。真是放之四海尔皆准的金玉良言!值得我们深思和体会。

  一篇文章的优劣,见仁见智。没有固定的标准。有一点肯定是能够达成共识的。那就是我们所读到的这篇文章,至少应该让我们感动,能够沁入心扉引起阵阵情感的涟漪,能够带来美好的艺术的享受。

  一篇好的文章,我们在阅读以后都会有一种心旷神怡感受,有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在生活中的不如意,愁肠百结都会在阅读完的那一瞬间,得到异常快慰的化解。胸中异常的舒畅,那种美妙甜蜜的心境,是无法用语言去描述的。

  我喜欢有生活情趣,底蕴深厚纪实类散文。那些:虚无缥缈、风花雪月、无病呻吟、无情强抒的文章,我实在不便恭维。没有真情实感、东拼西凑、复制粘贴组合成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自己都不知所云,又怎么会感动读者呀!

  我是一个多情善感、博爱善良的人,同时也是一个直率坦诚的人。有时候也是严肃认真的人。

  每遇佳作必用心品读留连忘返。是故也造就了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我是今年二月初来到中国。真正感到幸福和满足,有如刘姥姥初见大观园的兴奋。这里真是群英荟萃、卧虎藏龙;这里色彩斑斓、精彩纷呈。上的写手很厉害,风格迥异,各显神通。

  喜爱文友们佳作,愿分享他们的快乐。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写出了上千条评论,竟然乐在其中。也算是磨练自己笔工了,更何况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互相评论彼此的文章,是一个相互学习,切磋共勉,提高写作水平的桥梁,凝结友谊的纽带。

  我们要珍惜学习机会,坚持认真的负责任的态度,写好每一条评论。不要看完标题直接下评语。诸如:欣赏佳作!推荐阅读!或:点赞推荐阅读!问好!可谓惜墨如金、字字珠玑了。

  你不是用心去品读文章,怎么能知道作者的写作背景,语言风格,主题思想,文理是否透彻?你的评论只能是:敷衍了事、人云亦云、千篇一律了!

  评论真的很重要!欣赏佳作在学习中进步。文章是作者心灵的呼唤、智慧的结晶。写出一篇高水准的美文实属不易。有一句话:欢乐孕育痛苦分娩。完成一篇佳作,就像见到自己的孩子由衷地喜悦。我们也应该喜欢,送去温馨的祝福。欣赏是批评的基础,批评是欣赏的升华。尽管时间很宝贵,也要用心去品读。给予中恳的评论。

  对于文友善意的批评指正,要以宽容大度的胸襟虚心接纳,并致以诚挚的谢意!一个宽容大度之人,必须得到尊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屻,无欲则刚。做一个有修养、有远见的`人吧!

  宽容大度利己利人。孤芳自赏在自己认知的小圈子,自命不凡是不会有大作为的!真正的饱学之士,往往都是很高谦的人!学无止境,戒骄戒躁,要努力学习,放下身价和文友广泛交流,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来到中国,是向大家学习来的!毛主席教导我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理解最好!领会更妙!

  中国是大网站,胸襟宽广,兼容并蓄,广收博纳。给我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抒发情感的空间,本人承蒙厚爱深怀感激之情。是大家的!在这里我们的人格和尊严是平等的!这里人才济济,藏龙卧虎。作家、高手如林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最鄙夷文人相轻,谁都不重要,大家才重要。文人相敬,互相交流学习,切磋共勉,是我的心愿。 谦虚使人进步,要尊敬文字,尊重文章的作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三人行必有我师!

  著名的写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的表率。著名的写手也不可能,文章篇篇都精彩。不可能篇篇文章都能推荐上榜。我等平庸写手不要气馁,业精于勤荒于嬉。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且行且珍惜吧!

  “在文字间斟酌,字里行间品味,让书香墨笔生辉,在文字的国度里徜徉,演绎一场盛大的文字盛宴!携手文学路,芬芳漫中华”祝愿越办越好!!

【文学评论】相关文章:

文学评论范例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