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

时间:2024-03-12 19:40:38 好文 我要投稿

内部控制通用(15篇)

内部控制1

  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结合本单位的情况,促进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加强内部监督,进一步规范经费使用和经费运作的行为,特制订本规范。

  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

  一、财务预算是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预算是指制订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活动各项目标的计划和相应措施,并以货币及其他数量形式来反映和说明。预算管理是对单位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人力资源流的综合与控制。

  二、每年末,学校各部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下年度较详细的经费预算方案,由财务部门汇总后,经校长办公会审议后,上报区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对部门预算编制负责,校长对年度预算方案负责。

  三、建立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制度。每月财务部门分析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如发现执行情况与预算方案有较大差异时,需变更预算方案,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提出调整方案。

  四、建立预算工作的授权批准制度。校内各部门负责人,授权对本部门内的预算工作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权范围内,按审批后的意见办理预算工作。

  五、为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对预算的调整,必须经过申请、审议、批准等程序。

  1、预算调整的申请:必须由部门预算执行人或编制人提出申请,说明调整的理由、调整的初步方案和调整前后的预算指标对比,以及调整后预算的负责人、执行人等情况。

  2、预算调整的审议:对部门预算执行人或编制人提出的调整申请数,应经过校长办公会议审议,提出审议意见,担任审议的部门和人员应由校领导指定,审议意见应包括对申请同意、反对或补充修改的内容等。审议人应对审议意见负责。

  3、预算调整的批准:经审议的预算调整申请,才可报送有关领导批准。批准人应在审阅有关资料后提出书面意见,然后下发给申请人遵照执行。

  六、预算方案制定后,预算执行者对预算进行管理,除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外,校内各预算部门要加强自查。根据实际情况,可按时、按文、按部门进行必要的互查。总结预算目标与预算执行差距,把预算执行情况纳入年终考评。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一、货币资金是指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

  二、保持现有银行存款开户的情况,如有需要,需另设帐户,包括银行汇票存款、信用证存款、外埠存款、外币存款等,必须由校领导集体讨论而定,并报批上级领导。

  三、货币资金实行钱帐分管,指派合格的业务人员来办理货币资金的收付业务。

  1、各种收支业务必须取得合法、真实的凭证,个人在办理收支业务时,须得到有关领导的授权,即学校对300元以内的支出业务由总务主任负责审批,超过300元的支出业务由校长负责审批,并在记帐凭证上签章附上原始凭证,再交主管财务进行复核。经复核后的记帐凭证,才可作为货币资金收付和核算依据。

  2、现金管理人员不准用不符合规定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不准设小金库,遵守库存现金限额。现金管理必须做到日清月结,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清查小组(成员由相关人员组成)根据盘点表的项目盘点库存现金,并同现金日记帐余额进行核对。

  3、银行存款管理人员应保证银行存款收付的合法,银行帐号不准出租、借用、套用或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不准将单位的收入以个人名义存储,期末由非出纳人员逐笔核对银行存款日记帐和银行对帐单,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整未达帐项,同时对未达帐项,建立台帐,注明内容和原因,保证银行存款的真实性。

  4、为保证银行存款的安全完整,要妥善保管支票等票据,对作废的支票等票据要加盖作废戳记,财务专用章由总务主任保管,支票印鉴章由出纳保管,学校法人章由人事保管,并做好印章使用记录,相互牵制,印章和支票需分开存放,防止非法行为发生。

  四、建立货币资金职务分离制度,完善出纳人员岗位责任制,出纳人员必须根据经过审签的记帐凭证来支付和保管货币资金,不得兼任稽核工作,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和人员来办理货币资金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

  存货的内部控制

  一、存货是单位重要的资产项目,加强存货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确保存货资产的安全、完整,以提高存货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建立存货管理的职务分离制度,根据年度费用的预算计划和上年存货收发情况,由存货管理人员编制存货计划,由总务部门进行复核审批,来确认计划的合理性,存货采购人员不得兼任验收和存货保管工作。存货保管人员不得负责存货的会计记录,即管帐不能管物。

  三、建立存货采购、领用、发出业务的授权审批制度。存货的采购应当由当事人提出采购申请,由校总务部门审核批准,方可指定专人签订合同和采购业务,实物管理部门在接到外购货物时,首先应检查有否订货合同、入库通知单和质量检验单,复核货物的数量和相关的质量检验。存货的领用和发出,需经总务部门的批准,应以经审核的领料和发出的凭证为依据。

  四、对存货的入库、领用和发出,实物管理部门应按货物类别、编号、规格、型号、计量单位、单价、金额等设置实物明细帐。月末编制存货收、发、存明细表,与财务部门进行帐、卡、物核对。

  五、建立年度存货盘点制度。必要时,也可临时突击盘点。盘点时,应制订盘点计划,列出盘点表,存货盘点应由负责存货保管、记帐的人员以及独立于这些职务的其他人员共同进行。盘点时,要有序摆放存货,保持完整的盘点记录,如有盈亏,要查明原因,直至追究个人责任,并及时处理盘盈、盘亏,也要发现存货需报损和报废情况。

  六、对存货的报损和报废,应由管物部门提出申请,说明存货需报损、报废的原因,由管理部门和单位领导签署并按规定程序上报结算中心,待批准后方可处理。

  七、审批后存货的报损、报废的削价收入,按会计制度规定及时入帐。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一、固定资产是单位固定资金的实物形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养、维修,使固定资产在规定的使用年限中能正常的运行,以提高固定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学校的固定资产,指有专人或部门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登记帐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建立固定资产卡片,需详细记录固定资产实物数量、价值、使用状况、存放地点、维修及保养、报废等情况。财务部门应设立固定资产总帐和明细帐。三个部门分别对固定资产增减进行核算,并定期进行核对。

  三、固定资产的增减,有规定的审批权限(五万内(含五万)由学校处理,五万元以上报区教育局资产中心处理。)如要购置固定资产,须有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将请购与预算进行核对。如属权限范围内,可直接审核批准,不属权限范围内,应由单位负责人审批,在购置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编制询价报告,经讨论通过,方可签约购置。购入的固定资产,须由专人进行验收,并在验收单上签字同意,方可入帐。固定资产的处置,也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并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单,按规定的审批权限进行。

  四、年度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是保护财产安全、完整的必要控制手段,盘点工作应由负责保管、记帐等不同职能的人员以及与固定资产无关的其他局外人共同担任。盘点时,要编制盘点清单,清单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名称、类别、编号、存放地点、目前使用状况和核对,如有不符,需经一定的.批准程序才能进行帐面调整。

  五、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或人员,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维修和保养工作,每年应编制固定资产维修计划,或根据使用中出现的应急情况,采取修理措施,要分别设置有关表单来记录、使用、维修、保养等情况,并对记录情况定期检查,修理业务的原始凭证,经审批后交财务部门。

  工程项目内部控制

  一、工程项目是单位的投资项目,它会承担较大的风险。因此,对工程项目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以谋求投资的最大效益。

  二、建立工程项目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如工程项目的立项应先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上报校总务部门,校总务部门核实情况后,在校长办公会议上审议而定。

  三、配备合格人员办理工程项目业务,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办理工程项目会计核算业务,对工程项目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审批人不得超越审批权限,只能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项目业务。

  四、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要组织工程、技术、财会等相关部门人员集体决策讨论,决策过程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五、组织相关人员对工程项目编制的预算进行审核,重点审查编制依据、项目内容、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等是否真实、完整、准确。

  六、工程项目价款支付业务,原则上应按工程合同约定的价款支付方式,由有关部门或人员提交价款支付申请及凭证,有审批人的批准意见,经财务人员的复核才可办理价款支付,如工程价款和支付方式发生变动,应提供较完整的书面意见和相关资料,会计人员应对工程变更价款进行审核。

  七、工程项目竣工要进行竣工决算,要组织有关部门及人员对工程项目竣工决算进行审计,竣工决算审计未实施,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验收合格的工程项目,应当编制财产清单,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列入单位的固定资产。

  流动负债内部控制

  一、流动负责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已承担的义务、负债的偿还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其包括应付帐款、预收款、代管款项的收取、应缴财政专户等。

  二、对流动负债,按其经济内容及会计科目核算的要求,设立总帐和明细帐,详细记录负债的发生日期、内容、债权人名称等,对流动负债的支付,要有授权批准手续,以保证支付款项的正确性、合法性,每月末核对总帐和明细帐。

  三、流动负债经确认后,不能随意核销,对无法支付的流动负债,要有有关人员核销申请,报批有关领导的审批,按会计制度的规定、核销帐户。

  会计报表的编制与报送内部控制

  一、会计报表是反映单位在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济活动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人员必须每月进行结帐,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其包括会计报表及其说明,并上报有关部门。

  三、编制和报送的财务报告,应当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会计报表附注说明,应做到项目齐全,内容完整。

  四、指定专人负责会计报表的编制,列入其岗位责任制内容,并进行考核。

  五、报送的财务报告,应依次编定页码,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

内部控制2

  摘要: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存在控制意识较薄弱、认识不够充分、缺乏完善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房地产企业应做到:不断加强房产企业内部人员的学习,增强他们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和认识,不断加强房地产企业预算控制的同时,加强完善相关监督机制等。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探讨;原则

  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目前房地产企业正处于发展调整时期,在这一时期,房地产企业挑战与机遇并存。从房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来看是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制约了房地产企业在业内的竞争能力的提高,为了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房产企业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会计控制。

  一、房地产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一)内控意识薄弱,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意识较薄弱。有的小型民营房产企业根本没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或者是有相关的制度但是制度一点也不完善,俨然是老板的一言堂,会计的作用仅限于如何算账能让老板规避税费;有的企业虽然有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在实际运行中没有严格的照章办事,而是侧重灵活性忽略了相关制度再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性作用,使得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成为了摆设。

  (二)缺乏风险意识

  部分房地产企业破产并非因为企业自身实力不够强大,而是由于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没有正确把握好市场环境的动向、及时做好企业的发展方针及目标的调整;企业内部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缺乏对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

  二、房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该如何设计?

  (一)房地产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应该遵循的几条原则

  如果想使房地产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更加完善,企业内控效率更高,就必须在正确原则的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那么房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第一,坚持合法合理的原则。相关法律法规是是房产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准则,房地产企业的制定的任何规章制度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必须在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之内开展;第二,坚持全面性的原则。在坚持第一条原则的前提之下,除了要将房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涵盖到企业的各个方面,还要重点落实决策、实施、监督等环节,以实现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全面控制;第三,坚持谨慎性的原则。房地产企业的最重要特点就是投资风险大,如何使房地产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能够有效的'防范风险,这就要求在内部会计控制要谨慎地考虑、评估、分析各种风险会在房产企业经营管理的那些环节中容易出现,事先做好预案将风险降到最低;第四,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房产企业成本控制的的理想效果;第五,坚持灵活性的原则,房产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除了坚持谨慎性原则以外,最重要的还要根据具体的环境、企业实际需求和经营战略等情况对相关措施等进行改变、调整或完善。

  (二)加强企业风险意识,建立相关预警机制

  由于房地产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国家相关调控政策的影响,进一步加到了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房地产企业必须增强自身的风险控制意识,建立相关风险控制制度,才能够让企业更长远的发展。房地产企业资金需求量巨大,在“现金为王”的当代企业,房地产企业可针对现金流建立一套风险预警机制,搭建风险预警平台,加强和改善对现金流的管理,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增强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得员工按制度、流程办事,避免财务漏洞,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如管理实物资产时,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出现不必要损失。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重视内部监督检查

  根据房地产行业的特点以及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提高企业内控的相关管理工作,起到相关监督的作用,使房产企业能够健康发展。在实际应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过程中,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对相关制度作出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企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除了不断完善内控会计控制制度,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也要引起重视;应该设置专门机构或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例如,在房产企业在内部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并且,为了保证内部审计的公正性,我们需要注意审计部门在实际审计的工作过程中要保持其独立性。

  (四)提高房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信息化水平

  为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房地产企业应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以降低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的影响,如运用OA办公系统,设置合理的审批流程,可在合同签审、付款审批等方面达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相容职责相分离”的控制要求;不断加强对财务会计相关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等,如建立成本合同台账、销售台账等,可梳理企业基础数据,提高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管理的时效性。此外还需加强网络安全控制,确保公司信息、数据安全。

  三、结语

  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是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由于会计活动是对企业管理活动的财务反映,因此,会计活动往往会贯穿整个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现今,在房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上我国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我国房地产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多方努力,共同探讨解决房产企业内部存在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

  参考文献:

  [1]《房地产企业:实现内控与风险预警的统一》[N/OL].20xx.1.

内部控制3

  企业会计电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来替代人工记账、人工算账、人工报账和部分用人脑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在企业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同时,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管理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也随之产生了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不良的问题,才会使公司更好的发展。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人员职能划分不清

  在没有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前,所有的操作包括记账、入账、出账等都是人工来完成的。但在运用了会计电算化以后这些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不过这些工作还是由原来的工作人员来操作,所以以前的工作人员逐渐变成了系统的管理人员,由操作层变成了管理层。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些员工很难适应会计电算化系统,工作人员职能划分不清,有些员工既可以输入数据又可以修改和输出数据,员工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这样就很容易的使公司的财务数据泄露,给公司的经济带来危机,影响了公司发展的方向。

  (二)系统安全性不高

  这里的安全性要从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来阐述。在硬件方面由于存储数据的硬件是磁性介质的,很容易受到外面因素的干扰,数据容易被修改或丢失。在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的设计时,人们都是只注重软件所能实现的功能有多强大而忽略了对系统安全性的考虑和设计。系统的安全性设计的不好就会使系统很容易被病毒入侵、数据库被恶意修改、在突发情况下数据丢失等现象,所以在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时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三)数据处理方式产生的问题

  人工处理的数据的方式虽然很消耗时间,也很容易出错,但不至于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人工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如果出现了错误,在数据的审计过程中就会找到并解决。但对于会计电算化来说,数据是经过审计后是需要输入到计算机中的,如果在输入过程中数据输入错误,由于对数据的操作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错误的数据会造成错误的结果,这样就会导致公司的财务数据不正确。使公司的经济面临危机。

  (四)软件的更新与维护不及时

  在部分企业中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版本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近年来,系统软件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其实现的功能和应用领域也越来越高,有些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满足不了公司的发展要求。在对系统进行维护时,没有指定和专业的维护人员来维护,这就导致了系统维护不全面,而且公司的数据还容易被泄露出去。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职责的分离

  从整个企业的管理来讲,企业要将会计部门的职能独立与其他部门分离。因为会计部门的掌握着企业的命脉,一些数据是需要保密的,越少的人接触越好。然后还要分离会计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能。每个工作人员有自己的工作职能和要负责的部分,根据工作人员的职能对其设置不同的权限。例如记账的工作人员只有对数据输入和查找的权限,没有修改的权限。这样就保证了数据不被丢失和泄露。如果数据发生了丢失和泄露,也可以根据其职责找到相关人员。

  (二)提高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的安全性

  在硬件设施方面,主要是要想办法尽可能的在数据丢失或被修改后如何对其进行修复,所以就要定期的对数据进行备份,将数据备份到其他的存储介质中,这样一旦数据因硬件故障丢失,通过存储介质就可以对数据进行恢复了。企业在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过程中要适当的考虑软件的安全性,不要只考虑系统的功能。

  (三)数据的输入输出控制

  在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中,要严格的控制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在数据的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要加强数据的内部审计,对输出的数据多次进行的审计,了解输入的数据是否与书面材料或原始记录一致。如果有错误要及时的对其进行修改。数据的输出也要进过审计,查看数据输出的是否正确,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在输出前找到原因进行修改。

  (四)及时更新和维护软件、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要及时的更新和维护,企业要选择先进的、实用的、安全性强的且符合本公司发展状况和发展模式的电算化系统。系统的维护要有专门的人来负责,这要就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有了符合公司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还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有了责任心对工作就有了积极的态度,还要在软件更新和维护时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工作人员对软件的使用方法,软件的相关知识等,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五)加强档案管理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的档案管理,首先就要将档案的建立、存档、复制、调用和修改等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来负责,档案管理的内容包括企业的实际经济状况、企业的经营状态、企业的资产状况等,有了这些档案数据,企业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做好相应的发展对策。

  (六)完善企业电算化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公司要对企业电算化管理的内部控制设置相应的管理制度,如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要遵守公司的规定,在离开工作岗位时要将计算机加密,工作室要锁好。不能越权操作,要建立操作员的操作日志,记录操作员的操作过程等。违反制度的员工公司要给予相应的合理的处分。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的电算化会加快企业的发展,但在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只有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才会使企业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增强企业的经济基础,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才会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内部控制4

  一、家族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内环境不理想

  首先,家族式企业治理结构比较简单,其经营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在所有者的手中,管理层和内部员工存在着密切关系,造成了家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度较低,不利于进一步发展。其次,家族式企业管理层和内部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高效率,从而忽视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二)忽视风险控制

  很多家族式企业管理者对于风险控制并不是十分重视,认为需要做风险防范的都是大型公司和上市企业,但是事实上,家族式企业往往为了增加销路,追求利润,盲目地扩大规模,其所面临的风险往往比大型国有企业还要高。

  (三)控制活动不到位

  首先,许多家族式企业任人唯亲,出现一人多职的现象,这违背了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其次,权力的划分不明确,这样容易让某些人利用这种空挡,询私舞弊,增加企业的风险。最后,缺乏严格统一的工作流程,家族式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往往随意性较大,缺乏一套固定的流程为他们做指导,这样不仅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低、错误率高。

  (四)信息与沟通不畅

  就家族式企业内部而言,员工很少找老板主动交流,员工与员工之间也交流甚少,这就会导致企业内部信息沟通闭塞。就外部而言,家族式企业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信息获取也不太重视,并且总是局限于一个小的环境圈中,对于外部各种大的局势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内部审计,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来说,我国的家族式企业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完善。在相当多的家族式企业中,并未意识到审计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没有派专职人员执行审计工作,审计的范围也不全面,造成审计工作资源浪费,如此恶性循环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职能流于形式。

  二、家族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建议

  通过上而提到的研究发现,我国家族式企业的仟务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特点完善或者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好的发展家族式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保证效率,提高存在价值和必要性

  (一)优化内部环境

  首先,完善家族式企业的治理结构,进一步明晰产权,让家族成员以外的投资者也拥有企业产权,同时通过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法人治理机构,使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其次,改进家族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者的态度,把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标准,监督和制约家族式企业的经营管理,使管理层和内部员工对内部控制充分重视起来,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

  (二)重视风险控制

  建立风险防范系统,通过分析报表以及公司管理当中的资料,得出企业目前存在的隐患:建立风险评估系统,对风险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提交给公司管理层,从而使家族式企业能够及时有效地规避风险;建立风险应急机制消除或降低风险:建立风险责任机制寻找负责对象,通过合理奖惩制度给相关责任人敲响警钟,规避风险。

  (三)加强控制措施

  在人员控制方面应该进行职责划分,各司其职:在处理业务方面实施授权批准控制,实现权责分离:在工作流程方面制定严格规范的工作流程给员工以参照。

  (四)强化信息沟通

  就内部而言,家族式企业内部员工要将工作中出现的例外事项及时主动的报告给相应层级的管理者,同时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外部而言,家族式企业应采用FRY系统,重视建立客户档案信息,及时的反应业务信息和经营情况,与此同时,家族式企业要积极主动的了解外部市场的信息,使企业紧跟市场变化的步伐

  (五)加强内部监督

  首先,强化管理层和内部人员的审计意识,要求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对于内部监督的理解,管理者更要增强监督意识。其次,派遣专职人员执行内部审计工作,审计工作本身就具有独立性,如果由其他职位的工作人员来从事审计工作,或者直接忽视审计工作,那么审计制度的设立是无效的。此外,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也十分重要,内部审计不仅仅需要对个体进行评价而且还要对内部整体审核。

  三、结语

  家族式企业作为新生力量,逐步走到了经济发展的最前线。但是,由于家族式企业发展时间不够长,许多外因内因都阻碍着家族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确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本篇文章通过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这几个方面深入浅出的解释了家族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最终结合家族式企业的特点为家族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

内部控制5

  摘 要: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是指为了确保财产完整与安全,确保法律法规得以贯彻落实。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财务管理中贯穿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其次,深入探讨了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收稿日期:20xx-03-20

  1.前言

  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运行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而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良性发展。本文就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方法进行探讨。

  2.企业财务管理中贯穿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包括了五要素,分别是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内部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

  2.1信息沟通的必要性

  由于各大企业普遍采用预算会计制度,因此,企业财务部门日益重视对外信息沟通问题,例如:上级单位检查、经费计划审批、专项工程款审批、资产购置审批等,同时,也对对内信息沟通问题较为重视,若信息沟通不顺利,那么说明内部控制活动存在着较多不合理之处。

  2.2 财务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要求企业财务人员都要有较强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这样才能够有效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朝着安全、有序、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若没有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那么必然会增大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成本,既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也会对广大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积极性予以严重打击。

  2.3内部环境的必要性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条件是财务内部控制环境,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了财务管理制度、团队的凝聚力、工作人员的素质、领导的工作作风等。广大员工的工作成果、工作效率、工作态度会对财务内部控制环境造成直接影响。

  2.4 控制活动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会受到财会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具体的控制活动在财务内部控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要基于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抓好关键流程和重要控制点,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形成“事事有着落,件件有落实”的.工作氛围,保证资金安全,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

  2.5 内部监督的必要性

  内部监督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极为重要,能够让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内部监督应该落实到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中。

  3.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措施

  3.1 高度重视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和会计信息工作

  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是保证企业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手段。为了能够对企业内部资金使用审核审批制度进行更好地完善,企业应该制定完善内部审计、拨款报账审批、预算资金使用等规章制度。

  同时,会计信息披露是会计工作的重点,很多企业领导之所以不重视会计信息或者不充分利用会计信息,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会计信息披露程度不够、质量不高,甚至还很难给企业领导提供有用、简明、适时的会计信息。针对这种现象,应该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要深入开展“呼唤会计诚信”活动,大力倡导“不作假账”、“诚信为本”、“坚持准则”、“操守为重”。第二,要对广大财会人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争做负责任的部门、负责任的人。第三,要坚持“强化服务”、“参与管理”、“爱岗敬业”、“客观公正”、“诚实守信”、“提高技能”、“坚持原则”、“廉洁自律”,要有效地利用会计信息,努力营造出良好的会计氛围。

  3.2 强化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组织财会人员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到警示教育基地参观,观看警示教育片,以剖析反面敲响警钟;另一方面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专家以及上级单位领导对财会人员进行法律知识的讲解,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提高财会人员拒腐防变能力。此外,坚持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程序进行,制定了内部控制公开承诺制度和分级负责制,建立了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集体审定制度,有效地对项目实施全程监督管理,进而更好地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3.3 注重内控管理机制的推广和运用

  如何实现内控管理机制的科学化管理,实现内控机制对全局工作的“制约、监督、规范”化管理是摆在企业眼前的一项难题。为了能够更好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将企业内部业务会审、财务会审及重大决策会审全部纳入内控系统进行管理,未经内控审核的事项一律不予通过;同时,将已完善的制度汇编成《内控制度手册》,运用内部信息网络平台、门户网站、内网系统向全体员工推广,还不断加强对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教育培养,使全企业上下充分认识内控工作的重要意义,自觉学习、遵守和落实各项制度。

  4.结语

  通过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更好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明显增强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恒霄.高速公路投资运营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初探[J].交通财会.20xx,25(01):130-133.

  [2] 牛永刚.对企业内部控制探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xx,26(05):143-147.

  [3] 张青.关于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J].知识经济.20xx,19(10):122-125.

内部控制6

  合规运营是银行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防范金融案件的基本前提,是每一个员工必须履行的职责,同时也是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的有力武器。通过开展“内控与合规建设”活动,作为一名柜员,我对合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合规操作涉及农行各条线、各部门、覆盖农业银行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必须将合规意识渗透到每一名员工,使其明确合规经营的重大性及紧迫性。通过此次活动,结合我平时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职业道德诚信、合规操作意识和监督防范意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现就学习活动心得体会做如下几点总结:

  一、要做好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严于守纪做到警钟常敲,预防针常打,做好监督管理,健全要害岗位,重要环节轮岗,异地交流制度相互制衡机制。

  二、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合规的贯彻执行是以金融业务知识为基础。合规制度的每一个项目,我们都可以从金融业务知识中找到答案,应该说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培养,就是从源头上认识合规文化,所以要自觉学习业务,认真按操作规程办理业务,真正履行职责。

  三、加强各项规章制度及手续的落实。加强“三查”制度的落实,事前调查,结合本网点的具体情况,合理结构,优化手续,以促进办理前的规范化,严格适中审查环节、对不符规定的一律给予退回。保证在事中环节不存在隐患和出现漏洞,事后整攻放在最后,关注业务的事后情况,如发现不良事态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

  总之,通过这次合规教育活动,使我找到了自我正确的价值取向与是非标准,找到了工作立足点,增强了合规办理和合规经营意识。通过对相关制度的.深入学习,对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增强了识别和控制业务上的各种风险的抵御能力,积极规范了操作行为和消费风险隐患。树立了对农行工作的信心,增强了维护农行利益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内部控制7

  摘要: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许多行业在发展中的竞争愈发激烈。企业自身要想在竞争市场中获得更大的竞争力与市场份额,就必须保证其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同时还要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从而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企业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部要求。在我国一些企业进行战略转型、资源优化、人员整合以及产业提升的前提下,企业应迎合市场经济发展大环境,及自身发展客观需求,改革管理模式,提升自身预算管理与内控能力,实现二者有机结合,进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

  关键词:企业预算;企业管理;内部控制

  当今以社会良好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为前提,我国企业稳健发展并获取了更高的经济收益。企业为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实力,不断扩展发展规模,在获取更高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潜力,且从业人员基数不断扩大。此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现状有了新情况,这就需要各企业不断强化并实施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企业管理合力。加强企业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是当代企业的普遍内部要求。相关企业应该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相应改革,开展有效的内部控制,实现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有机结合[1]。

  一、概述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内涵

  1.分析预算管理含义

  预算管理主要是企业通过科学的统计与计算手段,对企业财务及经营状况进行预测分析,从而对公司的经营进行管理的措施。一般企业通过预算,可以使企业内部资源即人力、物力、财力等现状通过相关负责人进行相应的合理科学评价,从而进行更合理的资源分配。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预算方式可以极大地推动企业实现其目标。此外,可通过对绩效的管理与预算结果相结合,达到企业内部的协调配合。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内部实力与未来的生命力,通过预算也可以使企业明确自己发展需要的资金与收入资金[2]。

  2.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指企业内部一些相互制约并且各有分工的部门机构,这些部门依据企业发展战略施行与之相对应的制度,科学高效的内控制度能保障企业在运营中严格遵守法律,并追求最大的收益,同时将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性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有过程、环境、信息、风险、监督等多方面,它有助于企业规划的控制与监督,且对财务信息的准确度、资金安排的安全性、企业经营的规范性提供较高的保障。

  二、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基本联系

  现代企业中,预算管理应该与内部控制融为一体,协同控制企业的发展。二者都是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部分,其中在许多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

  1.具有相似的管控目的

  为使企业得以稳健发展,其会在既定发展周期内规设运营计划,以此为基础制定管理制度,用以引导企业达成发展目标。企业所规设的运营计划需落实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让各部门与各阶层人员明确自己的义务,明确企业发展对其自身的有利影响,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其中,企业内部控制能整合企业发展各项资源,引导各个部门落实企业管控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发挥自身的力量,保证企业的所有活动与贸易能够按照企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科学、合法、规范地进行。因此,二者都是为更快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所进行的管控。

  2.管控原理相似

  企业预算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一定联系,随着企业管理机制的不断革新,管理理念的不断优化更新,在企业管理的实施中,企业预算已经与内部控制产生了超高的相似度。随着企业内部管理理论的逐渐成熟,企业的预算管理已然成为富有系统性的管理体系,结合企业内控含义,需将预算管理渗入到企业各个部门进行相应的内部管控,预算管理的周密性同样要求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参与到预算管理过程中,并建立完备的内控体系。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需依据企业发展需求展开内控工作,科学划分责任与利益,使内部控制更富成效,并提高企业预算管理能力。

  3.工作机制相似

  现在的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经营与决策管理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企业预算与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在具体企业工作中有效的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都需要企业内部员工的合力实施,依靠其集体力量进行更有效的管控。预算和内部管理绝不只是依靠某个特定部门进行的,需要企业管理者发动所有员工的力量,使企业发展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内部控制也包括企业的各类预算,为此需加强其预算施行、编制、目标设立、执行监管等情况予以控制。二者在实施的过程中相互统一,相互补充。

  三、企业预算管理及内部控制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预算管理及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很有必要的两部分内容,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当今一些企业并没有深刻意识到二者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其企业运行的具体操作中,仍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

  1.忽视了二者的关联性

  前文所述,企业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需要相互配合进行,二者密不可分。为此企业需注重发挥二者能效,在运营过程中不断优化二者,用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目的。在企业的运营中,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在管理上过于主观臆断,忽略了以人为本的管理初衷。在预算与内部控制中存在一些操作偏差,因此在一些情况下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一些企业甚至将这两个部分分开为两个部门进行管理,这种做法十分不科学,会极大降低企业的管理效率。

  2.没有培养全员参与意识

  对于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无论是管理阶层还是工薪阶层,都需要企业管理者尽最大努力动员企业全员参与,发挥全体员工的集体力量,并加大对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才能更有效地落实公司的管理。然而一些企业没有建立先进系统的管理理念,将预算部分分配给财会部门,将内部管理分配给董事会、审计部门等企业管理部门,这使得大部分企业员工很难有机会参与到这两个关键部分的工作中。这种现象究其根本是因为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工作思路,没有意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深刻道理,没有明确个体员工的`巨大作用,因此需要对自己的管理理念进行更新。

  3.不注重信息共享

  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总的来说是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战略发展目标、财务数据等信息进行管控。只有保证企业的具体数据能够得到准确的共享,才能进一步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加强收集数据的广泛性,能够促进信息的全面共享,让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让员工获得其应有的知悉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管理能够得到全体员工的参与。部分企业对于现实情况过于谨慎,企业的许多数据只有管理阶层与相关领导机构才能获悉,并不是对全体员工进行公开。因此,信息不能有效进行全员共享,员工无法时刻与企业发展动向保持同步,且未能掌握企业发展客观需求,无法发挥基层员工工作能效。

  四、企业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组合实施策略

  1.将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在预算机制上

  处于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常态下的企业,因缺乏健全完整的内部管理机制,使企业的预算管理仅仅停留在表面,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进行。同样,缺乏有效的预算机制,企业的内部控制也不能有效进行。因此,只有将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预算实现和谐统一,将企业的内部控制建立在预算机制上,才能实现有效的企业管控。同时,要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与管理制度,让员工明确企业的内部管理流程,使企业得到更有效的管理。

  2.利用预算管理机制进行内部控制

  许多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应用的是规章制度的形式,通过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其过于片面且不成体系的管理模式无法点燃员工的工作热情,导致企业与员工呈割裂状态,因此在企业的发展与管理中,应该结合企业的现实发展情况与时下市场经济的发展氛围,在管理机制创新理念支持下,在企业内控过程中应用预算管理机制,为企业重新规设发展目标,引导其良性发展,并促其达成发展目标。

  3.通过预算机制进行内部考核机制

  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都需要相应的考核机制,用以引导、约束、督促二者协同发展。考核机制需关注整个预算体系与工作人员。通过分析考核结果采取相关方略用以辅助与优化考核结论。同时,考核机制同样需在内控机制内有效落实,该制度的建立与制度实施情况进行考核检测,并进行高效评价,提高企业管理质量,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能力,推动企业良性发展,将内控制度贯彻落实到企业发展各个环节,针对企业内部业务流程执行实况进行详细的把控与了解,因此需要完善考核与报告制度,依据预算机制进行内部工作执行情况的考核、比较,并分析发展目标与实际情况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刘术海.浅析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与创新[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xx,(12):162-163.

  [2]吴霞钦.浅析企业预算管理及其体系的构建[J].财经界(学术版),20xx,(10):49-50.

内部控制8

  一、组织机构控制方面执行情况

  在组织机构控制方面,目前我局下设统筹股、基金管理股、审核股、办公室四个股室,通过制度建设做为组织机构控制的基础,对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建立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等制度,对每项业务的岗位职责进行了明确。建立了《业务办理流程》,对各项医保业务的操作规程进行了明确。建立了限时办理制度,做到业务限时办结,权责关系明确。严格实施授权管理,按照规定分配权限,信息系统管理明确。落实岗位责任制度,责任到人,职工之间相互监督、秉公办事,同时不定期开展岗位轮换,既熟悉了各岗位的业务,又避免了一个人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带来的弊端。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执行,做到了有章可循,为内部控制的整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业务运行控制情况

  在业务运行控制方面,注重突出医疗保险关系建立和保险待遇享受中的牵制、制约关系,按照医疗保险政策相关规定,制定了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的参保缴费、待遇享受相关制度,明确管理,严格缴费基数,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严格待遇报销支付,实行岗位控制。同时,认真学习整理上级部门关于业务规范管理方面的文件或操作步骤,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交流,严格操作规范,实行程序控制,各项业务办理流程均按上级要求的规定执行。

  三、基金财务控制情况

  在医保基金管理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注意思想建设,认真严格执行各项政策及规章制度,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监督机制,按照医保基金的管理政策,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会计人员依据合法、有效的会计凭证进行财务记录,会计记录按照规定的要素完整准确地映各项业务活动,会计报表由会计人员立编制,会计档案按照要求及时整理归档,印章管理符合要求,基金账户开设符合规定,做到帐帐、帐表、帐单相符,会计核算没有出现违规操作现象,会计科目设置符合财务会记制度要求。

  四、信息系统控制情况

  医保信息系统网络是整个医疗保险工作的基础,计算机网络能否安全有效的运行是医保工作的关键。为了确保医保信息网络安全平稳运行这一目标,我们加强网络制度化建设,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医疗保险网络信息系统操、管理和操作人员的权限进行了具体规范,确保专人负责具体业务,落实了包括权限管理、密码保密等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

  五、内部控制的管理与监督

  我局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经常不定期的围绕基金收支、管理、监督的各个环节。深入查找问题,检查医保基金监管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内控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规范,有无违规操作甚至侵害基金等各方面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进一步提高维护基金安全的自觉性,从源头上防范风险。

  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建立了规章制度,就是建立了内控制度,忽视了内控制度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自律机制。

  (二)内控制度建设滞后,内控体系不够完善。

  自实施内部规范管理以来,我局着重各项业务制度建设,没有将内部制度建设很好地过渡到内部控制建设上来,个别制度虽然建立了,但对系列业务业务流程缺乏牵制、制约关系,个别制度存在牵制、制约关系,却没有随着业务发展而及时更新,而且,没有形成一套整体职责权限相互制约、运作有序的内控体系,缺乏有力的整体监控。

  七、下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继续按照《通知》的要求和步骤,以这次检查为契机,针对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认真做好整改工作的同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把工作抓出成效,确保我县医疗保险事业的健康平稳运行。

  (一)优化队伍结构,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加强干部培养、考核和监督,加轮岗交流和竞争上岗力度。加强思想建设,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全面提升经办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单位。

  (二)进一步认识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在医疗保险事业不断的形势下,既要重视业务发展,又要重视依法行政,既要重视规范管理,又要重视责任追究,认真推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内控机制。

  (三)进一步规范网络管理工作制度。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对上网计算机严格把关。

  (四)实地稽核与专项稽核相结合,确保医疗保险工作的平稳运行,防止基金流失。同时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确保对各项业务、各个环节的全程监控。

  (五)严格医保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医疗行为规范管理,完善结算办法,不断加医疗核查力度,采取不定期、不定时方式对各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实施监控,对有违医保政策规定的定点单位,严格按协议规定处理。

  (六)不断加强医保经办机构内控体系建设,建立内控督查部门,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通过优化业务流程,依靠流程之间的相互牵制和加强内部稽核等,对各项业务、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做到事前有防范、事中有控制、事后有监督,进而完善制度体系,达到在制度上确保经办业务的真实性和医保基金支付的安全性。

内部控制9

  1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1.1国家政策的影响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在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方面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然而对其来讲,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系统相对落后,无法适应当前的宏观市场环境,企业投资项目内部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一是,市场经济的活跃,促使物价一再提高,劳动力价格也有所增加,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本不断提高,由于其自身的生产能力的有限,以及缺少一定的外部政策,使其利润空间逐渐减小,面临着收益分配以及结算等多方面的风险。而且,今年来,我国中央银行不断对带看利率进行上调,导致国有企业在融资及投资方面的风险加大。另外,国有企业在投资项目的内部管理与控制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投资项目的内部控制与管理规章制度缺乏,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混乱,缺少科学完善的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体系,导致其投资项目与外部市场、政策环境的失调,无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更不能对相关政策及市场机制的调整做出响应和预测,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1.2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力度不足

  目前,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管理与控制独立性比较差,结构不尽合理,缺少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在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内部,管理者常常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独断专行,使内部控制与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投资项目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的不够完善,使得其防控监管的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执行起来较为疲软,使得企业项目管理出现较多漏洞。而且,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中的内控监督功能失衡严重,尤其对审计部门给予的重视与权力不足。在企业的管理和运作的过程中,内控监督对企业风险目标的理解分析和处理应对无法完成,其项目风险导向的作用丧失。

  1.3风险控管机制不健全

  评估及防控管理项目风险是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主要职责。目前国有企业识别投资项目风险的能力较为滞后,合理的风险分析和管理机制缺乏,内部控制与管理对项目风险的“预警防控”作用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在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中,国有企业不能有效连续地识别、监督、计量和评估项目风险,加大了企业在战略执行、产品组织运作和经营等方面的项目风险,使企业的发展增添了潜在的危害。另外,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制度一定要在全面有效、科学合理和及时实用的原则基础上建构。要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目标执行、资产保护以及生产经营效益的提高,合理科学的组织分工协作规划是重要条件。但是,目前国有企业科学性的投资项目内控组织分工不合理,组织规划设计不足,难以有效地进行内部控制与管理,致使投资效率低下,管理混乱。

  1.4内部控制与管理的监督功能失衡

  20xx年12月30日,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中的内控监督功能失衡严重,尤其没有给审计部门没有应有的权力,且重视不足。在企业管理运作的过程中,内控监督对企业投资项目风险目标的分析理解和应对处理无法完成,不能够发挥其项目风险导向的作用。国有企业投资决策机制不完善导致,资金流通不顺、流失严重,资本缺少安全性和完整性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投资项目风险,更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致使投资经营决策出现重大失误,导致出现巨额的损失和不良资产。对资本结构的科学规划的缺乏,陈旧的投资管理模式,负债高垒,投资和融资成本高,投资项目风险高危不下,使企业的发展存在严重的`隐患。

  1.5投资项目风险预警系统体系的缺失

  第一,缺少投资项目风险防范与预警意识。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投资环境,企业投资活动风险日益突出,但是,很多企业缺少投资项目风险预警系统体系,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投资活动健康有序运行。第二,缺少投资项目风险防范与处理相关制度。在进行投资项目风险防范环节上缺少预警机制,投资人员没有对相关投资项目风险评估的能力,更没有对投资项目风险预警的体系建设的科学方法,在投资制度和管理上严重缺失对投资项目风险额预警。国有企业在战略决策过程中,风险防范与预警意识淡薄,在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时,也往往忽视对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规划风险投资管理体系不健全,甚至欠缺,在很大程度上使投资项目风险的危害加大,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降低,使得企业资金的最大效用无法发挥,更没有形成系统的、稳定的、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导致企业战略决策滞后于风险的发生,往往在风险产生之后,才进行“亡羊补牢”式的补救,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损失。即使企业拥有相关的预警系统,由于没有与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有效联动,造成投资预警信号的精准性较低,实效性也相对较差。而且在投资项目风险评估方法上也缺少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导致企业风险预警功能的实效。

  2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对策

  多年实践经验表明,对所有企业来讲,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与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投资项目收益有着举足轻重作用。投资行为是国有企业日常管理中极为重要经济性质活动,对于当前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越发深远,企业对其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基于此,该文接下来就对上述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2.1国家宏观环境方面

  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应从国有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健全相应有利于国有企业投资发展的制度政策,从宏观方面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一,加快推进对国有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成立国有企业资产评价机构,为国有企业的融资和投资进行指导,成立国有企业联合会组织,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第二,发挥政府的监督与调控职能,加强对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监督与指导,建立专门的监督管控机构,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运行进行有效地监管,以此提高国有企业财务及会计信息的质量,为其创设和谐地外部运营环境。

  2.2优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环境

  使国有企业的投资内部环境从根本上得到优化,内部需求得到满足,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被建构起来,是建立健全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重要的措施。健康正确的企业价值观有利于财务人员对企业使命感和认同感的培育,企业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增强,推动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得带有效的实施。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创造和谐、民主、公平的企业氛围,使内部控制与管理对投资风险管理作用最大化。强化投资风险防范能力,建立有效的投资风险管控制度,才能够使企业规避投资风险、查漏防弊得到有效保障。所以,企业应建立专职投资风险评估分析及管理防控部门,培养内部成员正确的投资风险意识,强化内部控制对投资风险的管理力度,扎实推进投资风险“预警”建设,建设科学严密的投资风险管理系统,使投资项目风险的发生得到有效防范。

  2.3健全投资风险管控体系的监督机制

  有效监督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情况,并及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国有企业应将监督机制加入投资项目管控体系,定期的规范性监督投资风险管控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应对措施,使投资风险管理的有效发挥受到保障。另外,还要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力度,使得投资风险监督管理和两者合力,促进风险管理有序开展,推动企业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实现。制定并实施以内部控制为依托的投资项目风险管理方案。该方案在起初制定投资风险管理目标的时候,就已经有效地结合了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法,并且定期监测投资风险方案,进行及时整改,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体系。

  2.4完善内部控制与管理监督系统

  在进行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时候,将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到底,使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建立健全,以审计部门为主体,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在此基础上增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风险能力。内部控制能否实现有效的执行,需要审计客观公正的评价,独立的审计体制有利于使国有企业资源的安全性和国有企业财政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得到保障,找出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薄弱之处,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测,提出应对的策略及发展的建议,进而使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臻于完善,并使投资管控实现自我诊断,实现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自我诊断。坚持以审计部门为主体的政策路线,以预防为主的内部控制监督的系统,采取积极措施,有效监测,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审计需求是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建立独立的审计制度,以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实际和企业资源的安全性,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通过分析评估指出,应对策略与建议,从而达到完善的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最终目标,实现监督管控的自我诊断。

  2.5建立健全投资项目风险预警系统

  在国有企业投资项目风险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投资管理更加高效便捷,风险管理信息的畅通无阻得到保障。企业财务工作与投资风险管理实现无缝对接,保证企业的风险投资管理人员最快地获取最有效、真实、精准的信息,并及时地反馈。强化财务信息管理的透明、公开化,最大化“预警”企业财政风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投资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积极建构合理的风险财务审核体系,确保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的安全,并能够及时精准地分析和处理相关信息数据,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力,建立监管分开的责任制度,最大化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3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为我们国家现如今经济可持续发展核心内容,项目实施如何对于社会、企业以及国家来讲都是举足轻重的事情。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属于管理科学范畴,并被拓展至多个领域。科学技术创新,市场新变化等对于国有企业来讲无疑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为庞杂、大型项目管理最佳方式,同时也是步入新纪元国有企业管理最为主要方式。我们国家自从申请入世贸以后,企业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便向着国际化发展潮流迈进,对国有企业投资相关项目管控形式进行改革,对于提升投资工程工程质量与投资效益有着决定性作用。

内部控制10

  一、问题的提出

  内部控制是全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

  ·制度和机制的区别(20xx-02-17)

  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由此而建立起来的系统的内部管理规范就是内部控制制度。早期的内部控制是保护资产安全完整和财务记录的可靠性,要求企业对交易实行授权与批准、对资产实行控制、财务记录的审核与经营保管职务分离。由于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重大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呈上升趋势,如"巴林银行"、"安然事件"等,这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及国内银广夏、郑百文为代表的上市公司会计做假事件,引起了中国会计学界对内部控制课题研究的重视。一年前成立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不久前在北京召开了全体会议,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和具体规范讨论稿进行了深入讨论,此举意味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二、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有待加强

  尽管财政部已颁布了多项内部控制规范,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适合于各种类型单位的内部控制框架,也缺乏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指南,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无法准确地适用已有规范进行操作。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从而缺乏有效的内部评价机制,管理控制的弱化导致了经济犯罪案件的不断发生。

  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许多高层领导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仍然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没有真正把企业当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许多上市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董事会的作用相对弱化。

  (二)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动力不足且普遍存在由内部人控制的现象

  在企业所有人即股东和企业管理层的委托关系不完善((三)风险意识差,企业内部控制依然薄弱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高,但是,从目前一些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还比较淡薄,缺乏风险控制的有效机制。能否搞好内部控制工作更多的是取决于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如果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就有可能错误地做出估计和判断,导致错误的决策,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的核心地位

  由于国有企业根深蒂固的集权管理,改制后的企业并未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经理层集控制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在这种状态下要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无异于纸上谈兵。解决的对策是理顺现有的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经理层执行的职责明确、岗位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制衡、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只有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所有员工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才会有动力去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发挥。

  董事会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有效执行负责。因为对于董事会来说,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为了保证企业有效运行,完成各项目标,保证企业各项政策及董事会决议得以贯彻执行,解决会计信息不对称,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重要手段,所以董事会责无旁贷。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任何制度的制定、执行和完善都离不开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不例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提高中高层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对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管理人员的任用,我们可以实施经理人员代理制。代理制是指企业对决策的执行层人员实行公开的招聘,以录用具有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员对本企业实施全面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采取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吸引那些善于经营与管理的人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可以对代理人实行灵活的激励与制衡措施。

  财务人员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不可推卸的质任,因而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最直接、最基础的环节。(1)积极推行基层财务负责人委派制。通过竞聘上岗,选拔德才兼备的财务人员走上业务领导岗位,制订基层财务负责人的工资薪酬考核奖励办法。专门成立考评小组,对他们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实地考核,广泛听取工作单位相关人员对他们的评价。基层财务负责人对委派方全权负责。基层财务负责人实行任期两至三年,在同一单位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个委派期。在任职期间如发现不良行为,可以实行解聘,真正做到能上能下。(2)加强对全体财务人员的管理。要对企业系统内的'财务人员的结构进行统计与分析,有计划地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整体素质,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制订一些合理的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全体财务人员工作热情、学习热情及创新能力。

  (三)加强预算管理,做好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目标利润为导向,通过业务、资金、信息的整合,编制全面的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投资预算现金流量预算和人力资源预算等等,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通过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方面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各项预算严格执行。对预算执行情况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预算执行情况差的单位进行惩处,确保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与有效性。

  (四)找准关键控制点,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受到效益-成本原则的制约,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只有抓住关键的控制点才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关键控制点是指业务流程和单位经济活动中那些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关键控制点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哪一个控制点能够最好地衡量业绩;哪一个控制点能够反映重要的偏差;哪一个控制点能够以最小的代价纠正偏差;哪一个控制点能够最为有效。

  内部控制的重点是防范风险、避免和减少差错和舞弊、效率低下、违法乱纪等行为的发生,企业必须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是指分析和辨认实现有关目标可能发生的负面风险,以便形成确定应该如何对它们进行管理的依据,这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企业必须制订与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相关的目标,设定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的相关机制,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各种不同风险。例如,随着企业投资的增加,企业应特别关注资金使用上的风险,应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管理和控制,评估重要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明确规定相关法律责任。要严格执行资金使用手续,防止资金使用随意支付,杜绝各种浪费行为。

  (五)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既是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又是控制有效性的确认者,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1、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并且是一项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高素质、高技能。从目前来看,企业内审机构力量薄弱,素质不高,因此有必要加强内部审计力量。一方面,要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充实审计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制订一套操作性强的考核奖惩制度,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2、要实现审计职能的转变。从目前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来看,还主要立足于基层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专项审计等,而对各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与评价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少,因而,舞弊行为、违规违纪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在今后有必要逐步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探索风险导向审计,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和延伸度,赋予内部审计部门追查异常情况的权力和提出处理处罚建议的权力,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四、几点思考

  (一)内部控制定位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其内部涉及到法律、经济、利益调整等,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从我国现行的内部控制标准来看,大多将内部控制定位于标准方向,没有上升到强制规范的法律层面。在我国目前人们法律意识不强、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缺乏、人的整体综合素质不高的环境下,未来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的定位应上升到法律层面,使其具有法制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和在企业经营管理具体工作中加以运用。

  (二)内部控制的制定模式

  目前现行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定模式,仍然沿用传统的分行业制定。这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模式,既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统一标准来管理。未来的内部控制规范标准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模式,由国家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主导制定,使其具有权威性。

  (四)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的实施

  最近,财政部副部长、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主席王军同志指出,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的执行,是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的灵魂,这一论断揭示了内部控制的实质。从我国内部控制近几年来的实践可以看出,发生大案要案的企业,实际上都有内部控制规范和标准,有的条条框框还很细,但就是未能得到有效执行。由此可见,切实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实施机制,是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发挥最大效力的根本保证。

内部控制11

  为贯彻落实省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财会(20xx)21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指导和促进我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工作,根据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财会(20xx)1031号)要求,结合我单位实际,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内控评价工作的总体目标

  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是指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之前,或在内部控制建设的初期阶段,对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的“摸底”评价。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明确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围绕重点工作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同时,发现单位现有内部控制基础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推动我单位于20xx年底前如期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贯穿于单位的各个层级,确保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面覆盖,综合反映单位的.内部控制基础水平。

  (二)坚持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单位在选取评价样本时,应根据我单位实际情况,优先选取涉及金额较大、发生频次较高的业务。

  (三)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针对单位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及其处理整改情况,明确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四)坚持适应性原则。内空制基础性评价应立足于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单位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管理架构、经济活动、风险水平及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并采用以单位的基本事实作为主要依据的客观性指标进行评价。

  三、主要任务

  (一)组织动员。我单位应当于20xx年1月,全面启动我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我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二)开展评价。我单位应当于20xx年3月底前,按照本实施办法的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依据,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及其填表说明(见附件2和附件3),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三)评价报告及其使用。我单位应将包括评价得分、扣分情况、特别说明项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内容在内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以明确下一步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和改进方向,确保在20xx年底前顺利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我单位可以将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得分与同类型其他单位进行横向对比,通过对比发现我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不足和差距,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效果。

内部控制12

  一、交通运输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在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中,其环境不利于会计工作的可操作性。在企业中,当内部会计控制面临真实的环境时,由于企业内部的领导者,也就是决策者,他们的决策行为影响着会计的工作方向,但多数的决策者所做出的决策缺乏统一性,在执行该决策时,不能与内部会计控制的操作同步,并且决策者的决策行为与企业其他职员的观念、行为难以同步,整体观念无法相结合。而在企业外部环境中,要实现内部的会计控制与外部的相关会计法规相同步,这也是难于实现的问题,对于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来说,这都是影响其正常运行的主要问题。

  (2)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缺少一套完善的控制体制。这主要是由于内部会计控制体制的不健全而引起的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机构体系不健全,使得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体系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只是企业内部的防范机制比较薄弱,导致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难以控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权责分配不够明确,一些企业对会计工作的考核不够规范,奖惩制度模糊,不能保证会计工作的有效执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在企业中国,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一旦企业做出了重大的决策方向,但在执行的过程却缺乏有力的监督,那么久极易造成决策的执行偏差,这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又一个弊端。

  (3)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忽略了管理的重要性。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一味的追求企业经济效益,忽视了企业管理理念,导致高层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理念比较薄弱,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缺少对企业相关人员的管理和控制。

  二、交通运输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1)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内在需求,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决定着企业的决策方向,因此,管理者也要遵照会计信息来制定决策方案,建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使企业领导者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内部控制监督体系要在各个环节实施起来,在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要设置相关人员负责监督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赋予相关人员一定的处理权限以及其应承担的相关责任,特别是在对处理也务过程中,要严密的做好业务监督和复核工作。在会计部门中,对常规性的会计核算工作也要做日常的核查和定期的审查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各个岗位、各项环节的日常监控工作。在对内部会计部门进行监督时,要设立一个专业的监督岗位,配备工作能力、责任心较强的'人员来担任此职。

  (3)加强对企业内部主体人的行为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内部领导者或决策者的管理理念,企业的领导者或决策者应该在完善自身的管理行为的同时加强对内部人员的行为控制,与内部会计人员进行及时沟通,随时把握相关人员的思想、行为,以便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

  (4)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激励机制。对于内部控制的相关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处罚和奖励,内部控制激励机制能够促使控制人员更好的完成控制工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应该按照激励机制给予其一定的鼓励;而对于违规违章的控制行为,要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制度,给予其相应的处罚。

内部控制13

  10月21日,省财政厅在《关于全面推进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工作的意见》的基础上,再次下发《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决定通过“以评促建”,推动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在20xx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

  针对一些单位对内部控制建设重视不够,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内部控制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单位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缺乏有效的执行手段和措施,相关规定要求不能落到实处等实际情况,省财政厅于8月份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工作的意见》,要求全省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四项原则,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流程控制;建立内部控制报告制度,促进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制度,从而实现确保经济活动合法合规,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的工作目标。

  省财政厅明确要求,在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工作中,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一把手”负责制,成立内控领导机构,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明确各个部门、岗位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分工和责任,各部门各岗位要积极协调配合,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查找单位经济活动风险,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同时由单位审计部门或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定期开展本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工作,形成《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手册》,全力按时推进。

  已经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抓好修订整改,进一步健全制度,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尚未建立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单位,必须于20xx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工作。

  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全面推进,各市财政局、各部门应当于9月中旬全面启动本地区(部门)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广泛动员、精心组织所辖各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各单位应将包括评价得分、扣分情况、特别说明项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内容在内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以明确下一步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和改进方向,确保在20xx年底前顺利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对在评价过程中弄虚作假、评价结果不真实的单位,一经查实,将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内部控制14

  1.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概述

  所谓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企业为落实经营理念、实现预期经营成果、保护资产安全、保证会计数据准确、提髙经营活动效能而在企业内部开展并且实施的一系列自我约束、控制、规划、调整、评价等措施、方法的总称。髙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对于企业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其本质是一种内部控制制度,是在一定的控制环境中,由内部控制人(不仅仅局限于财会人员)依据一定的理念和一定的程序对单位的重要经济活动和重要环节进行监督的过程。

  2.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2.1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还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1)货币资金收付和保管业务的授权批准不规范,不相容职务没有彻底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缺乏相互制约、相互监督。(2)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不规范,财产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和处理等关键环节存在很大漏洞,财产被盗、毁损、流失比较严重。(3)企业内部各管理层超越授权范围行使职权,经办人员超越授权范围办理业务现象时有发生。(4)建筑工程项目决策程序不规范。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不明确,工程项目预算、投招标、质量管理等环节控制乏力,导致决策失误及工程发包、承包、施工、验收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

  2.2项目经理责任制不完善,制约了内部会计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实行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负责制,在施工项目的建设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体制和约束机制不配套,企业管理层与项目经营层关系不协调,出现了企业经理对项目经理过度授权,使项目经理部自主权过大,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措施。而项目的会计人员又受到项目经理的领导,项目经理往往要求会计人员按其愿望迸行会计核算,挥霍浪费,虚列工程成本,谋取个人利益,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敢加以制止,严重损害了企业整体利益。

  2.3会计人员素质不髙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素质相对而言不能满足建筑施工及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会计队伍中髙学历、髙层次的会计人员所占比重较小,真正科班出身的会计人员不是很多,有些靠人情关系混进会计队伍的人员,甚至不具备从业资格,却仍然呆在会计岗位上,导致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知识结构、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偏低。同时,由于建筑施工行业具有分散性、流动性大的特点,导致会计从业人员的思想教育、理论和业务培训得不到保障,再加上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本身就不够重视,即便偶尔开展一些培训活动,往往也是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提髙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

  2.4信息沟通不畅通

  可靠有效的会计信息是建筑施工企业制定各方面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遇到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等问题,严重地损害了企业利益,使管理者制定决策、国家的宏观经济指导与判断等受到了影响。建筑施工单位内部缺乏规范、科学的会计控制体系。

  3.建筑企业内部钟控制工作的措施

  3.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领导层的重视

  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虽然主要由财务会计部门承担,但同时更需要企业自上而下的重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形成对法人、项目经理及各部门人员共同的约束力,使企业成员增强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重视,促进部门间的协作。董事会应全方位考察总经理人选,明晰项目经理应承担的责任,完善管理层与作业层之间的授权批准制度。特别是领导层,其对工作的重视是内部会计控制有效实施的保证。所以企业髙层领导及管理者应接受相关培训,真正实现观念上的转变,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是服务企业大局、关系企业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大事。

  3.2严格预算管理,控制项目成本

  成本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项重任,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的波动也间接说明预算工作的'不完善。因此,企业应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将影响项目成本的内外部因素纳入到预算体系之中,由财务会计人员及相关部门人员共同分析可能引起该项目成本波动的因素,以及成本波动的幅度,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预算管理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3.3实行侑息化管理,防范财务风险

  信息是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依据,同时也是判断财务风险问题的依据。建筑施工企业作业项目具有分散性的特点,企业必须实现信息化管理,使各项会计信息及时传递至财务会计部门,才能确保决策科学,抑制财务风险。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企业应积极创建自己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各个项目的成本预算指标、费用支出标准、现金流情况、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项目收益等都反映到系统当中,实时处理会计信息,并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当项目出现应收账款周期过长、成本波动频繁等风险问题时,系统自动报瞥提示,以便于财务会计人员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3.4落实内部审计,杜绝违法违规行为

  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将注意力多集中于项目建设,往往忽视内部审计工作。因此,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成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审计部门要对项目建设产生的各项投资支出进行事前审计,避免投资费用支出过多;项目进行中及竣工完成后也要进行相应的内部审计,坚决制止各种违法违规操作,防止营私舞弊行为的发生。

  3.5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对会计人员进行考评与激励

  面建筑施工企业应立足长远发展,聘请具备髙度职业精神.、丰富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组建起髙素质的人才队伍,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的考评与激励。会计人员不仅要完成日常的工作任务,还应结合企业实际,提出降低成本、防范风险的内部会计控制建议。所以企业应将会计人员从事内控工作的成果与薪酬福利挂挂钩,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束语

  内部会计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最重要部分,它对加强财务监督,规范会计工作,提髙信息质量有重要作用。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增强财务管理能力,使财务会计更好为企业的生产施工做贡献。

内部控制15

  摘 要:随着经济不断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日趋突显。在我国,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纵观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认识上也存在着许多误区和模糊的地方,找出原因,提出企业在完善内部控制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实现风险管理。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途径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概念

  (一)内部控制。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及各组织在经济活动中,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二)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是对企业内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二、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解存在偏差。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简单地被理解为建章立制。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远远不是各项规章制度的汇总,规章制度必须包括制度制度、制度执行和制度执行结果的考核,三者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1]。

  (二)混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一种情况是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同起来,常常产生这样的误解:内部控制可保证企业成功并使其财务报告绝对合法;内部控制可以防止企业管理决策失误;建立了内部控制就等于实施了科学管理等。反之认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相互独立,各自独立于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

  (三)过分关注内部控制细节而忽视企业风险管理。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所有细小的、微不足道的控制上。表面上控制得很好,实际上浪费了许多管理资源,还使企业重大风险被忽视,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四)只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设计而疏于其执行效果,使企业承担巨大风险。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贯彻执行,没有执行或执行力度不够,再先进的制度也不起作用。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考核和追究机制是保证执行力的基础。培养先进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员工对企业文化有认同感,很多规则的执行都是靠自觉性。

  (五)风险管理信息网络平台没有建立。在大多数企业风险管理中,还未曾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平台。风险决策上信息来源无法进行计算机系统分析,因此在对风险的防范以及预测中,不能及时掌握相关数据及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风险防范水平和能力,以至于在今后的企业竞争中处于被动的状况,影响企业正常运行的同时还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2]。

  三、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念起源于西方国家。20xx年,美国COSO委员会在原有《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萨斯法案,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由于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引进,与国内企业原有的管理体系和观点存在较多的差异和差距。

  (二)我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法规和政策出台较晚。20xx年6月财政部会同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xx年4月发布了《企业内部配套指引》。可见,我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处于不断摸索和起步阶段。

  (三)企业内部控制缺失,风险管理认识不够。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缺失造成企业内部控制不足;另一方面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要与时俱进;风险管理上容易出现行为偏激:一种情况是在利益的驱使下,风险意识淡薄;另一种情况是不能正确处理风险和机会的关系,一味注重规避风险,而不是管理风险。

  (四)企业不注重风险管理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建立。企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只注重财务信息计算机平台和营销网络计算机平台的建立和完善,而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信息计算机平台对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在风险管理体制中,信息系统计算机平台尚未建立是国内企业普通存在的问题。

  四、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途径

  (一)健全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体系。建立和健全全面风险管理组织职能体系,在内部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组建风险控制部门,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为全面风险管理构筑牢固的防线;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内控系统,将内部控制系统融入到风险管理系统之内,制定重大风险预警、风险解决预案、风险管理业务以及重大的内部控制流程和职权制度;构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使之具备风控信息的实时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功能,并对重要业务流程和风控点进行实时监控;不断培育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自觉意识,加强对管理风险理念、知识、流程、管控核心内容的培训,提高员工尤其是高级管理者和关键岗位人员的风险管理素质。

  (二)规范风险管理程序。企业应将风险管理的目的、目标和任务结合起来,明确风险管理与企业任务之间的关系。对相关行为造成的危害,按风险因素衡量损失,按定性评价的方法计算损失,使风险管理更加程序化、法制化,更加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三)规划实施全面风险的具体应对措施。针对战略风险,企业应结合其战略目标和所处行业,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同时规避、转移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风险;针对运营风险,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提高技术经济指标。降低成本,运用经营措施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密切关注市场变动趋势,加强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针对技术风险,加大人力、物力、财务的投入,努力培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和创新相关工艺和技术,不断突破外部技术封锁,实施核心技术的赶超;针对财务风险,持续研究和跟踪资本市场情况,努力拓宽企业筹融资渠道,锁定较低融资成本;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

  结语:企业只有逐步完善其体制,健全其机制,致力于内部控制根基,进一步强化企业风险管理,才能增强企业在复杂市场中抗风险能力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邓扬建.风险管理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思考[J].财务与金融,20xx(4):58-59.

  [2]曹卫军.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探讨[J].财经界,20xx(18):87.

【内部控制】相关文章:

内部控制03-12

控制的作文09-22

控制的作文[通用]10-31

公司内部的车辆03-10

控制情绪作文09-21

怎么控制心理焦虑04-28

过程质量控制03-12

贝尔花了十五年诠释控制体重方能控制人生04-26

公司内部邮件格式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