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教学实录

时间:2024-03-06 09:49:3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春晓》教学实录

《春晓》教学实录1

  师:春天的早晨,鸟语花香,风雨过后,落花满地。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春晓》教学实录

  师: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你躺在暖暖的被窝里,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只听到窗外到处是鸟儿的叫声,鸟儿多么快乐。可是昨天夜里……

  师:闭上眼睛的这会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我好象听到小鸟们停在树枝上互相打招呼:“你早!你早!”

  生:我仿佛看到春风把花瓣儿吹到了小河上。

  生:桃花树下一片粉红色,因为花儿都被风吹下来了,被雨打下来了。

  生:我仿佛看到柳枝发芽了,嫩嫩的绿色,很好看。

  师:是阿,这就是春的气息,这就是春的脚步。《春晓》这首诗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画面上花红柳绿、流水潺潺,活泼可爱的小鸟停在枝头。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古诗离我们的生活很远,而且它含义较深刻,短小的篇幅常常包含着很多的内容,对语言思维理解能力处于发展阶段的一年级学生而言,学习古诗是比较困难的`。

  在这堂课中,我发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想象来帮助学生学习古诗是很有效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样的语句,对刚接触语言文字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正好,这首古诗是描写春天的美景的,学生对春天的景色不陌生,通过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学生能够说,会说,也想说了。通过教师引导也好,给孩子几个关键词也好,激发孩子的想象,对学习古诗,理解古诗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在后来的《村居》教学过程中,我给了孩子们几个关键的词语,孩子们的思绪就开始飞扬了,有些说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跑在回家的路上,有些说小朋友结伴到操场上、田野里去放风筝了,比谁放得高……有了这样的想象,古诗的理解自然而然地已经到位了。

《春晓》教学实录2

  教育理念;

  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睁开你那明亮的眼睛,瞧一瞧,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一听,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课件)

  生:春天来了,柳树姑娘穿上了新衣服,小草从地下钻了出来,鸭妈妈带着可爱的鸭宝宝出来春游了。

  生: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他用剪刀似的尾巴剪出了祖国的山河美。青蛙醒了,看见周围的小朋友正忙着种葵花,它赶忙跳出洞口捉虫子去了。

  师: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鸟儿唱起了欢乐的歌……多么诱人的春色,多么美好的春光啊!古时候,诗人们为此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春晓》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二、理解诗意

  师:我们先学习第一行诗句,谁来读一读?

  生:(读)春眠不觉晓。

  师:学习古诗要从字词入手,你觉得第一行中哪几个字不理解,需要大家帮助?

  生:“觉”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

  师:“觉”是多音字,“不觉”在这里可以解释为“不知不觉”。

  生:还有“眠”,是睡觉的意思吗?

  师:说得真好,古诗中的一个字相当于现在的一个词。现在你能把这行诗句的意思告诉大家吗?

  生:春天的晚上,人们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师;学懂诗句要从字词入手,在说整句诗意思时,你还得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地加上一些字词,有时还要调整一下顺序。

  师;试着学一学下面三行。要是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怎么办?

  生;可以看词语手册,查字典。

  师:利用工具书是好的学习方法。

  生;可以找老师帮忙。

  师:是的,“学问学问,边学边问”,正好今天有那么多老师在场,小朋友可以大胆地去请教。

  生:也可以和同学讨论。

  师:对,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可以产生智慧的火花。

  学生讨论、自学略。

  三、想象唤醒思维

  师:春天的早晨,鸟语花香,风雨过后,落花满地。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那是怎样一幅景象?

  师:(旁白)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你躺在暖暖的被窝里,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只听到窗外到处是鸟儿的叫声,鸟儿多么快乐。可是昨天夜里……

  (生做陶醉状)

  师:闭上眼睛的这会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我好象听到小鸟们停在树枝上互相打招呼:“你早!你早!”

  生:我仿佛看到春风把花瓣儿撒在小河上。

  生:我真想变成一片花瓣儿,向小船儿一样漂向远方。

  生:我仿佛听到春雨沙沙的下着,看到柳树的枝条上又抽出了一片新绿,桃花的花苞一下子胀大了。

  师;是阿,这就是春的气息,这就是春的脚步。《春晓》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画面上花红柳绿、流水潺潺,活泼可爱的小鸟停在枝头。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读

  四、拓宽知识面

  师;春天这样美,有多少诗人曾经赞美过它呀!把你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诗朗诵给大家听,好吗?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春风真是一位魔术师。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多么美妙的意境啊!

  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师:好一个和和美美的春季。

  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师;春色真是无处不在啊!

  五、读写结合

  师:春天的美景如此令人陶醉,就让我们以《春晓》为题把春天早晨的景象写下来或画下来。

  (生有的写话,有的画画,忙得不亦乐乎)

  师:又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春天在小朋友的笔下诞生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生:(读自己写的内容)春天到了,春风妈妈出差回来了,小草乐得钻出了土,桃花乐得笑红了脸,柳树乐得跳起了舞。小青蛙闻到春风妈妈温暖的气息,伸了一下懒腰,活动了一下身子,呱呱叫着:“妈妈,我整整睡了一个冬天,已经饿坏了,我要吃虫子了。”

  生;(不甘落后地站起来朗读)春风吹呀吹,小草偷偷地从地底下钻出来了,柳树的枝条绿了,桃花的花瓣红了。小朋友在阳光下奔跑着放风筝。周围的一切都变了,变得那么生机勃勃。春天就这样悄悄地走来了。我喜欢春天。

  生:(举者手中的画来到多媒体投影仪前)你们看,这就是我画的春天,图中的小诗人像不像我啊?

  学生展示作品略

  【点评】解放区王褚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张梅:

  王艳屏老师的《春晓》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程之中。从整体上看,这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打破了古诗的教学方式。

  从课堂教学看,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看画想诗,边看边读;配乐品读,先想后读;吟诵自悟,写话作画。这些,无不体现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彻底改变了古诗教学中逐字4逐词讲析的呆板做法,使学生学习古诗变得有情有趣。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

  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师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展现动态的画面。营造春意盎然的场景,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情感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情感,开启其心智。随着美的画面美的意境,学生也渐渐进入“欣赏春天,感受春天,赞美春天,留住春天”的实践和体验活动中。

  教学反思

  一、教学语言富有诗意

  有人说,语文的最高境界是诗意。在本节课中,我采用精炼而富有诗性的教学语言,引领学生放飞想象,指导学生咀嚼品味。学生灵活的思维被激活,发现的火花被点燃,诗意的表述被引发。

  二、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开课,我通过动情的语言,借助优美的音乐、画面等,把春天的种种意象变成一首“立体交响乐曲”,为学生奠定了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

  三、读写结合,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

  教学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是否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我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安排学生由说到编到创,这样的设计,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在这样的学习场中,创新的火花时时闪现。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更有内在的成功体验。

《春晓》教学实录3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小的动画片,想看吗?老师现在就给你们播放!

  (放课件,描述:一个春天的早晨,天空下着蒙蒙的细雨,被风雨打落的花瓣像一群翩翩起舞的花蝴蝶纷纷飘落下来。在一个绿色的大森林里,有一只可爱的小熊,瞧,他睡得多香啊。他一定是在做一个甜美的梦吧,要不然怎么连天亮了都不知道呢?)

  师:看到这儿老师突然想起了一首特别好听的诗,猜猜什么诗?

  生:《春晓》。

  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老师想到的正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这首《春晓》呢,老师还知道咱们班好多聪明的小朋友早已经会背这首诗了。让我们看着动画一块儿背背吧!

  (生背诗,师板书春晓)

  评:画面精美,富有童话意境的电脑动画课件,把学生带入细雨纷飞,落花飘飘的江南之春,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很好的基础。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情况,在绝大多数学生一对这首诗非常熟悉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背诵古诗,引入对新课的学习,并没有机械地执行教案,做到以学定教。

  师:你们背得真流利。瞧,这两个字(春、晓)以前我们没学过,谁能给我们介绍介绍这两位新朋友?

  生1:我给大家介绍“春”,(齐读)它的上面我认识,但不知道叫什么头,下面是日字底。

  生2:我知道上面是春字头。

  生1:你们认识他了吗?

  生:这是我的好朋友“晓”(齐读)它的左边是“日”,右边和“烧火”的“烧”一样。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加了一个日字旁吗?

  生:因为“晓”就是天亮了,太阳要升起来了,所以加了一个日字旁。

  师:噢,原来“晓”就是早上的意思,那“春晓”呢?

  生:春天的早上呗!

  评:通过对“晓”字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渗透形生字的概念,同时对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有重要作用。

  二、初读课文

  师:对,《春晓》这首诗写的就是春天的早上。同学们,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啊!你看看我们这儿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生:春天来了,天暖和了。但早上出来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很冷。小草还有点黄,刚要发芽。早上我看见一只小鸟在飞。(师:小鸟多吗?生:不多)

  师:我们住在北方,虽然春天来了,气温还很低。前两天我们这儿还下了一场大雪呢。所以,花草树木、小鸟、小动物们都冷,还不敢出来呢!那《春晓》这首诗孟浩然写的是他的家乡湖北的春天。湖北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城市,老师特别想知道,那里的春天是不是也和我们这儿一样,你们想知道吗?怎么才能知道呢?

  评:古诗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距离太遥远,如何弥补这段距离?李老师在这首诗的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把自己身边的春天与古诗所描写的春天进行对比,从而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方法非常巧妙。

  生想:读诗

  师:那还等什么,让我们快点打开书17页,自己认真地拼一拼,读一读这首诗。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动脑筋解决,好吗?

  (生自己读,合作读)

  师:刚才老师看大家合作得特别好,谁勇敢地站起来给我们读一下书上这首诗?

  指名读。

  生评:××,你读得真流利,我要向你学习;

  ××,你真像个小诗人;

  ××,你声音有点小了,下次大点儿声。

  ………

  评:互动式的评价,是课堂交际的重要方式。

  三、自主识字

  师:同学们,老师可真佩服你们,这么快就把诗读熟了,可是有几个生字宝宝不服气,他们说:瞧,我穿上了白色的魔术衣,这下,你们还认识我吗?

  生:能。

  (学生独立识字,并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识字情况)

  教师:大家互教互学,生字学得真快,生字宝宝邀请两位小老师检查检查你们呢,谁愿意当小老师?

  (学生当小老师到前面检查大家认字情况)

  师:你们真聪明,有三个生字宝宝吵着要和你们交朋友,他们是“啼、眠、觉”,你和他们谁最要好,快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生:这是我的好朋友“啼”(齐读)左边一个口字旁,右边是皇帝的“帝”,你们知道“啼”为什么加一个口字旁吗?

  生:“啼”就是叫,叫就得用嘴嘛!

  生:你真聪明。

  师:那你们看看是什么在叫呢?

  生:鸟在叫,到处都有鸟的叫声。

  生:这是我的好朋友“觉(jue)大家跟我读。我知道他还读jiao

  师:原来他有两个名字,那谁能用jiao组个词?

  生:睡觉。

  师:jue呢?

  生:觉(绝)对。

  师:绝对的绝是这个(板书绝)

  生:感觉的觉,发觉的觉。

  师:觉是发觉、知道的意思,那“不觉”就是——不知道。春眠不觉晓,春天睡觉睡得很香,天亮了都不知道。

  师:那还有一个生字谁来说?

  生:这是我的好朋友“眠”(齐读),左边目字旁,右边是农民的民。

  师:那你们知道“眠”为什么加了一个目字旁吗?

  生:因为冬眠,睡觉就得闭上眼睛,所以加了一个目字旁。

  师:春眠是什么意思?

  生:春眠就是春天睡觉。

  师:你们真聪明,又交了这么多新朋友,老师祝贺你们,下面让我们听大诗人为我们读这首诗,大家边听边想,《春晓》所写的孟浩然家乡的春天和我们这儿的春天是不是一样?

  (放录音)

  生:不一样

  师:有什么不一样呢?有的同学难住了,别急,有困难——

  生:找“三帮”

  师:你不是有三个小伙伴吗!再读读诗和他们研究研究好吗?

  生:他们那里有好多花,花特别多,我们这儿现在还看不到那么多的花。

  师:你们怎么知道孟浩然的家有好多花的?

  生:诗中说了“花落知多少”嘛。

  师:那你们想象一下那么多的'花都是什么样的花呢?

  生:(凭空想象)菊花、红花

  师:还有什么颜色的花?

  生:红、黄、蓝、紫、粉、桔红的

  生:五颜六色的花。

  师:哟,五颜六色的花都包括在内了,这个词用得真好。老师奖你一颗小红星!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些花的照片,我们一起欣赏欣赏吧!

  (课件示图,学生入境)

  师:当你站在这样一个百花盛开的地方,你的心情怎样呢?

  生:我的心情特别美,我好像站在一幅美丽的画中,我很高兴,我感觉很舒服。

  师:老师的心情和你们一样美丽、舒畅,可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么漂亮的花却被春雨打落了,看着这些落花,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生:我的心了很难受。

  我很难过。

  我觉得我比落花还痛苦。

  师:是啊,这么漂亮的花都落在地上,多可惜呀!就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试着读一读这句诗吧。

  师:你们读的真投入,谁愿意读给我们大家听?

  (指名读)

  师:你读的真好,老师都被感染了。

  师:那么孟浩然的家除了有落花,还有哪儿和我们这儿不一样?你们再读一读这首诗找一找。

  生:他们那儿鸟也特别多!

  师:谁同意他的观点,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处处闻啼鸟”嘛,到处都可以听到鸟的叫声,说明小鸟特别多。

  师:你们猜猜会有那些鸟呢?

  生:喜鹊、黄鹂、杜鹃、小麻雀……

  师:你喜欢那种小鸟就学学他的叫声。

  (此时班内沸腾了,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

  师:同学们,你们听“布谷—布谷—”这是什么鸟在叫?

  生:布谷鸟。

  师:你们知道她在说些什么吗?

  生:春天来了,春天好美呀!

  生:老师,他在唱歌,唱一支春天的歌。

  师:那请你为我们起个头,我们一块儿唱一下这首歌。

  (生唱得很投入,也很动听)

  师:你们和小鸟唱的一样动听,那早晨起来,瞧,小鸟们有的在交谈,有的正在歌唱,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特别高兴,我很快乐。

  师:那你能不能把你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呢?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第二行,一会读给大家听!

  师:除了这些,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他们那儿下春雨了!

  师:我们这儿也会下春雨的!

  师:说到这儿,老师想起了一件事儿,总想和大家说说,就是每当春天来临,老师的觉就不够睡了,早晨总也睡不醒,孩子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呢?

  生:有……老师,我每天早上也是睡不醒,爸爸、妈妈都叫我好几次了,我还是不想起来。

  师:呦,原来你也是只小懒虫!那老师很想知道大诗人孟浩然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呢?

  生:是一样的。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小熊很勤劳,春天的早晨他都睡不醒,我想孟大诗人更睡不醒了!

  生:小熊本来就爱睡觉嘛!

  师:咱门别争了,看来光看图还不行,那么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

  生:(读诗后)老师,我知道了,诗中说“春眠不觉晓”了嘛!就是说春天睡觉香。

  师:对,大诗人睡得和我们一样香,香到什么程度呢?连天亮了都不知道!

  我们并不懒,其实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如果赶上星期天就好了,美美的睡上一觉,早晨起来再伸个懒腰(边说边做动作)打开窗子,听听百鸟的歌声,感觉棒极了!再看看地上洒满了落花,真漂亮,不过很可惜。就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首诗吧,如果能背下来就更好了。注意:老师要看看谁背得最投入,表情最好。你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加上动作,带上表情!

  (学生动情朗读)

  指名读背

  师:同学们,你们读的都很认真,个个都象小诗人,老师奖励你们,给你们讲个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春(师出示春和甲骨文的春,生读春)

  师: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在四个兄弟姐妹当中,春排行老大,你们知道吗?春过去可不是现在的样子,瞧!他多胖呀,两侧这些是花草树木,春天都发芽了,中间最显眼的是这一棵幼苗,正弯曲着努力向外钻呢!多有趣呀!现在的春,减肥了,更漂亮了,上面一个春字头,(书写)下面一个日子底,小朋友们,你们记住春了吗?

  师:除了“春”,还有三个字我们要掌握,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处、多、少)

  (生讲,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部首”折文儿、夕字头、小字头,并注意小字头不带钩)

  师:这些字我们不光记住,还应把他们些漂亮,你们帮老师出个主意,怎样才能把他们写好看呢?请同学们先分组讨论讨论。

  生:“少”的竖写在竖中线上,两个点儿左低右高,

  “春”的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

  “多”老师你千万别上下写一样大,上小下大的

  师:谢谢大家的帮助,老师现在非常有信心,将他们写好看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将他们写好?

  师:我们下节课一块儿来写这些字,折节课我们先上到这儿,请同学们下课再去找一找写美丽春天的诗歌文章,我们准备开一个春天朗诵会,好吗?

《春晓》教学实录4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基本明白《春晓》这首诗的意思了。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要边看边听,边听边想。

  (播放《春晓》多媒体课件:舒缓悠扬的音乐声中,丝丝细雨轻轻飘下,无声无息,撒向大地。雨中,朵朵美丽的花儿轻盈曼舞,棵棵绿苗生机勃勃,尽显早春曼妙景象。同学们无不为这美妙的景象感染了。纷纷屏息静观,如醉如痴。)

  师:真美呀!同学们想把这段画面记下来吗?闭上眼睛,放放电影,你的小脑袋里会出现更美的画面呢!

  (教师里似乎只剩下轻盈的音乐了。)

  师:你看到了什么?(小手如云)

  生:我看到天上飘起了一阵阵小雨,像细丝儿一样,洒在脸上,又凉快又舒服!

  师:老师似乎也感觉到了。

  生:我看到花儿变得更美丽了,水滋滋的,像刚出生的娃娃一样,特别惹人喜爱,我想,一定是雨儿给它洗了一个澡呢!

  师:想得真好!

  生:我看到绿油油的小草长起来了,鲜艳的花儿开起来了,他们的微风细雨中点着头,似乎在说:“谢谢你,小雨儿。”

  师:是呀,是春雨儿滋润了万物,才有这么美丽的花儿、草儿。

  生:对,这真是一场好雨啊!

  生:这是一场和时雨。

  师:真聪明,跟大诗人杜甫都想到一块儿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情不自禁地吟道,语调悠扬动听,如入仙境。同学摇头吟和,逐渐融为一体,似乎都醉了。)

  生:老师,我不明白,诗人为什么说这是场好雨呢?

  师:你真爱动脑筋,是啊,这雨好在哪儿呢?同学们可以读一读,想一想,再讨论一下。

  (教室里响起了读书声、议论声,教师参与了几组,不时点拨。数分钟后,议论声渐止……)

  师:刚才有几个同学在讨论的时候都争了起来,能告诉老师,你们在争什么吗?

  生:春雨的确是好雨,因为它能滋润万物,诗人说:“润物细无声。”就像妈妈一样给花草喂上了新鲜的奶汁儿。

  生:我认为春雨不一定都是好雨,头几天下了一场雨,今天又下了,我都难受死了。我觉得诗中写得雨儿不一样,下得很和时,不乱下,诗里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生重读了“知时节”、“当春”两个词。)所以我说,下得和时的雨是好雨。

  生: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诗中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觉得这场雨儿不但下得和时,还下到点子上了。它“潜入夜”,“细无声”,不让他人知道,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就做了好事,做好事不留名,像雷锋一样。

  师:真了不起(老师翘起了大拇指),你把杜甫写的雨儿都说活了,变成雷锋了。同学们,你的身边有像春雨一样的人吗?

  生:有,一天中午下雨了,我没带伞,是刘怡把我送回家的。

  生:袁青峰经常帮我们组扫地。

  生:老师,星期四我值日,我忘了关窗户,等我想起来的时候,再来到学校,我看到窗户已经关好了,到现在也不知道是谁做的好事,他就像春雨一样做了好事不留名。

  师:应该好好褒扬他们。他们也像春雨一样,有美好的心灵。同学们,大诗人杜甫把春雨写得如此动人,写她外在美,丝丝轻飘,随风潜入,无声无息;写她的内在美,下得和时,做了好事不留名。杜甫把诗都写绝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高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吧!

  【研讨】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谓对话,就不是独角戏,也不是简单对答,应该是对话双方都全身心地投入,结合阅读考虑、经验积累等进行的真诚而平等的讨论会商。

  一、“平等对话”的实施,有赖于良好的'学习情境的创设

  《春雨》的教学,在同学初知诗意的基础上,依靠现代化媒体,生动地展现了《春雨》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张开嘴巴说话,为师、生、文本三者的对话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同学在这美的享受中,自然而然地有了学习的兴趣,更容易体会到原诗的美妙之处。正所谓“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二、“平等对话”的实施,有赖于师生双方地位的改变

  这段对话中,我们看不到教师在牵制同学。处处皆见的是巧妙的对话暗示、引导,教师随机应变,将同学入境到与文本对话的转折做得不露痕迹,将与文本对话到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做得浑然天成。然而这并不是什么高超的教育技巧,这仅仅是因为教师心中有同学,师生的对话是“平等”的,他们之间只存在着相互影响,而不存在牵制。

  三、“平等对话”的实施,是师、生、文本三者的平等交流

  《春夜喜雨》一诗,是“诗圣”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春雨》截选其前四句,精心塑造了“春雨”的“好雨”品格,从“知时节”到“润物细无声”,从“当春”到“潜入夜”,无不是诗人匠心所在。这一片断的教学,教师在充沛掌握诗作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同学与文本进行对话,师、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平等交流,有利地促进了同学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平等对话”的实施,有赖于大量的阅读积累

  “不学《诗》,无以言”。没有语言积累,说话必定平淡无味,更不用谈什么感染力了。上面的片断可以看出,无论是教师,还是同学,他们的语言积累都是相当丰富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新课标给我们提出的一项重要的要求。

【《春晓》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比尾巴》教学实录12-18

《风筝》教学实录12-07

项链教学实录12-07

《春》教学实录12-08

《台阶》教学实录02-28

《春日》教学实录03-02

《赵州桥》教学实录03-02

《背影》教学实录03-03

《荷花》教学实录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