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精选12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一)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面积的含义。
(二)进行比较大小的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的多样性策略,感知用正方形测量、比较的优点。
(三)通过方格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二、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51人,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仍有少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不主动,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很慢,正确率不高,有时甚至忘了做作业。在这学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提升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四、教学难点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五、教学准备
课件、油画棒、塑料方格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小正方体、硬币、剪刀、尺子、两片树叶、正方体。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春天,树木、小草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小树叶经过昨天一场大雨洗礼之后变得更绿更清新可爱了,于是,我做了两片树叶,可还没来得及涂颜色,想请2个同学做一个涂色的小游戏。看谁涂的又快又均匀,准备好了吗?开始!(生涂)
师问:大家猜猜,谁先涂完?想一想,为什么xxx先涂完呢?
生:xxx的树叶大,xxx的树叶小。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树叶的表面有大有小,树叶的面小,涂的就快,树叶的面大,用的时间就多,非常感谢这两位同学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
师:那我们把刚才涂的有大有小的树叶的表面就叫做树叶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什么是面积)
(二)通过比较、观察、实际操作,初步感知面积的概念
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1)摸一摸,说一说
师:现在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物体,我们来找一找摸一摸它们的表面,好吗?
谁来说一说你摸的是什么,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比一比
师:数学书和课桌面,这两个面哪个大?哪个小?
师:摸文具盒的上面,再摸尺子的.面,哪个面大呢?
师:你真了不起,老师想和你击掌庆祝一下。同学们,观察我们两个人的手掌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手掌面一个大,一个小,老师的手掌面大,学生的手掌面小。
师:老师的手掌面大,你的手掌面小,那是因为老师是大人,你们是小孩,等到你们长大的时候,你们的手掌也许会比老师的还要大。
师:刚才我们看到、摸到的都是物体的表面,这些物体的表面有的大有的小,每一个表面都有它确定的大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大小)
师:接下来,老师想再考考大家,看会不会把你们难倒。准备好了吗?(出示长方体)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师拿一个长方体,你们认识老师手里拿的这个物体吗?(长方体。)让学生指一指其中一个面的面积。如果把这个面描到黑板上,这个面变成了什么?(长方形)原来这个面的大小就成了长方形的大小,那长方形的面积在哪里?(长方形表面的大小)这条边线是什么呢?(周长)师撺掉一个边,问:还能找到长方形的面积吗?(不能)为什么?(它不是封闭图形)那什么样的图形才有面积呢?(封闭图形)
(2)画一画。同学们在纸上用尺子画一个图形,画好后用彩笔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
展示。涂好的是它的面积,但那条边线是什么?(周长)
(3)电脑博士也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2、3)看画面上有什么?这些图形的表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师完成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全班齐读意义。(4)接下来要考考大家,看看咱们班的同学谁是最棒的!下面哪些图形有它们的面积?(出示课件4)
3.探究比较物体表面大小的方法
(1)比较大小相差悬殊的两个图形。
师:我们已经明确了面积的含义,看!(出示课件5)这2个长方形哪个面积大那个面积小呢?
生:左大,右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看出来的。
师小结:对,我们在比较差别较大的面积的大小的时候,用眼睛看就可以确定大小。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师:看来同学们的眼力还真不错,下面老师还要考验一下大家的动手能力。大家有信心吗?(有)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6)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呢?
生:长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小。
生:正方形的面积大,长方形的面积小。
生:一样大。
师:噢,现在有三种答案了,那么到底谁猜的对呢?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动手比一比。
师:好,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硬币、小正方形、塑料片和尺子,动手比一比。不过我这里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在比之前呢,要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小组用什么方法比较?然后再选择方法和材料比一比。(学生讨论后动手操作)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
生1:我们组是用剪拼的办法来比的。演示操作过程。
师:真棒!请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学生鼓掌)
师:请你们组来汇报。
生2:我们组是用摆硬币的方法,我发现长方形里面能摆8个硬币,正方形里面能摆9个硬币。所以还是正方形的面积大。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种方法,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老师,我发现两个硬币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师:所以,用摆硬币这种方法呢,还是有一定的缺点的。
师,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来比较的呢?
生:我们组是用数格子的方法,长方形中有8个格子,正方形中有9个格子,所以还是正方形的面积大。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种方法,与刚才的摆硬币的方法相比,有什么优点呢?
生:这种方法很严密,没有空隙,这样很准确。
师:你也很了不起,不仅观察的仔细,而且语言表达也很清晰、完整。掌声送给他们。
(学生在介绍方法时,教师做适当的点评)
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方法真多,老师真佩服你们。我们在比较面积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方法,但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同学们刚才就做的很好。师:我们随电脑博士一起看一下他是怎么分析的呢?(演示课件7——9)
(3)强化用来度量面积的小方格的大小必须一样。
师:同学们表现这么出色,老师奖励你们休息一下,放松一小会。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男生闭上眼睛,(出示课件10)女生观察它的面积是几。女生闭上眼睛,男生观察它的面积是几?
那男生和女生谁说的面积大呢?(男生)一起来看大屏幕。原来这两个图形方格一样多,面积却不一样大!学生惊讶,这是为什么呢?
师小结:看来度量面积的大小要用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用来度量面积的小正方形的大小不同,量出的结果也就不同,因此,我们度量面积时必须采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
4.设计图形,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大小
师:试一试自己设计图形,看谁最有创意!(出示课件11)
(1)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
(2)学生独立设计
(3)组织学生交流、展示。(三)结合实际生活,巩固所学
师:老师想带大家去数学城堡里闯关,闯关成功后会有礼物等着你哦!大家想要什么礼物呢?()可老师想,一个信任的目光,友好的微笑,找到一位好朋友,得到大家的掌声会比任何礼物更令我们开心,对吗?想得到大家的掌声吗?加油!
1.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书上50页第1题,出示课件12)
学生:用观察法比较。
2.动手做。剪下附页2中图4,比一比哪个图形面积最大,与同伴说说你的比较方法。(书上50页第2题,出示课件13)
学生:用分割裁剪法或画格法。
3.如图,用方砖铺满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最少?(书上50页第3题,出示课件14)
师: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生:图3最大,有12个格子。
师:有哪两个面积是一样的,再找一找什么不一样。
生:图1图4面积一样,它们的形状不一样。
师:这说明,面积一样的图形,它们可以有不同的形状。4.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等于几个小方格。(书上50页第4题,出示课件15)
师:从第一个图形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图形形状一样,面积也一样大。
师:再观察第二个图形和第三图形,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5.哪个图案面积大?(书上50页第5题,出示课件16)师:同学们的眼力真厉害,现在到展示你们聪明才智的时候了,这两个图案你能知道谁的面积大吗?这可有难度了?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教师利用课件配合)6.找一找,说一说。
师:在我们的教室就有许多的物体,你能从中找到两种物体比一比它们面积的大小吗?
生:奖状的面积比黑板的面积小。
生:文具盒的面积小,课桌的面积大。
生:门的面积大,凳子的面积小。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回忆下,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出示课件17、18)
(四)小结
师:同学们说的太棒了!时间过得真快呀,下课的铃声就要响了,那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出示课件19)
生:这节课我认识了物体的面积。
生:学到了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师:这些都是你们的收获,老师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希望大家能牢记。(出示课件20)“周长一条线,面积一大片。周长在四周,面积在里面。周长求长短,面积求大小”。
(五)作业
画一幅最有创意的,并且使面积等于18个小方格的图。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74页
教学具准备: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建立面积概念
1、物体表面的大小
(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
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们都是本的面。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
(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叶子的面比较大?你怎么比的?
(板书观察、重叠)
(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
(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
(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
2、平面图形的大小
(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
(指名学生摸)
(2)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3、概括面积意义
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阅读课本概念。(板书课题: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数格比较大小(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
谁的面积大?为什么?
(3)同一格子标准(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
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图形)
你们发现了什么?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国际上规定好的方块叫做面积单位。
(板书面积单位)
(4)认识面积单位
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5)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形成大小概念。
①各自比比,那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出示1平方米的纸,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
④找一找,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设计比赛(回家完成)
你还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有趣的图形吗?
要求:(1)图案面积都是5平方厘米。
(2)给自己设计的图案起个名字。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3
设计说明
“面积单位的换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面积、面积单位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结合教学重、难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主要采用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迁移类推、实践应用等形式进行教学。
1.激趣导入,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妙处。
上课伊始,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妙处,从而提示学生可以利用合作的形式探究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复习与思考。
复习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学生猜想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作铺垫。同时设计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3.自主探究新知。
学生首先猜想、讨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然后通过操作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最后利用迁移类推明确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学生在猜想、操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取了新知识,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直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吧。(出示课件)
1.抢答比赛1。
1米=()分米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1米=()厘米
师:同学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思考后回答)
2.抢答比赛2。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平方厘米大约有多大?1平方分米大约有多大?1平方米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
师:看来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么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板书课题:面积单位的换算)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感知,并能够正确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探究新知,实验验证
1.教学教材56页上面例题。(课件出示)
(1)这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片。(拿一个同学的学具与老师手中的正方形纸片比较一下,确定大小是相等的,老师把这张正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
(2)先用直尺量一量这张正方形纸片的边长,再计算它的面积。(有的同学以分米为单位,量出这张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1分米,所以这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有的同学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这张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10厘米,所以这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就是100平方厘米)
(3)提问:想一想,计算的是同一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答案,并且这两个答案都是正确的呢?(用的单位不同)
(4)猜想、讨论: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
预设
生1: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因为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都是这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生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又因为1分米=10厘米,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4
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10-7:30起床、刷牙、洗脸;
7:40-8:20早锻炼;
8:30-9:00吃早饭;
9:00-11:00看书、做作业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习。
(2)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9:00-11: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
(2)交流计算方法:11时-9时=2小时。
3、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1)明明从7:40到8:20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出示线段图。
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早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锻炼的时间。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锻炼的时间吗?(7:40-8:40用了一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练习: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几十分钟?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用了几十分钟吗?你是怎么算的?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图书室的借书时间。你知道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学生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
2、想想做做2。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3)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2、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时间的知识,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体会到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你还想知道有关时间的其他知识吗?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5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师:那你知道其他有关时间的知识吗?(学生提问)其实这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从课外书、电视上和网络中去搜集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3、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
(2)用24时记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4、出示本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这节课的时间。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5
一、学情分析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学好本单元,利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图形的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观察、测量、估算、概括、推理等技能来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收集、分析、处理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与面积单位有关的常识,如:我家的面积是10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房价是3500元等,但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形成面积单位的概念,在学生看来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更抽象、更不易理解。因此,在认识面积单位时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或者生活中找到与面积单位大小相近的面,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和记忆面积单位,会让学生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学生建立面积单位表象后,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单位估计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大小,在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学案例: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3.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及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四、教学难点
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4.面积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5.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五、单元课时安排
第1课时P71-74页、练习十八第1、2题
第2课时P74-75页例1、练习十八第3、4题
第3课时P77-78页例2、3;练习十九第1-4题
第4课时练习课P80-81页;练习十九第5-11题
第5课时P82-83页
第6课时P84-85页
第7课时P86-87页(整理与复习)
六、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2.教材编写特点。
(1)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也较重要。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材较充分地展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如,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教材从比较封面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入手,由直接比较到间接比较,以利于学生通过多种比较活动,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2)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形成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这对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以及进一步形成关于面积的估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教材除了介绍每个面积单位时,说明它的含义之外,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手比划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进一步,再让学生经历各种估计面积的实践活动,来巩固表象。
(3)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这是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确分化,加强记忆的有效措施。以面积单位为例,教材所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二是加强面积单位与相应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面积单位概念。
(4)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此外,在讨论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以及在部分习题中,都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在完成练习的同时,获得探究的体验。
教学建议
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
在数学概念学习中,机械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更不理解与有关概念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所学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通俗地说,也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仍就面积单位的学习来说,可以从三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知道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往往是认识的起点,学习的开端。用好直观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对于掌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实验,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扬长避短。有些内容,如有条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当然好。但也有些内容,如认识面积单位,与其使用多媒体,不如使用常规教具和学具,让学生真实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
为了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单纯的接受学习,而且是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倾向,有必要选择适当的内容,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在本单元中,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等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这些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估测尽管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人们平时对面积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测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如“估计本班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估计课本封面的面积,在小组中交流估计的方法。”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长、宽(或边长)计算出面积。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本单元的内容可用7课时进行教学。
四、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第70~76页)
这部分内容从整体上看,其顺序是:认识面积→引入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与相应面积单位的比较。分开来看:(1)面积概念,包括物体表面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2)面积单位,包括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3)1厘米与1平方厘米、1分米与1平方分米、1米与1平方米的比较。
1.主题图。
这是一幅教室场景图,图中提供了许多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学习信息。如:墙上的黑板和电视机屏幕,它们的大小可以通过观察加以区别。教室内,同学们都在进行操作活动,有的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课本与练习本封面的大小,有的在长方形上摆圆片或三角形,有的把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大拇指的指甲上比大小,有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课桌面的面积。另有两个同学正在布置墙报。这样,在实际生活背景下呈现有关的学习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加以理解。
2.面积的概念。
面积的概念可以从比较物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引入。前者可以从主题图中找到观察比较的对象,如比较黑板和电视机屏幕哪个大,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的提示,比较数学课本和练习本封面的大小。从中还能比较自然地引出两种直接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大小的方法,一是观察比较,二是重叠比较。一般来说,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大小差异明显时,可以观察比较;当大小相差不大难以观察得出结论,而物体又便于叠合时,则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大小。
此外,还有间接比较的方法,即用某种统一的图形作为标准,在被比较的平面部分内进行拼摆,数一数,各有几个这样的图形。课本第71页上的两个长方形就可以借助间接比较的方法,来比较其大小。这一安排,为引入面积单位作了铺垫。
教学时,可以按以下步骤引入面积的概念。
看一看,黑板和屏幕,哪个大?
比一比,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哪个大?
猜一猜,两个长方形,哪个大?
在此基础上,引入关于面积概念的描述。然后让学生用“面积”,说一说上面前两项比较的结果。还可以再让学生看看周围的物体,举例比一比,某两个面面积的大小。如比较黑板面与课桌面、课桌面与椅子面的大小。
3.面积单位。
为了让学生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材由第70页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首先,这两个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其次,由于形状不同,用重叠的方法也难以比较出大小。这就造成了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的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由此让学生自行选择测量标准进行比较,可能学生会选择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图形(如圆片、正方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如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如同一种正方形)等。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发现:要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作为比较标准的图形,形状不同不行,大小不同也不行。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进一步再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对此,学生一般会从便于拼摆、测量的角度,选择正方形。这当然是合理的,也符合现实规定。但教师应当明白,将面积单位定义为何种形状、尺寸的图形,纯属人为规定。根据需要,选用其他形状,比如正三角形,也是可以的。
接下去,教材介绍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规定,并通过多种活动:“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试一试,1平方米的正方形能站下几个同学?”让学生感知这些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分米、米2等面积单位。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体会厘米2、分米2、米2等面积单位。
教学用具:
幻灯,小黑板,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三张正方形,边长分别是9厘米、4.5厘米和1厘米,还有三张面积大约是4厘米2,形状分别是三角形、长方形和圆的纸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面积单位。
二、引导探索
1、每组发给一个信封。
2、今天我们要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请同学们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感觉一下它有多大?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4、动手测量前,先小组讨论:要选择什么样的图形作为测量单位(每组只能选两种),说明理由,再用它来测量。
5、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6、现在我们做格统计。在统计前可以猜猜什么图形可能被多数小组选为测量单位,最后再看统计结果。(由各组组长报告被本组选择作为测量单位的图形,教师再黑板上做统计,完成统计表。)
7、小组议一议,这张统计表传达给我们哪些由意义的信息?或者根据它能提出哪下数学问题?然后向全班汇报、交流。
8、(小结)看来选正方形作为测量单位主要由两点原因:(1)正方形能密铺;(2)操作简单方便。
9、现在请用正方形作为测量单位的小组,再报告一下测量记过。大家一起来看看,对这些测量结果,能提出什么问题?
10、测量同一个图形,要量出一致的数值结果,惟有统一测量单位。(拿起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厘米2。它是今天我们认识的第一个世界通用的面积单位。
11、每人都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并说出身边一个面积大约是1厘米2的东西,在小组内交流。
12、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再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厘米2。
13、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厘米2。
14、度量稍微大图形的面积,一般以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用面积是1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分米2。
15、小组讨论实际操作:1米2有多大?
三、拓展应用。
1、用适当的面积单位(cm2,dm2或m2)填空。
(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
(2)一张邮票的面积约6。
(3)练习本的面积约212。
(4)单人床的面积约2。
(5)游泳池的面积约1250。
2、写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每格1cm2)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3、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资源:
情境图、每个学生准备两张宽度相等的长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积的含义
1、出示情境图,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和凳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你能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二、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1、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张卡片,你能想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吗?
2、学生自主探索比较。
3、提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
4、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学生可能说到的办法:
(1)用眼看出来。讲述:用眼观察是常用的办法,但有的图形不容易看出来,这种方法不太可靠。
(2)把两张纸片重叠在一起比。(投影出示)
(3)用同一张纸条去量。(指名演示)
5、师小结: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从比较结果我们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这也说明平面图形的面积有大有小。
三、教学“试一试”
1、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1)、出示两个图形,如果直接看,我们很难比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想办法比一比。
(2)、学生尝试进行比较。
(3)、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2、自画图形,比较大小。
(1)、学生画图,比较
(2)、指名交流。
四、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分别摸摸练习本的封面,文具盒盖的面和直尺的面,再让学生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一个面的面积最小。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比较再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比较再讨论交流。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独立描一描,涂一涂。
(2)同桌互查。
(3)提问:图形中蓝线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图形中红色部分的大小又是图形的什么?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小组合作并自由选择图形,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
五、总结应用
1、说说本课的收获。
2、作业:练习册。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8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能用图示等方法解释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解决问题的情景,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提高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初步培养学生操作、分析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说一说: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约有多大?
2、课件出示:明明家要装修厨房,厨房的长是30分米,宽是27分米,用面积是900平方厘米的地砖铺地,需要地砖多少块?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明白:厨房地面的面积和地砖的面积单位不一样,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先进行单位换算。可以先把“分米”换算成“厘米”为单位,再进行计算;也可以计算出厨房的.面积,再换算。教师: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其它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怎样换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位换算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知识内容,在这里应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问题情境中感受单位换算的必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和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2、摆一摆。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里摆一摆,看可以摆多少个?学生尝试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可能有学生会说自己的小正方形不够,这时教师让学生自己想法解决。)学生可能会采取小组合作或者只摆两个边,再算一算有多少个的方法。说一说:这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比较概括。教师:我们知道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知道了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也是100平方厘米,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借助学具操作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让学生体验合作交流学习的好处,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方法上的基础。】
4、想一想: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内说一说,汇报讨论的结果。(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也可以这样想:1米=10分米,正方形的面积可以用10乘10等于100平方分米,可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看一看,说一说: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明白了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运用知识、方法的迁移让学生独立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能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填一填1平方分米=x平方厘米3平方米=x平方分米
200平方厘米=x平方分米500平方分米=x平方米学生自己填一填,说说是怎么想的。
总结换算方法: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确定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再看是把较小的单位换算成较大的单位,还是较大的单位换算成较小的单位,从而确定是该添上几个0还是去掉几个0。
6、再出示开始时的问题:明明家要装修厨房,厨房的长是30分米,宽是27分米,用面积是900平方厘米的地砖铺地,需要地砖多少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说说怎么解决。
板书:900平方厘米=9平方分米30×27÷9=810÷9=90(块)学生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自己填一填,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
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先认真读题,明白“占地面积”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
3、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解决每一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怎么列式计算,然后独立解决。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你是怎么学习的?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收获的时候,不单单总结知识上的收获,还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各方面的收获,这样学生在总结的同时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9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或图形的面积大小。
2、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3、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以鼻子为分界线摸摸你左右脸的大小?你有什么感觉?
生:两边一样大小。(板书:大小)
二、合作交流,归纳概念
师:再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身边找出两个物体,摸摸它们的表面,有什么感觉?(让其他学生一起来摸摸学生所回答的面)再比一比它们的面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比的?你可以跟你的同桌说说。
(同桌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得出:通过刚才我们比较不同的物体的表面,知道了物体表面(板书)是有大小的。
师:现在我们把刚才摸的面任选一个,画出来并涂上阴影,再摸摸它的大小,和同桌比比它们的大小。(投影)
得出:我们描的面都是平面图形(板书),它也有大小的。
师:一般地,物体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追问:它有面积吗?(在黑板上随手画出这个图形)
教师说明:它只是一条曲线,不是面,也就没有面积。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师:我们拿出这两张长方形纸,比比它们的面积,哪个大?你先估计一下。
生1:上面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2: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3:一样大。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那我们想个方法来验证一下。提示:信封里的小正方形可能会帮你的忙。(小组合作)
师:哪个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摆法?
(选取几个不同摆法展示)
通过摆小正方形我们发现了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是一样大的。
师:那好,下面就让我们用摆正方形的方法做一个游戏——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教师同时将两张同样的纸片拿给台上的同学看,他们各自大声报出各纸片上的正方形数(2个和9个)后,将纸片藏在身后,班上其他同学听到报数后各自猜纸的大小。(都说:9个的纸更大)
师:我们睁开眼睛,看看你猜对了没有?(两位同学:分别亮出纸片并将纸片重叠再分开)
学生:(惊讶、疑问、叹息)咦?
师:为什么会猜错呢?
生:两张纸片所用的小正方形的大小不一样。
师:对,这种方法虽好,但如果用大小不一样的小正方形去量物体的表面的大小,仍难以得出正确的答案。那么怎样才能解决一问题呢?
生:必须统一规定的.大小。
师:对你们真聪明!我们必须有统一的规定,这个就是面积单位(师板书,生齐读)。你听说过面积单位吗?(板书)你在哪儿见过的?你想先了解哪个面积单位?(根据学生的回答课堂上临时调整下面的教学内容)
四、感知单位,建立表象
(1)请同学们拿出那个黄色的小正方形,用尺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板书边长1厘米)我们来摸摸它的面,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板书:1平方厘米)(把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贴在黑板上),生活中你能找出那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食指指甲)
猜一猜你的橡皮的面积大约是多少?跟你的同桌先说说,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吗?(投影)
你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出你的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概是多少?
你还能测出课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
对,这样太麻烦了,所以我们来学习平方分米这个面积单位。
(2)师: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中取出那张红色的正方形纸板。先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1分米),用手再摸一摸这个面的大小。这就是1平方分米面积的大小。(板书:1平方分米)(贴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再用手再摸一摸这个面的大小。
师:请同学们把你手中1平方分米的红色正方形用最快的速度放回学具袋里。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该多大,能想出来吗?我们伸出手来同桌之间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是多大。
师:刚才你已经摸过了,想过了,比化过了,现在请你拿出白纸,折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注意:不要拿出袋里的红正方形纸板去比,也不要用尺子去量。
不到一分钟,学生们就都折出了他们心中的1平方分米,有几个同学还把自己的“作品”高高地举了起来,看得出他们很得意。
师:请大家拿出那张红正方形纸板与你折的比一比,自己评评折得怎样?
(学生都忙着进行比较)
师:你能在这基础上改改吗?
现在你能找找我们身边那样物体表面的面积也大约是1平方分米吗?(粉笔盒面等)
下面请同学们每四人一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教师巡回指导,长和宽方向上各摆一排的学生向大家说明这样的道理是什么?(宽4个,长11长,这共44个,所以是44平方分米)
假如老师要知道我们这个教室的地面的面积或操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你还是用1平方分米来测量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方米。
(3)想想多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你能比化一下1平方米大约有多大吗?(学生比化)教师再拿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教具(贴出来)
请你估计一下1平方米的土地上可以站多少人?学生体验我们来试试到底嫩能够站多少人?
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餐桌、……)想不出来,我们课后留心去找找好吗?
用1平方米纸可以测量教室里的哪些物体的面积?(学生动手)
五、归纳小结,巩固拓展
1、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延伸拓展
用4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小组合作摆出不同的图形,并计算它们的各自周长与面积。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会求组合图形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会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合理的分割、添补,平移。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合理分割、添补、平移。
教学设计:
一、复习
(一)(出示图形)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二)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三)标上条件,看图计算:(单位:厘米)
二、新授
1.把复习部分的两个图形合并,这样的由几个基本图形合成的图形就是组合图形。
2.出示课件,儿童游乐场有多大?
3.我们可以怎样计算呢?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4.交流、总结:(把分割的'想法用虚线画出来)
方法一:(左右分)3×5+3×5=30(平方米)或3×5×2=30(平方米)
方法二:(上下分)3×2+8×3=30(平方米)
方法三:(添补)8×5—2×5=30(平方米)
方法四:(平移)3×(8+2)=30(平方米)
(个别同学,指出平移有特殊要求,数据要吻合)
(如果学生出现分割成多块的情况,在肯定的基础上要求比较方法,得到最优的方法。)
5.小结:哪种方法最简单?根据条件合理的选择分割的方法。分割的图形要根据给出的条件,分割的图形尽量的少,计算也方便。
三、巩固练习
有多种计算方法,正确的给予肯定。
⑴小胖家的客厅要铺地板,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最简单的方法:5×8+2×3=40+6=46(平方米)
⑵阳光小区要新建一个花园,需要铺多少大小的草皮?
最简单的方法:25×20—9×10=500—90=410(平方米)
四、总结
学习了这个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要和大家分享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11
新知识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怕,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所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教学建议: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老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形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安安排:
面积和面积单位1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1课时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12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直角的过程,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去判断直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直角的特征;会画直角,判断直角、锐角、钝角;建立直角的表象。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三个不同形状的角
师:老师这里有这样一些图形,你们认识吗?叫什么?角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角。
(板书:认识指角)
二、认识直角
1、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你们能从桌上的物品中找到角吗?小组交流。
师:(取一张正方形纸)谁来介绍它的角?你还能找到同样的角吗?学生介绍,出示挂图。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真是同样的角?可以怎样来验证呢?学生动手试一试。小组合作验证:将三个角重合比较。师在黑板上画出直角。教学直角的符号。
小结:这三个角虽然位置不同,但他们都是直角。闭上眼睛想一想直角都是什么样?可以用手势比画一下。
2、师:出示一张不规则的纸。
师:在这张纸上你能找到直角吗?我们可以用它折出一个直角,想试一试吗?(请跟老师一起折一折)每人按要求折纸,并在折出的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四人一小组比一比折出直角的大小怎样?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3、拿出三角尺和数学书封面上的角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师:在生活中找找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直角的身影,你能找到它们吗?
学生寻找交流,师生倾听评议。
4、、你能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尺拼出一个直角吗?
学生拼,看看哪组想的方法多?要求用“比一比”的方法验证拼出的是否是直角。另外两个相同的三角尺呢?
5、我们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画。
要求:在方格纸上任选一点作为直角的.顶点,把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准这一点,然后沿着三角尺直角的两边画去,这就是一个直角。
三、认识锐角和钝角
1、出示3个钟面,观察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学生交流:哪一个是直角,哪一个角比直角大,哪一个角比直角小?(黑板上画出锐角和钝角)
2、出示活动角,转一个直角,这是什么角?请你用活动角也转一个直角。
师:用活动角转一个锐角,锐角比直角怎样?回到直角,转一个钝角,钝角比直角怎样?
师:说说怎样的角是锐角,怎样的角是钝角?判断练习: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辨析中认识锐角、钝角。
1、“想想做做”第4题,数一数:图形中有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和几个钝角?统计错误人数。
2、“想想做做”第5题,找一找:下面的四边形中,哪几个图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并标上图形中所有的直角。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一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05-30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案03-01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优秀03-14
数学圆的面积教案02-15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教案11-09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教案11-09
圆的面积的数学教案01-21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