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2-09-16 20:49:3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六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学会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的简写和略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探究与合作交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提高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数感、符号感,感受数学的简约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题单。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请学生猜测水里可能藏着多少只青蛙,如:“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吗?请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新课教学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师出示例1的3组题,并提问:屏幕上的几组数,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发现了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题单上完成。

  (1)学生理解题意,老师引导学生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尝试找出规律,写出未知数的值。并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每个小题的规律或已知条件的含义。

  (3)请学生独立算一算图形或字母所表示的数,并进行全班交流。

  (4)教师提问:这三道题都是由图形或字母表示什么?你们还见过哪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

  (5)老师提问:下列a表示几?

  1+a=30 1+a<100 1+a

  学生思考后回答。并提出质疑:同样表示未知数,为什么有时候a只能表示一个数,有时候表示一些数,有时候表示任何数呢?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

  2.出示幻灯片:人们常用字母表示计量单位。请学生自己阅读,并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

  3.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1)请学生思考:用字母还可以表示什么?教师出示表格,请学生填写下表。

  教师提问:如果让你用文字叙述手写会用多长时间?比起用字母来表示,你们认为哪一种能更简洁、方便?为什么?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参与,并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师生小结: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2)出示运算定律表:

  教师提问:观察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请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3)请同学们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写出其它几个运算定律。学生独立完成在题单上。 师生共同订正,并选择一两个运算定律说一说用字母表示的意义,再次强调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优越性。

  (三)巩固提高

  1.请学生完成练习题:

  你能正确认识它们吗?能够简写的,你能正确简写下面的题吗?

  10×a= a÷χ = 4+c =

  10÷a= a+χ = c×4 =

  10+a = a×χ = 3×χ-53 =

  10-a = a-χ = 26+m×0.6 =

  (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做简单的评价。

  五、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1. n只青蛙n张嘴,2n眼睛,4n条腿。

  2.下列a表示几?

  1+a=30 1+a<100 1+a

  3.优越性: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六、教学反思

  (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排列顺序。

  2.大胆地用语言表述排列的结果。

  活动准备:

  1.事先联系好一个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幼儿园配合幼儿活动。(也可利用图片的方式)

  2.《幼儿画册》(第三册P7)。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活动。

  师:你家里有几口人?爸爸、妈妈和宝宝一样高吗?

  2.游戏:比高矮。

  爸爸、妈妈和宝宝比高矮。提问:爸爸、妈妈、宝宝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引导幼儿学说“高的、矮的、最矮的”。

  请小朋友按照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顺序给三个人排队。

  换一个宝宝再次与爸爸妈妈比高矮。

  幼儿做相关练习。

  请幼儿翻开《幼儿画册》,仔细观察图中小动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标记,从不干胶纸上揭下小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鼓励幼儿互相检查,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活动延伸:

  提供四种高矮不一的物体,鼓励幼儿比一比,说一说。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九页《派车》。这一课的内容属于新课标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的解决问题,主要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本课是该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通过《租船》一课的学习,对本节课的组织教学做了有效的铺垫。学好有余数除法的应用对后续将要学习的相关除法应用的内容都将发挥很大的正迁移作用。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还面临较大的困难,这一课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中安排的“说一说”和“试一试”两个活动。“说一说”旨在让学生在思考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大量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思维,在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一试”是学生在探索交流读懂表格的基础上,练习用抽象的表格来呈现自己的多种设计方案,学习的是一种数学的思维方法。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对于派车问题的探讨,旨在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讨派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特别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一些数学思维过程对他们来说并不简单。在“怎样派车比较合理”这个内容上,需要学生综合分析问题,难度较大。 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及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会用前面学到的有余数除法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教材中出现的前两种方法,这时教师要给予肯定,然后继续引导学生讨论还可以怎样派车。最后通过练习,探讨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填写表格,找到合理的派车方案。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展台),印制表格。

  四、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情境导入,获取信息。

  1.创设情境:今年,西安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你知道为什么吗?做为西安人,你有什么感受啊?一个旅行团要去参观世界园艺博览会,遇到了一点问题,你能用数学知识帮帮他们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

  2.获取信息:(出示主题图)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主题图,汇报发现的信息:一共有25人,面包车限乘客8人,小轿车限乘客3人。

  “限乘”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人多了挤着坐行吗?

  【设计意图】:情境图中信息较多,引导学生理解图意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此环节旨在培养和提高二年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环节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旅行团遇到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可以怎样派车?(板书课题:派车)如果让你来选择的话,你打算怎样帮他们派车呢?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第一次小组合作:结合提出的数学问题,明确小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派车的方案,派哪种车,派几辆。小组长负责整理出不同的方案。

  投影展示小组派车方案,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派车方案。

  (1)全派面包车:

  25÷8=3(辆)……1(人)

  答:派3辆面包车不够要派4辆。 (2)全派小轿车:

  25÷3=8(辆)……1(人)

  答:派8辆车不够,要派9辆车。

  方案不错!大家都考虑到了乘客不能超载。想一想,这样派车,最后一辆车上各坐了几个人?这样的派车方案你觉得怎样?(有些浪费)

  有更合理的方案吗?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次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借助已有经验———有余数除法的应用,提出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联系实际,优化策略。

  你认为怎样的方案最合理?(没有空座位或者空的座位最少,面包车和小轿车可以搭配起来派车)

  第二次小组合作:怎样才能没有空座位或者空座位最少呢?在小组内探索合理的派车方案。投影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派2辆面包车:2×8=16(人)

  派3辆小轿车:3×3=9(人) 16+9=25(人)

  答:派2辆面包车和3辆小轿车正好坐满,没有空座位。

  教师追问:你们小组真了不起!是怎样找到这样一个好方案的?

  学生汇报,教师补充,引导学生发现:可以依次增加面包车的辆数,从而确定剩下的乘客需要派小轿车的辆数。

  【设计意图】:通过第二次的小组合作学习,逐步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发现什么样的策略才是合理的策略,同时对学生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

  (三)环节三:强化练习,掌握方法。

  1.课件延续情境:旅行团临时又有4个人加入,你会怎样派车呢?什么样的方案最合理?计算后把你的方案填写在表格里。

  面包车/辆

  小轿车/辆

  余下的座位数/个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延续,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介绍“表格”这种高度抽象概括方法的同时,渗透数学简洁之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总结方法:第三次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这类问题一般方法是什么?

  在小组内交流遇到派车问题时思考的顺序是什么?然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1)先考虑只派一种车,大车或者小车。

  (2)如果有空座位,在考虑将大车和小车搭配起来。

  (3)空座位越少方案越合理。

  【设计意图】:通过第三次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解决派车问题的一般方法,学习合理的思维探究模式。在经历从一般到抽象的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反思和评价的意识。

  (四)环节四:畅谈收获,小结全课。

  快乐总是短暂的。这节课快要结束了,能谈谈你有什么收获吗?和大家分享一下。

  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用自己的数学智慧帮助旅行团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等待着你去发现和解决,老师再次期待你的精彩表现!

  【设计意图】:体现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激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派车

  (1)全派面包车:25÷8=3(辆)……1(人)

  答:派3辆面包车不够要派4辆。

  (2)全派小轿车:25÷3=8(辆)……1(人)

  答:派8辆车不够,要派9辆车。

  (3)派2辆面包车 :2×8=16(人)

  派3辆小轿车 :3×3=9(人) 16+9=25(人)

  答:派2辆面包车和3辆小轿车正好坐满,没有空座位。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 使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平移与旋转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独立设计出自己想要图案。

  导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案:

  课前动手收集一些图案。

  二、学生自主合作制作:

  1.说一说

  学生把自己课前收集的图案拿出来,同桌互相说说自己觉得它美丽的地方在哪里?然后说说这些图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2.找一找

  学生取出自己的水彩笔,把自己所拿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圈出来。

  3.画一画

  老师可以取出一幅图片,将其中一幅,对折撕掉,指名生画出它的轴对称图形。

  三、检测达标

  1.剪一剪

  学生取出自己的剪刀,剪出自己最喜欢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绘制出一幅图案。

  四、评比结束本课:

  学生把自己设计图案拿出来,先小组比,选出优秀的图案,然后教师在评比出优秀的图案三份。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并能正确口算有关0的除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二)过程方法:

  1、经历探索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计算过程。

  2、在对比中发现竖式的简便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2、渗透学会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

  2、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课题

  1、口算:

  48 + 0 0﹢25 32-0 0×9 3×0

  2、出示:0÷5=?设置悬念

  3、引入课题 板书:有0的除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兴趣,引入主题图

  小朋友们,还记得上次李老师给你们讲过猪八戒分西瓜的'那个故事吗?今天李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想听吗?

  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途中酷暑难耐。走着走着,孙悟空看到了一片西瓜地,他买来了4个西瓜,准备分给大家吃,你们看(课件出示主题图)。孙悟空说:“4个西瓜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1个。”猪八戒抢着说:“师兄,这样分不好,你们去休息吧,我来分。”猪八戒把西瓜分成了很多小块,他一边分一边尝,嘴里还不停地说:“真好吃!真好吃!”吃着吃着他就忘了分西瓜的事,一口气把西瓜全吃光了,然后躺在地上睡着了。孙悟空和沙僧非常生气,孙悟空气愤地说:“啊?你全吃光了,我们3人怎么分呀!”

  小朋友们,你想对猪八戒说什么吗?(猪八戒你太贪吃了,你应该分给大家吃。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有什么好吃的或好玩的要学会与别人共同分享,不要只顾自己舒服而不管别人的感受。)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除法算式

  小朋友们,孙悟空说把4个西瓜平均分给4个人,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平均每人分到几个西瓜?而实际上,这4个西瓜都被贪吃的猪八戒吃光了,这时还剩几个西瓜?一个也不剩了我们用什么来表示?把这0个西瓜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多少?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把0个西瓜平均分给3个人?那0

  除以3等于多少呢?如果把0个西瓜平均分给48个人呢?谁会列式?等于几呀?

  3、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请你认真观察上边的两个除法算式(0÷3=0和0÷48=0),你发现了什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为什么要强调“不是0”呢?也就是说被除数可以是0,但除数不能是0,为什么要规定除数不能是0?等明年你们读到四年级就知道了,这个知识点在四年级下学期的数学书里。

  还记得课前的那道关于0的除法吗?现在你知道0÷5等于多少了吗?那0÷27呢?

  (二)探索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小朋友们,北京光明小学今年六一儿童节要举行跳绳比赛,三(2)班的很多同学都想参加,他们正在举行预赛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情境图)。从这幅图里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怎样才能知道他们谁跳得快?

  2、引导学生探索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我们先算张明每分钟跳多少下。怎样列算式?你会算吗?赶快拿出草稿纸试试看。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算一算?怎样才能知道你算的结果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动画演示笔算过程)。

  小朋友们,我们来看红色框内的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都是0?这一步能不能省略掉不写呢?在笔算除法时,如果遇到被除数哪一位的数是0(而且前一位没有余数),就直接在这一位上商0。这种算法既简便又节省时间。小朋友们,请你想一想:商十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为什么?

  (2)刚才我们算出了张明每分钟跳203下,接下来我们算李红每分钟跳多少下。怎样列算式呢?你还会算吗?赶快动手试试看。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算一算?怎样才能知道你算的结果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动画演示笔算过程)。

  小朋友们,请你想一想,红色框内的数能省略不写吗?为什么呀?你们真聪明,一学就会了。在笔算除法时,如果遇到被除数哪一位的数是0(而且前一位没有余数),就直接在这一位上商0。这种方法真的是太好了,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在要经常用它好吗?小朋友们,请你想一想:商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为什么?

  3、引导学生观察商的特点,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它们的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他们的商都有0,一个是商的中间有0,一个是商的末尾有0,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板书: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 小朋友们,在笔算这种除法时要注意什么呢?(课件出示 温馨提示:在笔算除法时,如果遇到被除数哪一位的数是0(而且前一位没有余数),就直接在这一位上商0。)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分别算出了张明和李红每分钟跳绳的次数,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看他们谁跳得快。

  三、课堂回顾,总结提高

  小朋友们,今天的新知识我们就学完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

  四、课堂练习,内化新知

  小朋友们,你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吗?李老师这儿有两道练习题,敢不敢接受挑战?

  五、课后延伸,拓展应用

  P30练习七第1、2、4题。

  板书设计:

  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

  609÷3=203

  720÷4=180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喜欢学习数学的情感。教材选择儿童乐园的一些场景,组成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主要教学活动是观察场景,了解里面有些什么;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并用画圆点的方式表示各种物体的数量。通过这些活动,初步感受看和数能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是学习数学的方法。同时,在活动中进行初步的常规教育。

  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综合性场景图,里面有许多物体,各种物体的个数都不相同,分别为1~10个。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图及相应的点子图。每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是从综合场景里分离出来的。点子图表示物体的数量。

  1.组织学生观察。

  场景图里的内容很丰富,其中的各种物体及其数量和位置,都是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有些物体数量较少,有些物体数量较多;有些物体比较集中,有些物体比较分散;有些物体容易看到,个别物体有较隐蔽的部分。观察和交流是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活动。容易兴奋但不能持久是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的观察比较粗糙,往往看了一些物体就不再关注其他物体;在交流的时候不能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不善于倾听同伴的发言。因此,要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指指这些物体在哪里。带领学生经历从整体到部分从粗略到细致的观察过程,不但了解图的内容,而且学习观察的方法。要组织学生交流,相互倾听和相互补充,使观察的效果更好,还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学习常规。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十幅小图都是从场景中分离出来的,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便于计数和表示数量。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尚未进行认数教学,暂时不宜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二是几个物体画几个圆点,圆点与物体的个数相同,渗透对应思想;三是圆点能且只能表示各种物体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属性。这种初步的抽象,对后面的认数十分重要。

  前三幅小图,物体及圆点都已画好。可以通过滑梯下为什么画一个圆点秋千下为什么画两个圆点圆点表示什么意思等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圆点的作用。这样,在飞机、蝴蝶、鸟下面画表示个数的圆点就不会有困难了。至于根据已经画出的七个、八个、十个圆点,说出小图中的物体,只要在情境图里指一指有关的物体,数一数是这样的几个,不要求学生画这些物体。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8-24

小学数学教案08-22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08-27

小学数学教案范本08-22

【热】小学数学教案07-20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7-22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8-15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