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参考

时间:2022-10-25 10:08:07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位置》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参考(通用12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位置》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参考,欢迎大家分享。

《位置》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参考(通用12篇)

  《位置》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参考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3 位置

  教学要求:

  1、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教学重点:

  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及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数对确定位置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我们在前几年的课程中多次学习了位置与方向,说一说我们以前是怎样确定位置的。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位置,看一看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位置。

  2、教学例1。

  (1)出示P2例1,观察主题图。

  (2)问:教师是怎么知道确定张亮的位置的?

  (3)介绍操作台的情况。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第几列是从左往右数,第几行是从前往后数。这是一种约定。

  (4)你能指出哪个是张亮同学吗?

  (5)说一说其他同学的位置。

  (6)张亮的位置可以用(2,3)表示出来。

  张亮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

  (2,3)中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7)小结:可以用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数对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

  (8)试一试:用数对表示出其他同学的位置。

  (9)张亮的位置用(3,2)表示可以吗?

  注意: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3、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P3例2

  (1)观察动物园示意图,这幅图和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①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

  ②表示各场馆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

  ③方格纸的竖线(横线)从左到右(右到左)依次标注了0,1,2。

  (2)找一找动物园大门的位置,可以用数对怎样表示出大门的位置?

  (3)说出熊猫馆、大象馆、海洋馆、猴山的位置。

  (4)比较大象馆和海洋馆的数对,第2个数都是4,说明什么?

  如果两个数对中的第1个数相同,说明这两个场馆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如果用(X,4)表示某场馆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

  (5)在图中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P4练习一第2题。

  四、分课小结,提高认识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应该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4练习一第1题。

  《位置》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参考 篇2

  教学目标:

  1.明确方位词语“左右”表示的意思,能够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2.通过生活中经验认识自身的“左右”,以自身的左右为标准,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明确方位词语“左右“的意思,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位置与顺序的相对性,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建立左右的标准,左、右标准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准确地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左右,体会自身存在的左右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能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揭示谜底:双手。

  (二)联系左右手,认识左右方位词

  1.让学生在小组内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左手可以做什么?右手可以做什么?

  2.学生一边汇报想法一边做动作:左手压本,右手写字、右手敬礼、左手扶碗,右手拿筷子吃饭……

  【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利用生活实例让他们初步区分左右。】

  二、利用汉字加深对左、右的理解

  1.教师板书汉字:“左、右”,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两个字。

  2.教师借助PPT介绍“左、右”汉字的演变。左和右,是两个象形字,就像两只伸出来的手形一样。后来,人们在手形下面加一个“工”字,表示左手,意思是说左手可以辅助做工。在手形下面加一个“口”字,表示方位名词,与左相对,凡是在左手的一边就叫“左边”,在右手的一边就叫“右边”。

  【设计意图:追根溯源,了解在文字发展史的基础上来理解表示方位的词“左、右”。】

  《位置》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参考 篇3

  方向与位置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四)实践应用

  (二)思维训练

  1、示教材第61页的第4题。

  (1)看懂图意

  (2)说想法

  (3)汇报

  2、猜一猜谁多谁少,给你认为正确的画“√”。

  (1)小红有19本书,小力有20本书,小红送给同学10本,小力送给同学11本,他们俩人谁剩的书多?

  A、小红剩的书多

  B、小力剩的书多

  C、俩人剩的书同样多

  (2)小明家有46棵白菜,小方家有40棵白菜,都吃了一些,剩下的同样多,谁家吃的白菜多?

  A、小明家吃的白菜多

  B、小方家吃的白菜多

  C、吃的同样多

  2、把22块糖分给小朋友,每人如果分2块还差4块,请你猜猜看,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三)课堂小结

  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1、对地图上的方向掌握更清楚了,能初步设计简单的地图。

  2、进一步巩固了乘除法。

  练习设计:教材第60——61页1、2、3、4题。

  板书设计: 东南西北(三)

  该到哪儿去买伞?

  小狗:每把5元

  小兔:每把6元

  小老鼠:我要买7把伞,只有35元

  《位置》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参考 篇4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掌握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不同方法,能按指定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增强利用几何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⑶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

  教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自主学习。

  ⑴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复习《图形与位置》,重点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课题——“图形与位置”。

  ⑵自主学习。

  教师谈话:用5-8分钟的时间阅读理解110页“整理和复习”,完成“练习与实践”1-3题。同桌可以自由交流个人观点,教师适度参与。

  二、交流讨论,梳理知识。

  ⑴梳理“确定位置”的方法。

  交流确定位置的方法: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位置;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⑵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

  独立思考,准备回答题目后面的问题。

  第一问:孔雀园在大门的那一面?

  预设: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位置;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第二问:猴山在孔雀园的哪一面?狮虎山、鹿岛和熊猫馆呢?

  同桌试着用各种确定位置的方法,描述猴山、狮虎山、鹿岛和熊猫馆相对于孔雀园的位置。

  ⑶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

  独立完成书后的填空,交流矫正。

  ⑷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

  自主练习描述2路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同桌相互说说,并相互矫正;班级交流,进一步路线描述的方法。

  ⑸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位置》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参考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明确确定位置的必要性,掌握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观察、操作与活动,感受丰富的现实背景,体验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增强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与方法,能比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一学生:今天你回家,母亲问你在班级中的座位,你会怎样说?

  (例如:第3小组,第4排)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如:确定学校、家庭的位置、城市的位置等,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为什么要确定位置,掌握确定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

  二、讲授新课:

  1.师:去电影院看电影需买票,如果你买的票是10排12号,在电影院如何找到这个位置呢?

  (从电影院里的横排找到10排,再在这一排中找到12号)

  师: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师:如果将“8排3号”简记作(8,3),那么“3排8号”如何表示(5,6)表示什么含义?

  [“6排3号”中的“6”指的是第6排,“3排6号”中“6”指是第3排中的6号座位,3排8号可以记作(3,8),(5,6)表示“第5排6号”]

  2.议一议

  (1)在电影院内,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几个数据?为什么?

  (2)在生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还有其他方法的吗?与同伴交流。

  (在只有一层的电影院内,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两个数据。一个用来确定排,一个用来确定号,如果是多层的电影院,一般还需要另外一个数据,确定位置在几层)。

  3.应用:

  在动物园里有如下的一些景点,让学生来思考这些景点之间的位置关系该如何描述。

  4.随堂练习:P145,练习(让学生找出标在图上后投影交流)。

  三、小结:

  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物体位置的必要性。

  2.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与方式是多样的?我们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位置》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参考 篇6

  设计理念:

  “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所以我在上课的形式和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上都比较地“生活化”。课的一开始“猜”的游戏设计引入,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完成了数对的认识和数对的写法教学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而得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这是恰到好处的合作学习。我们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完成知识点的教学之后,老师用“数对”来代替学生的名字,叫学生回答问题,方法很好,这也是一种对课堂资料的利用。教学环节“电影票找位置”的设计,发给学生这样(x,5),(x,x)的电影票,学生在找不到位置之后,自然会产生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这是培养了学生对范围的估计能力,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且,也提高了课的深度。知识拓展中关于地球经纬知识、台风的一些新闻报道和天气预报中的台风预报的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使学生对“数对”的认识和理解更深刻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事物的位置。

  能力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起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能用数对表示某有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对问题。

  教学准备:

  班级座位表、方格纸、地球仪、写数对的红纸条、课件、资料的收集。

  学生课前准备:

  老师发的红纸条、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猜位置”引入

  师:认识老师吗?认识(全班异口同声)。

  师:我也认识你们,但我知道我们班有一个同学画画很不错,她曾经在去年的美术比赛中获奖。让我来猜猜她在哪里好不好。猜之前先说明猜的规则:我们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小组分别编为第1小组,第2小组……,从前到后依次为第1排,第2排……。老师猜大了,或者小了,你们给我一个提示,可以吗?

  师生互动,完成猜位置游戏,辅之以板书:第几排,第几个。

  过渡语:刚才我们玩的猜的游戏,其实就是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活中经常要用到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这里就是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本课的学习做铺垫,同时,通过“猜”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初步感受应从两个角度确定位置,激发他们获取知识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

  1、找位置(课件出事班级座位表)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们的座位表!

  师:你能在这里找到你自己吗?

  生:能(大声地、兴奋地)

  2、说位置

  师:谁来说说,你的位置在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

  生:我叫x x x,我的位置是第2排,第3个。

  我叫xx,我在第6排,第5行。我在……

  师:你们说得真好!和自己的同桌说一说,前后同桌说一说,还可以说说自己旁边同学的位置,自己好朋友的位置。

  师巡回地反馈说的情况。

  3、位置

  师:大家说得都很不错,那就赶快拿起笔,把自己的位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吧!

  师巡回地查看,请表述方式不一样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小结出:同学们的表述方式有很多种,这么多的表达方法有时候其他的人不一定理解。那么,在数学上就有一种更科学的表达方法。那就是:数队(板书)

  4、探索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1)课件:班级座位表和坐标图。

  (用FIASH演示坐标图覆盖在座位表上的过程,让学生有个从感观到抽象的认识过程。然后,隐去座位表,就留下坐标图。)

  引导学生看坐标图(坐标图上的点是从“0”开始数起,看点数,两条线交叉的那个点就是你的位置。)老师边说,边板演。

  师:如老师上课前猜的第7排,第6个,就可以表示为(7、6),课件中显示此点的数对。又如:第2排,第5个,可以表示为(2、5)。课件中显示此点的数对。你能像这样用数对来表示自己的位置吗?

  2)组之间相互说一说自己位置的数对,写一写,小组之间评议。

  3)方格纸上用笔标出自己的位置,并写上数对。

  自己在已发的红纸条上写上数对,然后全班交给老师。

  4)完成课件下面的三题尝试练习。

  5)小组合作、探索(课件显示所有已说的和练习中的数对,数对和点一一对应)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对和他们所表示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吗?

  小组内讨论、交流。(给予充分的时间,师巡回观察)

  学生小结出“数对”表示的方法:先横着数,在第几排,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再竖着数,看在第几排,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二个数。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自己班级的座位图,学生有一个直接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把这种认识转化到抽象的坐标图中;对“数对”的认识有一个逐渐深入的的过程,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呈现学生多种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头脑中的原始的、粗浅的、局部的、零碎的经验进行调整、提升,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中发现表示位置的方法。同时,借助课件,从班级座位表逐步抽象出坐标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坐标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建构新知系统。)

  三、联系生活,应用“数对”

  1、课件出示学校附近的地图。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这是我们学校附近的地图。

  师:是的,你能用数对来表示他们的位置吗?

  学生说,课件演示,集体评议。

  2、课件出示游乐场的平面图。

  1)用数对表示各景点的位置。

  2)小敏的位置是(4,2)她要都溜冰场去,请画出路线图。

  学生做题,评议。课件配合演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逐渐进入到学习兴趣的最低点时,用学生熟悉的环境制成坐标图,又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给了一个新的兴奋点,重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利于学生高效率地掌握新知。)

  《位置》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参考 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描述物体在平面的相对位置,能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创设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小说家利用“第几组第几位”、“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确定位置的过程,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卡片、座位卡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今天的这节课我们班来了这么多的老师听课,你们高兴吗?想让这些老师认识你们吗?谁来做个自我介绍。

  请一名学生做自我介绍,然后提问,这个同学叫什么名字?他坐在什么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体的位置。(板贴课题:位置)

  二、探讨确定位置的不同方法

  (一)、探讨用“第几组第几位”确定位置。

  请同学们数一数,我们班有几个小组。教师说明:习惯上我们把竖着的说成组。

  1、现在我们就按这个顺序先确定自己在第几组,再确定在第几位。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位置,然后指名说出自己的位置。

  2、游戏:找朋友

  游戏规则:请一位同学说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其他同学猜猜他好朋友是谁。

  3、填写座位卡

  同学们都会说自己的位置,那我们能不能把自己的位置写下来呢?拿出准备好的座位卡,认真的填上自己的座位号。填好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4、找新座位

  把刚填好的座位卡收上来重新分发,根据新的座位号找到自己的新座位。

  5、帮助没有找到座位的同学找座位,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

  6、检查学生确定的新座位

  (1)、互相检查,及时调整。

  (2)、学生自报座位号,集体判断。

  7、小结:刚才我们是通过什么词语来确定位置的?(板贴:第几组第几位)

  (二)探讨用“第几排第几个”确定位置

  1、出示动物挂图,说明:我们习惯把横着的说成排。

  2、教师说出位置,指名说出动物名称。

  3、教师说出动物名称,指名说出位置。

  4、互动:同桌之间一人模仿老师提问,一人作答。并请几组演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小结:这一次我们又是通过什么词语来确定位置的呢?(板贴:第几排第几个)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活动:蚂蚁找食物

  1、老师演示蚂蚁吃苹果的路线。

  2、指名板演蚂蚁吃香蕉的路线。

  3、小组合作完成蚂蚁吃梨和虫子的路线。(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开展了这么多的活动都和什么有关呢?你能准确的说出一件物体的位置吗?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确定位置吗?

  板书设计:

  位置

  第几组第几位

  第几排第几个

  动物挂图蚂蚁找食物图片

  《位置》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参考 篇8

  教学要求: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具准备: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 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

  2、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2)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的前面。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如:--在--的前面

  --在--的后面

  --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 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2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给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景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景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景3:(投影演示冰霜)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霜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 句话吗?

  情景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教学后记:1 学生对于前后、上下的区分较易掌握,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2 学生对于左右就比较难掌握。精品源自地理科

  《位置》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参考 篇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平面图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能在比较中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同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正确地表示出物体位置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例题1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小军坐在哪里?)

  (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描述,如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

  2.揭题。

  刚才许多同学都知道小军的位置了,那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介绍“列”和“行”的知识。

  (1)介绍: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

  学生可能会提类似“为什么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这样的问题。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规定,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才有一致的思考和结论,才会能避免争议和混乱。

  (2)课件出示下图,帮助学生理解“列”和“行”的知识。

  第5行

  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第5列第6列

  教师任意指出图上的,让学生说出它在第几列第几行,并强调要先说列,再说行。

  (3)用先说列数、再说行数的方法表示出小军的位置。

  学生交流得出: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

  2.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1)教师介绍: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4,3)表示。

  (2)小组交流讨论。

  提问:从数对(4,3)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

  ①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将列数与行数写在括号里,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把两个数隔开。

  ②“数对”指的是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

  ③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也就是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3.教学例题2。

  (1)认识方格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99页例题2红山公园平面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说说这幅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观察图,发现不同之处:一是红山公园的各个场所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所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表示各场所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10;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8,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尝试用数对表示图中场所的位置。

  提问:你会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的位置吗?

  学生尝试用数对来表示。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汇报交流。

  指名汇报怎样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的位置,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认识到:大门在平面图中处于“竖线3,横线1”的交叉位置上,所以用数对(3,1)来表示;书报亭在平面图中处于“竖线2,横线3”的交叉位置上,所以用数对(2,3)来表示。

  (4)让学生先用数对表示儿童乐园、盆景园、草坪等其他场所的位置,再与同学交流。

  学生观察得出:儿童乐园(2,6),盆景园(5,7),草坪(7,6),饭店(5,2),水池(8,2),假山(9,4)。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8页“练一练”。

  (1)在上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学生先在图上找,然后用数对(2,4)来表示。

  (2)指名说说(6,5)表示图中第几列第几行的位置。

  2.完成教材第99页“练一练”。

  这道题练习了用数对表示方格纸上点的位置,又练习了根据数对描出方格纸上的点。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一说。

  3.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十五”第1题。

  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然后组织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课题:练习十五第1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方法。

  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在练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和数对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位置》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参考 篇10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各种各样的运动。

  2、懂得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3、知道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4、学会判断我们身边的物体是否在运动,学会描述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5、意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

  懂得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

  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并学会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

  【教学难点】

  学会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并学会描述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运动的物体图片、课本插图等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各种各样的运动

  1、出示课本13页的小诗。

  风儿起了,

  穿过柳林,

  枝条轻轻摇曳。

  鸟儿飞了,

  掠过湖面,

  水面泛起涟漪。

  船儿起锚,

  驶离港湾,

  留下片片浪花。

  2、学生自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描写了哪些物体?它们都在干什么?

  这首小诗描写了风儿、鸟儿和船儿三个物体。风儿穿过柳林,鸟儿掠过湖面,小船驶离港湾。

  3、教师引导:这三个物体都在运动,其实,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物体在运动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的运动的物体。

  4、教师出示课本14页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图片中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预设:

  我们刚才列举的物体都是在运动的,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物体的运动。

  活动二:判断物体的运动

  1、出示课本15页的两幅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对比这两幅图,看一看这两幅图中的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你又是怎么判断的?

  预设:

  汽车是在运动的,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草地的一边行驶到了草地的另一边。

  骑自行车的人是运动的,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天空中的老鹰是运动的,它从一棵树的上空飞到了另一棵树的上空。

  河里的鸭子是运动的,它从湖的中央游到了湖的边上。

  路上的玩具小车是运动的,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2、刚刚我们分析了图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请大家想一想,这些运动的物体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它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3、教师小结:要想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上面两幅图中的汽车、骑自行车的人、天空中的老鹰、河里的鸭子、小路上的玩具小车等物体,他们的位置相对于这块草地上的两位小学生来说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说他们是在运动的。

  活动三:情境题

  1、出示课本16页上面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想一想怎么判断电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在行驶的汽车里,乘客运动了没有?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预设:

  电梯上的人相对于电梯旁边的物品来说,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电梯上的人是在运动的。

  这个小女孩是在上电梯,另外两个人是在下电梯,另外两个人相对于这个小女孩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可以判断电梯上的两个人是运动的。

  在行驶的汽车里,乘客相对于路边的小树、电线杆等物体来讲,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乘客是运动的。

  在行驶的汽车里,乘客坐在座位上,乘客相对于另外的乘客来说,位置并没有发生改变,从这个角度说,乘客又不是运动的。

  2、特别说明:在这里判断物体是否是运动的,学生选择的参照物不一样,所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我们都要给予肯定。

  活动四:运动物体的位置

  1、出示课本16页中间的地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你能描述图中的小汽车相对于乘客的位置吗?

  2、全班交流:小汽车的位置是在乘客的哪个方向?

  东北方向。

  小汽车的位置距离乘客还有多远?

  0.2公里。

  小汽车开到乘客的位置,还需要多长时间?

  两分钟。

  3、请一位同学具体的说一说小汽车相对于乘客的位置。

  预设:

  小汽车正在这位乘客的东北方向,曲线距离0、2公里的地方,大约2分钟之后到达乘客的位置。

  4、教师引导:我们在描述一个运动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时,要准确地说清楚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

  5、出示课本16页中间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进一步体会怎样描述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出示课本15页下面这幅插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这辆汽车相对于两位小朋友的位置。

  活动五:有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

  1、教师引导:我们发现,平时我们周围的物体有的在运动,有的却是静止的,不过学了今天的内容之后,我们发现物体都是运动的。那么,有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呢?我们的地球在转动时,房子和树运动了吗?

  2、全班交流,预设:

  地球在转动时,房子与树相对于月球来说就是运动的。

  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活动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我们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同时我们还认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板书设计】

  5、运动与位置

  各种各样的运动

  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寻找参照物

  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位置》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参考 篇1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图了解印度的位置特点。

  2.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特点,理解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资料,分析归纳印度人口增长,增强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2)印度的地形特点

  2.教学难点

  人口过快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收集与印度相关的信息资料。

  2.学生准备

  准备好地理教材、地图册等学习用具,提前了解与印度相关的信息资料。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国家地理一般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征和环境问题四部分内容。在学习印度时,主要通过设计教学任务和探究活动,让学生找到印度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归纳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人地协调、合理发展的观念。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对知识的初步感知;通过自我展示,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自我归纳总结,凸显个性发展;通过自我诊断评价,发现不足,及时查缺补漏。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通过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可以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通过对其他小组成果的补充、完善,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集体探究,可以增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体验,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中要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突出启发、引领作用,适时运用评价手段调控课堂,形成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学会合作。

  采用读图分析、对比归纳、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结合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前面我们学习亚洲分区,学生考虑亚洲分几个区?学生答。接着请同学看图片,发现什么问题呢?学生答:人多。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国家,寻找正确的答案。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可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求欲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印度不仅是文明古国,也是现代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国家,对印度有一个新的认识,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承转过渡:印度是南亚大国,与中国山水相连,我们首先从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来了解。

  任务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特点,知道印度是南亚大国。

  (1)找一找,读一读:

  ①在“南亚地形图”上找出10°N、北回归线和30°N纬线,说说印度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找出喜马拉雅山脉、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说说印度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找出印度所邻的国家,说说印度与亚洲其他国家的相对位置特点。

  ②读一读教材上“南亚大国──印度”的阅读材料,说说印度的面积有什么特点?

  (2)算一算:阅读“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计算说出:20xx年印度人口已达到多少亿?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印度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3)想一想:目前印度的人口数量居世界第几位?为控制人口数量,印度政府采取了哪些人口政策?效果如何?

  (4)议一议:根据教材32页活动材料,思考分析:印度众多的人口给资源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地理位置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关键,是影响区域地理特征的重要因素。以地理位置为突破口,去认识、了解印度,便于学生形成空间位置概念。通过找位置、读一读、计算人口增长等活动,让学生得出印度是南亚大国的结论。学生活动:学生先依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选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完善。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课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群体优势,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展示的情况进行评价,利用多媒体课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适时进行强调、释疑、点拨。

  (1)展示课件,强调印度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为后面的自然环境、粮食作物分布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2)找出印度的邻国,通过读图观察和出示数据强调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3)通过图表分析,让学生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特点,以及印度采取的人口政策及成效。让学生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是南亚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4)图片释疑,了解印度人口压力以及印度政府为控制人口增长制定的人口政策。

  (5)释疑解惑:印度众多的人口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印度人口众多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在引导学生完成教材活动内容的前提下,教师点拨释疑。(6)总结归纳:印度是南亚大国,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约占南亚总面积、总人口的19/25,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其科技发展水平和军事实力也居南亚首位,但过度增长的人口压力制约了印度经济的发展。

  承转过渡: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大自然馈赠给了印度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印度人民很早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任务2

  从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认识了解印度的自然环境特征。

  (1)找一找:

  ①找地形:在“南亚地形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出印度的地形分布特点。

  ②找河流:在“南亚地形图”上找一找印度最大的河流是什么河?

  学生活动:学生先依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选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小组完善补充。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情况进行评价,利用多媒体课件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并适时进行强调、释疑、总结和点拨。

  (2)利用“印度地形图”强调三大地形区的分布。

  (3)利用“印度地形图”强调恒河的相关知识,出示小资料让学生了解恒河及其对印度的影响。

  (4)反思总结、构建体系

  1.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得失,尝试构建知识结构,教师选派1至2名学生展示汇报。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展示形式不拘一格,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

  2.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归纳成果,并加以整合,出示知识结构。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域:A.印度洋,B.阿拉伯海;国家:②巴基斯坦,⑤斯里兰卡。城市:⑥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课后小结

  本节课包括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人口大国三个问题。人口问题和我国相似,易于理解。本节课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关键是树立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思想。

  八、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汇报、小组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增强合作,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我也深深体会到,初中地理教学应突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积极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乐学、易学。课堂活动的设计要切合学生实际,要紧凑有序,利于调控,不要为了活动而搞活动,应该让学生活动成为教学的手段,把教学内容融入活动之中。

  理一理第二人口大国海陆位置位置纬度位置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地形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第二人口大国人口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位置》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参考 篇12

  课题:

  认位置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在具体场景中体会上下,左右,前后的关系,学生能比较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能按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通过各种不同的练习活动,学生初步具有空间观念,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与难点:学生能在具体的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正确的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能联系生活运用。

  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

  三、课后延伸围绕自己身体上的组成部分辨认左右,通过游戏活动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物体间左右位置关系奠定基础。

  通过紧密结合小朋友上课的情景,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的位置关系,并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能比较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能按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

  通过“想想做做”第2、3题,围绕学生间的座位关系的讨论,学生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所以在描述两个物体位置时,应该说清谁在谁的哪一面。

【《位置》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参考】相关文章:

《位置》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参考06-11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案设计10-10

《位置》教案设计06-22

数学广角教案设计参考10-26

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教案04-07

小学数学《方向与位置》教案08-01

《认位置》教案设计06-22

认位置教案设计08-08

《位置与方向》教案设计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