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2-05-28 11:20:18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六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六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 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 使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前两天咱们刚刚开了运动会,喜欢看运动会吗?咱们今天再去看一场特殊的运动会,好吗?(出示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如:有哪些动物参加了运动会,它们各有几只?有哪些比赛项目?

  【说明:创设学生喜爱的动物运动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与本课教学目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二、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 尝试统计,发现问题。

  谈话: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很多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一起数一数,把数出的结果记录在这样的统计表里(拿出课前发给学生的空白表格)。

  反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统计表,如:

  狗

  猴

  长跑

  5只

  6只

  8只

  狗

  兔

  猴

  跳高

  长跑

  一共

  5只

  2只

  6只

  5只

  8只

  13只

  反馈:先请完成第一张统计表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统计了哪些动物的数量?是怎样想的?

  提问:他统计的动物的数量对吗?这张表格有问题吗?(动物的数量是对的,但从他的统计结果中看不清一共有多少只动物)

  反馈:我们再请完成第二张统计表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统计的,怎样想的?

  提问:他统计的结果对吗?你认为他的这张表格怎么样?有没有问题?(学生可能认为这样统计是对的)

  激疑:我们来看这里(指表中的一共13只),一共是有13只动物吗?不对吧,我怎么觉得是26只呢?咱们一起算一算,好吗?(把统计表里的几个数都加起来,算出结果是26只)

  学生会提出算动物一共有多少只,不能把狗、兔、猴的只数与跳高、长跑的动物只数相加,因为参加跳高和长跑比赛的动物中就有狗、兔、猴,这样加就加重了。

  提问:想一想,怎样统计才比较合适呢?(把它们分开)

  引导:是的。可以把它们分开统计,按什么标准来分呢?请大家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后,组织交流,明确:可以按动物的种类分,统计各种动物有多少只,也可以按比赛项目分,统计参加各种比赛的动物有多少只。

  【说明:这节课研究的问题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分类整理,需要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统计。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把具体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解决,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原有的统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新方法的过程中来。】

  2. 再次统计,解决问题。

  谈话: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先统计各种动物有多少只,再统计参加各种比赛的动物有多少只,好吗?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列表统计呢?

  根据学生提出的列表方案,出示相应的统计表。

  要求:请小朋友按刚才讨论的方法分类整理,把结果填在表格里。

  反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的统计表拿上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自己的表格)

  狗

  兔

  猴

  长跑

  5只

  2只

  6只

  13只

  跳高

  长跑

  一共

  5只

  8只

  13只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调整统计表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提问:观察两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是的,第一张表是按动物种类统计的,第二张表是按运动项目统计的。怎样才能让人一眼就看清楚每张表格是按什么标准进行统计的呢?

  学生交流后,小结:为了使统计表所表达的信息更清楚,要在表格的前面加上一栏,注明表中每个项目的意思(课件演示修改统计表的过程)。像这张表格,是按动物的种类进行统计的,第一行表示各种动物的名称,就写上动物种类,第二行是每种动物的只数,就写上只数,后面的每个数就不要再写单位了。这里的一共是指一共有多少只动物,习惯上放在数据的前面,用合计表示。

  师生共同修改第二张表格。

  3. 观察统计表。

  提问:通过小朋友自己的努力,我们出色地完成了动物运动会的统计任务。看了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说明:没有把教学目标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而是着眼于让学生经历从尝试失败到成功的过程。学生在不断探索并完善统计方法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了分类统计的必要性和实际作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既能增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又能从整体上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三、 拓展应用

  1. 做想想做做第1题。

  小组合作完成,并在全班交流。

  2. 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两个统计表,并组织交流。

  【说明:教材安排了丰富的统计活动,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和教学需要灵活处理。】

  四、 全课总结(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3分)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3--24页。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2)认识算盘。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作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主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在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

  (3)计算器的认识。找学生说一说你知道计算器有哪些功能键?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1。

  3、尝试训练:825-138=26×39=312÷8=

  4、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2。

  5、学生汇报交流。

  6、教师强调并小结。

  三、自主练习(8分)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进行自主练习,看谁把今天的知识学的,最棒!

  1、用计算器计算。

  55846+7646=13027-8934=66280×23=

  6908×37=111111111÷9=395412+10589=

  2、小组汇报。(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调查生活中的睡眠时间,让他们经历收集数据、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同时对学生进行“充足睡眠”的健康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调查过程中遇到的“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每人1份统计表、统计图。

  2每人1份记录单。

  3教师准备“全班同学睡眠时间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引导:老师知道,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那么怎样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呢?

  学生围绕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讲究卫生与预防疾病等多方面展开交流、讨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睡眠时间”的问题。

  二正确计算睡眠时间。

  1讨论:你每天睡眠几小时?是怎样算出来的?

  2交流:

  (1)以某某同学晚上9时睡觉,早上6时起床,午休1小时为例。

  从晚上9时到12时是3时,从晚上12时到早上6时是6时。3+6+1=10(时)

  (2)以某某同学晚上8:30开始睡觉,早上5:30起床,午休30分为例。

  从晚上8:30到12:00是3十30分,从晚上12:00到早上5:30分是5时30分。3时30分+5时30分+30分=9时30分。

  ……

  3计算。

  请学生按正确的方法重新计算自己每天的睡眠时间,并写下来。

  三收集数据,数据。

  1数学“分段时间记录法”。

  (1)时间段的规定可以是这样的:11时以上,含11时;10—11时,含10时,不含11时;9—10时,含9时,不含10时。以此类推。

  (2)可以自主选择句路方法,即在相应时段内记上你喜欢的符号。

  2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调查,收集本组成员每天睡眠时间的数据,记录好。小组长把结果填入本组的“睡眠时间记录单”。

  3全班汇总。

  教师出示“全班同学睡眠时间记录单”,随着各小组的汇报,依次记录出相应时间段的人数,然后共同计算汇总出各时间段的总人数。

  四呈现数据。

  1填写统计表。

  每位同学把统计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并提示学生注意把班级和填表时间写完整,然后集体展示交流。

  2绘制统计图。

  (1)出示空白统计图,看清每格表示几人。

  (2)学生自主选择涂色或阴影的形式绘图。

  (3)集体展示、交流。

  五分析数据。

  1观察统计表和条件图,你发现了什么?

  例如,可能会有以下发现。

  (1)睡眠10—11时的人数最多。

  (2)睡眠8时以下的人数最少。

  (3)大部分同学每天睡眠时间是10时左右,全班共36人,有28人集中在10—11时和9—10时这两个阶段。

  2小组展开讨论:你还有什么发现?或是有什么想法大胆提出来小组内交流交流?

  六。

  板书设计

  小调查

  收集数据

  数据

  每天睡眠保证10小时

  呈现数据

  分析数据

  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用计算器计算、学习除数是一位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除法的道理,会计算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

  3、在把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进行小米价钱的谈话,鼓励学生课下调查,并引出本节课的问题。

  (设计意图:关于现实小米价钱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又自然引出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介绍教材上买小米的事情及有关数据信息,并做简单板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设计意图:口述问题的出处和由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解决问题

  1、师生列出算式,让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特征”引出课题,明确学习内容,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为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作好铺垫。)

  2、提出用计算器计算的要求,学生算完后,交流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利用计算器计算既能满足学生急于得到答案的愿望,也为计算作铺垫。)

  3、启发学生把21.6和1.8元化成角用竖式计算。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出竖式。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解决问题,既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更为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作准备。)

  三、竖式计算

  1、教师板书出21.6÷1.8的竖式,提出:怎样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参与讨论,使学生知道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的道理,促进知识的迁移。)

  2、提出:“竖式计算怎么办?”师生讨论得出:在竖式直接画去小数点后,按整数除法计算。最后,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讨论形成计算的方法,体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与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联系。)

  四、尝试运用

  1、提出“按每千克2.5元计算,21.6元能买多少千克小米”的要求。请一名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空间。促进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

  2、请板演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重点关注商8以后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在自主尝试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丰富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3、提出“每千克小米2.5元,30元能买多少千克小米”的问题,师生列出算式,先讨论:把2.5扩大10倍后,30怎么办?再鼓励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除数是一位小数的计算知识。让学生经历计算方式发展的过程。)

  五、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简易方程

  教学内容分析:

  简易方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后教学的,在解方程式,学生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四种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3、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难点】的值,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有关简易方程的知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

  1、 出示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名称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请学生说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

  3、用字母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说出分别求总价、单价及数量的字母公式。

  4、练习:期末复习第16题。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复习第17题。

  (1)原来每月烧的煤用30c表示;现在每月烧的煤用30×(x-15)表示。

  (2)学生计算现在每月烧煤的千克数。

  三、复习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关系是怎样的?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练习。讲解第(3)题,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复习第19题。

  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学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征是什么?解题时关键是找什么?

  (2)请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做期末复习第21—23题。

  第21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据已列方程写出另外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22题:

  师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六、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这样就需要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把学生带回生活中,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介绍同学,通过不同方向的介绍,明确前后的确定与面对的方向有关,为分清左右突破难点,学习左右时采用介绍同学、作游戏解决生活问题等,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首先确立参照物,再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性,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准确的区分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一猜同学的位置。

  教师说位置,学生做一做,找一找

  二、新授:

  (一)学习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转身,把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

  (1)出现两种情况:

  说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介绍吗?)

  说不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怎么介绍?)

  (2)比较,两种说法哪种更好?

  (3)原来我们可以用左右来介绍两边的同学,这样说真清楚,你也能这样介绍你两边的同学吗?

  (4)我们刚才用了哪两个词介绍我们两边的同学的?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板书:左右。

  你的哪边是左边?右边呢?

  指指你左边是谁?右边呢?

  2、做游戏。

  跟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脚向前一步……

  3、练习

  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都在左边走呀?

  组织学生讨论,像前后那样得到结果:面对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学习前后

  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前后都是谁?

  (三)、观察课件,请你向大家介绍你看到景物

  学生认识上、下

  三、巩固练习

  46页试一试。

  1、看参照物。2、说出相对应的前后左右的车。

  47页练一练

  1、左右的练习。2、相对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

  3、思考题: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前上

  左右

  后下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平面内前、后掌握较快,对于左右掌握会很慢,在介绍自己的前后左右的同学时,先让他找到自己的右手(写字的手一直举着),学生很快分清左和右。上下是立体的通过楼上与楼下就分清。练习中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就会了。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六篇】相关文章: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8篇05-18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6篇05-16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10篇05-12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6篇05-25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10篇05-23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四篇05-19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5-13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4篇05-10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3篇05-08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10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