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说课稿

时间:2021-11-04 20:29: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

  1、教材分析

  2、教法、学法

  3、教学过程

  4、作业、板书设计

  5、教学反思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之后,对力的平衡进行研究,包括其定义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这一节内容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步一诠释(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也为后面学习压强和浮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力的平衡是分析力学问题不可缺少的理论和方法,所以本节课是整个八年级的重点。

  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什么是平衡状态。

  (2)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会初步分析物体平衡时在竖直或水平方向的受力及其大小关系。

  (3)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了解二力平衡。

  (2)、通过探究活动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影响误差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二力平衡条件及判断二力平衡的两种方法。利用平衡条件判断和利用物体的状态判断。

  (2)、利用力的平衡建立力的大小的关系式。

  2、教学难点

  (1)、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2)、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际运用。

  四、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探究过程很容易得出正确结论,不需要太多时间。主要就是通过列举实例,强调条件分析。

  五、教具准备

  啤酒瓶、雨伞、玩具车(演示用);小车、钩码、细线、带滑轮的长木板等。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准备采用让学生来做演示实验、学生讨论分析、教师点拨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法、学法

  一、复习牛顿第一定律,设疑导入新课。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

  创设情景分析身边的事物————(上述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能把当前的问题同牛顿第一定律联系起来,同时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物理就在身边的道理。)我采用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共同分析它们的受力示意图。

  接着引入平衡状态和二力平衡的概念。为此我特准备了2个二力平衡的趣味实验,用以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请学生代表发言,分析实验器材或装置有什么要求。

  2、学生代表演示实验,得出结论。

  3、在得到二力平衡条件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提炼处理,使学生易记、易用。最后总结成八个字: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三、应用、巩固。

  1、思考:判断二力平衡的方法有哪些?

  2、用实例让学生分析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

  3、补充:同一直线三力平衡的大小关系。

  4、练习(投影展示)

  主要内容:判断二力是否平衡,找平衡力,画力的示意图、利用一个力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

  一、作业设计

  课本第59页自我评价与作业第2、4、5题。

  二、板书设计

  7.4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二力平衡:当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3、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4、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会改变

  作业、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重点是二力平衡的条件,为了能使学生对这个重要的内容深刻理解:

  一方面要认真做好演示、探究实验,主动地探求二力平衡条件,

  另一方面要多用实例来强化“静止和匀速直线”和“同体、等大、反向、共线”等关键词。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教学反思

  我的课说完了,谢谢你们!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说课稿】相关文章: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说课稿11-04

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说课稿11-03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说课稿11-02

旋转时物体的什么发生变化?10-12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说课稿11-02

细胞怎样产生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教学反思12-16

怎样与人相处说课稿11-03

怎样才是美说课稿11-02

物体运动的快慢是相对的对吗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