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时间:2024-04-18 10:11:24 志彬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通用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通用10篇)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1

  说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合作、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说教学重点:

  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说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说教学准备:

  研究报告单、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小朋友们正在观赏花卉种植区,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图片: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每个花架4层,2个花架一共摆了96盆花。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利用情境,树立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

  1.独立尝试,探索问题

  谈话: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需要把一些信息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些信息进行整理,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一些吗?

  请学生们独立思考,把你的方法写在研究报告单上,写完后跟小组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整理信息,实际上就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汇报交流,归纳方法

  展示交流整理信息的各种形式。根据学生生成合理安排交流顺序,组织学生思考评价。

  (1)派代表上台展示算法,并用学具进行演示。代表先说算式,师板书,再讲思路。边说思路边用笔在图片上划一划。

  (2)提问:谁听懂了他的意思?他的这种方法是先算的什么?你能上来指着图说一说吗?

  (3)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吗?学生汇报,师同时板书:

  ①4×2=8(层)

  ②96÷4=24(盆)

  ③96÷2=48(盆)

  96÷8=12(盆)

  24÷2=12(盆)

  48÷4=12(盆)

  (4)刚才,我看见有人是这样写的:96÷(4×2)=12(盆),可以吗?说一说综合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还可以怎样列综合算式?每一步求的是什么?3.比较提升。

  (1)小结: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我们得出了这样3种方法。(课件出示3种方法)。

  (2)观察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预设:答案相同,都用除法计算(揭题)

  不同点预设:方法不一样。方法怎么不一样?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师评价:真了不起!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像这样要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可多了。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2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3页例4和做一做。在学生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两步问题的基础上,本课时教学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例4的编排思路与例3大体相同,让学生更加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正确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解答。在“回顾与反思”环节,给出了检验的方法,不仅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还要检查解题过程是否合理,凸显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

  (二)核心能力

  通过独立尝试、交流讨论不同方法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在“回顾与反思”环节,理解检验的方法,凸显自我反思意识的培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独立尝试、讨论交流的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的两种思路,会列出综合算式解答连除问题。

  2、在回顾与反思过程中,知道检验的方法,体会解答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反思意识。

  (四)学习重点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学习难点理解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解题策略。

  (六)实施资源《解决问题(连除)》名师教学课件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口算63÷7÷9 720÷8÷9 240÷8÷3 120÷(2×4)810÷(3×3)

  (二)课堂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女生进行集体舞表演的图片。提问:在这个精彩的表演中,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呢。想不想一起来研究呢?

  请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大家发现的信息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60人,分成2队,每队有3个小组。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点评大家提出的问题)

  现在我们一起解决“每个小组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收集信息,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在尝试交流中,形成个人解题方法。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学生独立思考,并在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的想法。

  (2)在交流分享中,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谁愿意把你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列式的?

  预设1:先求每大队有多少人,60÷2=30(人)再求每个小组有多少人,30÷3=10(人);

  预设2:先求一共有多少个小组,3×2=6(个),再求每个小组有多少人,60÷6=10(人);

  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适时出示课件演示,并将算式板书在黑板上,追问每一步算式的含义。

  设计意图:

  教师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考虑到个别学生的需求,允许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在交流中补充完善自己的思路,并了解到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对比两种方法,说一说它们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第一种:分了再分,先分成2队,每队再分成小组。连续用除法计算。

  第二种:先乘再分,先算出一共有多少组,再一次性等分。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的追问,使学生理解不同解题策略背后的依据,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的深刻,又加深了对每种方法的.进一步理解。

  (3)在引导下,正确列出综合算式。你能用综合算式表示出两种思路吗?试试看。展示交流,适时追问。

  ①为什么第二种方法需要用到小括号?它的作用是什么?

  ②如果不用会怎么样?

  强调:在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合理的使用小括号。

  (4)回顾反思,检验结果。

  ①检验结果是否正确。解答得对吗?怎么检验?(把结果作为已知条件,先算出一个队有多少人,再算出2个队有多少人,与总人数比较)。

  师:我们可以把结果当成一个已知条件,带入原来的情境,看推出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条件,这种检验方法更有效。

  ②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小结:同一道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设计意图:

  重视“回顾与反思”环节的落实,不仅可检验解答结果正确与否,还让学生通过回顾梳理解答的过程,体会到有些问题的解法是多样的。提升学生的反思意识。

  3.巩固应用,拓展深化

  (1)53页的做一做。有一种杯子,6个杯子装一盒,8盒装一箱。960个杯子可以装多少箱?学生独立解答后,分享交流。

  (2)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几本书?

  第一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与问题;

  第二步:独立思考,写在练习本上;

  第三步:同学间互相交流并汇报;

  第四步:结合不同的列式,说说你的思路。

  (3)灵活练习

  在400米游泳比赛中,运动员要游4个来回,这个游泳池的长是多少?正确的解答算式是( )。

  A.400÷4B. 400÷4÷2C. 400÷(2×4)

  第一步:学生读题,独立思考;

  第二步:学生选择正确的算式;

  第三步:追问,第一个算式为什么不正确?说说正确算式的想法。

  设计意图:

  变化练习形式,使学生既可以从算式入手,回归原题进行选择,也可以从题中进行分析,做出正确选择,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

  4.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法,开拓了我们的思维。今后在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根据条件和问题的关系理清思路,分析解答,还要特别注意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养成自我反思的好习惯。

  (三)课时作业

  1、一辆出租车一周(7天)收入1260元钱。如果每天工作9小时,平均每小时收入多少钱?

  答案:1260÷7÷9=20(元)

  解析:先求每天的收入再求平均每小时的收入。

  考察目标1:

  2、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答案:954÷2÷3954÷(2×3)

  解析:可以先求每天售出的票数再求每场售出的票数,也可以先求两天共办几场,再求每场售出的票数。

  考察目标1、2:

  3.把问题和相对应的算式连起来。阳光小学的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8个教室,一共安装了168台电扇。一共有多少个教室?168÷3平均每层安装多少台电扇?168÷3÷8平均每个教室安装多少台?3×8解析:认真审题,明确每个信息与问题的关系,再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

  考察目标1、2:

  4.结合你熟悉的情境,编写一道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解析:观察生活,寻找合适的情境编题,进一步熟悉这类问题的特点。如:分了再分,装了再装。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3

  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说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连除解决问题能正确求解。

  说教学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来解答。

  说教具准备:

  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口算。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老师带来了一些口算练习,你来?

  出示:5×3×2= 60÷3÷4= 7×7+1= 21÷3+9=

  (2)简单的解决问题。

  出示:有30人参加团体操表演,平均分成5行。

  师:能补充问题吗?

  引导学生总结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齐读)

  设计意图:口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两步的口算题给本节课的两部计算埋下伏笔。“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把问题的提出留给学生,让学生做到真正的学习主人。

  二、新授例题

  1、找信息 搜集数学信息

  师: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团体操表演队的60位同学正在紧张的排练着。我们来看看团体操的队形,左边的这些同学围成了一个大圈,右边的这些同学也围成了(一个大圈),我们来看看左边的这一个大圈,这几个同学围成了一个小圈,这一个大圈里有几个小圈(5 个),右边的大圈里有几个小圈(也是5个),那么从这一幅图里你能收集到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说数学、做数学、创数学”是我校数学研究课题“数学阅读”的主旨,通过指导学生仔细认真的阅读主题图,以便保证学生收集的完整性、也是教会学生看图的基本方法,同时让学生知道了数学离不开阅读。

  2、提问题 完善解决问题

  师:整理题目,出示“这场团体操有60人表演,平均分成了2个大圈,每个大圈平均分成了5个小圈”

  师:你能补充问题吗?

  生: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学生默读)

  设计意图:课堂的学习,不应该是一个圆满的句号,而是给学生一个充满遐想的省略号,应留给学生一片未曾开发的滩涂。就像前面说的`“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说思路 理清解题思路

  师: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先要求什么(思考)

  方法总结:要求每个小圈的人数,可以先求每个大圈的人数,再用1个大圈的人数除以5就得到了,每个小圈的人数?

  师:谁还能说一说这一题的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说数学”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会说数学,也就是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在教师总结后让学生互相说,既是给养学生成功的体验,也体现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列算式 尝试解决问题

  师:你能列式解答吗。

  设计意图:会说不一定会写,让学生在草稿本上把他的想法写下来,也是为了检查学生将解题思路转变成数学符号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5、说意义 掌握解题步骤

  师:“60÷2=30(人)”表示什么?

  师:是的,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先求一个大圈多少人,再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同学们,今天我们解决问题用的什么计算方法(除法),几步计算呢?(两步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运用除法两部计算”解决问题。(板书课题),在解决问题里,我们先要观察图,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再通过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问题,也就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解决问题要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同时也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足部完善自己的表达,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完善板书。

  6、写综合算式。 类比分步计算

  师:刚才我们是用分步计算的方法,你能写出这个两步计算的综合算式吗?

  师:综合算式和他一样的向老师招招手,好吗?

  设计意图:掌握综合算式的一般计算法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上节课学生已经初步获得了用综合算式来解题的经验,在这里直接放手让学生列综合算式,同时也是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巩固练习。

  100页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0页的做一做,然后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达出来。

  师:完成了的同学请用你的正确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了。要解决这一题必须先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你找到了吗?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模仿练习题,老师不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独立解答,部分学生完成后并不着急讲解,等待更多的学生完成再讲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四、课堂训练。

  1、第104页的第11题

  师: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104页的第11题。

  师:青蛙和啄木鸟都是消灭害虫的能手,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的保护他们。能做到吗?

  生:能。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减除类型的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连除、减除类型解决问题的理解,同是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第104页的第12题

  师: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104页的第12题。

  师:做好的认真思考,我做的对不对?我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题意在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学会一种方法后,并不急于评讲,而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他们的信心,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

  师: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生,学生的学习必须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过程,把课堂小结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乐学、爱学。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4

  说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 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说教学重点:

  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说教学难点:

  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说教学准备:

  课件

  说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41×20= 61×30= 11×80= 12×40= 50×20= 640÷8= 140÷7= 280÷7= 350÷7= 120÷6=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

  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

  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课件5×8=40(盆)、3×40=120(盆),追问:你能说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师: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信息。

  组内交流,讨论综合算式的列法,并讲解出该综合算式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综合算式的含义,加深学生的理解。

  2,教学“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再看情境图,重新梳理信息,先引导学生列出分布算式。

  在学生自主学习、列式的基础上,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自己所列的分布算式?

  学生板演自主学习成果:96÷2=48(盆),48÷4=12(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48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96÷2=48(盆),表示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48÷4=12(盆)表示一个花架有四层,每层有12盆。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先算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再算每层花架有多少盆花。然后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讲解。

  师:谁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小组内可以进行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板演展示。

  学生板演:96÷2÷4。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96除以2表示96盆花放在2个花架上,每个花架上有多少盆花;再除以4,表示一个花架上的花分放在4层,每层有多少盆花。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讲解。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1、2题,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做一张这样的画需要多少个贝壳?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每箱8个什么?每盒6个什么?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可能说:摆一摆,操作方面。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学生回答

  学生小组合作回答

  学生选择学具,利用摆一摆,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操作,利用小纸板摆一摆,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5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生活中一些问题可以用连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来解决。

  2、能通过题中的图或文字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难点:

  从题中找全信息,找到合适的解答方法;说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说教学重点:

  掌握用连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说教学准备:

  光盘或者挂图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发作业本,这件事天天做,大家熟悉吗?

  为了使计算的方便,我们假设现在我们每组都是正好有10个同学。

  (老师拿一叠本子,做要发的样子),这里应该有多少本?

  仔细听老师准备这么发:我先发给4个组长,再请4个组长发给每个同学。

  大家想一想,要求每人发到几本本子,你可以怎么列式?

  学生可能会说:40÷4=10(本),10÷10=1(本)

  40÷4=10(人),40÷40=1(人)

  先交流第一种解答方法:指名说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指出:发本子有2次平均分的过程,先是老师把40本平均分成4份,再由组长把10本本子平均分给了10个学生,所以对应的`我们就可以列出2个连续除的算式。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合起来写,写成:40÷4÷10=1(本)

  学生读一读该算式,联想:我们前面学习过有关连除的计算,回忆一下,你可以想起这类算式还可以怎么变化?

  交流第二种解法:指名说说这乘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注意单位名称为什么是“人”而不是“本”?指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正确确定单位名称,写错了,也就说明你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还不能理解。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有的时候这类题还可以用先乘再除的方法来解决。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算,你要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确写出单位名称。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书上的例题,请学生看题后说说看到的信息。

  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找信息的时候,要从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两个方面找。

  文字信息:224本书。图片: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

  注意观察2个书架有什么特点,要让学生发现:两个书架非常的相似,都有4层,每层放的书都差不多。

  指出:放得这么整齐,才能说成是“平均分”,才能问“平均每个书架上每层放多少本?”

  现在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交流算法,注意要让学生说清楚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可能的方法:224÷2=112(本),112÷4=28(本)

  2x4=8(本),224÷8=28(本)

  如果还有别的方法,可以请该学生说一说,但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学生如果能清楚地说,那就可以认可;如果说得非常的勉强,大多数同学都不为接受,那没有必要刻意地去找出更多的方法。

  2、练习

  (1)(p.11第1题)让同学分别从题中找到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然后再交流各自不同的解答方法。

  (2)(p.11第2题)方法基本同上,但要注意一点,学生可能读完题后,能感觉这是一道连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加上题中出示信息的顺序,估计会有学生列式为:150÷3=50,50÷2=25(天)

  如果真有,要问学生第一个算式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根本没学生能说个明白,那就要让学生选择更有把握的解法。

  三、思考题:

  商的十位可能是几?被除数的百位可能是几?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布置作业:

  p.12第3~7题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6

  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除的方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说教学重点:

  会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连除问题,并能利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说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数量关系分析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黑板上先写好课题: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53页例4。

  1、出示例4情景图。

  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老师将要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2、让学生理解题目内容,讲讲自己获得哪些信息:阅读与理解。这个环节重点培养孩子仔细审题的好习惯。不要看到题目就动笔写,要先分析理解后再做。

  3、学生自主做题,然后汇报。

  学生汇报、交流。

  方法一:

  可以先将60人平均分成2队,列式为:60÷2=30(人);再求把30人平均分成3组,列式为:30÷3=10(人)。

  综合算式:60÷2÷3

  =30÷3

  =10(人)

  方法二:先求出一共分成多少组?

  列式为:2x3=6(组);

  再求每组多少人?

  列式为:60÷6=10(人)。

  如何列综合算式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怎么思考的?

  60÷(2x3)

  =60÷6

  =10(人)

  验算:10x3x2=30x2=60(人)或者10x6=60(人)。

  结果与已知相等,计算结果正确。

  答:每组有10人。

  4、回顾与反思。

  (1)通过以上的分析、解答,思考: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呢?已知总数,如何求平均数?

  (2)学生汇报、归纳。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你的解题思路,进行验算。

  点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集体讲评。

  2、基础性练习(利用学生平板电脑进行练习)

  三年级同学去春游,学校把参加春游的144名学生平均分成6个队,每个队平均分成3组。

  3x6表示( )

  A、一共有多少个组B、一共有多少个队

  144÷6÷3表示( )

  A、平均每队有多少人B、平均每组有多少人C、6个队一共多少人

  144÷6表示( )

  A、平均每队有多少人B、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3、拓展练习:

  下面是一种药品说明书的一部分,你知道这瓶药够患者服用10天吗?

  规格:每粒0.34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包装:固体药用塑料瓶装,48粒/瓶。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①已知总数,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份数=每份数

  ②除法用乘法进行验算。

  五、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教材第55页第6、7题。

  课后作业:教材第55-57页“练习十二”第8~9题。

  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60÷2=30(人)2x3=6(组)

  30÷3=10(人)60÷6=10(人)

  60÷2÷360÷(2x3)

  =30÷3=60÷6

  =10(人)=10(人)

  验算:10x3x2=30x2=60(人)或者10x(2x3)=6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学反思:

  1、本节课要引导学生从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从“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习今后的计算课。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时,不再惊慌不已、束手无措。本节课要传达给学生的是:原来新问题也不可怕,也只不过是旧知识的重新建构。

  2、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种的,注重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对问题教学思考。

  3、注重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找出中间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7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除运算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连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进行连除运算,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连除运算的意义,掌握连除运算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连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分苹果、分糖果等,引出连除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连除运算的意义,明确连除运算与除法运算的联系与区别。然后,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掌握连除运算的'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

  通过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连除运算的理解。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练习和指导。

  总结提升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除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连除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但是,在引导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连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8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连除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连除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连除运算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和应用。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连除运算的`计算方法,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连除运算的意义,并灵活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解、举例、练习等多种方法,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会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除法的相关知识,引出连除运算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讲解连除运算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详细讲解连除运算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连除运算就是将除法运算连续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同时,强调运算顺序的重要性,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连除运算。

  引导学生理解连除运算的意义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分配物品、计算单价等,引导学生理解连除运算的意义,明确连除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练习巩固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应用题等,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总结归纳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连除运算的概念、运算方法和应用。同时,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和拓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具体实例和多样化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连除运算的概念和方法。但是,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连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需加强。未来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更加有趣味性。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连除解决问题”。这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连除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材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连除运算的意义,掌握连除运算的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连除运算的意义,掌握连除运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连除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连除运算的意义,掌握连除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准确应用连除运算。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一个苹果园里有4行苹果树,每行有5棵,每棵树上有8个苹果,果园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连除运算解决问题。

  探究新知:首先,教师讲解连除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然后,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运用连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巩固练习: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除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检查和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连除运算的`应用技巧。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连除运算的意义和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二是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以上说课内容,我相信学生们能够较好地掌握连除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技巧,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 10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连除解决问题”。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连除运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它是小学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连除运算的意义,掌握其应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连除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连除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连除运算的意义,掌握其应用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连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通过创设一个与连除运算相关的实际情境,如“一个农场里有若干块田地,每块田地里都有一些牛,我们需要知道一共有多少头牛。”从而引出连除运算的概念。

  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逐步理解连除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连除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规则。

  练习巩固:设计层次分明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性。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除运算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更多的问题。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检查和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注重评价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方法,以及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表现。同时,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实际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连除运算的应用。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本节课旨在通过连除运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我对“连除解决问题”这一说课内容的阐述,谢谢大家的聆听!

【连除解决问题说课稿】相关文章:

解决问题(连除)教学设计04-21

《解决问题连除》教学设计04-12

用连除解决问题教学反思(通用16篇)04-17

解决问题说课稿12-23

《解决问题》说课稿15篇12-28

《用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12-15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01-12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01-12

解决问题说课稿(精选20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