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1-10-01 13:43:2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分与合》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本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整个第三单元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会学习的乐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安排,基于课程标准,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4和5的组成,能够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2、经历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根据学习目标,制定如下评价任务:

  1、通过动手操作、练习等形式完成对目标1的检测。

  2、通过口头提问、练习等形式完成对目标2的检测。

  接下来,对学习的重难点进行分析

  学习重点:通过实践活动直观地了解4、5的数的组成。

  学习难点: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设置多种问题情境来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学生可以经历“具体→抽象”的探索过程。所以我采用“谈话法、观察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并且使用“数学课件、教具图”等直观教具。

  关于学法,新课程的最高理念为: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做到好学、乐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并且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经历了探索、交流的过程,才能牢固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四、说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一、谈话引入

  二、探究新知.

  三、自主练习。

  四、本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六、课后反思

  出示课题,开始新课

  环节一:忆旧迎新 趣味导入

  出示课件,复习巩固。

  环节二:利用情境 探索新知

  1. 谈话导入

  孩子们,中秋节老师用四个苹果招待客人。

  你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用两个水果盘,分四个苹果的吗?……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板书课题:分与合)

  2. 探索4的组成

  出示篮子和向日葵的教具,孩子们上台来分一分,摆一摆,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

  3.师生共同玩猜球游戏,探索3的组成。

  这样既可巩固有关数的分与合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4. 探索5的组成

  出示盘子和玉米的教具,孩子们上台分一分、摆一摆。

  5.直接给出2的分与合:2可以分成1和1,1和1可以合成2.

  环节三 自主练习

  1、大家看看这里有几个篮子几朵向日葵花啊?

  问题:把4朵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怎样放?

  操作:谁来帮我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情况。(叫学生上来动手操作)

  看一看与我们分的怎么样?(课件)

  2、开火车游戏。

  环节四 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总结:你今天都学习了什么?能不能回家跟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

  以上是我的课堂教学预设,但是实际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还需要结合实际情景来教学。谢谢各位同仁的聆听。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买文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购物》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突出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本节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由于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中创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境——买文具,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理解人民币的功能。通过“买文具”、“认一认”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并对小面额人民币上的数字、图案等有初步的了解,然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填一填”来了解人民币之间的兑换,以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重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

  3.培养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设想

  通过“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然后通过看、拿、想、说、换、比等手段,加深学生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人民币、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商店看一看,你们愿意吗?(出示商店情境图)这个商店是卖什么的?(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准确运用数量词)在商店里你都看到了什么?(自由说)这么多的文具你想买什么呢?(让一名学生说)那你用什么买呀?(人民币)你认识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咱们中国通用的钱——人民币(实物人民币)。

  【借助文具商店这一情境,引出本节的主题——人民币,并揭示人民币的功能。】

  二、小组合作,获取知识。

  1.师:现在,你们想仔细去看一看吗?下面请每个小组拿出信封内的人民币,大家轮流看一看、摸一摸,你能发现什么呢?观察时小朋友们要互相谦让,有礼貌。

  2.师:你都发现了什么,谁愿意说给同学们听一听?(主要引导学生从人民币的数字、面额、字样和各种图案说一说。)

  3.个别发言,出示教材第68页“认一认”。

  【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通过让学生亲自去看、摸,使学生对人民币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凸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及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购物活动。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买东西,看你会不会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

  1.小组合作:组长来当售货员,其他同学用课前准备好的人民币(课本后的彩图)购买自己想买的文具。

  2.师:同学们的收获都不小,你能从你买的文具中选一种介绍一下你是怎么买的吗?(指名说一次购物过程。)

  3.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1张1元钱,我也想去买一些文具,你们愿意帮我去买吗?下面就请同学们用1元钱去买文具,你能买些什么呢?(小组继续购物。)

  4.反馈,并板书:

  1元

  2角 找回8角

  1角 找回9角

  买文具 教师说课,标签: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

  运用课件演示元和角之间的关系,以及角和分之间的关系,并板书:

  1元=10角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1元=10角,也知道1元钱能买哪些文具,你能独立完成第69页这些题吗?(学生独立试做。)

  5.师:大家都完成了,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实物投影反馈。)

  6.师:在你的生活中,1元钱还可以买哪些物品呢?(同桌交流。)

  【通过购物让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解决简单问题。

  1.请学生来当售货员,老师拿一张5元的人民币去买一支钢笔,售货员没有零钱找给老师,由此创设一个需要兑换人民币的情境,然后让售货员自己去想办法。

  【让学生体会到兑换的必要性。】

  2.师:你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现在想不想让同学们帮你去解决呢?你可以找一位好朋友去兑换。

  3.师:哪一对好朋友想把你们的收获告诉大家。(全班交流,并板书,用实物粘贴。)

  5元 能换5张1元

  2元 能换2张1元

  5角 能换5张1角

  ……

  4.独立完成教材第69页“填一填”第1题。

  5.师:谁想把你做的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实物投影反馈。)

  【通过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之间可以兑换,也让他们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应如何解决,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五、练一练。(卡片)

  2元=( )角 30角=( )元

  4元=( )角 50角=( )元

  3角+6角=( )角 2元+2元+1元=( )元

  六、说一说。

  师:人民币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离不开的,在勤俭节约方面,爱护人民币方面,你是怎么做的?说给你身边的小朋友听。

  七、实践作业。

  访问或调查并记录:你对人民币还知道些什么?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评析

  本节课学生是在购物情境中完成的,学生对情境非常感兴趣,本节课的任务也完成了,但是学生对人民币的感知还不够,在学生独立观察人民币后,让学生说一说时,教师的指导还不到位,学生说不出来的一些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来,比如人民币上的数字是什么意思,人民币上的图案都有什么,等等。接下来的购物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了人民币的功能,还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式,将数学教学变成了数学活动的教学。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搭积木(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搭积木》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加减法(二)》中的'第二课时。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学生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要学会2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都是学习其他计算知识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系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明确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意识。③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3.重点:学会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4.难点:明确计算方法,了解计算算理。

  5.教学准备:积木(教师用)、计数器(每个学生一个)

  二、说学情

  学生基已经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十加几的加法,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还认识了数位中的个位和十位,对数位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但入学只有三个月的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借助课件辅助教学,借助教具积木创设情境,借助学具小棒和计数器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学着解决数学问题。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自主探究与范例教学相结合。

  学法:发现法

  四、说教学过

  (一)复习

  1.利用卡片进行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看图列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通过填空让学生复习11~20的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课本70页“说一说”。

  (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探究13+2的计算方法

  教师搭积木演示,学生利用计数器动手操作

  (2)引导学生探究18-2的教师方法

  教师搭积木演示,学生利用计数器动手操作

  (3)教师小结优化算法。

  2.反馈练习

  课本第70页“试一试”和“说一说”。(学生在书上和草稿本上完成)

  (三)课堂总结

  (四)课堂作业 (学生在书上完成)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通过搭积木的情景让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玩中也能学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学生没有准备积木,我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拨一拨、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的角度理解计算的方法,通过计算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为了照顾几个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课堂进度稍慢,没能满足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所以,自我感觉课堂效过良好,但是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巩固练习的时间不充足。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 置与顺序”第二课时:上下。

  教材简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本单 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 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本节内容“上下” 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 述事物的好习惯,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 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验上、下位置关 系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知识技能目标)

  (2)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能力培 养目标)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素质培养目标)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重点:学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说教法与学法设计: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 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 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 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

  创设小动物去大树爷爷家做客这一情境,引导学生 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三种动物的位置关系,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 并创设三种动物变换位置关系的情境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

  新课标特别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 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说说教室的物品 的位置关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给动物分房 子等活动,进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合作意 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整理书架、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 关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主题画、投影仪、小书架

  学具准备:剪刀、胶水

  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引疑。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这一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天气晴朗,森林里特别热闹,原来大树爷爷今天请客,小兔和小鸟一大早 就到了(出示主题画,先出示小兔和小鸟)让学生观察直观到小鸟和小兔的位置 不一样,我顺势引出课题:“上下”。通过设疑引出课题,能让学生有发现问题 的机会。

  第二环节: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观察思考。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仔细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位置,让学生自 由说说小鸟在小兔的哪个位置上,小兔在小鸟的哪个位置上,让学生初步理解上 下的位置关系。

  1、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引入松鼠,思考:松鼠站在哪?让学生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 系是相对的。我注意使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说明小动物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再让学生描述松鼠的正确位置,从而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由于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与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时教师要发 挥引导作用,有必要作出适当的说明,对学生理解新知很有帮助。)

  2、换换位置,加深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让学生动手换一换小鸟和松鼠的位置,要求学生互相说说三种动物各自的位 置关系。(学生能在变化中进一步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学会举一反三, 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指导看书,书写。 指导学生根据判断的三种动物的相对位置,填写好书本的内容,注意上下的书写,培养学生正确书写的习惯。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去解决问题。

  3、联系身边的例子说一说。

  观察教室,讨论哪些物体的位置关系可以用“上下”来描述。学生自由观察, 自由发表意见。(设计意图:联系学生身边的例子来应用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 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听口令,摆物品。要求每人准备好数学书,练习本,文具盒和铅笔等学习用 品。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可以设计以下口令:数学书放在桌面上,文具盒 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练习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等等。(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可 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整理书架。每个小组一个小书架,一些书和其他学习用品。要求:小组内互 相商量如何摆放这些物品,然后动手一起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说出物品的上下 位置关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4、参观小明的房间。

  (课本练一练第1 先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再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把各种物品的上下关系补充完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这一情境,要 求学生回去整理自己的房间,养成物品摆放整齐的良好行为习惯。

  (以上活动是根据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 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设计的。)

  5、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题。注意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在写数过程中,让学生说说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课本第59 题:说一说。利用图画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是一道有一定开 放性的题目,有多种的说法和答案,如船在桥的下面,人在桥的上面,桥在船的 上面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第四环节: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完成第59 活动要求:先引导学生弄懂题意,然后指导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动物头像,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安排房子。 活动形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分完后,与小组同学交流是如何安 排的,说一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与顺序。这样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同时增强交流合作的意识。

  第五环节:拓展思维,强化新知。

  (第59 这是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不做统一的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反馈的过程中,适当引导 学生有条理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

  第六环节:总结深化,自我评价。

  结合新课标里提出新的评价体系,我在这一个环节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 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个评价,每人一张评价表,在认为自己做得好的那格画上 一个笑脸。

  对学习数学有兴趣 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交流 能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乐意倾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通过以上六个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乐意学习,主动 参与数学活动,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初步培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试验本第24-25页:数龙—百的数列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目标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空间中做数学、学数学、喜爱数学.让孩子们通过用100以内的数和基本图形来描述、探索实际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片断,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概念与方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并解决之,逐步形成“数学化” 的能力。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20的数列,学生对数列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并且初步理解并掌握了找20以内相邻数的方法.这些都为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教材编入这一部分内容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找一个数的相邻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在掌握找相邻数的基础上,会找与一个数相邻的整十数,从而进行推算练习,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等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百以内的加减法打好坚实的基础.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1,-1得到邻数,结合数射线进行凑整.

  难点: 回到整十数和进到整十数。

  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百的数列。

  2、能找出相邻数,并知道邻数的由来。(+1,-1)

  3、结合数射线进行凑整、推算的练习。

  4、培养学生推算、归纳的能力。

  说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力求体现合作交流,培养创新意识”这一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多媒本演示,组织讨论探索,引导合作发现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来并做到“有所争议、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构建活动化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空间中做数学、学数学、喜爱数学.同时亲身体验成功和愉悦。

  二、说学法指导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鉴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

  1、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数龙上的各个数,找一个数的的相邻数,从而得出一个数的相邻数可以用+1和-1的方法得到.

  2、推理的方法:从小袋鼠怎么样跳回到40与怎么样进到50,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普遍,总结出一个数回到上一个整十数与进到一个整数规律.,从而进行推算练习.

  3、尝试法,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找出与一个数相邻的整十数,然后再通过小袋鼠与小青蛙演示,来验证自己的结果,最后总结出回到上一个整十数与进到下一个整十数的方法.

【有关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相关文章:

有关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7篇10-05

一年级下数学《找规律》的说课稿模板12-26

高三数学说课稿模板01-17

大班数学优秀说课稿模板12-27

一年级数学《左右》说课稿03-1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认识时间说课稿11-04

有关数学周记模板合集7篇12-21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说课稿11-04

一年级数学《小括号》说课稿12-24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说课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