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9-13 18:31:5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而且很深奥。这篇课文作者用抒情的笔调回忆了一个钓鱼的故事: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父亲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使“我”从中获得终身难忘的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二)、学习目标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的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2、联系实际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的含义,懂得从小受到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鱼”的诱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三)、教学重点

  1、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二、说教学方法

  (一)、我先说一说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所尝试的一些做法:由于这是第二课时,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在第一课时有所了解,所以我就让学生在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直接导入新课。课的开始,我借助“这一次钓鱼给了我什么启示?”这一问题让学生读出父亲曾经告诫我的话“道德只量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让难点在课的一开始就和学生见面,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对这一启示有个初步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这一难点,我分两个层次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体会。首先是站在父亲的角度来理解,我让学生通过读父亲决定让“我”放鱼这句话明白:在放不放鱼这件事上,怎样才是“是”,怎样是“非”,然后通过抓重点词“盯”、“好一会儿”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在决定让“我”放鱼时复杂的心理活动,或者说是曾经犹豫过,通过父亲决定放不放鱼的矛盾让学生第一次感受到“道德只量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其次是站在文中“我”在角度来体会:在学生已经充分掌握了“我”不愿意放鱼的三个理由,并与父亲几经争辩甚至是乞求仍不能使父亲改变主意之后,迫于父亲的威严的“我”只好将鲈鱼放回湖中,通过体验“我”把鱼放回湖中的沮丧和无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道德只量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一难点。

  2、再谈一谈感受体验朗读方法的指导:钓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是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熟读积累。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上力求符合文本特点。我所尝试的:一是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 “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如对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引导想象父亲此时是怎么想的?又如“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 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 ”,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年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3、最后谈一谈在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进行的一些尝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我力求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身实际,借助对话还原生活,例如为了引导学生理解“那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我先让学生思考:对于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来说,可能面对哪些利益的诱惑?学生借助这一问题的理解自然很快地找到了生活中这“鱼”的`所指,再让他们谈: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类似诱惑人的“鱼”吗,难度就就减小了。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打电话》是人教版五下第三组中的第四篇课文。这一单元是各种文学体裁的集中展示,《打电话》作为相声文稿入选其内。学生对相声并不陌生,但接触、学习相声稿还是第一次。相声稿正如相声这种艺术形式所要表现的意义一样,语言通俗易懂、明快动听、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用词俏皮、丰富多彩,而且字里行间充满幽默、夸张、诙谐、讽刺,让人忍不住开怀大笑,而笑后又有一番启示留心头:打电话要直奔主题、言简意赅,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如果啰嗦,不仅损害自身形象而且影响别人办事,还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这一意义是这篇相声稿所要传达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落实的,因此是教学的重点。作者运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现则是学习的难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一下几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一步提高默读速度,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3.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根据上述目标,结合本文的文体特点和阅读地位,我认为运用大问题分块引领教学时效性会更强,教学块面也会比较清晰。在自由充分地读通顺的基础上,我运用大问题引领教学。

  问题一:这篇文章中的两个角色,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这一问题首先帮助学生概括了已知的简单的内容,即文章是分甲和乙两个角色写的,然后给了学生一个思考方向,那就是会选择哪个角色。这一选择背后的原因就是学生对文章说话量上的了解和说话内容上的理解。预计学生从量上谈原因会说甲说得多,乙说得少,从而做出自己的选择;从内容上谈原因可能会说甲说的话有意思,会逗人发笑;乙说的不太好笑;甲说的话标点运用特别丰富,乙说的话标点不太多;甲说的话里有很多语气词,乙说的没有……我想,学生会依据问题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而有很多比较,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个性化的理解。

  问题二:在这篇文章中,你读到了那些有意思的地方?这些有意思的语言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相声的首要意义无非是想让观众开怀一笑,那么它的语言上必定会有引人发笑的地方。这一问题正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让学生浸润在语言中感受相声语言的幽默、风趣、诙谐等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推断,学生会抓住“喂……喂……怎么不说话,哎呀,拿倒了!”“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等句子来谈自己感觉到的有意思,学生找到了,可以用模仿朗读的形式来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机地把相声语言幽默、风趣、夸张、讽刺的特点渗透进去交流,让学生不仅体会到有意思,还能了解到有意思的语言是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写的。这还不是内容教学的全部,还应该在学生说过笑过之后激发他们的思维:作者在逗引我们发笑的同时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有了冲击思维的问题,学生才会反复地咀嚼语言,明白其中隐含的意义。

  问题三:同样是对话,你觉得这篇文章和《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请大家静静地回忆,细细地比较。

  这一问题主要落脚于对这一篇相声稿总体上的把握,了解其特点。通过与《小苗和大树的对话》的比较,引导学生去发现,同样是对话,访谈和相声不一样,前者所谈内容主次不明显,平等交流,后者一唱一和,主次分明;前者语言上尽管比较口语化,但用词还是挺讲究的,有些地方还是书面味儿很浓,而后者完全是为口头艺术的需要而创编的,因此,全口语化,文字中还保留了好些口头禅。这些特点的比较、发现,为学生试着演相声做准备。

  问题四:通过对这一则相声内容上的了解和语言上的比较,现在,你觉得相声有什么特点?老师建议你结合电视上或是生活中看到的从形式上和内容上以及语言特点上等各个方面自由地来说说。

  对相声特点的梳理是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相声,为讲相声做更充分的准备。在交流的过程中,伺机告诉学生“说学逗唱”和“抖包袱”等一些有关相声的基本常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浅层的理性认识的高度。

  最后,请学生与同伴合作,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片段排练,并在课堂上指名两三组表演。课外,布置学生搜集或创编一个相声片段,在“回顾拓展三”的“展示台”中再显身手。

  以四个大问题引领,从内容和写作特色等板块对相声稿这种语言体裁和相声这种艺术形式有了综合性的了解,而且化了解为理解,落脚到相声的表演。我想,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就已经与相声这门陌生的艺术牵手了。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14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二、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滴水穿石”和“启示”造句。

  3、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4、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转移、持之以恒的去做。

  三、说教法

  这是一片说理性文章,教学时可以安排读、说、写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充分地读“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然后抓住“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方式,展开讨论,让学生说说从着一自然现象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对课文中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如果这样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人类身上存在,会有什么样的奇迹呢?读课文中的三个例子,说说他们都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是什么让他们能够成功的?这里可以设置小组学习,给每个人安排小组学习中的任务,让学生真正的学习。课文讲到这里,可以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除了课文中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这一环节,必须让学生课前有所预习准备。帮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滴穿”“顽石”的意思。并且联系实际,举例说说这段话的意思。词语积累,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成语、俗语、谚语的意思都有滴水穿石所要揭示的道理。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昨天我们一起去安徽省广德太极洞内看了一种奇观是——滴水穿石,那么这一现象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

  2、指名读。

  3、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读出你的理解。

  4、找出这句话中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

  5、两组反义词中更突出的是什么词?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能读好这一段话吗?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他能够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呢?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就不难明白。

  1、指名回答,说说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

  2、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呢?带着你的理解朗读。

  3、你是怎样把这段话读好的?抓住了哪些关键的词语?

  4、你读得真不错,这些关键词就是滴水能够穿石的关键所在。缺一不可。你能再次将这段话读好吗?

  指名读,齐读。

  5、现在你知道滴水是靠什么才“穿石”的吗?

  6、和雨水相比,雨水为什么不能滴穿石头呢?

  三、引读过渡。引读第三自然段过渡。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书中就给我们举了三个名人的故事。

  分小组学习,思考问题

  1、书中介绍了哪三位名人?

  2、他们获得了哪些成就?

  3、他们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4、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四、课外延伸

  1、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

  2、你现在能说说“滴穿”一块块“顽石”中的“滴穿”是指什么?顽石又是指什么?

  3、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这样的“滴水穿石”的经历吗?

  4、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打算今后怎么做呢?

  五、总结

  是的,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引读)你拥有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你就会成功。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启智于身边”中的一篇课外推荐阅读——《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起点,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为了达到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我选择了与课内阅读《瘸蝉》同一主题的课外阅读《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

  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使人终身受益的文章。主要讲帝王娥的幼虫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拼劲全力,破茧而出,它的翼翅在挤压中充血,帝王娥才能振翅高飞;靠怜悯之人把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娥便永远与飞翔绝缘。从而告诉读者:成长的过程需要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

  二、教学目标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课特点及学生实际,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默读课文,能够概括主要内容。

  2、能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启示。

  3、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中心问题的探究,能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谈启发,让“我们要做一只奋飞的帝王娥”植根于内心。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途径,因而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问题探究以中心问题为主线,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3、融情于境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启发学生,架起学生思想与现实的桥梁。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首先出示《鸟儿展翅翱翔图》,在学生双眼充满赞叹时,我会适时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是不是翱翔于天空的翅膀都是与生俱来的呢?从而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过渡:在学生概括完主要内容之后,为了突破本课重点体会文章内涵,我又设计了问题探究环节。

  (三)问题探究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光,相击而生灵光。”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大胆交流,为学生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

  首先我抓住了中心话题为什么说:没有谁能够施舍给帝王娥一双奋飞的翅膀?引导学生进行了深入的阅读探究,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各抒己见,一个拼尽全力、不畏困难、自强不息的帝王娥的形象就立体地站立在学生面前了。

  接着在对“鬼门关”的探讨中,通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解读,让学生自己领悟到:困难与挫折是具有双面性的,在懦弱者面前它是“鬼门关”,在勇敢者面前它却是“希望关”、“成功关”。

  当清晰、简明的板书呈现在黑板上时,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就显而易见了,本课的重点也就迎刃而解。在看板书时,我对学生进行了启发引导:黑黑的茧洞之中,还有成千上万只帝王蛾的幼虫,它们正面临着抉择,需要你的忠告,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为了进一步明确本文主题,我又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你想对成长中的所有生命说些什么?你想对生活中所有的呵护者说些什么?

  过渡:在学生深入思考、激烈交流之后认识到:成长中的困难与挫折需要自己独立面对,当身边的人向我们伸出呵护之手时,我们要学会拒绝后。

  接着,为了突破本课难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我又将学生带入了生活。

  (四)生活视角

  现实中,孩子们得到了过度的呵护,他们的抗挫折能力真的令人担忧。基于此种考虑,我选取了生活中的一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在学生交流中,我鼓励孩子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心声,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家长只能扫除一时的雪,却不能将我们一生中的雪扫尽。家长只能帮我们一时,却不能帮我们一世。人生的路只能靠我们自己来走!接着我又引导学生从他人的生活走进自己的生活,直面过去,展望未来: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过?今后有何打算?

  过渡:同主题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而且能让学生多角度,全面地体会文章内涵,因而我设计了阅读拓展环节

  (五)阅读拓展

  选取了儿童诗《如果爱,请放手》,在优美的音乐中,在动情地朗诵中,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为学生“自立自强”扬帆起航。

  (六)作业

  “让孩子与美文牵手,让阅读成为习惯”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努力追求的境界。在本节课结束时,我推荐给学生相关阅读《急于奉献的爱》,希望阅读能够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更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只奋飞的帝王娥!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内容

  《草船借箭》是人教社新编的第12册第四组教材的首篇重点讲读课文。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这是一篇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启迪智慧的好课文。

  二、教学目标

  本组教材读写的训练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时,应当把这一练重点有机地融进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知道草船借箭这件事有它的前因后果,文中每个细节也有它的前因后果。让学生在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分清事情前因后果的方法,并能在学习本组教材的后两篇课文中加以运用,进一步提高阅读的能力,并领会其在作文上的作用。基于此,教学目标为: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杰出的才干和顾全大局的广阔胸怀。

  2.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领会其在阅读和写作中的作用。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委托”、“轻易”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习从重点词入手读懂课文、探究课文的读书方法。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围绕上述的第1、2 、4进行。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启发诱导,变“教”’为“导”,变为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针对训练的重点项目和课文的特点,设计富有思考价值的重点项目,和符合课文特点、富有思考价值的、多层次、多梯度的问题来导读课文,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充分发挥朗读、默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教学方法为:

  1.采用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采用“导读法”教学。导之以读、导之以思、导之以说、导之以写、导之以疑。分页标题#e#

  3.采用实物演示法教学。实物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此外,运用讲读法、板书法等,多法并举,目的在于变阅读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为“清清楚楚一条线”。

  四、学法指导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根据本课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下面三种方法学习课文:

  1.以课题的“借”字为线索: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借箭的结果怎样?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从重点段入手,加强字、词、句的训练,避免面面俱到,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抓重点词语“神机妙算”设疑导读,以词绕文,串珠引线,深究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教学程序

  1.复习引入

  复习旧课的目的在于温故知新,为新课作垫铺,使教学前后衔接。

  (1)请一位同学说说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2)诸葛亮为什么敢于向周瑜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之内筹得千万支箭?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个中心词概括说明,并用上“因为……所以……”(板书:种机妙算)

  (3)“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个词语提出什么问题?

  2.导之以读

  通过插问导读课文,使学生知道诸葛亮怎样神机妙算?分别体现在课文什么地方?为进一步深究因果、回答问题奠定基础,达到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的目的。

  生(先读):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等诸葛亮调度。

  师(插问):那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在算?

  生(接读):第一天……去了就知道。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一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吩咐……朝北岸开去。

  师(插问):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么?

  生(接读):这时候大雾漫天……船已经*近曹军的水寨。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二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一边大声呐喊。

  师(插问):诸葛亮又“算”到了什么?

  生(接读):鲁肃吃惊地说……天亮了就回去。

  师(插问):诸葛亮“算”准了没有?

  生(接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箭好像下雨一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三种妙法是什么?分页标题#e#

  生(接读):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两边的草把子插满了箭。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四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要追也来不

  3.导之以思

  这一环节的教学。抓“神机妙算”一词,出示两道思考题,深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究竟“算”到了什么。思考题(一)采用“扶”的方法,指导读书方法。思考题(二)采用“半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其教学目的是运用读书方法,实现学法迁移运用。

  思考题(一):诸葛亮神机妙算,他首先“算”到了什么?划出有关句子,用四个字概括,说明了诸葛亮懂得什么?首先引导学生指读有关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船已经*近曹军的水寨。”再指导学生摘录句子中的“大雾漫天”,最后启发学生明白:诸葛亮能预测到三天之后“大雾漫天”,是因为他懂天文。思考题(二):诸葛亮神机妙算,他又“算”到了什么?

  划出有关句子,用四个字概括。曹操说的话体现了他是个怎样的人?先指导学生看插图,听鲁肃和诸葛亮的谈话录音,再让学生摘录句子中的“不敢出兵”,从曹操说的话可以知道他是一个用兵谨慎、多疑的人。诸葛亮敢断定曹操不敢出兵,是因他深知人心。

  4.导之以练

  “练”就是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放手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学法、独立思考的能力。练习题: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利用四种妙法,划去有关句子,分别用八个字概括。

  先检查、讨论概括为:绳索连接、朝北开去;一字摆开、擂鼓呐喊:掉转船头、逼近水寨,齐声高喊、驶回南岸。再让学生反复朗读有关句子,加深对四种妙法的理解。

  5.导之以说

  思考题: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四种妙法,妙在什么地方?说明了什么?这道思考题,有一定的难度,可使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悟出各法的奥妙:“绳索连接”使雾中的船不会离散,“一字摆开”是为了扩大受箭的面积,“掉转船头”既能船两面受箭,使船保持平衡,又为迅速撤兵做好准备,“驶回南岸”是说明诸葛亮晓得地理。这一环节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口头的表达能力。最后,利用板书总结课文,明确因果,再布置作业预习第一、二段,以果寻因,落实本组课文的训练项目。

【关于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相关文章:

语文《兰亭集序》说课稿08-27

关于语文知识作文锦集八篇01-25

《语文》说课稿11-09

小学五年级语文《我喜欢》说课稿11-08

五年级下册语文《半截蜡烛》说课稿12-22

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说课稿12-21

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牧童》说课稿12-17

【推荐】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10-05

关于语文教学总结范文锦集六篇11-28

关于语文高考满分作文锦集六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