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说课稿

时间:2021-07-06 09:07:3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思想品德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思想品德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思想品德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1

  一、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定的。本框教学是初二上学期思想品德课第二课“生存环境呼唤保护”的第二框节教学,让学生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建设好身边的环境是一个初中学生应该有的基本素质。本框教材在第一框“自然环境”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人文环境”,教材涉及3个知识点,希望学生明了人文环境的重要意义,从而能从自身开始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鉴于作为初二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史,生活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去过祖国的名胜古迹,所以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进一步了解人文环境。其次,作为上海的学生学习了上海乡土历史、乡土地理,对自己的家乡会有更详细全面的认识,这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会人文环境孕育的城市精神,感受人文环境的重要作用。

  知识与能力:知道人文环境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类。懂得人文环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体现。理解人文环境对人们素质提高有熏陶的作用。培养学生根据所学地理历史知识提炼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采集、课堂探究活动、小组合作讨论以及教师必要的点拨、引导,让学生领悟人文环境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文环境的探索,让学生领悟人文环境中包含的民族精神、城市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也是本课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体现)让学生初步建立保护和珍惜已有的人文环境的观念。激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为创建优秀的人文环境出一份力。

  二、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一共三个知识点:1、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2、人文环境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3、人文环境对人的素质提高起着培育熏陶的作用。三个知识是有机的整体,分别从国家到城市再到自身,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体会人文环境的意义。第三个知识点是整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将课堂教学分为4个环节,第一第二环节通过课堂活动,问题组织落实教材中的一、二知识点,第三第四个环节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具体过程如下:

  课堂导入:印度和中国古代的2首特征鲜明的音乐响起,让学生走进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从文明古国给人们留下的文化瑰宝引出什么是人文环境,导入课题。

  第一教学环节:本环节主要落实教材中第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懂得人文环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教学以前面导入部分为基础,通过一个思考题自然过渡。思考题是这样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明没有断代。那么在5000年的中国历史中哪个文化古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这个问题是让学生从文化古迹追溯到历史,懂得人文环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及时引导、总结学生发言,比如长城既凝结了中国人的智慧又实体现了中华民族抵抗倾略,顽强拼搏的精神等。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人文环境中蕴涵的民族精神,贯穿民族精神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最后教师总结这部分内容,提炼知识点并板书: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

  第二教学环节:本环节主要落实教材中第二个知识点,让学生懂得人文环境是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体现。教学以一段视频自然过渡,视频资料充分利用了学校外籍学生资源,讲述了班级的韩国学生希望有同学带他游玩上海,了解上海。从而引出这一教学环节的课堂活动“我带大勋游上海”。要求学生为班级的异国同学设计一条上海一日游的路线,让韩国同学从历史、文化、现代化建设等不同角度了解上海,并说明设计的意图。设计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利用上海乡土历史乡土地理2本已学的教材,从中选择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同时可以让学生参考书本的解释或者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说明所选景点代表了上海的哪些历史与文化。这个活动设计是希望学生通过回顾上海历史和建设,懂得人文环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教师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现代化建设等不同角度寻找景点,也可以提示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区域内寻找一些有价值的地方,比如卢湾区的一大会址等。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这部分内容,提炼知识点并板书:人文环境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教学环节:

  本环节教学主要落实教材第三个知识点,理解人文环境对人们素质提高有熏陶的作用。教学从上海现代化建设体现的高度、速度和深度过度到洋山深

  水港建设的一段视频。视频集中讲述了一组洋山建设者不畏艰险,舍小家为国家的感人事迹,很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根据视频内容提出两个问题。问题一:“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感受?”目的是让学生总结洋山精神的内涵,体会到洋山精神的可贵,理解这种精神就是一种无形的人文环境,引出人文环境分为有形、无形两种。问题二:“如果你是处在洋山建设者的这种人文环境当中,你会以一种怎样的精神面貌来面对学习和生活?”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良好的人文环境对提高人的素质有培育熏陶作用。这一问题的回答,教师特别要做好学生各种回答的应对准备,比如可能有学生认为“大家都奉献,我就乐得享受,何苦这么累呢!”此时教师要做好引导,不能刻意回避,可以从个人奉献,集体成长,最终也有助于个人发展这样这个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来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第四教学环节:本教学环节是第三个教学环节的延续。因为第三个知识点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所以有必展开深入讨论,在理解人文环境意义的基础上,激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为创建优秀的人文环境出一份力。教学从洋山建设的总结自然过度到上海城市精神,过度语言如下:“洋山深水港的建设不仅是上海建设者的功劳,也与浙江、以及全国各地的建设大军密切相关。没有全国的帮助不会有现在的洋山。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一直以来都以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追求卓越。”接着提出课堂讨论题:“学习生活中我们如何来演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这部分讨论有一定难度,但是很有行为指导的意义,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明白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实际行动继承发扬上海城市精神,为创建优秀的人文环境出一份力。讨论发言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这样几个方面:1、海纳百川要有博大的胸怀,取百家之长。所以生活中要心胸开阔,有宽容之心;要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够以诚挚的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学习上要博采众常,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学习不同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博学才能专攻。做人要自信,有勇气追求卓越,这里也可以联系初二语文教学中的少年中国说。要敢于尝试,不怕别人笑话等。通过学生主体发言,教师适时的引导归纳,让学生充分理解良好的人文环境能提升我们每个人的素质,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实际行动中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的人文精神,创造一个更美的人文环境。

  总结全课:

  音乐声中,优美的语言结束全课。

  三、教学中相关问题的说明:

  1、教学内容的处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要学生理解人文环境对人的素质提高有培育和熏陶作用,特别是要学生能明白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我们的学习生活也是密切相关的,让学生能在行为中落实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因此教学中我设计了2个教学环节,用了比较大的篇幅来解决这个重点难点,希望教学上能有深度。

  2、教学方法与策略:本课教学基本采用了问题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落实每个知识点。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展开都是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做充分引导和点拨,体现出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的结合。教学策略上考虑到动静结合,即有美妙的音乐又有丰富的视频,即有个人的思考又有集体的讨论。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

  3、教学评价:教学中学生发言比较多,所以教师对发言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评价中特别要注意一些生成性问题,如果和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或者和体现出学生思想困惑的一定要及时解决,并对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从而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下册第…单元第…课。这一课由…和…等几个板块组成,涉及知识点有…和…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实践中学会调查研究方法,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根据以上对教材地位及作用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特制定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有效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行为的有的放矢,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置如下教学重难点。

  二、说学情

  四年级很多学生思想上对思想品德学习的重视还不够,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这给他们增加负担的“副课”,但也不难看出他们的求知

  欲与好奇心很强,自我意识及自主性也日趋强烈,因此教学设计应力求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并充分予以肯定,激发学生主动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新课程倡导孩子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力求寻找教材与生活的连接点进行教学,指导他们沿着熟悉课本、交流讨论、实践调查、感知升华的思路,在开放式活动中认知家乡、感悟家乡,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思路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具体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认知注意,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求知欲,我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用谈话法进行新课的有效导入,导出课题,进行板书。

  (二)熟悉课本,了解各地情况

  为突破学生的认知瓶颈,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师生有效互动,在互动中实现重难点的各个击破:首先让学生自己熟悉课本内容,掌握课本中所提到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会展示出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家乡情况

  学生掌握了课本中的几个知识点后,我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家乡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进而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并由小组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四)课堂拓展

  为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我设置了拓展环节,主要是…

  (五)课堂小结

  课本主要内容讲完后,我对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进行了小结,并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在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思想等方面的升华中,完成对全课的解读。

  五、教学反思(上课没有学生的话,本环节不用)

  以上教学设计基本都是我个人的教学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几个环节设计还不到位,比如课前的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学生并没有完成预期任务,我没有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反馈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使政治教学更好的为生活生产服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3

     教材:山东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的十六课

  第一课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下面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课的认识。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本课是第八单元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的第一课时,主要讲述宪法的基础知识,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让学生明确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知道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所渗透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对比、归纳。

  2、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法律知识,但对宪法还缺乏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我将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本人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

  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2、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积极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3、维护宪法的尊严,自觉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4、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三、课堂结构设计

  本节课从知识结构呈现的角度看,为重难点服务,结合平时学习养成的习惯,让学生阅读去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合作讨论去解决问题;把宪法与普通法律去对比,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最后总结评价内化新知。

  阅读 发现问题

  讨论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对比分析 巩固新知

  总结评价内化新知

  四、教学媒体设计:

  我认为学生看书阅读虽然能够发现问题,但解决问题还是有些困难,所以,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形象地观察,让学生真正理解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较,得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的结论。因此,我采用了“问题式探究法”的教法,利用多媒体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并最终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阅读书本,发现新知

  看书P84-87页,让学生了解今天学习什么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让学生阅读,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去自主学习,不要过于依赖教师。

  (二)、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阅读发现的问题,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让学生学会合作,不要孤身作战;学会配合,树立团队精神。

  (三)、对比讲解,巩固新知

  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相比较普通法律而言,从三个方面让学生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法律,并针对十届八大五项会议通过的两部法律来讲解。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通过对比,可使所学问题简单化,并在对比中加深对所学问题的理解,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更好的体现中学时政化特点。

  (一)、从内容上看

  宪法 普通法律

  全局性根本性的大问题 局部性的某一方面的小问题

  国家的性质、根本任务

  《物权法》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

  法律

  《企业所得税法》

  (二)从法律效力上看:最高法律效力

  母法 子法,不能与宪法抵触

  基础

  以宪法为准

  如果把所有的法律比作乐队,宪法就是乐队的指挥;如果把所有的法律比作一支军队,宪法就是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

  (三)、制定修改更为严格:

  专门的委员会 普遍法律

  2/3、3/4通过 1/2

  朗读相关链接

  (四)、归纳总结,巩固新知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与同伴的讨论

  (如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启示?还有什么困惑?)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式的总结,让学生再次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五)板书设计:A宪 法:全局、大问题

  1、 内容上

  B普通法律:局部、小问题

  A宪 法:最高法律效力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 法律效力

  B普通法律:以宪法为准

  A宪 法:更为严格

  3.制定修改

  B普通法律:严格

  六、教学评价设计

  根据新课程教学评价观,教学评价的重点应该是知识获得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语言、表情、动作上看,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参与意识是否积极主动,参与面是否广,看他们是否能通过阅读发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合作讨论得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能否围绕重点问题获得新知和自我学法,通过教师的态势语言及学生的自评、互评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考察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自我探索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课思维策略、思维水平、思维品质

  2、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在学习中,通过阅读能否提出问题,讨论能否解决问题,能否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随时了解他们学习政治课的自信心、主动性,通过课堂观察,对于他们的回答及时给与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当然对于他们认识上的偏差,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加以纠正。

  3、注意观察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应用的评价

  特别注重观察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重视对重点问题的理解 、生成,而不是死记硬背,探索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掌握了什么,有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而不仅仅是对与错的学习评价,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为正义高歌》,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教方法、教学预设、板书设计六方面说一说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十二课的第二部分内容。

  本单元是以道德教育为主题的:主要对学生进行公平、正义和责任方面的道德教育。本课的第一部分主要谈公平,第二部分主要谈正义,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即公平是正义的基础,正义为公平的实现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同时,两个项目的内容也揭示了公平、正义都要求人们承担责任,从而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崇尚公平正义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对学生进行正义感教育有着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正义、非正义的行为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但在实际生活中还缺少自觉维护正义的意识和责任感,对非正义事情的发生缺乏应对的能力。另外,他们虽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尤其对“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这节课要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分清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三、学习目标:

  根据对教材、课标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分清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学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学习重点: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学习正义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走向社会能自觉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能有强烈的正义感,为建设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本课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点、就落脚点在此。

  学习难点: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了解正义行为的目的就是学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行动中体现正义,既需要意志,也需要勇气。)

  四、学教方法:

  根据学习目标、本课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学案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指导自主阅读、师生互动、体验感悟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体验、践行正义;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疑惑;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五:教学预设

  课件出示——水浒英雄人物像,播放歌曲《好汉歌》。

  说一说看后和听后的感受?引出“正义”.。板书课题:为正义高歌

  (设计意图:水浒人物,学生心中的英雄,一身正气。从而为下一步正义知识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

  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课件投出,找生快速阅读)

  课件出示——电影:任长霞的葬礼的图片

  思考:任长霞为什么被誉为“人民的好卫士”“当代女包公”?

  过度:请大家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开始今天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一身正义的任长霞的案例,足以概括本课的知识点,使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更有针对性。)

  (1):自主学习:(看课本73 ---78页,完成学案上的五个填空题,时间7—8分)

  学生对答案,教师纠错。完成基础知识学习。

  (设计意图:符合新课程精神:学生会的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不讲,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合作探究:(四人一组探究学案上的五个问题:时间:12---15分钟)

  教师巡回指导,对于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及时解疑释疑,点拨学生不会的、有疑问的、探究不全面的。落实好教材上的教学活动。探究1不难。探究2规则和程序的列举,老师可启示学生分类;探究3分析完后,通过75页的案例,可让学生感受正义行为、非正义行为的后果,激发学生树立正义感;体现思想道德教育。

  探究4“哥们义气”:重点全面分析:“报仇”的行为不是正直地表现,而是愚昧鲁莽的行为;“报仇”轻者是一种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严重了是违法行为,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正义不能凭个人情感,而应按客观标准,这个问题中学生常凭个人情感,易产生误区;“报仇”行为侵犯别人的人身权益,伤害别人的身体,是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报仇”是用非正义行为制止非正义行为,方法大错特错,可采用告诉老师,或讲清道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疑惑。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课标内容】

  《环境被破坏》是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课《哭泣的自然》中的第二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资源在枯竭》一课,这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由于人类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而资源的大量浪费又造成了环境的破坏,这两部分内容构成了《哭泣的自然》这一课。本节课所学的这部分内容是第二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资源、环境问题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人类生存的危机。

  ▲能力目标: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正确分析资源、环境问题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以及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难点:如何让让学生把关注自然与环境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

  二、说学情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大自然充满着好奇。同时,青春期中的青少年又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着偏差。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缺少对周围生命的关爱意识,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结合实际充分认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的好处与不合理利用自然的危害,学会用书中的知识去指导生活实践,培育爱心,珍惜生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保护大自然,确立一个积极的、正确的环境观。

  如果问昔日的青山、绿草如今为什么成为了茫茫的戈壁?学生也许会迅速地想到植被的破坏、滥砍滥伐等行为,而对于经济的发展给环境所带来的破坏却认识不深,因此我们更多的要关注学生的认知。

  初中生处于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过渡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初中时期所形成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对于学生将来的成长以及中国未来经济和环境的协调都将起到重要作用。老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探讨保护环境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事物,提高辨别能力,并能运用正确实用的方法保护环境。

  三、说教法

  思想品德课思想性、时代性、开放性强,基于本节课的内容与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收集有关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设计“启思园”、“看事例想办法”等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接下来我具体说一下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3—5分钟)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把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短片和图片展示一下,学生能够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然后再接着播放一些环境被破坏的图片,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

  ▲ 讲授新课:(25—30分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努力做到既紧凑又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与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本部分课文首先呈现了民歌《敕勒川》,给大家展示了一幅水丰草美牛羊壮的草原景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奠定情感基础。用较大的笔墨描绘自然的景色,引导学生感受美好的自然环境给自己的身心带来的愉悦。通过大量的反映美丽大自然的文章、图片和录像资料,来强化学生向往美好大自然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看今日的草原以及教科书上呈现的今日的太湖等遭受到污染、环境被破坏的图片,再让学生调查家乡环境污染的情况与同学交流,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及其可怕的后果。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挖掘材料,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最后让学生思考:除了教科书中介绍的土壤、空气、水的污染,还有什么其它方面的污染?面对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人类应该怎么做?这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打好基础。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突出教材的重点,具体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我选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具体说来是按以下环节进行的:美丽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被破坏――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把课堂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堂训练(具体行动):(5分钟)学到的知识就要会用,爱护学校的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学生马上行动。通过这一活动升华学生的情感,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课后实践:学生填写“我的保护环境的计划”表。一个月后,全班交流实施计划后的感受。

  六、说板书设计

  美丽大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活动教学、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材毕竟是一种范本,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为教材的拓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但是,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个别学生只看图片和录像,不看书也不做笔记,有的学生甚至不带课本,以至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这类似的问题如何解决,值得我们老师深深反思。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从容应考》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二课《考试的心情》。考试、分数是学生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和生活主题。本节内容针对学生考试中普遍存在的考试紧张的现象,在分析紧张程度与学习效率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调节紧张心理方法,对学生从容应考有着很大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课标内容】

  树立公平意识,正确对待考试;学会学习。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适度紧张是有益的,掌握从容应考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学生从容地应对考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心态

  【教学重难点】

  学习调节考试紧张的方法既是本部分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过于看重考试并且因为过度紧张而影响考试发挥甚至身心健康的现象在学生中较为普遍。因此,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调节考试紧张心理的方法,切实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困扰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学情

  期末考试将至,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考试紧张,不能正常发挥的现象。尤其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期末考试是他们升入中学以来的第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型考试,学生重视考试,关注分数,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三、说教法

  采用互动式、启发质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讨论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调节紧张心理的方法。

  四、说学法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找出问题,互相讨论,合作交流。

  五、说教学手段

  将下载的视频资源和自制的配音故事用PowerPoint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中辅之于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引出主题

  (导入)假设马上就要进行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请学生谈谈自己考前的心理(紧张、焦虑、烦躁),如何才能排解这些不良心理?引出本课主题《从容应考》。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移情入境。设置问题,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引出从容应考话题。

  视频故事 形象感知

  1、出示紧张程度与学习效率关系图,学生观察后得出:适度紧张是有益的,过度紧张是有害的。

  2、聆听故事《鲶鱼效应》,展开交流,从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适度紧张对学习效率和考试的促进作用,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交流。

  4、观看一段考试时紧张过度的视频录像,观察画面中女孩的表现,有什么特点。

  5、学生观察后描绘过度紧张的表现(身体、情绪、行为、认知)。

  【设计意图】听故事,看视频,学生兴趣盎然。将深奥难懂的道理形象演绎,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学生在故事中受到心灵的启迪,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学得知识,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内心强烈的“我要学”。

  活动探究 学以致用

  1、设问:如何才能消除紧张心理,从容应考?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2、学生找出三种紧张心理调节法:认知调节法、积极暗示法、深呼吸调整法。

  3、活动一:众说纷纭话考试。搜集学生对考试的各种看法,判断其正误。

  4、活动二:激励话语大展示。学生把考试中激励自己的话写在纸上,全班展示。

  5、学习深呼吸调整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练习深呼吸调整法,反复多次。

  6、让学生回忆自己以往考试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判断其是否合理,归纳出考前正确的一些做法。

  【设计意图】活动的设置,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大家都能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各抒己见,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寓教于乐,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无比与无穷的魅力。

  总结归纳 拓展延伸

  1、师生共同总结归纳课文,构建知识网络图。

  2、展示考试三字经,朗读、理解其含义,在实际考试中灵活运用。

  3、出示练习题,检查学习效果,学生思考后作答。

  【设计意图】将零碎的知识整理成系统的网络图,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将枯燥无味的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三字经,让学生的记忆不再机械,一切变得妙趣横生。

  六、说板书设计

  从容应考

  克服考试焦虑: 做充分的准备:

  ①认知调节法 ①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

  ②积极暗示法 ②适当加强营养和锻炼

  ③深呼吸调整法 ③平时要认真学习,及时复习

  ④还应学会一些必要的考试技巧

  ⑤与家长沟通,减轻来自家庭的压力

  七、说教学反思

  【成功方面】

  将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融入进轻松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无穷的快乐,这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不足方面】

  由于引用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加上进行了多个学生活动,课堂中的时间显得过于紧凑,剩下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偏少。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7

  一、说教学理念

  1、活动、民主、自由;

  2、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3、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4、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学会自我保护》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五课的内容,那么前一节从社会层面上讲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但是,这还不能完全防止对未成年人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所以未成年人学会自我保护显得特别重要,是第五课思想教育的落脚点。

  2、结构:

  防患于未然(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学会自我保护

  及时报警

  依法实施自我保护 学会请律师

  (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寻求法律援助

  3、重点与难点:

  重点:(1)、自我保护的必要性; (2)、依法实施自我保护的方法;

  难点: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4、教材的处理:

  (1)、基于生活中熟知的事例,设置任务与问题,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2)、拓展自我保护的技巧。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性,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

  (2)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依法自我保护的途径和技巧。

  2、能力目标

  (1)初步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防范侵害的意识和依法自保的态度;

  (2)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意义,珍爱生命,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说教法

  1、案例教学法。通过展示案情设置情境冲突,引起师生讨论、学生讨论,在分析和研究案情的过程中,使学生体悟保护自我的方法,并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初步的法律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情境教学法。通过开展视频欣赏、案例分析等活动,我们的目的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理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3、讨论式教学:通过老师设计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展开师生之间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活动式教学: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

  五、说学生

  1、未成年学生,社会阅历较浅,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因而时常遭到不法侵害,怎样让学生增强掌握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是本课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2、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看,他(她)们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六、说学法

  1、运用"引导发现式"教学法。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提高学生判断、分析能力。

  2、合作学习法,使学生在思想的撞击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3、参与学习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在教学中适度地创造参与机会,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快乐和谐、富有成就感的教学激励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七、说教学程序

  (一)、案例讨论,导入新课

  要把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有趣,首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在导课中我采用了一段视频案例,讲述一个中学生智斗窃贼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还能将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二)、情境熏陶,激发兴趣

  "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做到备学生,变难为易,由浅入深,基于此我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比如: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影片、《背戴》FLASH、及时报警的文字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根据情境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整体认知,掌握技巧

  通过感悟、总结,使学生在自我保护方面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学生体验,解决问题

  在课堂中我开辟了几个小栏目,如"自救智多星",让学生自主探究遇到自然灾害、遇到不法行为、遇到困难时的正确做法;"模拟直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打求救电话,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自护训练营",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既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主动实践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在课程最后为升华主题,学生自我总结本课知识,依照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归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情感升华。

  八、说教学评价

  1、本堂课我认为自己教得很轻松,学生学得也很轻松,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漫画、录象短片的形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了,使学生对本堂课感兴趣,选取的事例接近生活,学生有话可说,而且还争着要说,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课堂教学内容更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课堂形式多样,教学效果好,做到了师生的互动和生生互动。

  在本堂课中我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探究问题的答案的可呈现多样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也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我们的教育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8

  本单元“你好,祖国妈妈”是品德与生活课程中仅有的一篇以爱国主义启蒙教育为主旨的主题单元。“可爱的祖国”又是这个板块的第一个活动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我鉴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

  (一)从学生熟知的内容引入新课。

  “20xx,北京!”这篇课文于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出现,而且该篇课文是我国申奥成功之夜的情景,一出示图片就立即吸引了学生在脑中重现当时的情景,并且让学生边背该篇课文边回忆当夜情景。小学生的兴趣,是从对具体的事物的接触中获得愉快的感受而直接产生的。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有利气氛,我在适当的时候充分利用了教学挂图,如:为让学生感受当时申奥成功的气氛,我出示了国家人民庆功图等。

  (二)源于学生现实生活。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好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课堂教学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学。”本课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可爱、及怎么爱祖国。其实这些大道理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还是稍微为难理解的,所以我就引导他们从做学校的小导游引领老师参观校园风光到发现整个拉堡镇的可爱及伟大、延伸到理解整个中国,感觉到祖国的可爱和伟大。关于怎么爱祖国的问题的教学,小学生毕竟不能像伟人那样为国做出巨大的贡献,此时我就充分发挥讨论的作用,利用多种形式讨论,如分小组讨论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中有哪些地方特别可爱、美丽的。他们很积极挖掘身边资源:如校园的花圃、升旗台;学校附近的小公园和体育中心等等。我也以学生的身份参与他们的讨论,并及时捕捉他们说出的有用的信息,并向其他小组传播,激起组间竟争,同时及时点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如有个小组讨论到升旗台旁有很多花点缀很漂亮时,有个同学说他们班的清洁区也很漂亮时,有个同学就有不同的看法,觉得清洁区就那么一两块水泥地板,除了地板还是地板,有什么漂亮可言呢。我就适宜地引导他们懂得清洁区清洁干净也是一种美,并引发他们思考怎样做才能使它保持这种美或更美呢?又让他们懂得讲卫生,坚持劳动创造美。通过他们的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让学生寓学习于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时参与的感官越多就越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半球的协调活动、思维活动的效率就会越高,学习效果就更好。所以我充分利用这一规律适当调控学生的眼、耳手、脑、口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中学”,通过活动,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与之不断融合,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在此我设计了“能干的小画家”环节,让他们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用一双小手勾画出理想中的家园。课文的最后还设计了“我是一名小小歌唱家”的环节。让学生边歌边舞唱出祖国的可爱,加深他们对祖国的理解和热爱。

【思想品德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相关文章:

思想品德《感恩父母》说课稿11-30

文明交往说课稿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说课稿11-04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说课稿 人生难免有挫折说课稿11-04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12-29

《离骚》说课稿模板12-05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12-27

《过秦论》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水调歌头》说课稿集合7篇11-04

《墨梅》参赛优秀说课稿模板12-28

《蜜蜂》说课稿模板2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