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23 09:04:5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说课稿锦集八篇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要说的是苏教版第四册语文教材中第14 篇课文《黑板跑了》。课文具体描写了科学家安培在散步时专心思考数学题,结果把马车的后壁当黑板来演算的趣事,旨在教育学生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课文语言生动,是一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观察、朗读能力的好材料。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培、粉”等十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故事。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讨论、交流、想象、朗读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其中,根据第一学段的要求,1、2两个目标是教学重点,由于我们的学生对科学家的故事很感兴趣,对安培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语言文字中学习安培做任何事都认真专心的精神,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是教学难点。

  我准备安排三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通过图文对照,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认识生字,指导学生端正、匀称地书写“培、搞”等六个生字。

  第二课时: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朗读课文,帮助他们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都认真专心的道理。能继续端正匀称写好“考、竖”等四个生字。

  第三课时: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情感。指导学生阅读新补充阅读,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

  下面,我着重讲第二课时的教学: 本课时我打算分四个环节进行组织教学

  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精读感悟,悟中明理

  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下面我具体地来说一下:

  先说说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我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聚精会神、科学研究”等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相机地进行正音,再启发学生交流初读课文后所了解的知识,然后我将结合学生回答,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去感受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故事。

  第二环节:精读感悟,悟中明理

  1、 在学生自读第一段的基础上,通过换词理解“著名”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接着请学生将课前搜索到的有关安培在物理学上的贡献作一简单介绍,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感受,重点指导朗读好“著名、非常”等词语来激发情感。

  2、 课文的第二--5自然段以具体的趣事来让学生体会安培搞科学研究的认真专心。我将采用同桌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难点,先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以一个开

  放性的问题“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引导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先读有关句子,再说说体会。在全班交流时,我出示相应的段落,根据学生的发言加以适时点拨。如借助多媒体录象,结合学生的生活体会感受街上的热闹,接着请学生想象自己在这样的街上会怎样?扣住“好象“通过自己与安培的不同表现的比较,进一步体会安培的专心,激发敬佩之情。

  3、 交流课文第3段时,引导学生抓住“心算、计算、演算“比较三者的不同,区分它们的细微差别,体会用词的精细准确,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重点指导”太好了,特地、高兴地走过去“等词句的朗读。在品读词句上,体会安培搞科学研究的专心。

  在学生自读课文的第4-5段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安培的动作、表情的变化,指导学生表演课文具体情境,引导评议时抓住“黑板慢慢向前移“指导用着急的语气朗读安培说的话,引导学生体会安培是不知不觉跟着走,扣住”聚精会神“体会安培的专心,在此基础上,媒体演示安培追赶马车的镜头,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看到当时情景的路人,你会想到什么?说些什么?通过换位思考激发赞美安培之情。扣住”才发现“体会安培思考数学题时的专心,启发学生说说题目和课文中的黑板为什么要加引号?进一步激发情感。

  第三环节: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此,我还布置了自选课外作业:1、学做小演员,演一演课本剧。2、选读一二篇成语故事,在班内组织成语故事会。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个性作业,可以达到课堂向课外拓展、延伸的目的。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体会学之欢乐。

  出示“狐、派”两字,请学生自学笔顺表,在学生交流字形时,我从旁点拨和指导,边示范板书,狐:注意右边这一笔是竖提,不要写成爪。派右半部分笔顺是要写得美观匀称。在学生书写时,我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教育学生“提笔既是练字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生活。现在春天到了,温暖的太阳、淅沥的春雨、朦胧的雾天~~一切都使孩子们感到新奇,前几天的雾天让孩子们对自然充满了疑惑。在幼儿对雾已经有了初步的直观体验和了解后,孩子们对自然的探索兴趣更高了,结合《纲要》中指出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于是进而开展《淘气的雾弟弟》这一活动,从而让孩子进一步了解这些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淘气的雾弟弟》以故事的形式,让孩子在童趣盎然中自然的感触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故事浅显、易于幼儿理解、接受,有趣的情节画面能使幼儿进一步感知雾的特征,了解雾天给人们带来的不便,丰富了幼儿对雾的经验,也提高了幼儿想象与表达经验的能力。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纲要》中提出的: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本活动具体目标为:

  1、通过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感知雾的特征,以及雾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

  2、通过实践游戏,亲自体验"雾茫茫看不清"的感觉,知道在雾天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安全。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知雾的特征,了解雾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知道在雾天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安全。

  难点:了解雾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

  重点的确定上,我认为,既是语言就要让孩子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此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以在了解了不方便后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在生活中如何应对这种现象。

  在难点的处理上,最好的就是让孩子有直接的体验,我们在开展该活动时天时地利最好,否则就要看孩子之前对雾天的经验和教学活动中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及体验时的教具效果。

  三、说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和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经验准备:对雾有初步的了解,知道"雾"就是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接触较冷的地表,因而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使能见度不足一公里,与云的区别只是雾较贴近地面。

  环境准备:在有雾的天气最好,

  材料准备:教学图片、创造雾天效果的眼罩

  四、说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出今天的主题"雾"根据已有的经验回忆雾是什么样的,激起幼儿对雾的兴趣,并过渡引出故事。可以说,此环节巩固了孩子已有知识,并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互动,乐于表达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也为实现本次活动的重点做好了铺垫

  一、谜语引题,回忆雾天的特征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猜它是什么?"像云不似云, 像烟不似烟, 风吹可飘动, 日出始散开"这是什么?

  2、你见过雾吗?谁来说说雾天是什么样子的?(白茫茫、模模糊糊,看不清楚等)

  过渡:雾弟弟非常淘气,它经常溜到地上来玩,现在我们听个故事《淘气的雾弟弟》

  第二环节:这个环节是为解决重、难点设计的。我遵循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幼儿

  自由大胆表达。通过故事感知雾弟弟的"淘气"。并结合图片让幼儿观察雾天的情形,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孩子了解雾弟弟的淘气给出行人们带来了许多的麻烦。并引导幼儿大胆说出应对这种现象的办法。

  二、雾弟弟很淘气:

  1、结合挂图,讲述故事--至大家都生气的喊起来。

  2、雾弟弟做了哪些淘气事?(在倾听后理解故事内容,知道雾天造成哪些不方便)

  雾天的时候,雾弟弟蒙上马路上的汽车,汽车会发生什么烦恼?(马路上的汽车看不清楚)。

  海上的轮船会不会碰到什么烦恼?(海上的轮船不知道往哪儿开?)

  路上的行人碰到什么烦恼?(路上的行人都像黑夜里一样)

  3、雾天,出行真不方便,让我们帮他们想想办法吧。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启发性提问进行引导,让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活跃幼儿的思维,给幼儿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这时候,太阳公公也听到喊声了,我们继续来听下故事 讲述故事至结尾

  4、最后是谁带走了雾弟弟?(引导幼儿说出:"太阳来了,雾就消失"的道理)

  5、后来雾弟弟到天上变成了什么?

  6、太阳公公出来了,天气放晴了,我们看出去的东西是怎样的?那马路上的汽车,天上的飞机是怎样行驶?(知道雾消失后生活中的现象都回到正常)

  7、教师小结:是呀,雾给出行的人们带来很多的不方便,汽车要限速行使,飞机、船要停航,高速公路要关闭,所以在雾天的时候我们出行也一定要特别注意安全。

  第三环节: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亲自体验雾茫茫看不清的感觉。并以晴天和雾天的不同体验让孩子更深的体会到雾天能见度降低,一定要注意安全。

  在突破重、难点后,结合当代幼儿语言教育的整合观念,引导幼儿把故事内容迁移到现实生活,让幼儿亲自体验从而萌发幼儿关注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学会克服自然困难更好的生活。

  三、游戏:开车

  1、让孩子们在操场的白线里(当马路,地面设置一些障碍)开车,让孩子们体会晴天的开车。

  2、雾弟弟来了,幼儿分组戴上自制的眼罩,模拟"雾天开车",游戏中如果碰到障碍就代表发生,停止游戏。

  2、说说"雾天开车"是什么感觉?提醒幼儿雾天的时候我们出行一定要特别注意安全。

  附教案:

  活动名称:

  大班语言《《淘气的雾弟弟》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感知雾的特征,以及雾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

  2、通过实践游戏,亲自体验"雾茫茫看不清"的感觉,知道在雾天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安全。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知雾的特征,了解雾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知道在雾天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安全。

  难点:了解雾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

  活动准备:挂图5号、每位幼儿准备了一个半透明的保鲜袋做眼罩时用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题,回忆雾天的特征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猜它是什么?"像云不似云, 像烟不似烟, 风吹可飘动, 日出始散开"这是什么?

  2、你见过雾吗?谁来说说雾天是什么样子的?(白茫茫、模模糊糊,看不清楚等)

  过渡:雾弟弟非常淘气,它经常溜到地上来玩,现在我们听个故事《淘气的雾弟弟》

  二、雾弟弟很淘气:

  1、结合挂图,讲述故事--至大家都生气的喊起来。

  2、雾弟弟做了哪些淘气事?

  雾天的时候,雾弟弟蒙上马路上的汽车,汽车会发生什么烦恼?(马路上的汽车看不清楚)。

  海上的轮船会不会碰到什么烦恼?(海上的轮船不知道往哪儿开?)

  路上的行人碰到什么烦恼?(路上的行人都像黑夜里一样)

  3、雾天,出行真不方便,让我们帮他们想想办法吧。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这时候,太阳公公也听到喊声了,我们继续来听下故事 讲述故事至结尾

  4、最后是谁带走了雾弟弟?(引导幼儿说出:"太阳来了,雾就消失"的道理)

  5、后来雾弟弟到天上变成了什么?

  6、太阳公公出来了,天气放晴了,我们看出去的东西是怎样的?那马路上的汽车,天上的飞机是怎样行驶?

  教师小结:是呀,雾给出行的人们带来很多的不方便,汽车要限速行使,飞机、船要停航,高速公路要关闭等等,所以在雾天的时候我们出行也一定要特别注意安全。

  三、游戏:开车

  1、让孩子们在操场的白线里(当马路,地面设置一些障碍)开车,让孩子们体会晴天的开车。

  2、雾弟弟来了,幼儿分组戴上自制的眼罩,模拟"雾天开车",游戏中如果碰到障碍就代表发生,停止游戏。

  3、说说"雾天开车"是什么感觉?提醒幼儿雾天的时候我们出行一定要特别注意安全。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下面,我对“科学教学中学生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的培养”这一专题研究的选题背景和课例《各种各样的矿物》教学设计做相关说明。首先,谈谈开展本专题研究的背景: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一是提出和聚焦问题;二是设计研究方案;三是收集和获取证据;四是整理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五是表达与交流。

  为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科学教育已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真伪,创造性地对信息进行归纳、分类、摘记等能力。但深入课堂,你会发现:90%以上的学生对科学课感兴趣,学生喜欢实验、观察等活动,但很多同学对怎样收集信息,该收集什么样的信息,及什么样的信息才是有用信息辨别不清;对实验观察记录以及整理实验观察结果兴趣不大,不会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影响了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基于以上分析和思考,我们决定选择“科学教学中学生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的培养”小课题,开展专题研究。(1)依靠专家指导、同伴互助、反思性实践,寻求理性支撑,保障研究的.深度与高度;(2)多学习,勤思考,理解专题研究的核心,保证研究方向正确。(3)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备课议课、课堂观察,并写好观课报告等,在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研有所获。

  接下来说说我们的课例是怎样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我们选择的课例内容是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各种各样的矿物》。整个说课包括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具学具准备、说教学程序、说课后作业、说教学评价、说板书设计7大部分。对教材我们是这样理解的:

  一、说教材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运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小刀)对常见的矿物进行观察,然后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小组观察、交流讨论,了解各种矿物的特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矿产资源利用与开采的现状,让学生体会到矿产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资源;最后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了解煤的形成过程,认识到煤的形成要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培养学生保护矿产资源的意识。

  学生对矿物的了解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的:建造楼房所需要的钢铁,随身佩带的宝石,以及烧火做饭用的煤等都是矿物。在四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来研究岩石的特征。但是,由于受知识、能力和习惯的局限,学生真正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观察这些矿物,并深入探究其与人类的关系却很少,学生的这些体验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因此,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矿物、探究矿产与人类的关系,还有一定难度,需要我们对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

  依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提炼物的名称;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2.会查阅书刊和其他信息源;能运用简单的工具对常见矿物进行观察研究;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学生的不同点。愿意合作与交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在实验探究中,养成勇于探索、善于交流、分工合作的优良品质;能体会到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是:认识煤、石油、天然气等都属于能源矿产,探究它们是怎样形成的;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是:了解能源矿产的开采方法;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整理的能力。

  接下来说说教法学法——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我们根据“主导和主体”、“学习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①激趣法。通过实践活动,辅以多媒体教学,变单调的知识为直接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引导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学生呢?则采用:①自主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②讨论探究法。注重了课外收集资料、生活经验回忆与课内探究相结合,让学生“建构”一种由生活中浅层次的表性认识,向科学的理性思考转变的过程。③互助式学习法。小组合作,互助学习。

  三、说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我精心做好了如下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实验材料:搜集的相关资料,矿物标本,简单的观察工具:放大镜、小刀,实验记录表等。

  这些都为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做好了铺垫。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构建以生为本的科学探究课堂,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1.播放图片,激趣导入

  (1)欣赏图片,交流发现

  教师引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精美图片,想看吗?猜猜看,你看到的是什么?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

  (2)引入课题,调动经验

  除了刚才的这些精美的矿产,你对矿物还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引入课题,使学生迅速集中思维,很快进入课堂角色;同时也拉近师生关系,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为下文探究矿产与人类的关系的研究做好铺垫。

  2.观察交流,深入探究

  (1)认识各种各样的矿物

  小组研究,交流发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矿物进行观察、辨认,并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研究的结果,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矿物的特点。

  山东矿产,知多少

  让学生了解山东的矿产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我是山东人而自豪的美好品质。

  (2)矿产和人类的关系

  人类对矿产的开采、加工和提炼

  能源矿产的开采、加工和提炼较为复杂,在这里只是让学生有个大体了解。可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查阅的资料,教师再通过播放高质量的音像资料做成课件做补充,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只有在充分感知的前提下,才能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能为人类造福,既改善环境,又减轻了劳动强度。

  矿产的利用

  学生交流铁矿石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再进一步交流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矿产的多种用途,更清楚地感受到矿产与人类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联系生活,保护矿产

  (1)启动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各种矿产的需求量非常大,如果我们一直这样开采下去, 你认为这些矿产会不会被开采完?

  在学生争辩时,组织学生观看视频《煤的形成》,体会到矿产形成的时间长,不能再生,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保护矿产的资料,明确我们现在不仅要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矿产资源,还需要不断开发新能源。

  4.课堂总结,交流评价

  通过今天的探究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组织学生交流。

  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

  五、说课后作业

  今天的课外探究作业是:写一份倡议书或办一份小报,倡导大家一起来保护矿产。

  知识来源于生活,更应该为生活服务,该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的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呼吁大家一起来保护矿产资源。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本节课的板书是矿产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全面而简明地将重点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

  七、说教学评价

  最后说说本课所用的学习评价,我们主要采用师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注意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科学学习积极性进行评价,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为更好地了解课堂教学达成度、和教师的教及学生学的情况,并及时进行了课后小测及调研题,这些也为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了依据。

  总之,本课的教学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对科学教育理念的认识,学生能筛选和获取信息,创造性地对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交流,并做到了——课外、课内有机融合,充分体现了“科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说课稿 篇4

  一、设计意图

  《春天的电话》是一则童话故事,用小动物打电话的形式向幼儿报告了春天来临的信息和春天万物的美好景象。选取《春天的电话》这一教材是因为:1、故事结构简单,语句重复,符合中班幼儿的认识特点。动物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2、通过游戏,既能激发幼儿观察春天变化的兴趣,又能通过学习掌握电话内容达到练习说话的目的。

  二、说目标

  《纲要》指出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动物实际生活与电话内容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感知春天的季节特征。

  2.借助图谱学说故事中的对话,体验小动物们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分享的快乐。(重点、难点)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孩子们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 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小熊、松鼠、小兔、青蛙、和小公鸡的头饰。

  3. 1——5数字卡片5套,道具电话。

  四、活动流程

  谈话导入——分段讲述——学说句子——情景游戏——延伸点题

  (一)组织幼儿进活动室,开着火车带幼儿去玩,引出故事内容,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二)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中的内容。

  (三)学说故事对话。

  (四)出示课件,完整欣赏故事,体验角色。

  (五)戴上动物头饰,表演故事。

  活动延伸,教育幼儿懂得与同伴之间要相互友爱、关心。

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

  1、在《藏戏》课文中有许多词汇比较优美而且适合用来写作,比如“随心所欲”、“旷野”等等,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且在文中标注出此类词汇,或者是在课文中勾画出一些优美的句子。让学生学习这些优美句子的写作方法,并且可以仿照优美句子写出一些类似句子即可。

  2、让学生了解一下藏戏是怎么样形成的,并且了解一下他的主要形式。体会藏戏在表演方面以及艺术上面的一些特点和优点。

  【教学过程】

  1、用投影仪来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藏戏的照片,让学生讨论一下藏戏的表演形式或者是服装上面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欣赏一下藏戏所用的面具,再次讨论藏戏面具的特点或者是一些颜色的用意。

  2、挑选学生来分段朗读课文,读完每段之后来体会一些本段课文。

  3、在同学自己阅读完课文之后,让同学自己在课本中勾画出那些描写藏戏面具特点的语句,勾画出那些描写藏戏特点的语句并且勾画出藏戏的渊源。

  4、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来体会一些这个传奇的故事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感想,或者是从七姑娘的行为中体会到了什么感受。带入自己的感情再次阅读课文再次深入体会。

  【布置作业】

  1、让学生将藏戏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并且在回家以后把故事简单的讲给自己的家人听,让家人也来说一说自己的感觉和体会。

  2、用自己的话来总结一下藏戏是如何自己发展并且形成过程以及藏戏的特点吧。第二天需要课代表把同学整理好的作业上交。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本课是当代著名作家袁鹰的作品,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通过记叙访问澳大利亚时,照一张照片的经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表达了对自然界及人世的态度和看法,即“枫叶如丹,显示着长久的生命力”;“‘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红红的枫叶,显示着它生命力的长久;经霜的枫叶,比初春的红花还鲜艳。经历了寒冷的考验,枫叶才变红了,成熟了,达到了真正美的境界。自然界(枫叶)如此,人生如此,人生亦然。只有经历了长大、挫折,人才能变得成熟。而成熟的美,才是真正的美。从结构上来说,文章前后呼应,十分严谨。开头部分由远到近,由浅及深, “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一句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枫叶的有关回忆;结尾两段议论、抒情,既呼应了题目,又深化了题旨。

  联想丰富、虚实结合是本文的最大特色。作者由春联想到希望、青春、生命,由秋联想到成熟、收获,由枫树联想到“一位凄苦的老人”,由澳大利亚的红叶联想到北京香山的红叶、南京栖霞山的红叶,由此及彼,此伏彼起,由实及虚,虚实相生,为我们编织与展现了一个既富有诗情画意,又蕴涵着生命哲理的艺术境界。全文将描写景物与抒发人生感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对自然与人生的双向思辨。

  文章语言生动,叙议结合。第一部分边叙边议;第二部分以叙为主,先叙后议。能很好地抓住景物和事件的特点,恰当地揭示了景与事中蕴涵的哲理。另外,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引用等多种修辞方法,使得文章语言整齐之中又有多样变化,体现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二、学生状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生字、词已经有了很强的自学能力。所以,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学。对于散文这种体裁,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但是,这篇课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作者对自然界及人世的热爱,包蕴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由于年龄及阅历所限,对此,可能不易理解。所以,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同时,抓住学生乐于质疑问难的特点,让学生多问,多交流,老师及时点拨引导,从而让学生通过学习本篇文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养成爱动脑,爱思考,爱提问题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至理名言、 心旷神怡 、绚烂、静憩”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照照片的经过,以及对自然界与人世的看法,体会作者的感悟。

  3.培养积累语言,体味语言的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包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理解“成熟的美,是真正的美”。

  三、说教法学法: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读中悟、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积极思考和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四、说教学过程:

  我设计了“激趣导入——选读探究——品读画面——回归主题——积累语言”的教学模式。

  (一)激趣导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色彩艳丽的图片或实物更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力。因此,上课时,我出示了一片红红的枫叶,让学生观察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的特点,然后引用杜牧的诗句《山行》揭示课题,释题、质疑——“丹”:红色。整个课题合起来就解释为枫叶好象红色,这样的解释显然是不合理的,疑问在学生的脑中产生,教师抓住时机引导“丹除了可以理解为红色,在这里究竟还有什么别的意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合作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皮亚杰认为,儿童如果不具有自主意象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因此,本节课我立足于学生自主读书能力的培养,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学习方法,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选择,自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阅读,理解“至理名言、 心旷神怡 、绚烂、静憩”等词语的意思,引导他们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批注自己喜欢的理由,找出不懂的问题,自己尝试解决。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2、互动交流,深入探究

  有了自己的一番摸索,学生或者成竹在胸,或者是略有所悟,或者是困惑不解。所以一旦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就会全身心投入。在这里,我让孩子们自己寻找合作伙伴进行探究,给学生自由发展、畅所欲言的空间,在学生思维碰撞、自由交流的热烈氛围中,文本也就不再是一堆堆语言材料了。

  3、汇报交流,品读感悟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文本的语言形式,更要让学生领悟文本所蕴涵的情感,实现语言文字与人文情怀的同构共建。让学生在探究中进行感受,在品读中有所感悟。

  学生在汇报第一部分时,引导学生反复读、悟,抓住“春、秋”两季的不同,而这众多不同中,学生印象最深的就是:春秋草木的颜色不同,春天播种、秋天收获,由此体会到“绿、丹”两色的不同意义:绿是播种者的颜色;丹是收获者的颜色;绿是是青春,是生命,是希望;丹是孕育着新的生命的颜色。“自然界中的植物由绿变红经历了哪些季节,每个季节中的植物有些什么变化?”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用实际生活经验来理解文本,又用文本的语言文字材料推动学生的语言发展。

  这一部分最后短短的两句话体现作者对自然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时会出现认知障碍,教师除了让学生读、悟、议,还和学生展开对话,精心诱导,承接上面的教学思路,层层深入“自然界的植物经历了哪些生长过程,人的人生历程又是怎样的?”再次用学生的实际经验去叩击文本,产生和作者相同的认知——自然和人世处处相通。

  (三)品读画面,感悟生命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文章的第二部分具有极强的张力,读着作者的这些文字,在头脑中就会出现一幅幅色彩艳丽的秋景图,教学时我重点抓住“走到院里,迎面是株枫树,红艳艳的枫叶挂满一树,铺满一地。再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这两个句子,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悟缺少的是什么。再引导学生想象小莉贝卡在枫树下来回跳跃的画面,将两幅画面形成对比,再来体会缺少的是什么。在学生多次读、悟、想的基础上再细细品读13自然段,感悟自然与人世的处处相通,感悟孕育新的生命的颜色之美,感悟经历长大、挫折后的成熟之美。

  (四)回归主题,升华情感

  在学生学完文章的段落后,再来质疑课题“丹,还是一种怎样的颜色?”联系全文,学生感悟到它也是一种生命的颜色,如果说绿色代表的是生命中的春天,那丹代表的就是秋之生命,是经历风霜后的成熟的生命的颜色,人生也如这红色的枫叶,只有经过长大、挫折后才能真正的成熟。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人生中的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积累语言

  最后引导学生选背文章的精彩段落,体会文中排比、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积累这些句子,能在写作中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体现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

说课稿 篇7

  一、说主题

  《感悟沧桑巨变》是《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二的内容,我所认为的综合探究,就是通过让学生探究一个或几个问题,来回顾这一单元所学到的知识,同时开拓思维,学会如何拓展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这一主题并非主办方指定的,我之所以选这一内容,原因是我曾经上过这一内容的公开课,而且那节课是我所有公开课中最失败的一节。在那节课后,我也听了很多专家的意见,也很想重新再上一次,看看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当还是自己教学内容的处理不当。

  二、说课标

  涉及这一课题的课标内容有两点:

  1—1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1—2 列举环境变化的实例,说明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课标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教学知识点的深浅度,既不会重复小学里所学的旧知识,也不会提前初三的知识点。课标中出现的动词主要是“举例”、“列举”,就我的理解,这应该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要求。而举例或列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正应和了这一课的标题中的“感”和“悟”,如果这节课只有“感”没有“悟”是失败的;如果只有“悟”没有“感”,那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学生从直观感受,到思考及领悟,是符合一般思维规律的。这就是我设计这堂课最初的想法,也指引我以后的设计。

  三、说教材

  我一直认为,我们在开发课程资源时不能一味的舍进取远,毕竟教学设计也是有成本的,有效除了有效果,也要有效率。充分地挖掘教材资源,教会学生利用身边的课本和图册也是很重要的。这种观点也是我与特级教师唐少华老师多次交流中得到的启示,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同样也在努力培养自己利用教材的能力。

  在设计这堂课前,我认真地研读了教材中的内容,发现蓝田人所生活的环境变迁是很好的一个线索,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原古蓝田的环境、现代蓝田环境恶化的原因,教材中用两段话分别做了论述,最后一段把结论也得出了。我就想,如果学生只是阅读教材,是否就能完全实现教学目标了,如果这样就可以了,那么是否还有必要进行45分钟的教学?这也是很多老师不上综合探究这一课的原因。

  如果从建构主义学说来解释的话,就很简单了,学生机械获得的知识并不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需要有个感知和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是从直观形象到抽象的过程。教材中没有形象地描述出蓝田的地理位置,人类对蓝田的开发也没有形象的事例。我想这两块内容就需要我开发其它课程资源来弥补了,至于怎样把这些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表现出来,又是后面的工作了。

  四、说学生

  对学生程度的判断是我最弱的一项,原因之一是我的教学阅历还不够丰富;原因二是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忽视这一点。确定教学内容的深浅度、怎样提问题、选择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都与对学生情况的判断有关。我想这也是我以前失败的原因之一,就凭我现在的水平我很难处理这个问题,所以,教研组的老师们给我很大的帮助。我选取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进行试讲,其他老师给我提出意见,我再进行调整。我想多次以后,对我自己在这方面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

  五、说过程

  通过设计前期的工作,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感受篇、探索篇和领悟篇。感受和探索两篇都以蓝田所在的关中自然环境变化为线索,领悟篇是对前两篇的一个归纳和升华。为追求完整性,最后也重新回到蓝田这个话题,让学生为改善关中环境提出建议。

  六、说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用对一堂课太重要了,这个重要性并不是体现在其观赏性,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达到“感”和“悟”。

  我在让学生了解古蓝田环境阶段,设计了一个简单地考古程序,先看到被发现的动物化石,让学生利用课外知识猜猜动物的种类,同时来思考,适合这些动物生长的环境特点,再引出蓝田真实的地理环境下实现这样的自然环境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了解了蓝田人的资料,也了解了蓝田的地理位置。

  在让学生了解蓝田环境变迁的原因阶段,我使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法,除了提供教材中的文字,还为学生提供更为形象的描述,比如:曾经有哪些朝代是以关中之地为都城、一些有名的建筑(秦朝阿房宫、西汉上林苑、唐朝别墅等)、古时候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等。学生通过讨论可以自己归纳出原因。最后,我只要把这些原因理一理就可以了。

  在设计这一阶段时,我突然发现,教材中所提到的原因都属于中国古代人类的开发,我要怎样才能把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联系进去呢?我找了一个关于渭河受污染的新闻视频,把学生从古代情境中拉出来。

  在领悟篇,选择怎样的方法,我花了不少心思。既然是领悟就应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同时要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要怎样把学生悟到的东西展示出来呢?而且领悟出来的东西要不仅只局限于蓝田这个话题,更要适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普遍话题。而且,我还有个想法,想通过这个活动,把这一单元学到的知识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知识都融合进去,所以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组合作讨论活动。

  提供给学生两个角度和一个任务,即:从古人的做法中、和现实生活中寻找合理利用自然和改善自然的事例,通过举例获得启发,从而形成改善关中环境的建议。

  就教学设计而言,我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经常会有很多的想法,但是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几年的无数次的失败,让我充分地认识到把理论转化成实践的难度,没有几十年的磨练是无法办到的。所以,我还会继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努力下去!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湘教版地理必修3第一章的第二节、教材由两部分内容构成: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区域发展阶段。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认识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发展规律、不断协调人地关系、并根据社会、科技等发展、不断探寻本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2、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图、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3、重点难点

  重点: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

  难点: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地理知识素养和地理分析、比较等的能力。另外、在学习了区域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分3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二课时、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特征。主要运用了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探究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情景导入

  2、知识回顾

  3、新授课(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为例分析总结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

  1)小组研究讨论

  2)小组展示

  3)教师指导总结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

  4)学生结合课本完善导读单上区域每个发展阶段的特征(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发展状态四个方面比较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

  4、课堂小结

  5、课堂检测(抢答题)

  6、布置作业

【精选说课稿锦集八篇】相关文章: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5篇06-15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9篇05-22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五篇05-11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九篇04-14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06-13

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十篇04-19

精选兰亭集序说课稿四篇05-24

【精选】兰亭集序说课稿三篇04-16

精选兰亭集序说课稿三篇03-30

精选七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10-10